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6旧唐书上 >

第137部分

16旧唐书上-第137部分

小说: 16旧唐书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郾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道州,领郾城、邵陵北武、西平四县。贞观元年,废道州及北武、邵陵、西平三县,以郾城属豫州。本治溵水南。开元一十年,因大水,移治溵水北。元和十二年,于县置溵州。长庆元年,废溵州,以郾城隶许州  
  上蔡 隋县  
  新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舒州,领新蔡、褒信二县。贞观元年,废舒州,新蔡属豫州  
  褒信 后汉县  
  新息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息州,领新息、淮川、长陵三县。贞观元年,废息州及淮川、长陵二县,以新息属豫州  
  平舆 隋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  
  西平 汉县。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复置。元和十二年,隶溵州。州废,隶蔡州  
  真阳 汉慎阳县,隋为真阳。载初元年,改为淮阳。神龙元年复。  
  滑州望,隋东郡。武德元年,改为滑州,以城有古滑台也。二年,陷贼。及平王世充,复置,领白马、卫南、韦城、匡城、灵昌、长垣七县。八年,废长垣县入匡城,以废东梁州之酸枣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灵昌郡。乾元元年,复为滑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三千七百三十八,口六万四千九百六十。天宝,户七万一千九百八十三,口四十二万二千七百九十。去京师一千四百四十里,至东都五百三十里。  
  白马 郭下。汉县。卫南 隋楚丘县。后以曹有楚丘,乃改为卫南县,治古楚丘城。仪凤元年,移治西北滨河之新城。永昌元年,又移于楚丘之城南  
  韦城 隋分白马县置于古城韦氏之国城  
  匡城 汉长垣县,隋改为匡城  
  胙城 汉南燕县,隋改为胙城,隶滑州  
  酸枣 汉县  
  灵昌 隋分酸枣县置。灵昌者,河津之名。  
  陈州上,隋淮阳郡。武德元年,讨平房宪伯,改为陈州,领宛丘、箕城、扶乐、太康、新平五县。贞观元年,废扶乐、箕城、新平三县,复以沈州之项城、溵水二县来属。长寿元年,置武城县。证圣元年,置光武县。天宝元年,改陈州为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陈州。旧领县四,户六千三百六十七,口三万九百六十一。天宝领县六,户六万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万二千四百八十六。在京师一千五百二十里,至东都七百一十七里。  
  宛丘 郭下。隋县  
  太康 汉阳夏县,隋改太康,以县东有太康城  
  项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此置沈州,领项城、颍东、鲖阳、南顿、溵水五县。贞观元年,废沈州,以县属陈州  
  溵水 汉汝阳县。改为溵水。建中二年,隶溵州。兴元元年,废溵州,县隶陈州  
  南顿 隋县。武德六年,省入项城。证圣元年,割项城置光武县,以县有光武庙故也。景云元年,改为南顿,复古名也  
  西华 汉县。武德元年,改为箕城县。贞观元年,省入宛丘。长寿元年,割宛丘置武城县,以县本楚武王所筑故也。神龙元年,复为箕城。景云元年,改为西华,复古名也。  
  亳州望 隋谯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改为亳州,领谯、城父、谷阳、鹿邑、酂五县。五年,置总管府,管谯、亳、宋、北荆、颍、沈六州。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亳州不改。十七年,废谯州,以临涣、永城、山桑三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谯郡。乾元元年,复为亳州也。旧领县八,户五千七百九十,口三万三千一百七十七。天宝,户八万八千九百六十,口六十七万五千一百二十一。至京师一千七百里,至东都八百九十八里。  
  谯 郭下。贞观十七年,自古谯城移入州城置  
  酂 汉县。隋属沛郡。武德四年,改属亳州。开元二十六年,移于汴城垣阳驿置  
  城父 隋旧  
  鹿邑 隋旧  
  真源 汉苦县。隋为谷阳。乾封元年,改为真源。载初元年,改为仙源。神龙元年,复为真源。有老子祠  
  临涣 隋置谯州,领县四。贞观十七年省,以临涣、永城、山桑属亳州,蕲县属徐州。县本治铚城,十七年移治所于废谯州。元和九年,割属宿州  
  永城 隋县,属谯州。贞观十七年废,属亳州。旧治于马浦城东北三里。武德五年,移置于马浦城  
  蒙城 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  
  颍州中 汉汝南郡。隋为汝阴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于汝阴县西北十里置信州,领汝阴、清丘、永安、高唐、永东等六县。六年,改为颍州,移于今治,省高唐、永乐、永安三县。贞观元年,省清丘县。八年,又以废涡州之下蔡县来NP。天宝元年,改为汝阴郡。乾元元年,复为颍州。长庆二年,以颍州隶滑郑节度使。旧领县三,户二千九百五,口一万四千一百八十五。天宝领县四,户三万七百七,口二十万二千八百九十。至京师一千八百二十里,至东都九百六十里。  
  汝阴 郭下。汉县  
  颍上 隋置治所于古郑城。武德四年,移于今治  
  下蔡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涡州,下蔡隶之。八年,州废,县属颍州也  
  沈丘 古曰寝丘,至隋不改。神龙二年,改为沈丘。  
  宋州望 隋之梁郡。武德四年,平王世充,置宋州,领宋城、宁陵、柘城、谷熟、下邑、砀山、虞城七县。其年,以虞城属东虞州。五年,废东虞州,仍以虞城来属。贞观元年,废杞州,以襄邑县来属,仍省柘城县。十七年,以废戴州之单父、楚丘来属。永淳元年,又置柘城县。天宝元年,改宋州为睢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宋州。旧领县七,户一万一千三百三,口六万一千七百二十。天宝领县十,户一十二万四千二百六十八,口八十九万七千四十一。去京师一千五百四十里,至东都七百八十里。  
  宋城 郭下。治古睢阳城。汉睢阳县,隋改为宋城  
  襄邑 隋置。武德二年,属杞州。贞观元年,属宋州  
  宁陵 汉县,久废。隋特置。贞观元年,并柘城县入  
  虞城 隋分下邑县置。武德四年,属宋州。其年,于县置东虞州。五年,州废,县属宋州。  
  砀山 旧安阳县,隋改为砀山,属宋州  
  下邑 汉县  
  谷熟 汉县。武德二年,于县置南谷州。四年,州废,县属宋州  
  单父 古邑。隋于县置戴州,大业废。武德五年,复置戴州。贞观十七年,戴州废,县属宋州  
  楚丘 治古巳氏城,属戴州。贞观十七年,属宋州  
  柘城 秦县,久废。隋复置。贞观初废。永淳元年,析谷熟、宁陵复置。  
  曹州上 隋济阴郡。武德四年,改为曹州,领济阴、定陶、冤句、离狐、乘氏,并置蒙泽、普阳等七县。其年,省普阳县。五年,以废梁州之考城来属。贞观元年,省定陶、蒙泽二县入济阴。十七年,以废载州之成武来属。天宝元年,改曹州为济阴郡。乾元元年,复为曹州。旧领县五,户九千二百四十四,口五万四千九百八十一。天宝领县六,户十万三百五十二,口七十一万六千八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五十三里,至东都东北六百五十七里。  
  济阴 郭下。隋县  
  考城 隋旧。武德四年,于县置梁州,领考城县。五年,州废,以县属曹州  
  冤句 汉县。武德四年,分县西界置济阳县,属杞州。贞观元年,废济阳,并入冤句  
  乘氏 汉县,春秋之重丘地也  
  南华 汉离狐县,累代不改。天宝元年,改为南华  
  成武 汉县。隋属戴州。州废,属曹州。  
  濮州上 隋东平郡之鄄城县也。武德四年,置濮州,领鄄城、廪城、雷泽、临濮、昆吾、濮阳、永定、安丘、长城九县。五年,废安丘、长城二县。八年,废昆吾、永定、廪城三县。贞观八年,割济州之范县来属。天宝元年,改为濮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濮州。旧领县五,户八千六百二十八,口四万四千一百三十五。天宝,户五万七千七百八十一,口四十万六百四十八。在京师东北一千五百七十里,至东都七百三十五里。  
  鄄城 古县。后汉于县置兗州。武德四年,分置永定县。八年,并入鄄城。  
  濮阳 隋旧。武德四年,分置昆吾县。八年省,并入濮阳  
  范 汉县。武德二年,置范州,治昆吾城。五年,州废,县属济州。贞观八年,改属濮州。  
  雷泽 汉县。武德四年,分置廪城县。贞观八年,省入雷泽  
  临濮 武德四年,分雷泽置。五年,省长城县并入。  
  郓州上 隋东平郡之须昌县。武德四年,平徐圆朗,于郓城置郓州,领郓城、须昌、宿城、钜野、乘丘五县。又以废寿州之寿张来属。其年,置总管府,管郓、濮、兗、戴、曹五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仍以钜野属戴州。又废宿城、乘丘二县。八年,自郓城移治须昌。景龙元年,又置宿城县。天宝元年,改郓州为东平郡。乾元元年,复为郓州。旧领县三:须昌、郓城、寿张;户四千一百四十一,口二万一千六百九十二。天宝领县五,户四万四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万四千五百三十。天宝十三载,废济州,其所管五县,并入郓州。济州旧领县五,户六千九百五,口三万四千五百一十。天宝,领户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九,口二十一万六千九百七十九,并入郓州。在京师东北一千六百九十七里,去东都东北九百七十三里。今领县十。  
  寿张 隋县。武德四年,于县置寿州,领寿张、寿良二县。五年,废寿州,省寿良入寿张,属郓州  
  郓城 汉寿良县。隋改为万安县,仍于县置郓州,寻改万安为郓城。贞观八年,移郓州治所于须昌县  
  钜野 汉县。隋县升为州。寻废,属戴州。贞观十七年,载州废,钜野来属  
  须昌 郭下。汉县,故城在今郓州东南三十二里。隋于故城置宿城县,仍置须昌县于今所。贞观八年,州自郓城移于须昌县。后废宿城县。景云三年十二月,复分须昌置宿城县。贞元四年,改宿城为东平县,移就郭下。大和四年,改为天平县。六年七月,废天平县入须昌县  
  卢县 汉旧。隋置济北郡。武德四年,改济州,领卢、平阴、长清、东阿、阳谷、范六县。又置昌城、济北、谷城、孝感、冀丘、美政六县。六年,废美政、孝感、谷城、冀丘、昌城五县。八年,割范县属濮州。贞观元年,又废济北县入长清。天宝元年,改为济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济州。十三载六月一日,废济州,卢、长清、平阴、东阿、阳谷等五县并入郓州  
  平阴 汉肥城县。隋为平阴,属济州。天宝十三载,州废,县属郓州。大和六年,并入东阿县。开成二年七月,节度使王源中奏置平阴县  
  东阿 汉县。隋属济州。州废,属郓州  
  阳谷 隋置,取县界阳谷台为名,属济州。州废,属郓州  
  中都 汉平陆县,本治殷密城,在今治西三十九里。天宝元年,改为中都,移于今治。  
  泗州中,隋下邳郡。武德四年,置泗州,领宿预、徐城、淮阳三县。贞观元年,省淮阳县入宿预,以废邳州之下邳,废连州之涟水来属。八年,又以废仁州之虹县来属。总章元年,割海州沐阳来属。咸亨五年,沐阳还海州。长安四年,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三年,自宿预移治所于临淮。天宝元年,改为临淮郡。乾元元年,复为泗州,旧领县五,户二千二百五十,口二万六千九百二十。领宿豫、涟水、徐城、虹、下邳。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七千五百二十六,口二十万五千九百五十九。今领县三:临淮、涟水、徐城。其虹县割隶宿州,宿预、下邳隶徐州。  
  临淮、长安四年,割徐城南界两乡于沙熟淮口置临淮县。开元二十三年,移治郭下  
  涟水 隋县。武德四年,置涟州,仍分置金城县。贞观元年,废涟州,并省金城县,以县属泗州。总章元年,改为楚州。咸亨五年,还属泗州  
  徐城 汉徐县。隋为徐城县,属泗州,治于大徐城。开元二十五年,移就临淮县。  
  海州中 隋东海郡。武德四年,置海州总管府,领海、涟、环、东楚四州。海州领朐山、龙沮、新乐、曲阳、沐阳、厚丘、怀仁、利城、祝其九县。六年,改新乐为祝其。七年,以东楚州属扬府,又以沂州来属。八年,废环州及龙沮、祝其、曲阳、厚丘、利城六县,仍以废环州之东海来属。九年,废涟州。贞观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以海州为东海郡。乾元元年,复为海州。旧领县四:朐山、东海、沐阳、怀仁,户八千九百九十九,口四万三千六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