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血-第6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岂不是说,咱们能最先到达库仑?”
相比于其它人,对于不战而占韩小武到是不觉得有什么失望的地方,他不需要用勋章或者战功来证明什么,作为华北军中罕见的几位从士兵晋升上校的高级军官,他清楚的知道,战场或许是军人的荣耀之地,但战争同样也意味着死亡,相比于通过一场甚至数场惨烈的撕杀,反倒是像现在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反而更吸引他,至少这样,弟兄们可以不用流血。
虽说不渴望用战功来证明什么,但是作为军官,尤其是作为集团军的先前部队,他自然渴望自己的部队获得自民国9年来,第一支进入库伦城的中**队,甚至渴望着在那里升起第一面中国国旗。
“旅长,这肯定没戏了!”
副官的脸色微微一变,然后不无苦恼的说道。
“长官,刚才电台里传来消息,说是中央宪兵团的部队,凌晨的时候从归绥机场起飞,估计他们最多也就再过半个钟头,就会空降库伦!”
副官的回答让韩小武先是一愣,然后默默的点点头。
“哦!这也是应该,中央把进驻蒙古的任务交给咱们,可是这第一个收复的库伦的部队,肯定要是中央军,而且还必须是中央军的嫡系,现在中央宪兵团空降库伦,反倒让我放心了!”
放心!
现在的韩小武,早就不是当年的那个离家出走的少爷,几乎是在接到部队进驻蒙古的命令时,他的心里就始终心存一丝担心,毕竟是两个主力集团军进驻蒙古,尽管这并不会削弱华北军的实力,但是却削弱的华北军的防御,中央会不会趁机借口进驻华北?这些都是未知数,毕竟,对于中央来说,光复蒙古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
若是中央没有其它的心思,又岂会把这个桃子交给华北军摘,现在,中央宪兵团首先抵达库伦城,反倒解决了这个问题。
“旅长,您是说报纸上报道“中央宪兵团为先前收复蒙古吗”?”
副官随口一句话,然后又不无抱怨的说道。
“真是的,什么都是政治,就是还这么一件事,都算过来算过去的!”
副官的抱怨,却让韩小武的眼神变得越发沉重起来,他默默的嘀咕一句。
“若不是为了政治,司令又岂会下野?”
第六十三章工商之忧
“1941年,战争几乎燃烧了整个世界,德国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趁火打劫的日本在德国对苏宣战时,以“履行盟友”义务为名,向苏俄宣战,从远东向苏俄发起进攻。在几乎全世界都被战争的硝烟笼罩的时候,只有两个大国置身于战火之外——美国与中国,当美国的政府忧心如焚的目睹着世界战局,其企业界大发战争之财的时候,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中国人却是小心且谨慎的保持着中立,对于中国而言,他们清楚的知道,以其赢弱的国力而言,在传统强国进行着世界角逐的时候,不过刚刚从民族危亡边缘走出的中国,唯一能做的就是的保持中立,实施建设,静待时机!”
《二战:国家的崛起与衰亡》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尽管现在其地位已经被邯郸所取代,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间,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传统中心,依然得到了充足的发展,此时的天津正如上海一般,却发呈现出一派都市之色,与邯郸满城的华式现代建筑不同,天津的市区无疑更是西化的,建筑亦大都是西洋式的,不过倒也有一些华建筑,比如位于市郊的那座庄园式“工商实业同业会”,就是一座中式大型别墅。
“天津工商实业同业会”现在比过去更加热闹了,整天有人进进出出,大门的院子里老是停满簇崭新的小轿车,大都是金鹿牌,这些汽车大都是属于天津工商实业界的经理、董事长的汽车,同业会是天津实业界人士的俱乐部,他们在这里或是交际,或是举行会议,亦或是举行年度的表彰会,吸纳新的会员,在某种程度上,被同业会吸纳的无不是各个行业的翘楚。
在同业会一楼的台球室内,有几个人在打着球,因为电灯的光线都聚集在台子上,人的面孔倒反而看不大清楚。而在一旁的吸烟室内,四面墙壁全是乳黄色,油光发亮的地板是嫩黄色,地板上放着几大块地毯,吸烟室往往是会员们进行非正式商谈地方。
此时,在这间吸烟室内,十几人正在那里一边吸着烟,一边聊着天,聊的往往是生意上的事情,几乎每天晚上,在这同业会的房间里,不知会达成多少笔生意,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
“大家都听说了吗?”
刚刚走进来的冯子祥走nd;圆桌那里,直接从雪茄烟盒中取出一根雪茄烟,点着雪茄烟后,他美美的吸了一口,在众人把注意力都投向他的时候,他方才吐出烟雾,继续说道。
“我长兄刚刚从南京发来了电报!”
天津实业界大都知道,冯子祥的长兄冯子奇在国防部任少将,所以,总会得到一些消息。
“什么事?”
“华北集群编遣的事情定下来了!”
他的这一句话,只让众人无不是一愣,大家互视一眼,似乎都从彼此的眼光中读中了什么来。
“知道怎么个编法吗?”
作为商人,或许,他们并不需要关心军队上的事务,尽管军队可以给他们带来财富,不过,对于天津实业界来说,他们从军队获得的财富是有限的,远无法同邯彰相比,持续不过一年的抗战使得邯彰诞生了数百名新富翁,他们都是靠着战争财成为了百万富翁。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之中没有人从中获利,至少在华北的战后重建上,更是使华北涌现出数千名百万富翁,无论是战争也好,建设也罢,总能让一大批人从中获利。
但是,无论是新富翁阶层亦或是传统的工商实业人士,他们清楚的知道,数百年来,华北的财富之所以能够超过江南,是得益于何,并不仅仅只是他们的个人努力,个人努力是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机遇,而这个机遇却是另一个人给予。
虽说现在那个人下野了,退出了军政界,但作为外人,他们却同样关心着那个人的命运,自然也关心华北的根本一一军队,关心军队的动向。
“华北集群三天后,正式编遣为北方边防军……”
“北方边防军?”
“这不是和当年张小六的那个东北边防军差不多吗?”
郑慈荫这位曾经“太古郑”的三少爷,现在的慈和房地产公司公司的董事长,在一旁嘀咕道,当东北移帜的时候,东北军可不就是改编成了东北边防军嘛。
“这边防军别是中央想拿咱华北军下手吧!”
咱,虽说只是简单的一个字,但那语气间却透着亲切,虽说天津光复不过四年,但是天津各界与华北各界一样,都视华北军为子弟兵,尤其是许多其中基层军官出自工商家庭,更让他们对其倍觉亲近。
“应该不至于,虽说边防军司令是由军政部的陈部长暂代,不过按我家大哥的说法,陈部长不会到北平履职,部队还是由杨参谋长负责!”
“哦,是这样,这样可就放心了,杨参谋长那可是管长官信用的人物……”
“可不……”
“可若是有人起了心,只怕……”
“怕什么?”
“你以为没有人对咱们华北军动歪脑子,不是没人动,是动不得!那第二集团军的王长官,还是黄埔四期的,可不也拿咱华北军没折吗?”
“可不是,单不说大多数军官都是商校毕业的,那见着管长官就要叫校长,就是咱们华北军的兵都是征召的,那家那户不是对管长官感恩戴德的,若是有人想把部队拉走,别说咱们不同意,就是下面的士兵知道了,也一定哗变,咱华北军是拉不走的……”
一句话,道出了华北军的现实,在全国各个地方军队中,华北军的组建时间最短,但其官兵忠诚度却远高于其它部队,而这种忠诚不仅仅源白军人的责任与荣誉,更为重要的是——士兵对长官的信服源自于其家人生活的巨变。
在众人点头称是的时候,天津殖业银行经理李赞臣却听到一旁传来声轻叹,朝着轻叹的方向看去,却看到王益孙端着洋酒酒杯,神情显得有些低落,他们两人都是天津“八大家”的第三代,同样也是天津工商委员会的委员,亦是同业会董事。
“锡瑛,怎么,你是不是有什么别的看法?”
带着一脸笑容走进来了,李赞臣轻声询问道,听他这么一问,其它人纷纷止住声音。
“我是想……”
话声微微一顿,王益孙看着众人说道。
“这几年,管长官执政华北,华北的变化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虽说现在杨长官也不错,可,我总感觉似乎少了点什么!”
一句看似简单的叹息,但其间的意思,众人又岂会听不出来。
“可惜,管长官为了顾全大局,宁可自我牺牲,可话说回来,咱们华北又错在那了!管长官又需要负什么责?”
“中央的面子总是要给的啊!”
冯子祥低着头说。
“中央的面子是要给,可若是咱们管长官,这中央这会在那还不一定那。”
站在旁边的马慕韩一直没吭声,见他们还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便插上来说:
“照我说,咱们可以发起请愿,请中央重新任命管长官。
;o。
“请愿?依我看,咱们请愿的作用不一定大,关键要看时机。”唐仲其从后面来走上来说。“对,就是时机,只要抓住机会,中央不答应也得答应。
”o。
注意到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马慕韩则轻声说道。
“机会,还能有什么机会?”
“咱们华北现在差不多也是政通人和,怕是没有合适的时机啊!”
“不一定非要出了乱子,才有机会!”
马慕韩听到后摇着头。
“现在差不多就是个机会,现在北方的局势变化迅速,在北边,日军和苏军打着,华北没有人主持大局,是肯定不行的!”
“可若是咱们妄动的话,会不会适得其反?”
“慕升的话不错。”
“其实,我觉得,管长官心里肯定有主意!”
一直保持着沉默的李赞臣在一旁插了一句话来。
“公司那边现在并不担心什么,甚至很少提及此事,而且,即便是南京,南京那边也明白,换成任何人,来华北都不一定能玩得转,你们没见吗?这中央编遣也罢,整理也好,对华北的军政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华北。若是我所料不差的话……”
话声稍顿,李赞臣朝着王益孙一眼,然后又接着说道:
“没准,现在这个局面就是管长官想看到的!”
“你的意思是管长官是以退为进?”
王益孙惊讶的看着李赞臣,虽说他是殖业银行的经理,可同时也是北方银行的董事,北方银行在华北,可是有着“华北小中央”之名,他的消息比其它人更灵通一些。
“管长官是不是以退为进,我不清楚,可我知道,在管长官离任的时候,邀请华北工商界代表时,曾特意请大家放心,想来,对今天的局面,管长官恐怕是自有成腹吧!”
看似简单话让众人一阵沉默,当初管长官离任时,曾对众人有过一番叮嘱,而管长官的交待无非是让大家不要担心,不要考虑太多,只需像过去一样,专心工商、专心事业即可,但……但如何能心安呢?
第六十四章中棠会
10月2日,山东的天气显得有些湿润,且多雨。
在过去的几年间,山东已经摆脱了“农业大省”称谓,通过多达30亿元的重建投资从而迅速从一个农业大省成为一个工业大省,甚至相比于河北,山东无疑更具发展潜力,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可以向工厂提供足够的劳动力。无论是政府刻意的引导,亦或是公司的直接投资,使得山东大地上在短短几间出现了数以万计的现代工厂,而且其中亦不乏大型现代企业,甚至亦有包括飞机制造厂在内的“尖端企业”。
在工业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山东的交通相比过去,更是便利许多,和其它两省一样,铁路、公路的建设从未曾停止过,经过几年的建设,这里已经形成了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助的现代交通网,在济宁至连云的铁路上,一列只有旅客列车奔腾着,蒸汽机车不时的发出一声轰鸣。
而在列车的后部几节加挂车厢中的一节,此时管明棠现在正在车厢里倚角而坐,一边喷着雪茄烟,一边兴致勃勃地读着《国民时报》上的政治新闻,与《中央日报》相同,《国民时报》是华北的官方报纸,华北的报纸大都是经过新闻署的审核,尤其是这些政治新闻,往往都是官方口径为基调,所以只需要看《国民时报》就足够了。
放下报纸后,管明棠眺望窗外。列车奔驰在鲁南山区行驶着上。他看了看表,还有几个小时路程。
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难得清闲的他,一直往返于河北、山东两省,视察公司在两省的投资项目,他需要直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