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16-续名医类案 >

第98部分

416-续名医类案-第98部分

小说: 416-续名医类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层熨于气海,(妙法可师。)顷之觉满腹温和,试以米汤,可咽矣。遂与附子养荣汤,服后即睡至晚,肿闭如失。 
盖此本由肝脾虚火上冲,妄用发散,火得风而愈炽,重以苦寒生冷,致下焦益寒,火不能下归,壅逼于上而为 
肿闭,故温补一剂而愈。 
冯楚瞻治何太学,咽喉口舌腐烂而不疼,胸膈胀闭,不寐不食。脉之,左寸关弦洪搏指,右寸关沉微欲脱。 
乃平时劳心恼怒,以致内伤身热。医误发散,乃见红点,认为麻疹,更用疏解清托,遂困倦益甚。颊内肿硬, 
疑为疹毒,更用清凉解毒,于是胀闷不堪,疼痛欲绝。盖劳伤发热,原系中气不足,误发散而荣气逆行,乃为 
斑点,复误清解,致阴火上浮,齿颊为肿。又谓疹毒,益进寒凉清解,脾胃愈虚,元气愈损,于是咽嗌腐溃成 
穴而不疼,如物失天日照临,易为腐坏,名为阴烂。非若阳火冲击,为肿为痛也。以熟地一两二钱,炒白术、 
麦冬二钱,五味八分,制附子一钱五分,二剂胀减睡安。改用人参三钱,枣仁二钱,熟地四钱,当归一钱五 
分,牛膝、麦冬各二钱,五味六分,肉桂八分,姜、枣煎,二剂神爽思食,咽喉始痛。此阳和已转,如冻 
解而水活,故知疼也。外用铜青三钱 ,人中白二钱,牛黄一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研极细,少许吹之,涎 
痰涌出。再吹再流,不日而愈。 
吴孚先治柯子宁,患咽喉齿痛,脉沉细,足冷,大便泄泻。此肾虚,龙火飞腾,欲用《金匮》肾气,彼疑 
火症,恐桂、附不合。或以石膏、连翘苦寒进之,其病尤甚。复求治,用前方一剂减,二剂痊。 
凡咽喉初觉壅塞,一时无药,以纸绞探鼻中,或嗅皂角末,喷嚏数次,可散热毒。仍以李树近根,磨水涂 
喉外良愈。(《菽园杂记》。) 
金陵黄泥巷杨马军治咽喉拿法,以中指蘸药少许,于喉中用力一捻肿处,出血并痰涎,随即能下汤水,绝 
妙。即前用针刺之意,药恐伪也。(《治法汇》。) 
陆养愚曰∶郁仲开室人,壬子年忽患咽喉阻塞,汤水不入,六脉平和,身无寒热,但气逆喘满,昼夜不眠。 
(雄按∶此瘀血阻隔之证,其人必多郁怒。脉反平和者,气机窒滞,而流行自缓也。苟不吐出,即为关格。亦有 
阻于咽而饮水即呛者。)予与诸君俱作痰治,药到即吐,强咽一口,面色紫胀,气窒睛突,躁乱靡宁,状如发狂, 
呕尽药汁则略可,投牛黄亦不纳。疑受暑,与新汲水亦如之,又与淡姜汤苏合丸,重捺内关,俱无一效。经七八 
日,或云脉不病而症如是,乃关格也。今药不下咽,虽灵丹亦无如之何矣。两日后,蓦然鼻闻 香,遂作汤与 
之,甫吞半HT ,呕出紫血数块,胸膈顿宽,即饮米饮,渐进稀粥,守之数日,不药而愈。可谓奇症,书之以俟教。 
薛立斋治一妇人,产后喉痛,服清热等剂益甚,此膀胱经血虚也。盖膀胱之脉,上行至喉而还。用八珍汤 
加丹皮、柴胡、酒炒黑黄柏,二剂而愈。 
孙真人曰∶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噙生姜片五十日愈。以意逆之,当是寒伤经络, 
气血不和,浮于咽中。妇人血分受寒,多积冷气,故有此症。予用破棺丹噙化频咽之,曾治数人多效。盖喉者, 
候也,喉出天气。咽者,咽也,咽出地气。故喉为呼吸之咽,乃谷食之路。其或忧思内结,风冷外侵,痰气隔 
塞,逆于喉咙,妨碍饮食,久而成翻胃噎膈症者有之矣。(《叶杏林女科》。) 
楼全善曰∶洪武戊辰春,乡村病喉痹者甚众,盖前年终之气二火之邪也。予累用甘桔汤加黄连、半夏、僵 
蚕、牛蒡等剂发之。挟虚者加参、 、归、芍辈。水浆不入者,先用解毒雄黄丸,醋磨化灌之,喉痰出,更用 
姜汁灌之。却用上项药,无不神效。若用胆矾等酸寒点过者,皆不治,盖邪郁不出故也。 
陈自明治一男子,喉痹水浆难下,又一男子缠喉风,痰涎涌盛,与神仙追毒一粒并痊。(方见虫门。) 
薛立斋治一男子,咽痛而脉数,以荆防败毒散加芩、连,二剂少愈。乃去芩、连,二剂而愈。 
一男子咽喉肿闭,牙关紧急,针不能入,先刺少商二穴,出黑血,口即开。更针患处,饮清咽利膈散,一 
剂而愈。大抵吐痰针刺,皆有发散之意,故效。此症不用针刺,多致不救。 
一妇人咽喉肿痛,大小便秘,以防风通圣散,一剂诸症悉退。又荆防败毒,服三剂而安。此症轻则荆防败 
毒吹喉散,重则密钥匙及刺患处出血最效,否则不救。针少商二穴亦可,不若刺患处之神速耳。 
一男子咽喉肿痛,脉数而实,以凉膈散一剂而痛止。以荆防败毒散加牛蒡子,二剂而肿退。以荆防败毒散, 
又以甘、桔、荆、防、元参、牛蒡四剂而平。 
一男子咽喉肿闭,痰涎涌甚,以胆矾吹咽中,吐痰碗许。更以清咽利膈饮,四剂而安。 
一男子咽喉肿痛,药不能下,针患处,出紫血少愈。以破棺丹噙之,更以清咽清毒散服之而愈。 
一男子咽喉干燥而痛,以四物汤加知、柏、元参,四剂少愈。更以人参固本丸,一剂不再服。 
一男子咽痛,午后益甚,脉数无力,以四物加知、柏、荆、防,四剂而愈。仍以前药去荆、防,加元参、 
甘、桔,数剂全安。 
一弱人咽痛,服凉药或遇劳愈甚。此中气虚热,以补中益气汤加芩、连,四剂而愈。乃去芩、连,又数剂 
不再发。常治午后痛,去芩、连,加知母、黄柏、元参亦效。 
一男子乳蛾肿痛,脉浮数,尚未成脓,针去恶血,饮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 
一男子乳蛾肿痛,饮食不入,疮色白,其脓已成,针之脓出而安。 
一男子嗌痈肿痛,脉浮数,更沉实,饮防风通圣散一剂,泻一次,势顿退。又荆防败毒散,二剂而消。 
一男子咽喉肿痛,欲针之以泄其毒。畏针止服药,然药既熟,已不能下矣。始急针患处,出毒血,更以清 
咽消毒药而愈。 
一患者其气已绝,心头尚温,急针患处,出黑血即苏。如鲍符卿、乔侍卫,素有此症,每患皆以出血即愈。 
大抵皆因火为患,其害甚速,须分缓急及脓成否。若肿闭及壅塞者,死在反掌之间,宜用密钥匙吹患处,吐出 
痰涎,气得通即苏。若吐后仍闭,乃是恶血或脓毒为患,须即针患,否则不救。前人云∶治喉闭之火,与救火 
同,不容少待。又云∶走马看喉闭,信夫!治喉之方固多,惟用针有回生之功。 
一男子咽喉作痛,痰涎上壅,欲治以荆防败毒加连翘、山栀、元参、牛蒡。彼自服甘寒降火之药,反加发 
热,咽愈肿痛。急刺少商二穴,仍以前药加麻黄汗之,诸症并退。惟咽间一紫处仍痛,此欲作脓,以前药去麻 
黄,一剂脓溃而愈。凡喉痛之疾,治之早或势轻者,宜用荆防败毒散以散之。迟或势重者,须刺少商穴。瘀血 
已结,必刺患处,亦有刺少商者。咽虽利而未全消者,必成脓也,然去即安。若有大便秘结,虽轻针刺去血, 
必当以防风通圣散攻之。甘寒之剂非虚不宜用。 
一 妇咽间如一核所鲠,咽吐不出,倦怠发热,先以四七汤治之而咽利,更以逍遥散。又一妇所患同前, 
兼胸膈不利,肚腹膨胀,饮食少思,睡卧不安,用分心气饮并愈。 
秋官叶素阴虚,因怒忽喉肿寒热,头痛项强,目直,小便自出,此皆肝火之症。肝主筋膜,火主肿胀,火 
旺则血涸,筋挛则紧急,颈项如拔。阴挺痿痹,则小便自遗。遂刺患处出毒血,用四物、柴胡、山栀、元参、 
甘草而苏。再用六味丸料,以生肝血,滋肾水,诸症悉愈。 
太守叶咽喉肿痛,痰涎不利,手足发热,喜冷冻饮料食,用清咽利膈汤,二剂不应。刺少商穴,喉少宽,痰从 
鼻出如胶,患处出紫血稍宽,五七日咳出秽脓而愈。 
义士顾克明,咽喉作痛,至夜发热,此肝肾阴虚之热。用四物加酒炒黑黄柏、知母、麦冬、五味,治之而 
愈。后因劳,咽喉肿闭,刺患处出血,用桔梗汤吐痰而消。至仲夏,干咳声嘶,作渴发热,日晡作热,用滋肾 
丸、加减八味丸,间服三月余,喜其年富谨疾得愈。 
通府李朝用咽喉肿,口舌生疮,此上焦风热。先用荆防败毒散二剂,喉痛渐愈。又以元参升麻汤,口舌遂愈。 
地官黄北盘,喉痛作闷饮冷,大便不通,此上下表里实热。用防风通圣散,治之顿愈。 
地官胡诚甫,咽喉作痛,此肾经膀胱虚热。四物加知、柏、元参,四剂少愈。更以人参固本丸,一剂不复发。 
职方卢抑斋咽喉肿痛,两目 ,小便赤色,此膀胱湿热。用四苓散加知、柏、黄连、茵陈、防己,治之 
顿愈,又用六味地黄丸而痊。 
儒者王文远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劳则愈盛,此脾肺气虚,膀胱有热。以补中益气加元参、酒炒知柏稍愈。 
乃去知、柏,加山药、山萸乃痊。 
一儒者脚发热则咽喉作痛,内热口干,痰涎上涌,此肾经亏损,火不归经。用补中益气加麦冬、五味,及 
加减八味丸而全愈。 
一老人咽喉痛,小便数而赤,日晡尤甚,此膀胱阴虚。当滋化源,以补中益气加酒炒黑知、柏,四剂咽痛 
稍可。乃去知、柏,加山萸、山药、麦冬、五味顿愈。 
一男子素善饮,咽喉作痛,内热作渴,小便不利,饮食如常,此膀胱积热。用四苓散加茵陈、大黄,四剂 
诸症渐退,又用清心莲子饮而安。 
一星士劳而入房,喉痛渐闭,痰涎上涌,四肢乍热,此阴虚阳气飞扬。用补中益气加附子,煎灌而愈。 
宪副姜时川,癸卯冬就诊,右寸浮数有力,口中有疮。曰∶此火传于肺也,当薄滋味,慎起居。甲辰秋复 
就诊,尺脉数而无力。曰∶此肺金不能生肾水,宜静养以滋化源。彼云∶今耳内及喉间不时燥痛,肢体不时发 
热,若无根之火,殒无疑矣。谓刘古峡云∶立斋谓我之病可疑。至乙巳孟春,古峡谓薛曰∶姜公之病,已如尊 
料。遂同往视,喉果肿溃,脉愈洪大。或用泻火之药,反速其殁。 
云间吴上舍,年逾五十,咽喉肿痛。或针出血,神思虽清,尺脉洪数而无伦次,按之微细如无。曰∶有形 
而痛,阳之类也。当峻补其阴,今反伤阴血,必死。已而果殁。盖此症乃肾气亏损,无根之火为上患,惟加减 
八味丸料煎服,使火归源,庶几可救。 
马元仪治任采之,咽痛三年不愈。诊其脉,虚中兼涩,此因劳郁伤中气。偏虚者,火偏盛也。火性上炎, 
必伤及肺。肺既不受脾中生生之气,反为壮火所熏灼,其津液亏损,不能下灌灵根可知。则下焦阴火,不能蛰 
藏,并可知矣。壮火虚火,两合为虐,故延久不愈。治法当先解郁热于上,次纳浮火于下,病虽久,可愈矣。 
用紫菀、干葛、杏仁、苏子、前胡、桔梗、甘草,两剂而脉已透。再用人参、石斛、炙草、半夏曲、橘红、黄 
连、肉桂等,四剂而咽痛顿除。再以人参七味丸,治之全愈。 
沈氏妇体丰而多劳郁,时觉喉痒,如虫行皮中,经五六载不愈,两脉浮虚而沉涩,此阳明气血不荣,火动 
生风之候也。阳明之脉,起于鼻交 中,下循鼻外,挟口环唇,循颊车上耳前。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 
循喉咙入缺盆。今者血虚风炽,是诸脉不为血养,而为风所淫矣。风胜则干,风行则动。然治法不当治风,而当 
治血,盖血足而风自息也。用生地黄、制首乌、天冬为君,以滋阳明之血;秦艽、白蒺藜、甘菊为臣,以清 
阳明之风;佐以卢根汁、蔗浆甘寒气味,以滋燥养阴,调理二月而愈。 
周子固治赵鹤皇妻,病咽干,水浆不能下,众医尽愕。周叩以平生所最嗜独 ,即命烹饪进之。授以七 
箸,入口无所苦,已而食进,病如失。(《丸灵山房集》。) 
李袭兴称武德中出镇潞州,许人甄权以新撰《明堂》示予,时有刺史成君绰,忽腮颔肿大如升,喉中闭塞, 
水粒不下,三日矣。予屈权救之,针其右手次指之端,如食顷,气息即通,明日饮啖如故。(《千金翼》。 
按∶《铜人》云∶少商穴在手大指端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今成君绰腮颔肿大如升,甄权针之立愈,病状少异, 
功效实同。李云刺指端,《铜人》云大指端,未知孰是。果针少商,当在大指端也。姑两存之,以俟识者。《资生经》。) 
郑惟康主簿,尝苦喉闭,虽水亦不能下咽,灸三里穴而愈。(《医说续编》。) 
吴内翰《备急方》云∶余常苦咽喉肿痛,用白僵蚕直者,不拘多少,炒为末,以生姜自然汁,调服一钱匕, 
甚效。葛彦恢提举闽中,曾患喉痹,五八主簿用此方,治之即安。一方调下二钱未通,半时许,再服立通,吐 
出顽痰。别将大黄一块,慢火炮热,打扑尽灰,如一米浓切片,以两指大一片,口含汁咽之,一食顷再换一片。 
或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