盛世中华-第2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身,就在朝鲜国内相互勾心斗角时,梁纲亲自去书,邀请李玜来京观阅。
这下谁都没的说了。金祖淳安下了心,李玜也高高兴兴的出来玩了。
四百五十五章 铸造军魂,中华尚武
四百五十五章铸造军魂,中华尚武
土井利厚震撼过后,两眼中就无一丝喜悦。(百度搜索,《》)《》%网
中日之战,江户幕府大败,签订之条约可谓丧权辱国,战后一系列的洗牌自然不可避免。四老中中太田资爱战死,再大的责任也削去了,余下三人除松平信明因在战中的优异表现而没受到牵连外,戸田氏教、安藤信成二人悉数被罢免职务。
新任的幕府四老中是松平信明、牧野忠精、土井利厚和青山忠裕。
此次**大阅兵,梁纲自然也向日本递发了邀请函。从日本到北京,三个多月时间还来得及。德川家齐不敢来,也不愿意来,松平信明政治能力强,军事上则只是差强人意,是以这一差事就落到了土井利厚身上。
与土井利厚一样心中只有震撼却无太多喜意的还有暹罗、缅甸、安南等中南半岛三大国的使臣。
从北京发信函到中南半岛,然后三国再派人来京这显然时间不够。之所以这三国都能有重要人物前来,主要还是因为新年将至,这三国都在派重要人物担任使臣前来朝贺。
虽说属国朝贺天朝都是五年一至。但现在中华不是才刚刚立国么,暹罗、缅甸等中南半岛国家唯恐是怠慢了,惹得梁纲不快,所以近几年来是年年都在派遣使臣上京。
此次这一拨人是正好有了眼福。
而安南则是今年才刚刚一统,阮福映被梁纲敲了一笔之后,向北的进攻日期也只是推迟了半年。今年年初,安南国土上经过两年的酣战,南军终是攻克了升龙,俘虏了阮光缵,西山朝覆灭。四月,阮福映在富春筑坛祭天称王,改元嘉隆。这是因为嘉定、永隆两地在他复国之战中出力最多,所才定年号如此。
阮福映定都富春,建立阮朝,并遣使向中华请求册封。六月,阮福映一统安南南北,大告武成,献俘太庙后,阮光缵及其子弟宗室悉数被凌迟处死、五象分尸。如此仍不能消解阮福映内心郁积多年的仇恨,以阮文岳、阮文惠为首,西山朝阮氏一族男女的头颅被永久囚禁于牢狱,骸骨则统统被捣碎挫骨扬灰。
纵横安南三十年的西山阮朝,是彻底的烟消云散了。
梁纲如果想让安南一直分裂南北对峙下去,显然很容易,而且也很符合中华帝国在中南的利益。但是什么都搁不住阮光缵父辈做下的孽。当初阮文惠和阮文岳搞内讧,斩杀了西山军内的华人将军李才,并屠杀其部“和义军”两三千人,以及西贡(胡志明市)华人数千之多。有着一笔欠账在,阮光缵对梁纲即使是再恭恭敬敬,梁纲也不会帮把手,说句话的。
升龙之战前,阮光缵曾经向北提议避入中华帝国境内,盼望存身。但是梁纲毫不犹豫的给予了拒绝,绝望之下的阮光缵这才一战之下,全族尽殁。
今年是安南一统的第一个年头,早早的阮福映就派出了自己龙川起兵时的元老阮文诚和手下头号大将邓陈常为正副使臣,上京朝贺新春。当然,阮福映把邓陈常这个武将派出去做副手,也是存了一路上观察中华军备的心思。
如今中南半岛的三大国中,对火器了解最深的就是安南军。百多禄带来的法国教官,给安南军可以说是打下了一定的根基的。
而中南半岛的这三个国家,除了暹罗以外,余下两国对中国可以说都是抱有一定的抵触和抗拒的。
安南,自汉武帝派兵攻灭南越国之后,一直到明中期,一千五百年时间,断断续续都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其间趁中原内乱,建立起的国家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阮福映现在全国上下也是时刻都处于中华南洋水师的威胁之中,它当然是在臣服中华之余,也暗中警备、惧怕着了。
而缅甸国,在乾隆中期与满清的四次战争打的他们大伤元气,连到手的暹罗,也被郑信趁机起兵夺回。虽然清军一样是死伤惨重,打到打不动的地步,耗银千万,最后只得了个极不实惠的宗主国名,是乾隆所谓十全武功中,最名不符其实的一例。但是缅甸小国,也是正儿八经的体会到了天朝大国的综合实力。双方间是没得比的
此次梁纲起兵灭清,缅甸王孟云就吸取了父亲的教训,没有趁云南空虚发兵进攻,而是乖乖的向中华请服。他还记得四次清缅战争后缅甸的惨样,兵疲将老,国库空空。
缅甸没有趁机进攻中国,却一样在小心提防着中国进攻缅甸。其与孟加拉相邻,也就是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相邻,孟云清楚地知道英国人的厉害。在他的心中,同出于欧巴罗并且在南洋盘横了几百年的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并不会比英国人逊色多少,可中华军只派出了一部就打垮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孟云心中对中华帝国的警惕心是提高到了极点。
没人愿意自己的邻居是一个实力远超出自己的存在,缅甸与安南,现在对于中华帝国的态度无形中已经达到了统一。
他们惧怕这个强大无比的宗主国,但内心中的恨意却远比不上小日本。天皇改倭王,九州改筑紫,北海道的割让,中华的一系列举动让自己的形象完全站到了日本武士阶层的对立面。
“哒哒哒……”三队骑兵,一千五百精骑走过。
他们没有西方骑兵的高头大马,没有西方骑兵的明亮胸甲,只有着属于骑兵的彪悍和英勇。
三队人马都是起兵三师从各支部队中挑选出的百战精锐,杀人饮血似家常便饭,那锋锐的眼神,惊人的气势,没有人会因为他们不带胸甲就小瞧了他们。
“赞美上帝,这是一支可以媲美波兰轻骑兵的精锐”贝赫由衷的赞叹道。
装备好不意味着战斗力强,个人战斗力强也不意味着整体战斗力就强,比如马木留克骑兵。只有顽强的精神和严格的纪律相统一的时候,这样的骑兵才是真正的强军。
中华骑兵所表现出的就是这种统一,彪悍的神情,严格的纪律
“轰轰轰……”骑兵过后是大炮编队。
从八百斤重炮到一千六百斤重炮,由轻到重,表现得却是中华军陆战炮的种类齐全。
车轮碾过石板,发出“隆隆”的响声。黝黑泛着金属光泽的炮筒在阳光下闪耀着肃杀的冰冷。
当最后一门大炮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时,许多的使臣和来宾都还没有回过神来。**城楼下,百姓的欢呼声也是丝毫没有降低
梁纲心头充满了自得,有如此军队在握,他有理由去得意,也有资本去得意。
军事就意味着力量,力量就意味着强权;而强权代表的就是霸主。这是一个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会失效的真理!
两千年儒学束缚住了中国人的野心,凝固住了中国人的热血。梁纲却要真真实实的打破它,破开儒学的垄断,重新塑造中华的尚武。
王者天生,不怒自威。拥有超强的实力,一千多年来,中国一直就是“不怒自威”,树立起了自己远东宗主国的地位。
但是梁纲认为,‘威风’更应该展现在实力武力之上,展现在超强的意志力之上。而这种意志力就应该体现为征服
西方的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等无不如此。
国家之意志,首先要体现的是国家领袖或是首脑的意志,国家之领袖或首脑的意志经过遗传复制代代相传,就会形成相对稳定的国家传统意志——大秦、蒙元、沙俄的扩张意志,罗马的尚武好战意志,就是最好的明证。
威信和威望,是建立的霸权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威信和威望,是令人“自觉和从内心服从”的先决条件。但是要建立威信和威望,武力就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手段——通过战争的胜利来获取威信和足够的威望,而这也是最实在、最可靠的威信和威望。
当然,通过的公正的评判,也可以建立起足够的威信和威望,因为只有公正,才能令自己稳稳地处于仲裁者的地位。而霸权,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即是一种仲裁权。
西方有句名言:狮子难防陷阱,狐狸难防饿狼。一个君主就应该具有双重性格——狮子一样的凶猛,狐狸一般的狡猾。聪明的君主则知道什么时候当狮子,什么时候做狐狸
梁纲没有希特勒那样的野心,去瓜分地球。他只想建立一个环太平洋帝国,并且希望中华能够永远的保持下去。而不是只持续一两代人,几十年就分崩离析,如此就不能缺少民族尚武之精神
儒家推崇三代圣王以仁义为先,却也不看三代圣王推行的均是王霸之术,均是以武行仁。而儒家千年的衍变之后就只谈仁义,不谈攻伐,实在是大谬特谬。
梁纲欲恢复中华尚武精神,自然要首先破儒家枷棝。今后这样展示军威,亢奋人心士气的大阅兵,还会继续,并且会成为一中华军传统
冰山才露一角,中华尚武军魂,还任重而道远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四百五十六章教学改革,科举改制,亿万赤字
大阅兵就似开国战争最后的一抹光辉,在**激昂到顶点的时候,开国之战的帷幕就缓缓落下了。
4502年之后,中华帝国国内再无战争。国家开始了全面的基础建设和更大胆一部的政治革新。
梁纲首先在教育上动手,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新式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彻底把旧有的那一套传统教学体系踢下了神坛。
虽然为符合国情和更为百姓所接受,他把小学变成了学堂,中学变成了学校,大学变成了学院,最最顶级的太学改名为中华学府。更男女分校,但本质是不变的。
之乎者也那一套彻底被抛开,学堂课程除国学外,还有数学,以及史学、地理;学校更要增添一门格物,以及基础法学。公立高等学院,就如后世的大学一样,开始分设学科,如史学、法学、格物学、医学、国学、数学、农学、政公学等等。
每省只设立一所学院,如此教师资源也是紧张得很。反正没有个一两代人的努力,国内的教资空白是无法彻底弥补的。
而除了正规的院校之外,其余的如工学院、农学院、医学院、法学院等等,以及文教部新令在杭州、南京、北京、西安、成都五地开办的书画学院,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师源紧张局面。
事实上国内书画学院的师源是最不紧张的,书法、国画,以及乐器三方面,哪一方面国内都是人才济济。不仅不缺,相反,还绰绰有余。只是新式的教学系统还远不能为传统士子所接受,所以,应聘为师者并无几个。
而且各院校普遍还都出现了生源寥寥无几的场面,尤其是书画学院为最。中国历朝历代书画大家层出不穷,但是他们在成为书画家之前首先拥有的身份是——读书人。
读书之余,习书作画,这才是正途。而不是习书作画之余才读书
但不管民间的议论再大,梁纲以开国帝王之威,一律压倒,不闻不顾。
4502年五月,在继全国教学改革完毕之后,梁纲再度颁布了《招贤令》,召集天下英才入朝。前后三月时间,各省共录取五品以下官吏一千七百三十一人。上报朝廷官监部载录之后,即便充任各地空缺。
九月,梁纲正式颁布《科举改制》。科举再也不是以八股文为本,也不同于唐宋时期的明经、进士诸科,武举、武进士更是被直接剔除,而是分开四科:司法科、政公科、文史科、术计科。
相对于中华新朝,日常运行各方面所需的司法、行政、财算、文书等四方面。
与旧日科举的秀才、举人、进士三等身份不相同,新式科举只是为选拔官员入仕途,而不再是代表某种具体的身份象征,分为上下两等。
上等科举考生资格,需为各省公立高等学院学府毕业生;下等科举考生资格,则只需学校毕业即可。
上下两等,笼统来讲就是对应官吏两方。当然,这也并不是说下等科举之人,能力出众者也不能坐上高官;而上等科举出身之人,一出来就可以做县长。这只是代表学历问题,代表的高低。用后世的行政体系做一比喻,下等科举入仕途的人就是一小小公务员,而上等科举入仕途者,就是一副科。
时代不同,管制不同,科举应对显然也不会相同。
之前历朝历代,中进士者,年纪轻轻即可主辖一县之地。他们能有什么行政经验?能有什么阅历作为?
其内固然有极其出色者,可绝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