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41部分

223-疡医大全-第41部分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彼以一吝而丧生,固病者之不智,予以一吝而不治,亦医者之不仁。噫!古之神 
医如此意犹存,则世医可知矣。 

卷五
功过格
属性:(无名氏辑) 
医士贫富一体,细心审察定方,疗一轻疾,不取酬。(一功。)疗一关系性命重疾, 
虽取酬。(准十功。)不取酬者。(准百功。)若待极 
贫人,并能施药不吝,照钱数记功。(虽一剂药不满十文,亦准一功。)倡募刻一济人善书。 
(随缘乐助易,倡首劝募难,故特记五十功,助者以施之多寡记功。)为师就一人学业,品行兼全。(准 
百功。)遇贫人危疾,助医药钱米。(百钱,准一功。贫人偶为之者,虽十钱、五钱与百钱同论。)疫 
疠设局施药施医。(百钱,准一功。)普施应病丸散膏药。(百钱,准一功。)刻施经验良方。(百 
钱,准一功。)秘一经验方。(二十过。)误一门人。(五十过。) 

卷五
医家不弗钱功德
属性:(山左邢尚卿讳朝耀辑) 
诊脉不轻率。用药极慎重。虽贵药勿减分两,遇急病请到即行。不因钱少银低 
迟滞。不因饮酒宴乐推辞。不因严寒暑雨,惮于远赴。不因错认病证,曲自回护。认 
病不真实,必令邀医会议。细心询问病由,不可以病试药。不用霸道药,求其速效。不 
用相反药,迟其痊愈。(疾本易治,故意延之,以图浓谢,外科尤甚,造恶莫大焉。)不因重病险疮, 
背勒浓谢。不与同道水火,误及病患。(上二条医家尤多犯,此弊最宜痛戒。)不妄惊病家。不哄 
用假药。(丸散尤戒。)不轻忽贫贱病患。肯捐药救治贫病。施效验方。禁打胎药。不先待 
药资到手,然后发药。不定乘车轿费人财物。不图省便,将药同器浸制。不因行得 
高抬声价难人。不方秘,不传假方与人。 

卷六
论辨纯阳疮疡法
属性:纯阳初起必 肿,更兼身热有微寒,顶如尖字高凸起,肿似弯弓根有盘;七日之 
间多 痛,二七之期脓渐漫,动息自宁食知味,二便调匀无泻干,肿消脓溃精神爽, 
腐脱新生气血完;五善自然臻并至,七恶全无半点干,痛随脓减,肿退肌宽,此属 
纯阳俱易治,百人百可保全安。(《正宗》) 
初起,顶高根活,色赤发热, 肿疼痛,日渐高肿者顺。已成, 痛,皮薄光 
亮,饮食如常,二便调和,身温者顺。已溃,脓稠,色鲜不臭,腐肉自脱, 肿易 
消,身轻者顺。溃后,脓浓稠黄,新肉易生,疮口易敛,饮食渐进者顺。 

卷六
论辨纯阴疮疡法
属性:纯阴初起不知疮,粟米之形疙瘩僵,不红不肿不知痛,少热少 少提防;七朝之 
后身体倦,疮根平大喜洗汤,顶不高兮根不活,色不光兮腐不穣,软陷无脓空结聚, 
脉浮数大细飞扬,饮食不餐身战战,尝汤止许意茫茫,疮上生衣如脱甲,孔中结子 
似含芳,脓多臭秽身难便,举动怆惶韵不长;疮形成紫黑,面色变青黄,精神昏愦 
多鼾睡,言语无人自发扬,口干多舌强,痰喘定身亡,此属纯阴俱不治,百人百可到泉乡(《正宗》) 
初起,顶平根散,色暗微肿,不热不疼,身体倦怠者险。已成,肿坚色紫,不 
作脓,不腐溃,惟口干多烦躁者逆。已溃, 
皮烂肉坚不腐,肿仍不减,心烦者逆。溃后,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者死。 

卷六
论辨半阴半阳疮疡法
属性:阴阳之证二相交,生死相兼事可昭,微热微寒微赤肿,半昏半爽半平高,脉来虽 
数多无力,饮食虽餐便不调;肿而不溃因脾弱,溃而不敛为脓饶,大便多溏小便数, 
上身有汗下体焦,五善虽兼有,七恶未全逃;口渴喜茶肠腹痛,面浮厌饮足心高,心 
烦不稳睡,神乱怕音焦,投方应命方为妙,阴转为阳渐可调,逢之任是神仙手,半死 
余生定莫逃。(《正宗》) 
澄曰∶痈疽之候,纯阳固多,纯阴原少,惟半阳半阴之证最多,全在医者留心, 
不可忽略。盖阴阳兼半之证,若从辛温之剂内服外敷,则阴气潜消,转为阳证;若 
从清凉外敷,或用冷蜜蛋清调药涂敷,内投苦寒败毒之剂,则阳气冰伏,变为纯阴 
之证,吉凶反掌,医家病家均宜警省。 

卷六
论阳疮毒似阴疮
属性:经曰∶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但亦有初起色紫赤而肿痛,脉沉细数而恶寒喜 
暖,非真寒也,乃火极似水,阳极生阴,亢则害,承乃制之理。或平时富贵,享用浓 
味,服金石等药致之,故阳极似阴,始热终寒之变,宜顺其时而内服疏托泻心等剂 
治之,则愈矣。 
澄曰∶假寒者,火极似水也。凡疮疡 
初起,热甚失于汗解,以致阳邪亢极,郁伏于内,则邪自阳经传入阴分,故为身热 
发厥,神气昏沉,或者畏寒,状若阴证;凡真寒本畏寒;而假寒亦畏寒,此热深厥亦 
深,热极反兼寒化也。大抵此证,必声壮气粗,形强有力;或唇焦舌黑,口渴饮冷, 
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因多饮药水,以致下利纯清水,而其中仍有燥粪及失气极 
臭者,察其六脉,必皆沉滑有力,此阳证也。若杂证也,假寒者,亦或为畏寒,或 
为战栗,此以热极于内,而寒侵于外,则寒热之气,两不相投,因而寒栗,此皆寒 
在皮肤,热在骨髓,所谓恶寒非寒,则是热证。但察其内证,则或为喜冷,或为便 
结,或小水之热涩,或口臭而躁烦,察其脉必滑实有力,凡见此证,即当以凉隔、芩 
连之属,助其阴而清其火,使内热既除,则外寒自伏,所谓水流湿者,亦此义也。故 
凡身寒厥冷,其脉滑数,按之鼓击于指下者,此阳极似阴,即非寒也。 

卷六
论阴疮毒似阳疮
属性:夫疮之始发,于阴于阳,岂有定规,调护失宜,致令阴阳偏胜,即有变生之患。如 
毒之初起,筋挛骨痛之时,经曰∶此寒气之肿,八风之变,当以表散之,使邪易散, 
而毒易消。不知治此,再以内疏之剂,敷以寒凉,或食冷物,使疮毒内陷,阴极而 
方生,阳气渐闷,令人烦闷,谵语微渴,其脉沉细而数,治宜补中益气汤,而加温暖 
之药治之,斯为上工矣。 
张景岳曰∶阴极反能躁热,乃内寒而外热,即真寒假热也。假热者,水极似火 
也。凡痈疽有原素禀虚寒,偶感邪气而然者;有过于劳倦而致者;有过于酒色而致 
者;有过于七情而致者;有原非火证,因误服寒凉而致者。凡真热本发热,而假热 
亦发热,其证则亦面赤躁烦,亦为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或为气促,咽喉肿痛,或 
为发热,脉见紧数等证,昧者见之,便以为热,妄投寒凉,下咽必毙。不知身虽有 
热,而里寒格阳,或虚阳不敛者,多有此证,但其内证而口虽干渴,必不喜冷,即 
喜冷者,饮亦不多,或大便不实,或先硬后溏,或小水清频,或阴枯黄赤,或气短 
懒言,或色黯神倦,或起倒如狂,而禁之则止,自与登高骂詈者不同,此虚狂也。或 
斑如蚊迹,而浅红细碎,自与紫赤热极者不同,此假斑也。凡假热之脉,必沉细迟 
弱,或虽浮大紧数,而无力无神,此乃热在皮肤,寒在脏腑,所谓恶热非热,实阴 
证也。凡见此内颓内困等证,而但知清凉攻邪败毒,则无有不死,急当四逆、八味、 
回阳汤之类,倍加附子填补真阳,以引火归原,但使元气渐复,则热必退藏而病自 
愈,所谓火就燥者,即此义也。故凡见身热脉数,按之不鼓击者,此皆阴盛格阳,即非热也。 
东垣曰∶面赤目赤,烦躁引饮,脉七八至,按之则散者,此无根之火也。以姜 
附汤加人参主之。 
仲景曰∶治少阴证,面赤者,以四逆汤加葱白主之。 
《外台秘要》曰∶阴盛发躁名曰阴躁,欲坐井中,宜以热药治之。 

卷六
论阴阳法
属性: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 
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以证 
而言,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 
为阳,静为阴;高耸为阳,平塌为阴; 肿为阳,灰白为阴,收束为阳,散漫为阴; 
疼痛为阳,麻木为阴;有脓为阳,无脓为阴;多言者为阳,无声者为阴;喜明者为 
阳,欲暗者为阴;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 
不能吸;阳病者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以脉而言,则浮大滑数之类,皆阳也;沉微 
细涩之类,皆阴也。以药而言,则升散者为阳,敛降者为阴;辛热者为阳,苦寒者 
为阴;行气分者为阳,行血分者为阴;性动而走者为阳,性静而守者为阴;此皆医 
中之大法。至于阴中复有阳,阳中复有阴,疑似之间,须辨的确,此而不识,极易差 
讹,是又最为紧要,然总不离于前之数者。但两气相兼,则此少彼多,其中便有变化, 
一皆以理测之,自有显然可见者。若阳有余而更施阳治,则阳愈炽而阴愈消;阳不 
足而更用阴方,则阴愈盛而阳斯灭矣。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道产阴阳,原同一气,火为水之主,水即火之源,水火原不相离也。何以见之,如 
水为阴,火为阳,象分冰炭,何谓同原?盖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 
则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极,寒极必亡阳,而万物 
寂灭矣。此水火之气,果可呼吸相离乎!其在人生,是即元阴元阳,所谓先天之元气 
也。欲得先天,当思根柢,命门为受生之窍,为水火之家,此即先天之北阙也,舍 
此他求,如涉海问津矣。学人宜识之。 
凡人之阴阳,但知以气血脏腑寒热为言,此特后天有形之阴阳耳。至若先天无 
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元阳者,即无形之火,以生以化,神机是也,性 
命系之,故亦曰元气。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 
亦曰元精。元精元气者,即化生精气之元神也,生气通天,惟赖于此。经曰∶得神 
者昌,失神者亡,即此之谓。今之人,多以后天劳欲,伐及先天,今之医,只知有 
形邪气,不知无形元气。夫有形者,迹也,盛衰昭着,体认无难;无形者,神也,变 
幻倏忽,挽回非易。故经曰∶粗守形,上守神。嗟乎!又安得有通神明而见无形者, 
与之共谈斯道哉! 
天地阴阳之道,本贵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此造化生成之理也。然阳为生 
之本,阴实死之基,故道家曰∶分阴未尽则不迁,分阳未尽则不死。华元化曰∶得 
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故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此即以生以化之元神, 
不可忽也。曩自刘河间出,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戕此阳气,其害已甚,赖东垣先生 
论脾胃之火,必须温养,然尚未能尽斥一偏之谬。而丹溪复出,又立阴虚火动之论, 
制补阴大补等丸,俱以知柏为君,寒凉之弊,又复盛行。夫先受其害者,既去而不 
返,后习而用者,犹迷而不悟。嗟乎!法高一尺,魔高一丈,若二子者,谓非轩岐 
之魔乎!非敢诽谤先辈,实冀夫尽洗积陋,以苏生民之厄耳。 

卷六
论疮疡分五方治法不同
属性:经曰∶东西南北中,五方人之土产浓薄,居处高下,风寒暑湿,各地不同,日 
用谷 颇异。所以黄帝举五方之问,岐伯进五治之功,针砭 淋灸之法,乃五方得 
宜之用,兼之年力衰壮,禀赋浓薄,五土之别,学人当详察之,不可不备也。 
澄曰∶历观古人书集,有专主辛温者,有专主寒凉者,有专主施攻伐者,有纯用 
补益者,岂各成一家耶?皆缘五方风土不齐,西北方苦寒,故多主辛温;东南方炎 
热,多主寒凉;地土强浓者,堪以攻伐;水土薄弱者,固多补益。是以聚览群书,必 
须体会各家着书义旨,以广其用。故医者经历其地,必先察其风土浓薄,并须留心 
四时气候,如春当温而反寒,夏当热而反凉,秋当凉而反热,冬当寒而反温,皆为 
四时不正之气,必多遏郁于中,又当看天时,久阴久亢,及非时之雷雾,乍寒乍热, 
有是气必有是病,临病体察天时人事,五方风土,当温当凉,当攻当补,自无不当矣。 

卷六
论肥人疮疡
属性:夫肥人多湿、多痰、多气虚,形体外实者,外虽多肉,其实内虚,凡体丰气虚 
之人,疮疡故多痈。痈者,壅也。属阳在表,气虚即表虚,故多浮肿于外,皮薄色 
赤,宜内托之,使邪毒不内陷,则易溃而易敛。丹溪云∶肥人宜二陈汤加参、 、归、 
术、银花、连翘等类治之,无出于此。又曰∶大凡体肥则肉潭于气,加之斫丧,则 
真气不足以维持,平日语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