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甫写“诗史”
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后来迁徙河南巩县(今属河南)。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为巩县令。祖父杜审言,官终膳部员外郎。他在本书中自立传。父亲杜闲,官终奉天(今陕西乾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参加进士第考试,没考上。天宝末年,杜甫向朝廷献上三大礼赋,玄宗皇帝觉得这篇赋很新奇,便召他入朝考作文,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
杜甫像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叛军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集兵力抗击叛军。杜甫夜里逃出京师长安,奔赴河西,在彭原郡拜谒肃宗,任右拾遗之职。房没当官以前和杜甫交朋友,这时房已官至宰相,请亲自为帅,率军讨伐叛军,肃宗皇帝准许他。当年十月,房的军队在陈涛斜战败;第二年春天,房被免去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房有才华,不宜罢官。肃宗大怒,贬房为刺史,让杜甫离开京城到华州(今陕西华县)任司功参军。那时关中京畿遭到战乱,人民流离,粮食奇贵,杜甫西行,寓居成州同谷县(今甘肃成县),亲自到山中去背柴火,采橡粟,儿女被饿死的好几个。过了很久,朝廷召杜甫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761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出镇成都,上奏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严武和杜甫其父辈就有交谊,是世交。所以给杜甫的待遇很优厚。杜甫的个性褊促躁急,器量狭小,依恃严武之恩,放浪恣肆,曾乘醉登上严武所坐的床,盯住严武看,说:“严挺之竟有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褊急暴躁,但并不认为杜甫这样做是忤逆的举动。杜甫在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在江边结庐而居,成天饮酒,长啸吟诗,和乡下野老农父相戏谑,毫无拘检。严武去看望他,他有时不戴冠就和严武相见,他就是这样倨傲怪诞。
永泰元年(765年)夏天,严武死了,杜甫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的。直到郭英义取代严武来镇成都,英义是位粗暴的武人,不受杜甫的干谒,杜甫只好游东蜀去依靠高适。待他到了东蜀,而高适也已经死了。这一年,崔宁杀死郭英义,杨子琳攻打西川,蜀中军阀混战,乱成一团。杜甫携家出川,避乱到荆楚之地。所乘的船还没在三峡外的江陵靠牢,江陵也已动乱,于是溯流湘江,往游衡山,寓居耒阳。杜甫曾游南岳庙,被暴涨的江水所阻,十天吃不到食物。耒阳聂县令得知这个消息,便亲自驾船将杜甫迎接回来。永泰二年(766年),吃牛肉喝白酒,有一个晚上,死在耒阳,死时59岁。
杜甫的儿子杜宗武,流落湖湘之间,死在那里。元和(806—820年)中,宗武之子嗣业,将杜甫的灵柩自耒阳迁葬于偃师县(今属河南)西北首阳山之前。
第140章 隋唐(28)()
天宝末年的诗人,杜甫与李白齐名,而李白自负其文风狂放旷达,讥诮杜甫诗局促,因而有饭颗山诗的嘲讽。元和中,诗人元稹论李白、杜甫的优劣,说:
我读诗读了杜子美的诗,才知道诗之小者大者都能集其精华。早先唐尧虞舜之时,君主和臣下以古歌互相唱和,此后诗人继起,历夏、商、周经过千余年,孔子辑集选取,录其有关教化的好诗三百篇,余者无所见闻。骚人作离骚而抒写怨恨愤怒的形态也就多了,然而离国风、小雅和大雅的旨意还比较近,尚可以相比并。自秦朝和汉朝以来,采诗的官署既已废掉,天下的妖谣民歌、赞美之颂讽谕之赋,以及配曲娱乐的词,也随时偶有所作。至汉武帝作柏梁体的诗,七言诗体才具备。苏武、李陵之辈,尤其善于作五言诗。虽然断句格律各不相同,雅歌和淫词之音也相互间杂,而词意简练深远,叙事抒情,假如不是有所为而为之,则诗文不妄作。建安以后,天下的士人遭遇兵燹之祸,曹氏父子在战争鞍马间作文,常常横槊作诗,所以其诗风格劲健抑扬、哀冤伤离的作品,尤其近于古人所作。晋代诗文的风概,还稍存于世。南朝宋代、齐代之间,教化失其根本,士人以怠慢亲近舒缓相推崇,文章则以风貌色泽放旷清新为高等,吟咏抒写性灵、留连光景的诗文,意义骨力却无足取。衰落至梁朝、陈朝,淫靡艳丽雕刻藻饰小巧琐碎之词更厉害,比起宋代、齐代,更不可取。
唐朝兴起,官设之学大振,历代各种文体,能写的人不断涌现。而沈期、宋之问之流,研讨练习,既精又切,稳贴地顺着四声体势,所作诗称为“律诗”。从此以后,诗体的演变已到了极限了。然而时尚莫不是好尚古的而遗弃近的,务于华丽的丢掉质实的,仿效齐代、梁代的,不及于魏代、晋代,工于作乐府的,就极力压低五言诗,诗律切当则骨格难于保存,诗意闲暇则纤繁不能备举。至于杜甫,可以说上逼近国风、离骚,下包括沈期、宋之问,其词语可胜苏武、李陵,其气概可压倒曹植、刘桢,超颜延之、谢灵运之孤高,杂徐陵、庾信之流丽,括尽古今诗歌的体势,而兼取历代诗人们所擅长,倘若让孔子来考核推敲其诗的要旨,恐怕也不知贵其多呀。如果以为能其所不能,无可无不可,那么自有诗人以来,还没有像杜甫能做到这一点的。
其时有山东人李白,也以诗文奇巧著称,世人称为“李杜”。我看李白的诗,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描写物象,以及乐府歌诗,的确可与杜甫比肩并列。至于铺陈排比,讲究声韵,长篇达千言,稍次也有数百言,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对仗工整,而脱弃凡俗,则李白尚且不能到达其藩篱,何况登堂入室!
我曾想分析杜甫的诗,按诗体分别归类,留给后人作为标准范式,只因有偷懒的毛病,所以没有完成。
自此以后,撰写诗文的人,都认定元稹所论是正确的。杜甫有文集六十卷。
田园诗人王维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父亲王处谦,死于汾州司马任上,于是迁居于蒲永济,王维也就成了河东人了。
王维于开元九年(721年)进士考试及第。他奉事母亲崔氏,很守孝道,远近闻名。和弟弟王缙二人,都具有俊拔之才,而且博学多艺,并有声名,闺门的妇女,友悌的兄弟,以及众多的士子,都很推崇他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母亲死了,王维守丧,哀毁骨立,瘦得像干柴,不胜悲哀。守丧期满,他又被任命为吏部郎中。天宝末年,官任给事中。
安禄山叛唐起兵,攻陷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唐玄宗出奔成都,王维没来得及跟去,结果为叛军所擒。王维自己偷吃药,弄出个痢疾来,并且假装成哑巴。安禄山平素颇爱他,于是派人把他从长安迎接到洛阳安置,软禁在普施寺中,胁迫他在安禄山伪政权当中任职。安禄山大宴他的手下部将于凝碧宫,在那里演奏音乐的,都是从长安调来的唐朝梨园子弟和教坊中的乐工。王维听到这种音乐,不胜悲哀,偷偷写了一首诗,诗是这样说的:
千门万户的人们啊都十分伤心,因为见到荒野战尘和烽烟,大唐朝廷的群僚百官啊,不知何时才能再拜皇上而朝天?秋风无情地吹着那宫中的槐树,槐花纷纷落下满地堆积,可就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候,叛贼们却在凝碧池奏管弦!
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凡是为叛军所俘并且在伪政权当中做过官的,分三个等级定罪。王维因为这首凝碧诗传到肃宗所住的地方,很为肃宗所赞美和嘉奖,又有他弟弟王缙申请削去自己刑部侍郎的官职,来赎哥哥王维的罪责,所以特别赦免他的陷贼之罪,经批评后授予太子中允之职。乾元(758—760年)中,王维又被升为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再拜官给事中,升为尚书右丞。
王维的诗名盛传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和王缙兄弟二人在洛阳、长安东西两都游宦做官,凡皇室诸王、驸马以及豪强权贵之门,无不扫径拂席欢迎他们,特别是宁王和薛王,更是待之如同老师和朋友。王维尤其擅长五言诗。书法和绘画,他也能极尽其妙,运笔构思,都能师法造化,而富于创造性的构图,即便有所欠缺,但如山水平远之境界,云峰石色之独到,可谓天然绝妙,非一般画师所能企及的。有人藏得一幅奏乐图,不知演奏的是什么曲名,王维看了看,说:“画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好事之徒召集乐工演奏这支曲子,按之三叠一拍,无一差错,都佩服王维对于音乐和绘画的精思。
王维、王缙兄弟都尊奉佛教,平素居家常吃素食,不吃荤腥,晚年更是长斋,不穿带文采的衣服。买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别墅就在辋川口,辋水环绕屋舍之下,另在辋水中浮出竹洲和花坞,经常和道友裴迪乘船往来于洲渚之间,弹琴咏诗,或终日长啸,曾经把他咏田园山水所作的诗集中起来编成诗集,名曰辋川集。
王维在京师长安居住的时候,每日要请十几位和尚吃饭,而后谈玄说佛,以此为乐。他的斋中几乎没什么东西,只有煮茶的茶铛,捣药的药臼,诵经的经案,坐卧的绳床而已。他退朝下班之后,回到斋中,经常焚香独自一人坐着,以诵禅念经为日常活动。他妻子死了,也不再娶,三十年孤身一人独居一室,隔绝世俗器尘的拖累。乾元二年(759年)七月死。他临死的时候,因弟弟王缙在凤翔(今属陕西),忽然索取毛笔,给王缙写诀别的书信,又写了几封和亲朋故旧诀别的书信。这些信大都劝勉朋友奉佛终心。写完信,放下笔,他就告别人世了。
唐代宗时,他弟弟王缙当了宰相。代宗喜爱文章,常常对王缙说:“你哥哥王维,在天宝年间,诗名冠于当代,朕曾经在诸王座中,听到他的歌词。今乃兄有多少文集,你可进献来。”王缙说:“臣之哥哥,在开元中有诗百千余篇,天宝安史之乱以后,十篇没留下一篇。最近在内外亲戚朋友中间,共同搜集编辑,共计收得四百多篇。”第二天,王缙将王维的诗献给代宗,代宗下诏书加以表扬。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
唐宪宗即位以后,对政治进行了一些改革,任用了一些像李绛那样的正直的大臣当宰相。但是他仍旧宠信宦官。他想讨伐藩镇,用一个宦官头子做统帅。这件事引起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得最激烈的是左拾遗白居易。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他擅长作诗的名气,很早就传开了。白居易自小聪明,生下来刚六七个月,就能辨认“之”、“无”两个字,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大概在他十五六岁那年,他父亲白季庚在徐州做官,让他到京城长安去见世面,结交名人。
那时候,正是朱叛乱之后,长安遭到很大的破坏。特别是连年战争,到处闹粮荒,长安米价飞涨,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
当时,长安有一个文学家顾况,很有点才气,但是脾气高傲,遇到后生晚辈,常常倚老卖老。白居易听到顾况的名气,带了自己的诗稿,到顾况家去请教。
顾况听说白居易也是个官家子弟,不好不接待。白居易拜见了顾况,送上名帖和诗卷。
顾况瞅了瞅这个小伙子,又看了看名帖,看到“居易”两个字,皱起眉头打趣说:“近来长安米价很贵,只怕居住很不容易呢!”
白居易被顾况莫名其妙地数落了几句,也不在意,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拿起诗卷随手翻着翻着,他的手忽然停了下来,眼睛盯着诗卷,轻轻地吟诵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像顾况读到这里,脸上显露出兴奋的神色,马上站起来,紧紧拉住白居易的手,热情地说:“啊!能够写出这样的好诗,住在长安也不难了。刚才跟您开个玩笑,您别见怪。”
打这次见面以后,顾况十分欣赏白居易的诗才,逢人就夸说白家的孩子怎么了不起。一传十,十传百,白居易也就在长安出了名。不到几年,他考取了进士。唐宪宗听说他的名气,马上提拔他做翰林学士,后来又派他担任左拾遗。
白居易可不是那种争名求利、向上级阿谀奉承的官僚。他一面不断地创作新的诗歌,揭露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一面在宪宗面前多次直谏,特别是反对让宦官掌握兵权。
这一回,白居易谏阻宪宗封宦官做统帅,惹得宪宗很气恼。他跟宰相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我把他提拔上来的,怎么对我这样不敬,我实在忍耐不住啦!”
李绛说:“白居易敢在陛下面前直谏,不怕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