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7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站在列车旁的人们变得落款,与此同时,仿佛按照口令似的,人们整了整军装,冲锋枪手重新屏息肃立虽然没有任何人下达“立正”的口令。
打头的现车停住了,车头几乎碰到了列车中断的一节车厢的踏板,前车门在汽车没有停下的时候,就打来了,车里跳出了赫鲁斯塔瘳夫,他是斯大林的私人警卫,他迅速打开了后车门,握住了把手,恭候的车门后面。
斯大林慢慢的下了车,他身穿着那身灰色的普通士兵的大衣,寒风吹着他那些人稀少的已经花白的头发,仿佛像是没有看到旁人似的,似乎也没有看到火车,这时他的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保卫总局局长符拉西克将军、内务人民委员贝利亚以及几名军人。
“莫洛托夫同志来了吗?”
“是的,已经来了!”
一名将军回答道,斯大林这才用迟缓的目光把列车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
“既然都已经准备好了,那我们还等什么?”
斯大林的话声一落,车长连忙指着一节特种车厢的车门,作了个请斯大林上车的手势,斯大林扶着扶手上了车,随后波斯克列贝舍夫、符拉西克将军、贝利亚等人也跟着上了列车,两三分钟以后,列车缓缓启动,悄然驶过荒凉的巴基斯坦大地,朝着德里的方向驶去。
在秘书把斯大林的大衣和帽子挂在衣架上之后,斯大林轻声吩咐道。
“请您叫一相莫洛托夫!”
两三分钟后,莫洛托夫来了,不过斯大林并没有同他打招呼,他跟自己最亲近的人一般都不问好,也不道别,而是辟头就问。
“现在,我们同英国人的谈判怎么样了?”
“英国人已经同意我们的要求!”
莫洛托夫连忙回答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负责与英国人进行谈判,与其它的流亡政权不同,苏联政府现在还掌握着一支超过150万人的军队,无论是军队的补给还是“难民”的供给,都需要英印政府给予配合。
“另外,美国方面承诺,在未来半年内,会向我们提供不少于4000辆坦克以及4000架飞机,以增强我们的力量!不过,美国方面拒绝了向我们提供直接贷款,”
在莫洛托夫的话中,斯大林的脸色没有一丝波澜,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斥着一种悲哀的情绪。
列宁创造的国家在他的手中被德国人占领了,而他——苏联人民的领袖不得不率领着政府流亡国外,寄人篱下的滋味不好受,就像现在他前往德里与那位英国的印度副王会面,就已作好了接受韦唯尔冷眼的心理准备。
“那么,现在,关于开普敦的“三巨头会议”有什么消息吗?”
“三巨头会议”再一次刺痛了斯大林的心脏,作为苏联的领袖,他竟然没有获得邀请,尽管罗斯福向他解释,会议核心是讨论亚洲问题,但他却能够感受到对方的轻视,一个流亡政权的首脑,又能奢求什么呢?
不!
他不是在流亡,他是在重新开始,很快,他就能够率领军队实施反攻,重新解放苏联、解放俄罗斯,在德国统治下的人民将会得到解放。到那时,全世界都会见识到俄罗斯的力量,再也不会有任何人会轻视他。
但现在,他只能忍受着这一切!
“根据我们从代表团内部获得的消息,会议的进展并不理想,在东南亚问题上,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分歧太大,中国坚持要求东南亚各殖民地必须**,而英国则要求**必须是在伦敦授权的情况下,由英国主导实施**!”
“嗯……”
拖着声音,斯大林默默的点燃烟斗,随后他走到窗前,透过厚实的防弹玻璃,可以看到巴基斯坦那荒凉的土地,即便是这片荒凉的土地,英国人也不愿意让他们在这里享有权力,他在这里不过只是客人,受主人管制的客人。
“也好!”
背对着莫洛托夫,斯大林眼望着窗外,仿佛是自言自语似的说道。
“就像他们在那里谈下去吧,无论英国人最后是否会让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分歧,就是实际上的两国矛盾。他们的矛盾激化了,对于我们来说,只会更为有利!”
他依旧站着,没有转过身来。
“好了,回去工作吧,另外请贝利亚同志过来一下!”
在贝利亚走进车厢的时候,斯大林正在车厢里来回踱着步,抽着烟斗,见到贝利亚后,他直接的问道。
“贝利亚同志,我们同印度的同志恢复联系了吗?”
作为客人,面对“主人”的冷漠,斯大林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更准确的来说,是他决定流亡印度的时候,就已经作好了打算,在时机恰当之时,把印度从殖民地中解放出来,从而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苏维埃”,当然,现在还没有到这一步。
“是的,我们已经同他们恢复了联系,现在,印度的同志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斯大林同志!”
贝利亚如实的回答道,毕竟,这是他的老本行,干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
“嗯!”
点了点头,斯大林稍加思索后,又继续说道。
“一场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有利的,英国或许,现在是我们的朋友,但是一但他们同德国议和的话,失去了共同的敌人,我们也将会变成不受欢迎的客人,甚至,英国人极有可能为了讨好希特勒,将我们出卖给德国人!”
而这正是斯大林选择流亡印度的原因,在这里,他看到了机会,对英美那样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不信任,或者说对外界的不信任,使得斯大林更愿意看到一切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从一开始,他便认真的考虑过如何在这里“反客为主”。
“是的,斯大林同志,这正是我担心的!”
“而无产阶级者是没有祖国的,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印度的同志,赢得印度的**,以印度作为反攻的大本营!”
握着烟斗,深吸了一口烟,斯大林才接着说道。
“所以,贝利亚同志,我们要加强在印度的工作,如果时机成熟的时候,新的革命浪潮将会席卷这个国家!”
新的革命浪潮,在提及这个词汇时,斯大林的内心却充满了不安的情绪,相比于革命,他现在更担心的是,他们,会出卖俄国吗?
第1167章变化
赤旗陨落!
这个新闻不过只是在报纸上占着一块豆腐块大小的篇幅,没有人去关心俄国的陷落,没有人会去关心“人间天堂”是否会继续存在,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他们压根就不会去关心俄国的命运。
俄国陷落了,与中国何干呢?
确实,对于更倾向于独善其身,至多只是会把眼睛投在东南亚、朝鲜等传统势力范围内的国人而言,俄罗斯确实不怎么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过依然有一些固执知识分子为了俄罗斯陷落,而悲伤,在悲伤之余,他们更是在报纸上发表一些文章纪念这个国家,当然,在文章中他们会用“背后一刀”去形容俄罗斯的灭亡。
在不少人看来,无论是德国的入侵亦或是日本的进攻,都很难彻底瓦解那个“人间天堂”,反倒是他曾“真诚”帮助过的国家,却在背后给予其最为致命的一刀,从而从根本上倒置了那个国家的崩溃。
当然,并没有多少人会去理会这些文人的无病呻吟,对于许多国人而言,或许,过去他们希望从苏俄的迅速崛起中寻求强国的答案,但是现在,对于绝大多数国人而言,他们相信中国已经走上了正轨。
或许,还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所幸一切都在慢慢的解决,而人们最为关心的国家的尊严、荣誉,都在战争中得到悍卫。
我们的国家从未像今天这般富强!
或许,相比于历史的辉煌,民32年的中国仍在复兴路上,但是,近代百年以来,国家从未像今天这般强大,在战场上,军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以摧枯拉朽横扫东北以及东南亚,在外交上,美英等传统列强终于把中国摆到了与其对等的大国位置,至于在国内民生上,化肥、良种以及现代农具的推广,加之“三七五减租”的成功推行,不仅让农民吃饱了饭,农民的收入亦大幅度提高,压抑了十数年消费*的农民在收入增加的刺激下,消费*迅速激增,受到市场刺激的工业消费品生产空前繁荣。
前线的胜利、市场的繁荣、收入的增加,总之,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印证着一个名词“盛世”的到来,中国百姓从来都是一群极易满足的百姓,他们所图无非只是“一口饱、一身暖衣、一片栖身之瓦”,只要达到这几点,那便是百姓传说中的“盛世”。
虽说距离洋历年还有二十来天,入冬的农闲后,闲下来的农民纷纷赶到市集,开始为家人采买着各种商品,碎花洋布、搪瓷脸盆、雪花膏、洋荑子,因为农民的消费市价甚至有所增涨,毕竟,现在正值战时,大量工厂转产军需导致了市场供应的不足,但对此,那些因粮价上涨收入略增的农民,并不会在意许多。
“哎,过去愁钱不够用,现在愁买不着东西!”
手背在身后握着烟袋的老梁头,一边走一边嘟嚷着,他的左胸前别着条蓝色红三色授带,那是军属的标志,在农民消费合作社,这个标志可以让他插队购买紧俏的商品,甚至在做公共汽车的时候,这个标志同样可以让他做到前排。
虽说不用排队就买到所需要东西,但是他依还有些不满意,碎花布竟然限售,即便他是军属,也只能买十五尺,如果想多买的话,就要到普通的商店去买“高价货”,消费合作社里的商品价格比市场上低了一成。
“这下两个儿媳妇、还有两闺女可咋个分……”
嘴里这么抱怨着,可老梁头的脸上却带着祥和的笑,这笑是发自内心的,六七年前,他愁的是如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可现在,他想的却是怎么让日子过的更好些。可偏生碰到今个这事儿,想着儿媳、闺女分不均,心里头禁不住有些犯难。
突然,他止住了脚,瞧着一旁地摊后面悬绳上挂着的挂像走不动了。
“这像咋请的?”
“6尺的中堂,不贵,才一块钱!”
这是委员长的戎装挂画,先前老梁头家里也挂着一个半身像,不过瞧着这大幅的挂像,他却动起了念来。
“那我就请一幅!”
“第13个了!”
在挂像年画摊后边的茶馆里头,杜庆余一边说,一边从盆中取出一个花生米放在桌上,只见桌上摆着13个花生米和上百个瓜子。
“可不,许老板办公室里也挂着领袖像!”
丁克武同样感叹了一声。
“过去,我觉得,这南京政府也就那么回事?可这两年,咱们差不多前后去了三四十个地方,远的有云南的、近的有河南,偏的有甘肃,这老百姓家里头,挂领袖像的越来越多了!”
感叹着,杜庆余的脸色有些变幻,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作为北方机械的工程师,他们两来到这个浙南小镇,一个是负责机器的安装与教授工人操作,而另一个则是负责技术传授。走南闯北的多了,自然感慨也就多了。
“老百姓的日子比过去好了!”
丁克武瞧着市集上的百姓,出身乡村的他,可以直观的感觉到农村的变化,现在农村新房越来越多,而且老百姓身上已经很少见那种肮脏的满是油泥的衣服,一穿便是一冬的破棉袄越来越少了。
“自然,也就对政府感恩戴德了,在华北,老百姓感激的是先生,而在这……”
自然不用说,看那卖出的戎装像是谁,便知道他们感激的是谁了。
“可,可他们不想想,良种是咱们的农业合作社出资推广的、化肥是北方化工生产的,就是“额定地租”、“三七五减租”,那也是咱们那边先实施的,是先生开创的。如果……”
“如果南京这边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
朋友的反问让杜庆余顿时一哑,确实,如果南京不推广、不接受又有什么办法。
“前两年,这南方地主的眼里盯着地,只租不售,可现在,工业品市场景气,他们又售地办厂,这才有了这两年,老百姓的日子日渐好转,毕竟少了地主的盘剥,要不然啊……”
“嗯,仔细想想,这两年国家变化是够大的!”
杜庆余点点头,瞧着市集上的百姓,想到这两年,在大江南北的乡间那一座座新开工的工厂,还有脸色日渐红润不见昨日满面菜色的农民,这个国家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敢说,等于战争结束之后,再过五六年,到那时,也许,中国就会真正的富强起来,不仅国家强大,而且百姓也会富裕起来,毕竟……”
话声稍顿,丁克武凝视着街上的那些百姓,脸上的笑容变得灿烂起来。
“毕竟,现在国家不同于过去了!”
在两人离开茶馆后,因为是周末的关系,他们两人并没有回工厂,而是继续在这个江南市镇里逛着,虽说华北的乡村比这里的乡村市镇更繁荣,不过这里的市镇却带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