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逆转1906 >

第424部分

大逆转1906-第424部分

小说: 大逆转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英国把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卖”给日本之后,日本政府和权贵们都被这个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晕了。不收现金用军事服务付账,这对于日本来说,简直太好了。

    在8月3日,第一批三个师团的日本军队就踏上了印度的土地,这种事情当然不会等到协议公开了再准备。早在6月份,双方就谈好了,一边准备移交,一边准备军队。在英国还没宣布的时候,这支装载日本军队的船队就已经出海了,嗯,他们打着的旗号是去非洲执行任务。

    当然,他们也没胡说,这一批军队一共有五个师团,其中两个师团就是去非洲新地盘搞镇压工作的。

    8月15日,日本和英国正式办理了西南非殖民地的移交手续,日本把赞比亚(北罗得西亚)改名为“置赐”,津巴布韦(南罗得西亚)被改名“岩濑”,而马拉维(尼亚萨兰)被改名为“羽尾”,马拉维湖则被改名为“羽尾湖”。

    日本蝗军到达了印度,就开始帮助英军镇压当地的起义军。要说这日本蝗军在一战中的表现也是不错的,他们吊打意呆利的战绩让西方国家都认可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这次来印度的三个师团都是四单位的甲种师团,也就是挽马师团,每个师团的总人数能达到2。8万人。而且本位面的日本陆军可远远比原时空的同行土豪多了,飞机大炮坦克都是配齐了的。

    不过他们在印度战场上,面对装备远比他们逊色的印度起义军,却并没有表现出摧枯拉朽的战斗力。这并不是硬件问题,而是软件问题,也就是思想问题。军队是由其中最小的单位——人组成的。人的思想状态决定了战术单位的思想状态。

    因为日军这次是来雇佣军的,在日军高层看来,这种镇压游击队的事情又麻烦又挣不到军功,这和一战的欧洲战场可不一样,而经过了这几年的拉锯战,印度这里已经没啥油水了,实在是没用动力。而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则因为是来当雇佣兵帮政府还债的,上次拿到的摩杉就没有他们的好处,这一次虽然又赚到了地盘,但也肯定和他们无关,自然也没有积极性,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的官兵不在少数。想让这些人像乃木希典一样去玩儿“板载冲锋”,跟印度起义军死磕,估计打死都不会干的。

    实际上日本人也是这么做的,遣印军司令河合操上将就跟自己手下的几个师团长说,要爱惜士兵的生命,能用火力就用火力,反正子弹、炮弹和燃油钱都是要算成账单抵账的,不用白不用。

    而且,很快他们就更有磨洋工的理由了……

439。第439章 关东大地震(上)() 
ps:这几天身体不舒服,状态很不好,不好意思啊……

    …………………………………………………………

    共和2764年(西元1923年)8月31日。

    科社党政府是很重视城市绿化和环境保护的,作为首都的汉京自然更是如此。汉京城区在规划时,就设计了大量的公园、花坛和草坪。绿化带占据了整个城区30%的面积,特别是所有的道路两旁,都栽种着很密集的行道树。

    此时正值夏末,城区的植被正处于高峰期,整个城市都掩映在绿树花丛中。香樟树这种常绿大乔木是汉京城区最主要的行道树,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的两旁都种植着这种枝叶茂密,气势雄伟的树木。在这个时节,整个城市中都充斥了一股淡淡的樟脑香气。

    对于这件事已经有不少文人吐糟过,他们都觉得香樟树毫无典故,一点儿都不高大上,而且造型太过大众,一点儿都不好看,总的来说就是毫无风雅。作为天朝首都,就算不种上苍松古柏,也该是桃李成蹊或垂柳依依才对,最起码也该种上造型优雅脱俗的檀木或黄葛树吧。香樟树算个什么玩意儿,居然能登上大雅之堂?

    没办法,文德嗣是个全身没半根儿雅骨的大俗人,他考虑事情都是以实用为主。当时建设部要确定首都的绿化树木品种,就去征求老大的意见,文总想了想就点了香樟树作为主要行道树。因为他觉得,这种树很实用,其一它是常绿乔木,一年四季都绿茵茵的。其二,这是一种很好的木材,香樟木坚硬美观,材质上乘,是制造家具的好材料。其三,这种树对很多有害气体有很强的抗性,还能驱逐蚊蝇。其四嘛,就是可以提制樟脑和提取樟油,也是一种经济作物。

    而且他们现在种的这种香樟树还是后世魔改过的新品种,除了具有以上功能,还能吸附氯气、二氧化硫、氮化物以及氟化物等有害气体。至于什么象征意义啊,典故啊,好不好看啊等等考虑,根本就没在文总脑海里出现过。

    尽管文人觉得这种树木有损天朝首都威严,但作为始作俑者的文德嗣却非常满意,他现在就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旁边,一脸惬意的看着公路两旁一眼望不到头的香樟树。

    他头也没回,淡淡的问道:“我们的人都出来了吗?”

    此时,在他身后站着中国三大情报机构中的负责人,国家安全部部长王琦,国家情报局局长霍进思、中央社会调查部部长范含。

    范含首先说道:“文总,遵照您的吩咐,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在关东地区的留学生、商人、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的工作人员,都被我们以各种理由调离当地了。”

    “对于那些居住在日本大多数的华人华侨,我们都以各种理由让他们离开了……”王琦也说道:“也有一部分反体制者没有管他们,如原清廷支持者和同盟会的死硬分子等……”

    “嗯,就让这批人留在那里好了,他们的生死我们不用操心,任其自生自灭好了……”文德嗣笑了笑。

    这些人都是些不认同新中国的反体制者,如清廷的支持者,同盟会的死硬分子,还有一些诸如匪首、买办、汉奸等跑得快的专政对象等等,在国内混不下去的他们就移民到了国外。欧洲那边是一战的主战场,太危险了。美国那边倒是安全,可又太远了点儿,还有排华法案也不好混。而日本因为比较近,文化上也比较接近,又和中国政府不太对付,对于这些遗老遗少很是优待,于是就成了他们这些人的移民首选。

    当然文总从来就不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其中罪行严重的,油水多的都在这些年里都被特工们清理了,该杀全家的杀全家,该移民海地的移民海地,其家产嘛自然是全部捐赠给一些和谐的、有爱的慈善机构了。剩下的那些都是罪行不太重的,文德嗣也不想这些人身上浪费力气,自然也不会去关心他们的死活,任其自生自灭好了。

    “霍进思,青年日本会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文德嗣问道。

    霍进思答道:“文总,按照计划,青年日本会定于今天开全国大会,已经提前一个月通知会员,目前该会的骨干大都已集中到大阪了。另外一些有价值的对象,我们也想办法用各种理由将其调离危险区了……”

    “嗯,那就好了。”文德嗣说道。

    “文总,日本真的会发生地震吗?”这时,范含却忍不住问道。没办法,他可不是本位面的土著,当然不可能知道关东大地震。

    “当然,这是我们科学家预测的,在9月初日本东京附近会发生一场特大地震。”文德嗣脸色不变的回答道:“你还记得大前年的海原大地震吗,那也是我们科学家预测出来的……”

    “我们的科学家真是了不起!全世界也就我们才有这种技术吧!”范含翘起了大拇指。

    “当然,这可是我国的重大科学成就。”文德嗣面不改色的笑着说道:“不过,这项技术目前还不太完美,级别小的地震还不能预测,有时候也不太准。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大约只能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前预测到……”

    文德嗣也不是胡说,地震预测这项技术确实存在,但那是百多年之后出现的。地震预测这玩意儿直到21世纪中期都是难题,这个大坑不知埋了多少科学家进去。这种高科技成为现实,那都是21世纪后期的事情了,当然这在23世纪也算不上什么了。当时文总上班的采矿基地都有这玩意儿,采矿行业是很怕遇到地震的,所以他们是最先应用到这项技术的行业之一。这套地震监测设备的终端倒是在办公楼基地,但是地壳探测器等相关的配套设备却在外面,并没有一起穿越过来。

    这项技术的理论和设备原理倒是有现成的资料,但那些相关设备的制造工艺却不是20世纪的科技能够再现的。

    所以前些年文总也没这个本事去预测地震,他都是靠着历史记录来“预测”呢。好在地壳运动这种东西是很稳定的,不会受到所谓“蝴蝶效应”的影响,或者说能够影响地壳运动的玩意儿已经不能叫“蝴蝶效应”了。要不他也不敢这么肯定。

    当然科社党政府虽然可以从历史资料上知道有啥时候在哪里会有地震,但也没办法消除,这项高科技就连23世纪都难以办到。

    直到去年4月份,再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并使用了部分基地上的后世设备,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制造出了一些勉强能用的代用品。

    不过这些东西也只是勉强能用,其性能远远不能和后世的同类比,敏感度、误差和预测时间等各种指标都要差八条街那么远。震源太深的,震级小的地震预测不了,预测时间的也短,短则一天,最多不过半个月,而且误差也比较大,从一天到十天不等。所以他给范含的解释也是加了很多限制条件。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种技术在目前甚至100年后,都已经算是黑科技了。至于更好的地震监测系统,就只有慢慢攀科技树了。

    ………………………………………………………………………………

    1923年9月1日,乐浪省带方市,省地质研究所。

    带方市就是原时空的汉城或者叫“首尔”,在本位面因为汉江已经被改回旧名带江,所以这个江边的城市自然也恢复旧名为“带方”了,这个名字源于魏晋时期的带方郡(在汉代叫真番郡)。

    地质研究所也是负责地震监测的机构,因为目前的地震监测装置局限性很大,监测范围比较小,所以必须多点设置。按照地域分布,每个省郡级机构都设置了至少一个地震监测机构,乐浪省这边就有两个,带方市一个,济州县一个,面积大的省郡甚至有十几个。

    这套设备造价可不便宜,一套设备加上建筑、水电等相关设施的投资,起码上百万华元,全国要全面铺开的话,得花几亿华元。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有对于地震的历史记录了,再去花这笔钱不是冤枉吗?这钱投资是完全值得,且完全必要的。先不说以前的那些历史记录也不是那么完备,也有一些没有记录到的地震。单就在科研方面,这些设备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它们的功能可不仅仅是预测地震呢,对于地球物理、地质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再说,有了这些东西,也就有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中国政府为什么能预知地震。

    乐浪省地质研究所的地震监测中心是第一批完成的,因为这里临近地震活跃带。这个把月来,省地质研究所的地震监控中心就一直在忙碌着。

    监控中心的保密级别很高,是设置在研究所的地下室里。在地下室的最下面,是一台很大的机器,占地上百平方米,这就是地震监测系统终端的一部分——地震波信号接收器。

    这台地震波信号接收器上伸出了十几根粗粗的导线,连接着上一层的电脑,随时将其接收到的信号后,再传导到配套的大型电脑上加以分析,再以专用软件转化为人类能看懂的各种图文信息。

    是的,受到工艺所限,原本一体化的地震监测系统终端设备不得不分成了“接收”和“分析及显示”两个部分。没办法,这已经是现在的工艺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很多代用零部件因为工艺所限,不得不增加体积迁就性能。所以原本只有一个笔记本大小的终端,就变成这个需要用两层楼来存放的大堆仪器了。比起23世纪的正版地震预测仪,这些本位面山寨货显得傻大粗苯到无法形容的地步。

    当然,这个傻大粗苯也只是相对而言,要是让外国知道的话,肯定是会惊为天人的。预测地震啊,这是什么概念,这是当今世界的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种黑科技产品就算是卖血卖肾也要搞一套回去的。

    几十个白大褂在控制室的电脑前忙活着。这几年中国的电脑更新了两次,现在使用的是河图七型计算机,芯片性能大致达到了80386dx加387的水平。电子科技一旦起了个头,进步速度就是非常快的,远远超过材料、加工等技术的发展速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