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集注(朱熹)-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非有欲心者,然未能无固必也,至以行三军为问,则其论益
卑矣。夫子之言,盖因其失而救之。夫不谋无成,不惧必败,
小事尚然,而况于行三军乎?”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好,去声。执鞭,贱者之事。设言富若可求 ,则
虽身为贱役以求之,亦所不辞。然有命焉,非求之可得也,则
安于义理而已矣,何必徒取辱哉?苏氏曰 :“圣人未尝有意于
求富也,岂问其可不可哉?为此语者,特以明其决不可求尔。”
杨氏曰 :“君子非恶富贵而不求,以其在天,无可求之道也。”
子之所慎:齐,战,疾。齐,侧皆反。齐之为言齐也,将
祭而齐其思虑之不齐者,以交于神明也。诚之至与不至,神之
飨与不飨,皆决于此。战则众之死生、国之存亡系焉,疾又吾
身之所以死生存亡者,皆不可以不谨也。尹氏曰 :“夫子无所
不谨,弟子记其大者耳。”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史记三月上有“学之”二字。不知肉味,盖心一于是而不及乎
他也。曰:不意舜之作乐至于如此之美,则有以极其情文之备,
而不觉其叹息之深也,盖非圣人不足以及此。范氏曰 :“韶尽
美又尽善,乐之无以加此也。故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而叹美之如此。诚之至,感之深也。”
冉有曰 :“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为 ,去声。为,犹助也 。卫君,出公辄也。灵公逐其世子蒯
聩。公薨,而国人立蒯聩之子辄。于是晋纳蒯聩而辄拒之。时
孔子居卫,卫人以蒯聩得罪于父,而辄嫡孙当立,故冉有疑而
问之。诺,应辞也。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
… 页面 60…
论语集注 ·58·
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
曰:“夫子不为也。”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其父将死,
遗命立叔齐。父卒,叔齐逊伯夷。伯夷曰 :“父命也”,遂逃
去。叔齐亦不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其后武王伐纣,夷、
齐扣马而谏。武王灭商,夷、齐耻食周粟,去隐于首阳山,遂
饿而死。怨,犹悔也。君子居是邦,不非其大夫,况其君乎?
故子贡不斥卫君,而以夷、齐为问。夫子告之如此,则其不为
卫君可知矣。盖伯夷以父命为尊,叔齐以天伦为重。其逊国也,
皆求所以合乎天理之正,而即乎人心之安。既而各得其志焉,
则视弃其国犹敝蹝尔,何怨之有?若卫辄之据国拒父而惟恐失
之,其不可同年而语明矣。程子曰 :“伯夷、叔齐逊国而逃,
谏伐而饿,终无怨悔,夫子以为贤,故知其不与辄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饭,符晚反。食,音嗣。枕,去声。
乐,音洛。饭,食之也。疏食,麤饭也。圣人之心,浑然天理,
虽处困极,而乐亦无不在焉。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
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程子曰 :“非乐疏食饮水也,虽疏食饮
水,不能改其乐也。不义之富贵,视之轻如浮云然 。”又曰:
“须知所乐者何事。”
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刘聘
君见元城刘忠定公自言尝读他论,“加”作假,“五十”作卒。
盖加 、假声相近而误读,卒与五十字相似而误分也。愚按:
此章之言,史记作为“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加
正作假,而无五十字。盖是时,孔子年已几七十矣,五十字误
无疑也。学易,则明乎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故可以
无大过。盖圣人深见易道之无穷,而言此以教人,使知其不可
不学,而又不可以易而学也。
… 页面 61…
论语集注 ·59·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雅,常也。执,守
也。诗以理情性,书以道政事,礼以谨节文,皆切于日用之实,
故常言之。礼独言执者,以人所执守而言,非徒诵说而已也。
程子曰 :“孔子雅素之言,止于如此。若性与天道,则有不可
得而闻者,要在默而识之也。”谢氏曰:“此因学易之语而类
记之。”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叶,舒涉反。叶公,楚叶
县尹沈诸梁,字子高,僭称公也。叶公不知孔子,必有非所问
而问者,故子路不对。抑亦以圣人之德,实有未易名言者与?
子曰 :“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云尔。”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
以是二者俛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
笃耳。然深味之,则见其全体至极,纯亦不已之妙,有非圣人
不能及者。盖凡夫子之自言类如此,学者宜致思焉。
子曰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
去声。生而知之者,气质清明,义理昭著,不待学而知也。敏,
速也,谓汲汲也。○尹氏曰:“孔子以生知之圣,每云好学者,
非惟勉人也,盖生而可知者义理尔,若夫礼乐名物,古今事变,
亦必待学而后有以验其实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怪异、勇力、悖乱之事,非理之
正,固圣人所不语。鬼神,造化之迹,虽非不正,然非穷理之
至,有未易明者,故亦不轻以语人也。谢氏曰 :“圣人语常而
不语怪,语德而不语力,语治而不语乱,语人而不语神。”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 ,一善一恶,则
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尹氏曰 :“见贤思
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师,进善其有穷乎?”
… 页面 62…
论语集注 ·60·
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魋,徒雷反。桓
魋,宋司马向魋也。出于桓公,故又称桓氏。魋欲害孔子,孔
子言天既赋我以如是之德,则桓魋其奈我何?言必不能违天害
己。
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
二三子者,是丘也 。”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
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
晓之。与,犹示也。程子曰 :“圣人之道犹天然,门弟子亲炙
而冀及之,然后知其高且远也。使诚以为不可及,则趋向之心
不几于怠乎?故圣人之教,常俯而就之如此,非独使资质庸下
者勉思企及 ,而才气高迈者亦不敢躐易而进也 。”吕氏曰:
“圣人体道无隐,与天象昭然,莫非至教。常以示人,而人自
不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去声。程子曰 :“教人
以学文修行而存忠信也。忠信,本也。”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君子,才德出众之名。子曰 :“善人,
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恒,胡登反。○“子
曰”字疑衍文。恒,常久之意。张子曰:“有恒者,不贰其心。
善人者,志于仁而无恶。”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
难乎有恒矣。”亡,读为无。三者皆虚夸之事,凡若此者 ,必
不能守其常也。张敬夫曰 :“圣人、君子以学言,善人、有恒
者以质言。”愚谓有恒者之与圣人,高下固悬绝矣,然未有不
自有恒而能至于圣者也。故章末申言有恒之义,其示人入德之
门,可谓深切而着明矣。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射,食亦反。纲,以大绳属网,
绝流而渔者也。弋,以生丝系矢而射也。宿,宿鸟。洪氏曰:
… 页面 63…
论语集注 ·61·
“孔子少贫贱,为养与祭,或不得已而钓弋,如猎较是也。然
尽物取之,出其不意,亦不为也。此可见仁人之本心矣。待物
如此,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
子曰 :“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
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识,音志。不知而作 ,不知
其理而妄作也。孔子自言未尝妄作,盖亦谦辞,然亦可见其无
所不知也。识,记也。所从不可不择,记则善恶皆当存之,以
备参考。如此者虽未能实知其理,亦可以次于知之者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见,贤遍反。互乡,乡名。
其人习于不善,难与言善。惑者,疑夫子不当见之也。子曰: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
不保其往也。”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
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
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
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
往,不逆其将来,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唯字上下,疑又有阙
文,大抵亦不为已甚之意。程子曰 :“圣人待物之洪如此。”
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心之德,
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有以为远者;反而求之,则即此而在
矣,夫岂远哉?程子曰:“为仁由己,欲之则至,何远之有?”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陈,国名。司
败,官名,即司寇也。昭公,鲁君,名裯。习于威仪之节,当
时以为知礼。故司败以为问,而孔子答之如此孔子退,揖巫马
期而进之,曰 :“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
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取,七住反。○巫
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司败揖而进之也。相助匿非曰
党。礼不娶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孟子者,讳之使若
… 页面 64…
论语集注 ·62·
宋女子姓者然。巫马期以告。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
知之。”孔子不可自谓讳君之恶,又不可以娶同姓为知礼,故
受以为过而不辞。吴氏曰 :“鲁盖夫子父母之国,昭公,鲁之
先君也。司败又未尝显言其事,而遽以知礼为问,其对之宜如
此也。及司败以为有党,而夫子受以为过,盖夫子之盛德,无
所不可也。然其受以为过也,亦不正言其所以过,初若不知孟
子之事者,可以为万世之法矣。”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和,去声。反,复
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之者,喜得其
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
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
读者宜详味之。
子曰 :“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则
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之难易缓急,欲人之勉
其实也。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与人同,故不逊;能躬行君子,
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此亦
夫子之谦辞也。圣者,大而化之。仁,则心德之全而人道之备
也。为之,谓为仁圣之道。诲人,亦谓以此教人也。然不厌不
倦,非己有之则不能,所以弟子不能学也。晁氏曰 :“当时有
称夫子圣且仁者,以故夫子辞之。苟辞之而已焉,则无以进天
下之材,率天下之善,将使圣与仁为虚器,而人终莫能至矣。
故夫子虽不居仁圣,而必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自处也 。”可
谓云尔已矣者,无他之辞也。公西华仰而叹之,其亦深知夫子
之意矣。
… 页面 65…
论语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