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方哲学史 罗素 >

第3部分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3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象意大利人已往那样地能够有伟大的成就,只有西班牙是例外。 
 
    从十六世纪以后,欧洲思想史便以宗教改革占主导地位。 

 
    宗教改革是一场复杂的多方面的运动,它的成功也要归功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大体 
 
上,它是北方民族对于罗马东山再起的统治的一种反抗。宗教曾经是征服了欧洲北部的 
 
力量,但是宗教在意大利已经衰颓了:教廷作为一种体制还存在着,并且从德国和英国 
 
吸取大量的贡赋,但是这些仍然虔诚的民族却对于波尔嘉家族和梅狄奇家族不能怀有什 
 
么敬意,这些家族借口要从炼狱里拯救人类的灵魂,而收敛钱财大肆挥霍在奢侈和不道 
 
德上。民族的动机、经济的动机和道德的动机都结合在一起,就格外加强了对罗马的反 

 
叛。此外,君王们不久就看出来,如果他们自己领土上的教会完全变成为本民族的,他 
 
们便可以控制教会;这样,他们在本土上就要比以往和教皇分享统治权的时候更加强而 
 
有力。由于这一切的原因,所以路德的神学改革在北欧的大部分地区,既受统治者欢迎, 
 
也受人民欢迎。 
 
    天主教教会有三个来源:它的圣教历史①是犹太的,它的神学是希腊的,它的政府 
 
和教会法,至少间接地是罗马的。宗教改革摒除了罗马的成份,冲淡了希腊的成份,但 
 
是大大地加强了犹太的成份。它就这样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展开了合作。 

 
    这些民族主义的力量正在摧毁着最初由罗马帝国而后又被罗马教会所造成的那种社 
 
会团结的成果。在天主教的学说里,神圣的启示并不因为有圣书而结束,而是一代一代 
 
地通过教会的媒介继续传下来的;因此,个人的意见之服从于教会,就成为每个人的责 
 
任。反之,新教徒则否认教会是传达启示的媒介;真理只能求之于圣经,每一个人都可 
 
以自己解释圣经。 
 
    如果人们的解释有了分歧,那末也并没有任何一个由神明所指定的权威可以解决这 
 
种分歧。实际上国家已经要求着曾经是属于教会的权利了,但这乃是一种篡夺。在新教 

 
的理论里,灵魂与上帝之间是不该有任何尘世的居间人的。 
 
    这一变化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大的。真理不再需要请权威来肯定了,真理只需要内 
 
心的思想来肯定。于是很快地就发展起来了一种趋势,在政治方面趋向于无政府主义, 
 
而在宗教方面则趋向于神秘主义。这和天主教的正统体系始终是难于适应的。这时出现 
 
的并不只是一种新教而是许多的教派; 
 
    不是一种与经院派相对立的哲学而是有多少位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不是象在十 
 
三世纪那样,有一个皇帝与教皇相对立,而是有许许多多的异端的国王。结果无论在思 

 
想上还是在文学上,就都有着一种不断加深的主观主义;起初这是作为一种从精神奴役 
 
下要求全盘解放的活动,但它却朝着一种不利于社会健康的个人孤立倾向而稳步前进了。 
 
    近代哲学始于笛卡儿,他基本上所肯定为可靠的就是他自己和他的思想的存在,外 
 
在世界是由此而推出来的。这只是那个通过贝克莱、康德直到费希特的总的发展过程的 
 
第一个阶段。到了费希特遂认为万物都只是自我的流溢。这是不健康的;从此之后,哲 
 
学一直在企图从这种极端逃到日常生活的常识世界里去。 
 
    政治上的无政府主义和哲学上的主观主义携手并进。早在路德在世的时候,就有些 

 
不受欢迎又不被承认的弟子们已经发展了再洗礼的学说了,这种学说有一个时期统治了 
 
闵斯特城。再洗礼派摒弃一切的法律,因为他们认为好人是无时无刻不被圣灵所引导的, 
 
而圣灵又是不可能受任何公式的束缚的。从这个前提出发,他们就达到了共产主义与两 
 
性杂交的结论;因此,他们在经过一段英勇抗抵之后终于被人消灭了。但是他们的学说 
 
却采取了更柔和的形式而流传到荷兰、英国和美国;这就是历史上贵格会的起源。在十 
 
九世纪又产生了另一种形式更激烈的、已经和宗教不再有联系的无政府主义。在俄国、 

 
在西班牙、以及较小的程度上也在意大利,它都有过相当的成功;并且直到今天,它在 
 
美国移民当局的眼里还是个可怕的怪物。这种近代的形式虽然是反宗教的,但是仍然具 
 
有很多的早期新教的精神;它的不同点主要就在于把路德针对着教皇的那种仇恨转过来 
 
针对着世俗的政府。 
 
    主观主义一旦脱缰之后,就只能一泻到底而不能再被束缚于任何的界限之内。新教 
 
徒在道德上之强调个人的良心,本质上乃是无政府主义的。但习惯与风俗却是如此之有 
 
力,以致于除了象闵斯特那样暂时的爆发而外,个人主义的信徒们在伦理方面仍然是按 

 
照传统所认为的道德方式来行动,但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平衡。十八世纪的“感性”崇拜 
 
开始破坏了这种平衡:一种行为之受到赞美并不是因为它有好结果或者因为它与一种道 
 
德教条相符合,而是因为它有那种把它激发起来的情操。从这种态度就发展了象卡莱尔 
 
和尼采所表现的那种英雄崇拜,以及拜伦式的对于任何激情的崇拜。 
 
    浪漫主义运动在艺术上、在文学上以及在政治上,都是和这种对人采取主观主义的 
 
判断方式相联系着的,亦即不把人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而是作为一种美感上的愉悦的观 
 

照对象。猛虎比绵羊更美丽,但是我们宁愿把它关在笼子里。典型的浪漫派却要把笼子 
 
打开来,欣赏猛虎消灭绵羊时那幕壮丽的纵身一跃。他鼓励着人们想象他们自己是猛虎, 
 
可是如果他成功的话,结果并不会是完全愉快的。 
 
    针对着近代主观主义的比较不健康的形式,曾经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反应。首先是一 
 
种折衷妥协的哲学,即自由主义的学说,它企图给政府和个人指定其各自的领域。这种 
 
学说的近代形式是从洛克开始的,洛克对于“热情主义”——即再洗礼派的个人主义— 
 
—和对于绝对的权威以及对传统的盲目服从,是同样地反对的。另一种更彻底的反抗则 

 
导致了国家崇拜的理论,这种理论把天主教所给予教会,甚至于有时候是给予上帝的那 
 
种地位给了国家。霍布斯、卢梭和黑格尔代表了这种理论的各个不同方面,而他们的学 
 
说在实践上就体现为克伦威尔、拿破仑和近代的德国。共产主义在理论上是和这些哲学 
 
距离得非常遥远的,但是在实践上也趋向于一种与国家崇拜的结果极其相似的社会形态。 
 
    自从公元前600年直到今天这一全部漫长的发展史上,哲学家们可以分成为希望加强 
 
社会约束的人与希望放松社会约束的人。与这种区别相联系着的还有其他的区别。纪律 

 
主义分子宣扬着某种或新或旧的教条体系,并且因此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就不得不仇视 
 
科学,因为他们的教条并不能从经验上加以证明。他们几乎总是教训人说,幸福并不就 
 
是善,而惟有“崇高”或者“英雄主义”才是值得愿望的。他们对于人性中的非理性的 
 
部分有着一种同情,因为他们感到理性是不利于社会团结的。另外一方面,则自由主义 
 
分子,除了极端的无政府主义者而外,都倾向于科学、功利与理性而反对激情,并且是 
 
一切较深刻形式的宗教的敌人。这种冲突早在我们所认为的哲学兴起之前就在希腊存在 

 
着了,并且在早期的希腊思想中已经十分显著。它变成为各种形式,一直持续到今天, 
 
并且无疑地将会持续到未来的时代。 
 
    很显然,在这一争论中——就象所有经历了漫长时期而存留下来的争论一样——每 
 
一方都是部分正确的而又部分错误的。社会团结是必要的,但人类迄今还不曾有过单凭 
 
说理的论辩就能加强团结的事。每一个社会都受着两种相对立的危险的威胁:一方面是 
 
由于过分讲纪律与尊敬传统而产生的僵化,另一方面是由于个人主义与个人独立性的增 
 
长而使得合作成为不可能,因而造成解体或者是对外来征服者的屈服。 

 
    一般说来,重要的文明都是从一种严格和迷信的体系出发,逐渐地松弛下来,在一 
 
定的阶段就达到了一个天才辉煌的时期; 
 
    这时,旧传统中的好东西继续保存着,而在起解体之中所包含着的那些坏东西则还 
 
没有来得及发展。但是随着坏东西的发展,它就走向无政府主义,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 
 
一种新的暴政,同时产生出来一种受到新的教条体系所保证的新的综合。自由主义的学 
 
说就是想要避免这种无休止的反复的一种企图。自由主义的本质就是企图不根据非理性 
 
的教条而获得一种社会秩序,并且除了为保存社会所必须的束缚而外,不再以更多的束 

 
缚来保证社会的安定。这种企图是否可以成功,只有未来才能够断定了。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 
 
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 
 
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等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希腊人 
 
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是大家熟知的,但是他们在纯粹知识的领域上所做出的贡献还要更 
 
加不平凡。他们首创了数学、①科学和哲学;他们最先写出了有别于纯粹编年表的历史 
 
书;他们自由地思考着世界的性质和生活的目的,而不为任何因袭的正统观念的枷琐所 

 
束缚。所发生的一切都是如此之令人惊异,以至于直到最近的时代,人们还满足于惊叹 
 
并神秘地谈论着希腊的天才。然而现在已经有可能用科学的观念来了解希腊的发展了, 
 
而且的确也值得我们这样去做。 
 
    哲学是从泰勒斯开始的,他预言过一次日蚀,所以我们就很幸运地能够根据这件事 
 
实来断定他的年代;据天文学家说,这次日蚀出现于公元前585年。哲学和科学原是不分 
 
的,因此它们是一起诞生于公元前第六世纪的初期。在这从前,希腊及其邻国曾发生过 
 
什么事情呢?任何一种回答都必然有一部分是揣测性的,但考古学在本世纪里所给我们 

 
的知识已经比我们祖先们所掌握的要多得多了。 
 
    文字的发明在埃及大约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巴比伦也晚不了太多。两国的文 
 
字都是从象形的图画开始的。这些图画很快地就约定俗成,因而语词是用会意文字来表 
 
示的,就象中国目前所仍然通行的那样。在几千年的过程里,这种繁复的体系发展成了 
 
拼音的文字。 
 
    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期文明的发展是由于有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它们使得农业易于进行而又产量丰富。这些文明在许多方面都有些象西班牙人在墨西哥 
 

和秘鲁所发现的文明,这里有一个具有专制权力的神圣国王;在埃及,他还领有全部的 
 
土地。这里有一种多神教,国王和这种多神教的至高无上的神有着特殊亲密的关系。有 
 
军事贵族,也有祭司贵族。如果君主懦弱或者战争不利,祭司贵族往往能够侵凌王权。 
 
土地的耕种者是农奴,隶属于国王、贵族或祭司。 
 
    埃及的神学和巴比伦的神学颇为不同。埃及人主要的关怀是死亡,他们相信死者的 
 
灵魂要进入阴间,在那里,奥西里斯要根据他们在地上的生活方式来审判他们。他们以 
 
为灵魂终会回到身体里面来的;这就产生了木乃伊以及豪华的陵墓建筑。金字塔群就是 

 
公元前4000年末叶和3000年初叶的历代国王们所建造的。这一时期以后,埃及文明就变 
 
得越来越僵化了,并且宗教上的保守主义使得进步成为不可能。约当公元前1800年,埃 
 
及被称为喜克索斯人的闪族人所征服,他们统治埃及约有两个世纪。他们在埃及并没有 
 
留下持久的痕迹,但是他们在这里的出现一定曾经有助于埃及文明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 
 
的传播。 
 
    巴比伦的发展史比埃及更带有黩武好战的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