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西方哲学史 罗素 >

第28部分

西方哲学史 罗素-第28部分

小说: 西方哲学史 罗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我们从他那里受了什么怨”。然后他就设想他自己和雅典的法律进行一场对话,在 
 
这场对话里雅典的法律指出他应该对于雅典法律怀有比儿子对于父亲或者奴隶对于主人 
 
更大的尊敬,而每一个雅典公民如果不喜欢雅典国家,是可以自由迁移出境的。雅典的 
 
法律以下列的话结束其长篇的讲演: 
 
    那末,苏格拉底,你听听我们这些把你养大成人的人们的话吧。不要先想到自己的 

 
生命和孩子,然后才想到正义;应该先想到正义,这样你在九泉之下的君主面前才能证 
 
明你自己正直。因为你若是做出了克利陀所劝你的话,那末无论是你,还是你的亲人, 
 
在这一生都不会再幸福、再圣洁、或者再正直,也不会在来生幸福。现在你要是能清白 
 
无辜地离去,那末你就是一个受难者而不是一个作恶者;你就不是一个法律之下的牺牲 
 
者而是众人之下的牺牲者。但是如果你要以怨报怨、以仇报仇,破坏了你和我们所订的 
 
契约和协定,并且伤害了你本来最不应该伤害的人,那就是说,伤害了你自己、你的朋 

 
友和你的国家;那末只要你在世一天,我们就要怀恨你一天;而且我们的兄弟们,即阴 
 
世的法律也要把你当作敌人来对待;因为他们将会知道你已经尽了你的力量来毁灭我们 
 
了。苏格拉底说,这个声音“我仿佛听见是在我的耳中嗡嗡作响,好象是神秘者耳中的 
 
笛声那样”。因而他就决定,他的责任是留下来甘心接受死刑。 
 
    在《斐多篇》里,最后的时辰到来了,他的枷锁除去了;他获得允许可以和他的朋 
 
友们自由谈话。他把他哭哭啼啼的妻子送了出去,为的是使她的忧伤不致于打搅他们的 
 
讨论。苏格拉底一开头就说,虽然任何一个有哲学精神的人都不怕死,而是相反地会欢 

 
迎死;然而他却不想了结自己的生命,因为那被认为是非法的。他的朋友就问他,为什 
 
么自杀被认为是非法的;他的答复与奥尔弗斯派的学说相符合,而那也几乎恰好是一个 
 
基督徒所要说的话。“有一种秘密流传的学说,说人就是囚犯,人是没有权利打开门逃 
 
跑的;这是一个我不大了解的大秘密”。他把人和神的关系比作是牛羊对于主人的关系, 
 
他说如果你的牛自由行动了结了它自己的性命,你会生气的;因此“就可以有理由说一 
 
个人应该等待,而不可了结自己的生命,要等候神来召唤他,就象现在神在召唤着我那 

 
样”。他对死并不感到忧戚,因为他相信“首先我是到别的智慧而善良的神那儿去, 
 
(我对这一点正象我对任何这类事情那样,是深信不疑的,)而且其次(虽说对这一点 
 
我并不那么有把握)我是到已经故去了的人们那儿去,他们比起我在身后留下来的那些 
 
人要好得多。我怀着美好的希望,希望还有别的事物在等待着死者,那些事物对于善人 
 
要比对于恶人更加美好得多”。 
 
    苏格拉底说,死就是灵魂与身体的分离。在这上面我们就遇到了柏拉图的二元论: 
 
即,实在与现象,理念与感觉对象,理智与感官知觉,灵魂与身体。这些对立都是相联 

 
系着的:在每一组对立中,前者都优越于后者,无论是在实在性方面还是在美好性方面。 
 
苦行式的道德便是这种二元论的自然结果。基督教一部分采用了这种学说,但却从未全 
 
部加以采用。因为有两个障碍:第一个是,如果柏拉图是正确的话,创造有形世界就必 
 
定是一桩罪恶的事,因此创造主就不能是善良的。第二个是,正统的基督教从来不会让 
 
自己谴责婚姻,虽说它认为独身要来得更高贵。而摩尼教徒则在这两点上都要更加一贯 
 
得多。 
 
    心与物之间的区别——这在哲学上、科学上和一般人的思想里已经成为常识了—— 

 
有着一种宗教上的根源,并且是从灵魂与身体的区别而开始的。我们已经说过,奥尔弗 
 
斯教徒就宣称自己是大地与星天的儿女,从地得到了身体从天得到了灵魂。柏拉图力图 
 
以哲学的语言来表示的,也正是这种理论。 
 
    苏格拉底在《斐多篇》里一开始便发挥了他的学说中的苦行主义的涵义,但是他的 
 
苦行主义是一种有节制的并带绅士气味的苦行主义。他并不说哲学家应该完全禁绝日常 
 
的快乐,而只是说哲学家不应该成为它的奴隶。哲学家不应该为饮食操心,但是当然他 
 
应该吃必要数量的食品;苏格拉底并不提倡禁食。并且《斐多篇》也告诉我们,虽然苏 

 
格拉底并不嗜酒,但是他在某些场合里比任何别人都喝得多,并且从来不醉。他所谴责 
 
的并不是饮酒而是嗜酒。同样地,哲学家也不该萦心于恋爱的快乐,或华贵的衣鞋,或 
 
其他的个人装饰。他必须全心全意关怀着灵魂,而不关怀身体:“他愿意尽量地离其身 
 
体而转向灵魂〃。 
 
    显然,这种学说通俗化了之后,就会变成为禁欲主义的;但是它的意图,正确地说 
 
来,却并不是禁欲主义的。哲学家并不要努力摒绝感官的快乐,而是要想念着别的事物。 
 
我就知道有许多哲学家忘记了吃饭,而最后就是在吃饭的时候,他们也还是手不释卷。 

 
这些人就是在做着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应该做的事了:他们并不以一种道德的努力来摒 
 
绝大吃大喝,而只是对于别的事物更感兴趣而已。显然,哲学家们也应该以同样无所萦 
 
心的方式去结婚并且生儿育女,但是自从妇女解放以来这一点就变得格外困难起来了。 
 
臧蒂普①是一个悍妇,是一点不足为奇的。 
 
    苏格拉底继续说,哲学家想要断绝灵魂与身体的联系,而其他的人则以为一个人如 
 
果“没有快乐的感觉,不能享受身体的快乐”,生活就不值得活了。柏拉图的这句话似 
 
乎是——或许是无心地——在支持某一类道德学家的见解,那就是,身体的快乐才是唯 

 
一能作数的快乐。这类道德学家认为凡是不追求感官快乐的人,就必定要完全避免快乐 
 
而过着有德行的生活。这是一个错误,它造成了说不尽的害处。只要心灵和身体的这种 
 
划分能加以接受的话,那末最坏的快乐正如最好的快乐一样,就都是心灵方面的,—— 
 
例如嫉妒,以及各种形式的残酷和爱好权力。弥尔顿的撒旦是远超乎身体苦痛之上的, 
 
他献身于一种毁灭性的工作,并从这里面得到一种完全是属于心灵的快乐。有许多著名 
 
的教士是已经摒弃了一切感官快乐的,但是由于没有能很好地提防别的快乐,从而被权 

 
势爱好心所支配了;以致使他们从事骇人听闻的暴行和迫害,而名义上却是在为着宗教。 
 
在我们今天,希特勒就属于这种类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各种感官快乐对于他都并没 
 
有什么重要。从肉体的专制之下解放出来可以使人伟大,但也可以使人在罪恶方面伟大, 
 
正如在德行方面伟大一样。然而,这些都是题外的话,我们还是回到苏格拉底的身上来 
 
吧。 
 
    我们现在就来谈一谈柏拉图所归之于(无论是正确地还是错误地)苏格拉底名下的 
 
那种宗教的知识方面。据说身体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障碍,而且闻和见都是不正确的见证 

 
人:真正的存在若是能向灵魂显示出来的话,也只能是显示给思想而不能显示给感官。 
 
让我们先来考虑一下这一学说的涵义。它包涵着完全摒弃经验的知识,包括一切历史和 
 
地理在内。我们并不能知道有象雅典这样的一个地方或者有象苏格拉底这样的一个人, 
 
他的死和他的慷慨赴死都是属于现象世界的。关于这一切,我们唯有通过闻和见才能有 
 
任何的知识,而真正的哲学家却是不注重闻和见的。那末,他还剩下了什么呢?首先, 
 
是逻辑和数学;但逻辑和数学都只是假设的,它们并不能证实有关现实世界的任何有绝 

 
对意义的论断。下一步——而这一步是决定性的一步——就要有赖于善的理念了。一旦 
 
达到了这个理念,据说哲学家就知道了善就是实在,因而就能够推论出来理念世界就是 
 
实在的世界。后世的哲学家们提出过种种的论证来证明真与善的同一性,然而柏拉图似 
 
乎假定这是自明的。如果我们想要理解柏拉图,我们就必须假定这一假说已经不需要再 
 
加以证实。 
 
    苏格拉底说,当心灵沉潜于其自身之中而不为声色苦乐所挠扰的时候,当它摒绝肉 
 
体而向往着真有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这样哲学家就鄙弃了肉体”。从这一 

 
点出发,苏格拉底就论到理念,或形式,或本质。绝对的正义、绝对的美与绝对的善都 
 
是有的,但它们是眼睛看不见的。“而且我说的不仅是这些,还有绝对的伟大、健康、 
 
力量以及万物的本质或万物真实的性质”。所有这一切都只能由理智的眼力才看得见。 
 
因此,当我们局限于肉体之内时,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我们求真理的愿望就 
 
不会得到满足。 
 
    这种观点就排斥了以科学的观察与实验作为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家的心灵并不是 
 
“沉潜于其自身之中”的,并且也不想以避免声色为目的。柏拉图所提出的方法只可能 

 
追求两种精神的活动,即数学和神秘主义的洞见。这就说明了,何以这两者在柏拉图以 
 
及在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是那么紧密地结合在一片。 
 
    对于经验主义者说来,肉体乃是使我们能与外在的实在世界相接触的东西;但是对 
 
于柏拉图来说,它却具有双重的罪恶:它既是一种歪曲的媒介,使我们好象是通过一层 
 
镜子那样地看得模糊不清;同时它又是人欲的根源,扰得我们不能追求知识并看不到真 
 
理。以下的引文可以说明这一点: 
 
    单凭肉体需要食物这一点,它就成为我们无穷无尽的烦恼的根源了;并且它还容易 

 
生病,从而妨碍我们追求真有。它使我们充满了爱恋、肉欲、畏惧、各式各样的幻想, 
 
以及无穷无尽的愚蠢;事实上,正象人们所说的,它剥夺了我们的一切思想能力。战争、 
 
厮杀和党争都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肉体和肉体的欲念那里来的么?战争是由于爱 
 
钱引起的,而所以必须要有钱就是为了肉体的缘故与供肉体的享用;由于有这些障碍, 
 
我们便不能有时间去从事哲学;而最后并且最坏的就是,纵使我们有暇让自己去从事某 
 
种思索,肉体却总是打断我们,给我们的探讨造成纷扰和混乱,并且使我们惊惶无措以 

 
致不能够看到真理。经验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如果我们要对任何事物有真正的知识,我 
 
们就必须摆脱肉体——必须使灵魂的自身看到事物的自身:然后我们才能得到我们所愿 
 
望的智慧,并且说我们就是爱智慧的人;但这并不是在我们生前而是在我们死后:因为 
 
灵魂若是和肉体在一片的时候,就不能有纯粹的知识;知识如果真能获得的话,也必须 
 
是在死后才能获得。这样在解脱了肉体的愚蠢之后,我们就会是纯洁的,并且和一切纯 
 
洁的相交通,我们自身就会知道到处都是光明,这种光明不是别的,乃是真理的光。因 

 
为不纯洁的是不容许接近纯洁的。……而纯洁化不就正是灵魂与肉体的分离吗?……这 
 
种灵魂之与肉体的分离与解脱,就叫做死。……而真正的哲学家,并且唯有真正的哲学 
 
家,才永远都在寻求灵魂的解脱。 
 
    但有一种真正的钱是应该不惜拿一切去交换的,那就是智慧。 
 
    神秘教的创始者从前曾提到过一种形象,说凡是未曾神圣化的、未曾入道的人进入 
 
下界以后,是要躺在泥坑里的,而凡是入道而又经过纯洁化了的人进入下界以后,就和 
 
神明住在一片;这种说法看来是有实际意义的,而并不只是空谈。因为,正象他们神秘 

 
教里所说的那样,很多人都是酒神的执杖者,但很少有人是神秘主义者,这些话按我的 
 
解释就指的是真正的哲学家。 
 
    所有这些言语都是神秘的,并且是得自于神秘教的。“纯洁”是一个奥尔弗斯派的 
 
观念,原来有着一种仪式上的意义;但对柏拉图来说,它却是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