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扬帆-第2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永和求援来得太晚,守序到时广州形势已十分危急。幸好香山明军动作快,赶在城破前赶到,否则以城墙毁塌后明军的士气,鞑靼人将轻易攻陷南天第一城。城墙是守军最后的心理凭依,很多时候,城墙塌陷守军就解体四散而逃了。其实像这种程度的塌陷,倒下的废墟依然是攻击方难以克服的障碍。从现在开始分秒必争,不犯任何错误,广州城的百姓犹有一线生机。
张月征发了6000壮丁,日夜赶工,在破口后重筑一道新的防御工事。工事以城北各衙门大院为核心支撑点,拆下砖石大木门板,堆砌沙袋和盛土的竹篮修筑炮垒胸墙。
在广州城东北角打巷战有个非常棒的地理条件,广州城内有诸多珠江支流与十余条壕渠,其中在旧城东边有2渠,稍北一渠自越秀山流经贡院,向东从城墙下注入文溪,老广州称之为东溪。珠江三角洲水量大,虽称小溪,可河道依然有20米宽,河道深达4米,难以轻松逾越。城内新防线依托这条文溪流而建。
守序骑上战马,紧咬牙关,东溪必须守住。
广州城防司令部设在由布政使衙门改建的两广总督衙门。
广州城内的主要将领,成栋部下杜永和、张月、张道瀛、吴文献、李建捷,杜军主守最危险的城北和城东。
广州回兵指挥官,广州左卫掌印指挥使羽凤麒、指挥使马承祖、撒三浮,左卫汉兵指挥使张启贤,左卫主守城南。
广州前卫世袭掌印指挥施然兄弟,前卫主守城西。
广州有南明最强的军事动员潜力,装备精良,官兵军户余丁众多,其中也不乏有战斗经验的精兵。袁崇焕东莞人,他带了很多人去辽东。袁崇焕死后,这些人多数回了广州。如游击将军郭瑶就曾以守备衔在辽东服役,像他们这样的本地老兵是广州明军中坚力量。
邵武帝把广州官兵派到三水与永历的肇庆兵广西兵打内战,李成栋300骑偷袭广州成功,控制广州官兵家属,收降本地明军。荒诞的一幕倒是留下了不少好处,广州未经血战,最大程度保存了城内动员潜力,现在全用到本次广州之战了。
守序到时,几个将军面红耳赤。会场上军议气氛很压抑,
有人小声告诉守序,羽凤麒与杜永和大吵了一架。
“各位将军,我们没时间说废话。”守序拿起权杖,红蓝亮色宝石在灯光下闪闪发亮,闪瞎一干人的氪金狗眼。
“以现在的进度,鞑靼人明天就能完全打开突破口。我们有一天时间重布战线。广州城内保守估计还有18万百姓,扬州、南昌殷鉴在前,我们得坚持下去,撤出城内百姓。”
“守,怎么守?城外的鞑子有2万多,我们根本挡不住,被他们冲进城就全完了。”杜永和脸上醺醺地,明显喝了不少。
守序早就听说杜永和在最后时刻基本不管城防,整日搂着美女以酒度日。绝望的将军在最后时刻多数就是这样,在诸多女人身上发泄他们最后的精力,所谓战地媳妇不外如是。
羽凤麒大怒,“你们准备了几百条船,随时可以跑路,我广州城的百姓怎么办?将十几万人丢弃在鞑子的刀口下吗?”
每次杜永和提出上船走人,羽凤麒就是一顿大骂。鞑靼人对抵抗的城池向来是屠城以殉,广州坚守8个月,一度将尚可喜逼上绝路。可想而知,尚可喜为激励军心,会向他的士兵许诺什么。城内的明军现在就算是投降都无法避免被屠杀的命运。
守序从年初开始撤离广州城百姓,杜永和为了稳固军心,撤退规模一直不大,到现在不过撤了4万多人,大部分人依然在城中。
杜永和贵为总督,手握最强的兵权,可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拿羽凤麒这些地头蛇毫无办法。广州明军上下级关系已有崩解迹象。
“两位将军,没时间争执了。”守序连忙制止二人,走到地图前,从越秀山起至东城墙北侧,沿东溪新划一条战线。
“城破在即,我们必须守住东溪。”
杜永和:“就张月新建的那堆破烂,只要调几门红夷大炮就能轰垮。”
守序:“杜军门,我刚才上城墙看得很清楚。鞑靼人的火炮尚在护城河对岸,他们必须占领并扩大突破口,至少占领一座城楼才能把大炮运上城墙。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守住东溪,争取时间将旧城居民撤至新城。”
羽凤麒来了精神,“撤到新城以后呢?”
“羽将军,我们到时再坚守新城的城墙。鞑靼人就得重新修筑炮垒攻城,广州城内河渠众多,我们把桥全拆了,船全烧了,鞑靼人把炮运过来得花很长时间。有这些时间,所有人都能上船撤离。”
守序的话让广州本地军官们重燃希望,他们的家在广州,父母兄弟亲属都在广州,杜永和等人随时可走,本地军人只能与城同殉。
杜永和精神完全垮了,难以再背负起指挥重任,守序当仁不让地接过指挥权。
守序环视诸将,“援军兵力不够,我需要志愿者。”
迟到的感言,附登场人物介绍。
人物太多,一时难以凑齐,本章慢慢更新。
感言部分
首先感谢大家陪伴这本也许不是很好看的书走到现在。
匆匆开书,匆匆上架。周四问编辑上架需要什么条件,编辑说那周五上架吧。于是上架了,一般书里有的推荐感言,上架感言自然也都没有了。
写到一百万字,才敢写点感言。
自开书第一天起,就有很多读者担心这本书什么时候太监。恩,其实我也担心。所以从来不敢求票,从来不敢许诺不太监,只敢默默码字。中间有过很艰难的时刻,但有些东西支撑我走下来了。
这本书我主要目的有两个,一写航海游戏之作,顺带表明以戎克船绝无可能实现翻盘。郑成功进行的是一场绝望的战斗,郑芝龙看得很清楚。
二写尽量贴近现实的历史。其实历史来自无数顶尖人物的共同演绎,比小说更精彩。
航海需要考证水文和船,历史需要大堆大堆的资料。
虽然我原本历史就很好,但为尽力真实反应,我还是准备了几千块的实体书资料和相关电子论文、网络地方志等。
书中南方各地经济情况,赋税总额来自一位精通明史朋友的整理,他甚至为此请教了顾城的学生,一位明史教授。
极少上龙空,那里很多id拿着他们所知但完全错误的历史常识来评价。今晚写感言前上龙空评论区找点灵感,至少那里反应了诸多问题。
评价我在建国后灌水让我无言,本书中短短几句话的历史章节可能都来自几十本资料,我需要从几万字中总结出几十个字,看似灌水的段落写起来很累的,1小时甚至敲不到100字。如被某龙空id乱吐槽的城墙、棱堡形制,他居然认为我是在水文。写这些需要查阅大量繁体竖排文言文的地方志和论文。我将自己代入到战场,城墙城堡土方是战争中最关键的要素。不写城墙如何打仗?靠他脑子里转转,胡写一通吗?
本书有很多缺点,但绝不会水文。我只会尽力压缩篇幅,这本书一开始提交给编辑的大纲只计划了100万字,按计划现在应该完本了,呵呵。超过计划,一方面是各位书友的支持,二是有些东西是在写的过程中,我觉得有责任有必要加进去。
就像简介里写的那样,这本书到现在为止在写战史,经济主要是关于军事部分才会涉及。
每隔几章就出现新地图和一堆新人物。我写得累,我知道读者们看得也累。
为啥这么写?肯定不是为了钱,不是龙空某评论里说的“抄书收费,当然不累。”
说句不谦让的话,我写战史能单独出版,我是写给别人抄的。但这没什么意义,单纯战史的受众太小了。
借助小说的形式,写一点明朝亡国时奋斗在大时代中的悲剧人物,让更多人知晓那些快要湮没的名字是本书目的之一。所以我写了许多许多与主要剧情无关的人物。他们是中国屹立到现在的脊梁。文中他们的对话,很多也来自历史记录。
写出这些人和事,不可避免会造成剧情分散。是的,我了解这个问题。我曾想过以pov来解决视角分散的问题,试了一下,无笔力无精力控制。《冰与火之歌》尚且被很多中国读者吐槽视角混乱,登场人物太多死得又快,网络小说估计更不支持pov了。
实际写作中我用了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时间作为线索,按时间叙述各个战场,维持一点起码的连贯性。
网络小说是很多人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文中的一点线索和一个姓名让有心人看到了,也许他就会去查查相关资料,意味着又一个英雄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历史粉碎机》中,作者很随意地提到东江石城岛在甲申年依然有明军在坚守,东江镇并未全数损失。我为此查阅了很多档案,相关记载分散在诸如清实录、南明史、地方志中,浩如烟海,费了很多劲弄清这支最后东江军的下落。
希望《1640四海扬帆》也会有同样作用。
起点写明末,99%的书是在胡扯。其中最荒谬的是”明朝士绅,尤其江南士绅不缴税“”代表士绅利益的东林党上台,各项税收下滑,财政崩溃“”满清在江南对士绅收重税,所以他们反清。“这套荒谬逻辑延伸玩下去,就可以将八旗兵写成八路军了。
本书尽力给大家反应一个真实的明朝。明朝是怎么灭亡的,他主要的军队又是如何一步步在战斗中消失的,导致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我梳理了南明自弘光年所有大镇番号,及其所处战线和主要兵力构成,在书中有所反应。不尽然全对,因为有如山积的《明清档案》有待发掘,正史的描述基本都可以丢一边去。我有心写一本涉及南明历史的决定版,供其他作者参考,当然这个任务现在看来难以完成了。能给其他作者提供一点线索吧。
当然本文写历史,也有所取舍。像江阴之战熟悉的人很多,我就不写了。多铎渡江一战,中文互联网甚至学术界都少有详细考证,我详写了这一仗。顺军在李自成死后的一些境况,顾城《南明史》因成书年代太早,有一些错漏之处,我尽力做了修订。
写这篇感言的时候,剧情进展到广州之战,原属历史部分只剩下孙可望、李定国,这部分历史熟悉的人也很多,大约不会写太多了,后面会分析一下定国为什么失败。
这里顺便向报名本书龙套的书友说声抱歉,篇幅有限,历史人物太多,前面的章节难以安排太多剧情,让你们失望了。后面我尽力充实一些。
第二部分,登场人物介绍。
(一)广州篇:
杜永和:李成栋部二把手,广州失守后泛海至海南,后在海南向耿继茂投降。此后未见记载,我在后来的福建郑成功战场发现一个叫杜永和的清军总兵,可能就是他。
张月:成栋大将。广州失守后,执李明忠,以高州降耿继茂。李定国进军广东,张月二次反正,后不知所踪。
张道瀛、吴文献:同上。
李建捷:成栋义子,最称骁勇。广州失守,去找李元胤。钦州难作,元胤被执,建捷已登船,他有机会跑去南洋。但他不忍义兄独死,弃舟登岸,与元胤一并被俘。
范承恩:原成栋旗鼓参将,接松江家属来广东,曾在金声桓的南昌城中滞留数月。广州战败断后掩护,被尚可喜俘虏。可悲的是,从明末清初时人记录开始,范承恩就被当成叛徒,被很多扣上因他投降广州才失守的黑锅,遗毒至今。
羽凤麒:回纥种,广州左卫世袭指挥使。守广州南门,日夜不息。城陷,诸军登舟,凤麒一门百人独不去。杜永和力邀同去,凤麒骂而不从。清兵入,戎服自尽死。
马承祖、撒三浮:世袭指挥使,战死。马承祖与两个儿子合称教门三忠。
施然:广州前卫世袭指挥使。守广州西门,城陷,巷战死,男妇十余人从之。
第26章 广州之战3
打巷战不仅要靠东溪防线,城墙也不能放弃。
坚守城墙尽力压缩突破口,明军在城墙上坚持的时间越长,东溪防线越稳固。
西城指挥官,广州前卫世袭掌印指挥施然出列,“我守破口左肩。”
守序轻轻颔首,“施将军,请坚守小北门城楼,最不济也要守住越秀山镇海楼。”
广州东北城墙承受鞑靼人主攻,防御设备消耗殆尽。鞑靼人只需将攻城炮移动一小段近距离就能打出新的缺口。突破口肩部不能摆放重兵,守军能依托的是高大坚固的城楼。
城楼控制城门,城墙破口通行效率低,鞑靼人如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