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盗墓史记 >

第14部分

盗墓史记-第14部分

小说: 盗墓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尝与经墓,欺之曰:‘此墓何如?’孔恭曰:‘非常地也’。”从此发后,刘裕更加自负,觊觎皇帝宝座,于公元420年废晋建宋。
  大唐王朝帝王坏风水破叛乱祖坟的风水对子孙如此重要,因“挖祖坟”而引起的掘墓扒坟现象,便成了中国古代盗墓史上的一大绝景。
  唐朝中期,大宦官鱼朝恩便动过挖郭子仪祖坟的歪念头。鱼朝恩与郭子仪素来不和,《新唐书·郭子仪传》(卷150)记载,郭子仪“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握兵处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鱼朝恩希望通过盗掘郭子仪的祖坟 ,达到遏制郭氏官运亨通的目的,但没有成功,反而让郭子仪告到了皇帝那里。
  隋唐的堪舆术,经过郭璞等魏晋堪舆名人推动后,又进入了一个高峰,出现了杨萧吉、丘延翰、杨筠松等一批堪舆高人。所以,隋唐时期人们对祖坟的风水特别看重,且有一套新的理论。“挖祖坟”、“坏风水”,同时便成了当朝惩罚叛逆者的一种厉害手段。
  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便用此手段惩罚过反臣徐敬业。
  唐人张冻百菰亍罚ň6)记录了这件事情:唐英公徐勣初卜葬,谣曰:“朱雀和鸣,子孙盛荣。”张景藏闻之,私谓人曰:“所占者过也。此所谓朱雀悲哀,棺中见灰。”后孙敬业扬州反,弟敬贞答款曰:“敬业初生时,于蓐下掘得一龟,云大贵之象。英公令秘而不言,果有大变之象。”则天怒,斫英公棺,焚其尸,灰之应也。
  同样出自《朝野佥载》,当过唐高宗李治时宰相的郝处俊,也被武则天如此制裁过。郝处俊下葬下,有一书生路过其墓,感叹道,“葬压龙角。其棺必斫。”后来,郝的孙子出事,祸及郝处俊,武则天“斫俊棺,焚其尸。”据史书所记,郝处俊死后被掘坟辱尸,应该与风水无关,而是高宗欲逊位于武则天时;时为宰相的郝处俊力谏反对,这才让武则天怀恨在心。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也是中国盗墓史的狂人之一(见本书《人物篇:最蠢的盗墓者狂人黄巢》)。公元881年攻下唐都长安,建大齐国,改国号金统。在盗唐帝王的同时,其所建的“大齐”风水,便让朝廷破坏过挖过。事发唐僖宗李儇的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有相地者密报,在金州牛山附近有“黄巢谷”,为黄巢的发迹宝地,若破黄巢天气子运,当掘此山。据宋人王明清《挥麈后录》一书所记,李儇真的信以为真,派万把人去挖牛山,挖个把月,才将牛山破坏。出土了一个石桶,桶内有黄妖兽,桶上有一把三尺长的剑,黄巢不久兵败自杀(一说被其外甥人谋害)。
   
                  
勘舆篇 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3)
  实际上这是不可信的,黄巢兵败,与李儇挖牛山一点也不相干。中和三年时,黄巢的起义军已经不行,当年的四月初八,唐军自光泰门入长安,黄巢力战不胜,焚宫室逃走,从此战事处处失利,。
  唐朝时也有不少人不相信风水的吉凶,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名臣姚崇就是其中之一。《新唐书·姚崇传》(卷137),开元年间太庙崩坏,其时李隆基正打算动身去东都洛阳,身边人都认为不吉,不宜出行。
  姚崇认为,“臣闻隋取苻坚故殿以营庙,而唐因之。且山有朽坏乃崩,况木积年而木自当蠹乎。但坏与行会,不缘行而坏。且陛下以关中无年,轮饷告劳,因以幸东都,所以为人不为己也。百司已戒,供拟既具,请车驾如行期。旧庙难复完,尽奉神主舍太极殿?更作新庙,申诚奉,大孝之德也。”李隆基听了很高兴,“卿言正契朕意。”
  “风水宝地”不是人人可以葬入大宋王朝的皇帝们,对风水亦迷信万分。
  宋神宗赵顼就是一位很讲迷信的皇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如果没有“龙种”,那更是犯了江山社稷的大忌。赵顼先后生了不少儿子,但接连夭折。有人告诉他,可能是京城开封周边的坟墓太多,阴气太盛,影响了皇家风水,压住了赵姓宗室。于是打算强迫让民间把这里的坟墓给迁走。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听说后上书,谏阻些事,才避免了大规模“挖祖坟”事件发生。《宋史·王安礼传》(卷327)记载如下,“帝数失皇子,太史言民墓多迫京城,故不利国嗣,诏悉改卜,无虏数十万计,众汹惧。安礼谏曰:文王卜世三十,其政先于掩骼埋胔,未闻迁人之冢以利其嗣者。帝恻然而罢。”
  宋人对风水的迷信,不逊唐人。《挥麈后录》记述了宋人范择善葬父的故事。
  范父去江西上饶,病死于途中的寺庙里。寺里的老和尚听说后告诉范择善,“寺后山半适有一穴,不若就葬之,免搬挈之劳。”老和尚懂风水,说这穴风水好,主后人富贵。范择善葬父后金榜题名,仕途顺利。后来,范择善要把父亲遗骸迁回原籍安葬,老和尚听说后建议不要迁,范坚持迁回。后来,范择善遭人弹劾,被降职流放,死于外地。实际上,范择善官运不济,不碍迁葬,直接原因是得罪了当朝权贵秦桧。
  过去人相信命,祸福在天,命里有的会到来,没有的得到了反而不吉。风水宝地也是一样,不该得的,祖坟葬了风水宝地主凶。
  宋人洪迈所著的《夷坚志》是一部“极鬼神事物之变”的笔记,文笔类似于志怪小说《搜神记》。戊卷中记述了陈魏公父墓的来历。陈魏公父墓在福建莆田境内南寺的旁边,本是一有钱人家买下的墓地。但富人入葬后,子孙先后都得了眼疾。风水先生称这是因为墓地的风水不好,宜搬迁,把这块墓地卖了,否则后患无穷。陈魏公买下了那块地,将父坟迁葬过来。有钱人家眼疾没有了,陈魏公也很快发迹了,当上了宰相,官封少师。
  时人认为,风水宝地非有德之人不得葬入,否则反惹祸。实际上这些说法是迷信,欺人之语。
  大明王朝天启年间挖大清龙脉无独有偶,大明王朝的皇帝也干过“挖祖坟”的事情,而且比唐僖宗李儇的声势更大。
  别以为盗墓都是民贼干的勾当,从中国盗墓史上来看,大规模的盗墓掘陵多属“官方行为”,有一些甚至是帝王自己策划的,如武则天挖徐敬业祖坟、郝处俊坟。
  明朝的“挖祖坟”事件发生于明末天启年间,朱元璋的子孙、大明王朝倒数第二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出于泄女真人王气、挖断大清龙脉的需要,把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九龙山附近的金国帝王陵寑,全部给捣毁了。
  金国虽然不是一个统一王朝,但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轻,与它给中原人造成的灾难一样,不可低估。金国诞生于公元1115年,这一年完颜阿骨打在会宁(今黑龙江阿城)称帝,史称金太祖。金国兵力强盛,后来竟然突入中原,把赵匡胤开创的大宋给灭了,后企图统一中国未遂,与南宋形成对峙,划界而治。一直到公元1234年,在蒙古和南宋联合进攻下,金国才告灭亡。
   
                  
勘舆篇 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4)
  金国共传九帝,历120年。但就是这个只统治了半个中国的“百年王朝”,其所营建的帝王陵在中国皇家陵寑文化中,却占有颇为辉煌的一页,特别是陵寑的风水格局,堪称经典。据说,朱元璋在营建南京孝陵前,曾派了智谋和尚和后来策划燕王朱棣篡位的姚广孝等人前去考察。因为明之前的元朝是“秘葬制”,没有帝王陵规制可作参照,金帝王陵就成了很好的范本。
  金帝陵位于北京西南大房山系的云峰山,有名有号的陵寑共有17座。云龙山布列九条山梁,似龙奔腾而下,故又称“九龙山”。
  金朝的帝王陵本来已卜选在黑龙江那边,是海陵王完颜亮,千里迢迢迁移过来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帝王陵“搬冢运动”。据说,当年海陵王到九龙山一代狩猎,到山下的大红谷时发现了一头鹿,就跟着追,但追着追着鹿却不见,闪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发金光的寺庙。海陵王觉得奇怪便进了寺院,但更奇怪的一幕又出现了,晃晃惚惚间,海陵王看到金太祖、金太宗等几位逝去的先祖竟然坐在香案上。后来得知,此寺叫龙城寺,正好位于九龙山的中峰——“龙头”上。
  海陵王诧异之余觉得这是祖宗显灵,是大金国都城迁出阿城,定都燕京(北京),盘定中原的吉祥征兆。就这样,远在黑龙江的祖陵,于1155年随都城一并迁到了燕京,中心陵址就择在显灵之处的九龙山龙城寺。
  但从《大金国志校证》、《金虏图经·山陵》等史书记载来看,金帝王陵的择址不是这么简单,“虏人都上京,本无山陵。祖宗以来,止卜葬于护国林之东,仪制极草创。迨亮徙燕,始有置陵意,遂禽司天台卜地于燕山之四周。”从中可以看出,是海陵王在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迁都燕京,命令堪舆师找了一年后,才找到龙城寺所在的这块风水宝地的。所谓海陵王看到金太祖坐在香案上,应该是后世的附会之说。
  从所谓堪舆(风水)术来说,一块上佳的风水宝地,前面至少要有两座“山”,即“朝山”、“案山”,左右还应出现“护砂”。所谓“朝山”,就是朝臣站立的地方,“案山”则是皇帝放办公桌“案几”的场所;从位置上来说,“案”近而“朝”远。九龙山的九条山梁由高到低,依次顺势展开,中峰正前方是高耸的山壁,近处则是一处中间低平、两边凸起的山岗;东侧有连绵不断的山头,西侧则分布着多个小山包。当时主峰下,泉水环流,终年不息;层林重叠,紫气缭绕。
  九山龙的山形地貌正好符合这些风水要义:远方高耸的山壁是“朝山”,近处低平的山丘则是“案山”,左右连绵山岗无疑就是天然“护砂”了,即“左青龙”、“右白虎”。所以,过去的风水先生一直认为,金帝王陵所在的九龙山是风水宝地中的经典,300年后也能保女真好运,兴旺发达。
  由于龙城寺所在位置正是“龙头”,海陵王便把寺给拆毁了,将开国之君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金太宗完颜晟的和陵(后改称恭陵)营建在此处。破土后,海陵王亲自督工,命工人昼夜赶凿山体,有不少人挨了海陵王的鞭子。
  三个月后睿、和两陵率先建成。此后金闵宗完颜亶的思陵、金世宗完颜雍的兴陵等二十多座有号没号的帝王陵陆续建起来了,形成了一片帝王陵区。有意思的是,海陵王自己在死后却被赶出了这块风水宝地,未能享受他的风水美梦。
  海陵王完颜亮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以狂暴好战出名的荒淫好色之君。其父宗干为金太祖的庶子。太祖死后传位弟弟完颜晟,即金太宗。太宗死后,传位于侄子、太祖嫡孙完颜亶,即金闵宗(后改为熙宗)。完颜亶的父亲早逝,依女真的风俗,其母再嫁给小叔子、完颜亮的父亲宗干。
  因为有这一层“兄弟”关系,完颜亮与完颜亶是一块长大的。所以,在完颜亶当了皇帝后,完颜亮就想他也能当皇帝,起了谋逆之心,处处培植阿里出虎这样的亲信。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十二月,阿里出虎宫中当值,完颜亮秘密潜入宫中计划对金闵宗下手。阿里出虎等人砍杀完颜亶未死,完颜亮赶到后用剑亲自剌死了挣扎中的完颜亶,顺利夺取了皇位,史称海陵王。当上皇帝后,野心勃勃的海陵首先迁都燕京,后迁都汴京,欲称霸整个中国。
   
                  
勘舆篇 盗墓史上的“挖祖坟”事件(5)
  从政绩上来说,海陵王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金国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当时还处于奴隶社会。海陵王十分看好中原地区先进而又成熟的封建制度,于是进行政治改革。可以说没有海陵王就没有后来金国稳固雄霸中原的大好局面,或许早被南宋政权给灭了。但与历代篡位的帝王一样,海陵王缺点与他的优点一样大,嗜杀成性就是一点。当了皇帝不久,就将与他意见不和、反对他的皇室宗亲杀掉了100多口。虽然政治改革推进了,但后宫隐患也埋下了。
  与金国名将金兀术一样,海陵王也是南宋政权的老对手。他在18岁被封了“奉国上将军”后,父亲宗干就送他到金军统帅金兀术的帐下,有意历练儿子。凭着显赫的战绩,海陵王先后晋升为骠骑上将军、龙虎卫上将军。但海陵王十分好色,有“淫遍天下女色”的恶名。
  有一次看他上叔母,竟然把叔父弄死了,收叔母为妃。所以《金史》称,“(海陵)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