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36部分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36部分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牧前半生的生平,由于缺乏史料,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他是赵国北方边境的名将,曾经在赵国的代郡(治今河北蔚县西南)和雁门郡(治今山西右玉南)一带防御匈奴。因匈奴兵皆为骑兵,来去如风,不易捕捉战机,必须一战得胜,才能赢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否则便会东追西挡,疲于奔命。为达此目的,李牧首先致力于团结将士,使上下齐心协力。他根据边境的实际情况设置官吏,开辟商业市场,然后把从市场上征收来的租税都输入幕府,作为军费开支,每天都买些牛来杀掉,犒劳士兵。平日加紧督促士兵练习骑马射箭,提高战斗能力。在边防线上则命令军兵提高警惕,完善烽火等报警设施,并派出许多间谍侦探匈奴人的动向。但李牧却不准士兵出去和匈奴人交战,并向全军下令:“如果匈奴兵来侵扰,立即收拾畜产、驱赶牛羊入城自保。谁敢出去抓匈奴者斩!”匈奴兵一进入赵国边地,赵军立即点燃烽火,入城据守,拒不出战。这样过了几年,赵国方面也并没有什么损失。匈奴人都认为李牧是个胆小鬼。就连赵国的边防士兵,也都这样看待李牧。为此,赵王派使者责备李牧,李牧却不听命令,依然故我。赵王见李牧如此,十分恼怒,便撤了李牧的职,改派他指挥边防。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赵军屡次出战,却往往战败,死伤了不少人马,边郡地区也不能正常地耕田放牧。赵王不得已,又请李牧出任边将,李牧却紧闭家门,称病不出。赵王大急,强行请李牧出任,李牧说:“如果一定要用我为将,一定要照我说的办,我才敢奉命。”赵王答应了李牧的要求。李牧到边郡后,还采取以前的办法,匈奴连续几年里都没有抢到什么,却始终认定李牧胆怯。李牧又经常赏赐将士。赏赐多了,将士们无功受禄,于心不安,不愿意再接受赏赐,而都愿意和匈奴人大战一场。李牧见将士们士气已经养成,便从边防军中挑出一千三百辆战车,一万三千名精锐骑兵,能擒敌杀将的精锐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箭兵十万人,把他们全部调集在一起,准备作战。然后,李牧下令大开城门,将牛羊都驱赶到田野里。一时间,牧畜、人民,布满山野。匈奴人闻讯后,立即前来抢掠。赵军佯装不胜,让匈奴人俘去数十人。匈奴单于见赵军不过如此,便率领大军进入边塞,想大捞一把。李牧见匈奴兵来到,便布下奇阵,命中军诱敌,左、右两军从侧翼包抄进击,形成包围,大败匈奴人,杀匈奴兵十多万人。之后,李牧率军乘胜消灭了褴部落,击破了东胡,并迫使林胡投降赵国。匈奴单于被打得抱头鼠窜,十几年都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吕不韦相秦

    到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的商业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商人游走四方,积累起可观的财富。早在春秋时期,一些商人便已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像郑国商人弦高以犒师为名智却秦师。而春秋末期,一些以经商致富者已开始步入政界,如孔子的著名弟子子贡即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三聘于诸侯。所至,国君无不与之分庭抗礼。到战国时期,虽然诸侯割据,战火连绵,但商业经济并未停顿,相反却有极大的发展,商人的势力也急剧膨胀。如以冶铁致富的白圭;以畜牧发家的乌氏倮及采丹穴而富甲天下的巴寡妇清等,“以礼万乘,名显天下”。更有一些商人依靠自己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交通诸侯,左右起政治风云。他们的代表人物,便是吕不韦。

    半两钱及钱范吕不韦原来是韩国阳翟(今河南禹县)的大商贾,靠“往来返贱卖贵,家累千金”,但其家之先世不可考,所以他是典型的以经商起家的人。周赧王四十八年(前267年),秦昭王的太子死去。二年后(前265年),秦昭王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将一个爱姬立为正夫人,号为华阳夫人。但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有一个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名叫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因此,子楚便被作为人质派到赵国。因为秦国多次发兵攻赵,赵国对子楚也很冷淡。

    子楚因为是庶子,而又为质于赵,车乘进用非常贫乏,郁郁不得志。一次,吕不韦到邯郸经营生意,偶然认识了子楚,见他那个穷困的样子,心中非常怜悯,又用他精明的生意人的眼光看子楚,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他对子楚说:“我能大子之门。”子楚听了,并不以为意,笑着说:“君还是先大君自己的门,然后再来大吾之门。”吕不韦说:“你不知道,我的门待你的门大了而后大。”子楚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便引吕不韦入座,二人深谈了许久。吕不韦说:“秦王已老了,安国君为太子。听说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而能够有力量确定谁作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可如今你兄弟二十八人,你又居中下,不甚见幸,一直在诸侯为人质。一旦大王去世,安国君立为王,则你就无法和长子及其他天天都在安国君跟前的人争为太子了。”子楚说:“是的,那可怎么办?”吕不韦说:“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你为太子。”子楚顿首说:“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子共之。”

    于是,吕不韦以五百金与子楚,使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又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西游秦国,将这些东西都献给华阳夫人,并说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并常说:“子楚以夫人为天,日夜注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吕不韦又劝华阳夫人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夫人事太子,甚爱而无子,不以此时早自结于诸子中之贤而且孝者,将其立为太子。丈夫在世可以尊荣,丈夫去世之后,所立的儿子为王,终不失势,此所谓一言而万世之利。不趁此时树本,等色衰爱弛后,想做可就难了。如今子楚很贤能,而自己知道是中子,论次排班,不得立为太子,其母又不得宠幸,而自附于夫人。夫人若以此时拔以为太子,则夫人竟世有宠于秦矣。”华阳夫人认为有理,瞅机会为太子说了此事,安国君答应了,并为夫人刻为玉符以示信,又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辅佐教导他,子楚以此在诸侯中名誉更盛。

第35章 春秋战国(27)() 
此事办成之后,吕不韦又将自己一个从邯郸娶来的姣好善舞的女人献给了子楚。此女在献给子楚时已经有了身孕,但瞒着子楚。到产期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子楚因此立姬为夫人。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王龁率秦军包围赵都邯郸,攻城甚急。赵国想杀掉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合谋,以六百金向守吏行贿,方得逃出城去,跑到秦军里,并回到了秦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孩子,因为子楚夫人原是赵国豪家之女,故得以脱身。公元前二五年,秦昭王死,安国君立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见子楚为秦太子,便将子楚夫人和孩子政送回秦国。

    秦孝文王立一年之后便去世了,子楚继位,是为庄襄王。华阳后被奉为华阳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吕不韦当上了秦国的丞相,并被封为文信侯,食河南雒阳十万户。吕不韦终于达到了目标。

    三年之后(前246年),秦庄襄王死,太子嬴政立为秦王。吕不韦为相国,被尊为“仲父”。当时嬴政只有13岁,还是个孩子,秦国的政权全部落在了吕不韦手中,权势无比,有家童万人。而嬴政之母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

    吕不韦为秦相后,作了两件大事:一是招致宾客。当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各有食客数千人。吕不韦以秦国天下最强,却无多少宾客,羞不如之,乃招致天下的士人,待以重禄。因此,吕不韦遂有食客三千人。其次是当时的士人为治理天下,谋进身之路而竞相著书立说,如荀卿等人,著书布于天下,宣传自己的主张。吕不韦欲和他们一较高低,乃使其宾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为书,二十余万言,号曰吕氏春秋。

    过了几年,秦始皇渐渐长大了,而太后淫不止,时时诏吕不韦入宫私通。吕不韦害怕事发生祸,便私下找了一个叫的大阴人,伪装成宦者,以献给太后。太后十分喜爱他,还生了二子。而秦国之政皆决于。家童也达几千人,诸侯之求宦为舍人的也有一千多人。秦始皇九年(前238年),有人告发实非宦者,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并准备在秦始皇死后,以之子为王。秦始皇大怒,将下吏治,俱得情实,事情牵涉到了相国吕不韦。这年九月,秦始皇下令夷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迁太后于雍(今陕西凤翔)。的舍人皆籍没其家而迁到蜀地(今四川)去。秦始皇也想杀吕不韦,因为吕不韦奉庄襄王功劳太大,宾客辩士为吕不韦说情的人很多,所以不忍致法。第二年十月,秦始皇免掉吕不韦的相职,令其就国河南。一年多后,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恐吕不韦为变,便下令将吕不韦全家迁往蜀地。吕不韦害怕被杀,便饮鸩而死。

    李冰修都江堰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地域广阔,公元前三世纪中期即占有今四川地区。灌县一带,地处岷江中下游。岷江水从海拔三、四千米的松潘流出。由于沿途山多地狭,所以江流湍急。汹涌直泻的江水流到灌县一带,一下降到海拔七百米以下,进入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流速骤减,从上游随水而下的泥沙到这里沉积下来,久而久之,河床淤塞。每遇洪水季节,江水流量陡增,急流到此受到阻挡,口水溢出河床,淹没两岸的大片土地、房舍。秦昭王在位时(前306~前251年),任用著名水利专家李冰为蜀郡守,开始着手治理水患。李冰一方面经过实地考查摸清了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一方面吸取了治江的经验,决定采取“深淘滩,低作堰”的办法来治理岷江。为了在洪水季节减少江水对中下游两岸的压力,李冰采用中流作堰使江水一分为二,一部分水沿原岷江故道而流,另一部分水则利用原开凿灌县西部玉垒山的一个缺口向灌县东南流去。前者称为外江,后者称为内江。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再分别流入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三条支流,外江则沿原岷江故道流入长江。这样既可利用内江之水作为丰富的水利资源来灌溉田地,又可通过外江达到泻洪的目的。

    在修建分水堤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工程之始,民工们把江边的鹅卵石用船运到江心卵石洲上,然后再倒入江心,用这些鹅卵石堆起一道分水堰。但洪水一来,这些堆起的鹅卵石就被冲垮。后来,再筑堰时将分散的鹅卵石装进一个个用竹子编成的大笼内,把这些大笼连接起来,一层层地放入江中。这样,一座牢固的水分堤就从江心立了起来。这个分堤前端尖尖的,一直伸入滔滔的江水之中,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大鱼嘴,人们称其为“分水鱼嘴”或“都江鱼嘴”。鱼嘴后是一个金字型的洲滩护堤,向后展开,人称“金字堤”或“金刚堤”。因堤东之水流向内江,故称堤东为“内金刚堤”;堤西之水流入岷江故道,故称堤西为“外金刚堤”。后来,人们称这座分水大堤为“都江堰”。内江之水平时用以灌溉田地,洪水季节则用以分流。为了防止洪水来时流量太大而漫出内江堤岸,李冰又在内金刚堤的南端修筑了一座名叫“飞沙堰”的堤坎。这座堤坎的顶部比内金刚堤要低,如果水流过大,就会溢过“飞沙堰”而流入外江,不会使内江因水过多而造成洪患。这即“低堰”。

    为了测量和观察岷江水位的高低,李冰命人在宝瓶口的石壁上凿了有二十四个格位的水位标尺,每格间距一尺,标尺高二丈四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水位尺。为了使内江之水不会过多或过少,使其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李冰又命人在内江之中立起三个石人。规定,内江之水高不可超过石人肩部,低不可露出石人脚,否则,就要采用分流或增流的措施。这样,内江常年保持一定的流量,既不会因水量过大而造成洪患,又不会因水量太少而无法灌溉田地。

    解决岷江水患的另一关键是不断清除河床淤泥,使水流经常保持通畅。李冰规定:每年霜降时节都要组织人力分别清理外江和内江的淤泥。为了在淘江时截断水流,李冰又在分水堤前端修建起一座分水坝。这座分水坝建筑得十分巧妙。它利用巨大的木制三角架为骨架,若干三角架连成一体,然后,在三角架上绑竹席,糊上黏土,然后再沉入江底。为了防止被江水冲垮,在三角架底部,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