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慈也不再劝,他知道师弟就是这么个性格,不撞南墙不回头,随他去吧。
“到手了?”戚雨也懒得去洗漱,伸出手:“拿来!”
左慈哭笑不得,师弟就是这么直接的人,他从衣袖里把把导引术掏了出来。
戚雨也不多话,直接把导引术揣进衣袖。
“对了,师兄,你和我一起去一趟。”他在旁边的木盆里赶紧梳洗:“袁家人请了好几个狠角色,我怕来者不善。”
不一会儿,左慈来的马车又从谷口出去。
到了外面,戚雨看着左旋,连连皱眉:“师兄,这就是你的侄子吧,怎么不修炼?”
“旋儿从小体弱,”左慈摇摇头:“查遍医书,也治不好。每逢天气变化,他就一直咳嗽。”
“早些留下子嗣吧!”戚雨丢下这句话,不再多言。
左慈心头巨震,那说明侄儿时日无多,他对师弟的医术是非常相信的。
洛阳作为都城,燕赵风味只有五层,比其他地方的都要来得高。
不过,京城里最高的建筑物乃是皇城里面的接天阁,有九层之高,看上去比长春谷两边的山峰高度也不遑多让。
左旋是个没心没肺的,师叔的话他都没在意,还以为让自己早些为左家开枝散叶呢。
见到饭店门前人来人往,豪华马车比比皆是,不由目瞪口呆,在那里站着就不动了。
“旋儿,走吧!”左慈和戚雨已到饭店门口,习惯性地看看,发现侄子没在身边,扭头吩咐一声。
这时,一个衣着华美的年轻人从院门口昂然而入。
“大哥,你说的是真的?”身边的青年比他矮了半个头,不过看上去很是魁梧。
“恩。”青年心不在焉地随口回了句。
他可比同伴好看多了,不太规则的国字脸型,下巴微尖。
眼睛有神,随时都带着笑意,让人一见就会生出好感。
一进院门,他就被饭店门口那两位道士给吸引住了。
确实,左慈看上去慈眉善目,须发皆白,道衣飘飘,若人间谪仙,要不然世人也不会称他左神仙了。
眼见三人就要进门,他高喊一声:“两位仙长且慢!”
碰巧有一个小厮到了门口,恭敬地叫了声:“大公子!”
青年罔若未闻,疾步上前。
“小子真定赵风,拜见两位仙长!”他笑意涟涟,恭恭敬敬地行礼。
第四十五章 赵风之痛(5/2):新年好()
《华夏史·终帝本纪》有载:赵风,字子玉,帝长兄也,幼慧,举孝廉,入鸿都门学。
因技压群芳,灵帝遂遣其为常山太守······兄友弟恭,为世人之楷模。
赵风在小时候,确实是赵家人的骄傲。他非常懂事,父亲赵孟最后一次去西域前,他已经五岁,能熟读诗经,一时间真定人为之惊。
作为赵孟这一支人的长子,他生于辛丑年二月即延熹五年,比赵云年长四岁,中间还有个妹妹,可惜生下来没多久就夭折了。
建宁二年春末,赵孟一行经过几个月的调养,身体大好,带着三个后辈即赵风、赵巴、赵云到赵家田庄安排农忙事宜。
十一年过去了,赵风还清楚地记得,他带着二叔家的二弟和自己的亲弟弟三弟,哥仨一路上蹦蹦跳跳。
毕竟都是在家里长大的孩子,从小都没有接触过农村。
其时,地里的小麦长势很好,再过几天就要抽穗。
几位老农伛偻着身子,在地里薅草。天气炎热,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不停滴落在泥土里。
就在那时,平日里不怎么说话的三弟突然念出了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云儿,你在念什么?”苏双是张家商队里的会计,专门负责各种账目,略有文采。
他怀疑自己刚才没听清楚,因为实在是不敢想象,一个三岁的孩子,竟然念出了诗句。
赵云不惊不颤,把刚才的五言绝句又念了一遍。
“大哥二哥四弟,你们快过来!”苏双心情激荡,高声叫着已快走到庄子里的三个人。
在身体康复后,赵孟与赵仲因为苏、张二人始终不离不弃,决议结拜。
最后,赵孟成了老大,张世平老二,赵仲竟然排到老四。没办法,苏张两人都比他大月份,从家里的老二变成结拜的老四。
“老三,你咋啦,一惊一乍的?”赵孟不晓得出了什么事情。
这里是赵家庄园,是自己的地盘,还能出啥了不得的意外情况?
自己三弟和四弟,连尸身都没能收回来,始终是他心里的痛处。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又多了两个异性兄弟,大家在一起合作几年,知根知底,赵孟和弟弟赵仲阴郁的心情,有所缓和。
“大哥,云儿,云儿会作诗!”苏双激动地无以复加,他抱起赵云,开怀大笑。
很难想象一向他都很稳重,在众人心目中就是一位学究。
苏双没有后人,他有一位妻子两位小妾,都没为他生下一男半女,心里甚为遗憾。
对待赵家的孩子,他也一直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贸然听到赵云的诗词,心里的震撼,难以形容。
就像有些人喜欢讲笑话,结果他还没讲出来就哈哈大笑,别人根本就不知道他讲了些什么,觉得莫名其妙。
现在的赵孟、张世平和赵仲就是这种心情,三人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不知道咋回事。
还好,旁边的赵风、赵巴在,你一言我一语,终于把整件事情说完,但他们就记得第一句,后面的想不起来。
“云儿,给阿爹说说,你做的什么诗?”赵孟眼睛一亮。
真定赵家是以武立家,以商养武,并不能说明他们不重视文化的学习。
可惜一代又一代的赵家人,始终对文字不感兴趣,绝大多数都只是初通文墨。
“我看到老大爷在锄禾,就想到了啊。”赵云不以为然,有些不习惯苏双的怀抱,挣扎着下了地。
听到孩子奶声奶气地吟诵,旁边四个大人一遍又一遍跟着背。
大家都不是文化有多高的人,对这种浅显易懂的诗兴趣最高,根本就和流行的古体诗两样,那些东西,看着头疼。
“云儿,二叔没听说你已识字,”赵仲百思不得其解:“诗歌虽然简单,也需要掌握最简单的文字才可以吧。”
“谁说的?”赵风跳了起来:“三弟在族学里学得可认真了,在谨爷那里还拿了好多书,天天在看呢。”
赵瑾是族学的老人,赵孟四兄弟的从叔。
大家顿时石化,三岁的孩子不仅识字,还能作诗,这要是说出去,有谁相信啦。
他们都不知道,两千年后流传下去的古代经典,绝大多数都已失传。
来到这个时代,打开始就在认真学习。
要不是因为婴儿时期脑力容量不够,需要睡觉来补足睡眠,赵云说不定在一岁以前他就学习呢。
“好孩子,要是你老虎哥有你一半喜欢诗词就好了。”张世平很是惋惜,他的儿子老虎,自打认字以后,竟然看孙子兵法之类。
回到家后,众人的惊喜更多,只见赵云从自己的房间里把平时老师的讲学讲义,都在一本本木简上面,用毛笔字写得工工整整。
尽管孩子出息了,赵孟还是心有遗憾,毕竟一个小家族,这样的事情不能说出去。
天才没有成长以前,永远都不是人才,这道理走南闯北的赵家人都懂。
接下来,就准备和刚结拜不久的两位义弟分割财产,当个富家翁,不再出去行商。
可是,赵云再一次让大家震惊了。
他说既然这条路走不通,何不换一条路?只要能赚钱,做什么生意都成。
哪怕大家都觉得此子年龄太过幼小,但真正说到心坎儿里去了。
说实话,真要有赚钱的路子,长期在外行商的人,哪能坐得住?
当下,赵云就侃侃而谈,说赵家商队虽然不在,关系仍然有,这就是最大的资本。
用关系网,找大型乃至顶级势力,换取新的赚钱路子。
因为鲜卑和匈奴在北方强势,不是顶级的根本就不可能重开马匹交易。
而赵云说到的人,竟然是众人都不齿的赵忠,就让大家犯难。
尼玛,不仅仅是文人有气节,武人更讲究气节好不好?
让我们卑躬屈膝,到一个去了势的人那里去求情。
“不管咱承认与否,赵忠都是赵家人。”赵云那冷静的样子赵风记忆犹新:“安平赵家与真定赵家相隔不远,祖上就是一家。”
“再说了,有谁要是有衣穿有饭吃愿意去当宦官?那不是被逼的吗?”
“在他落魄的时候,谁给过他一口水喝,谁又给了他一顿饭吃?”
“迫不得已,他进了宫,只是想着活下去,难道想活下去还有错吗?”
一连串的话语,让四位大人脸红。
大家终于还是没有分开,说做就做,第二天一大早,赵仲就去了安平。
而后一飞冲天,成为整个国家首屈一指的富豪。
五岁那年,赵云的诗词和云体才流传开来,因为赵家已有能力保护自家孩子。
弟弟已创下偌大名声,当哥哥的却没几个人知道。
人才,我需要更多的人才来帮自己!
做梦就想要人才,发现两个方士,大喜过望,郑重施礼。
第四十六章 求才若渴(5/3):新年好()
(觉得哥水的,大过年的不兴骂人啊。因为哥想埋个坑,后面第三章就会出现,找到的大大,你今年发啦。没找到的大大,注意阅读,一样红火。
这年代的人信神,对神话故事特别相信。
姬周代商,被人整理成神话故事,姜子牙传说中就是天上的神仙,受师傅之命,下山来辅佐姬家人,联结各方势力,推翻殷商。
太公八十遇文王,八十岁的老头,后来又追随武王南征北战,最后取得了改朝换代的胜利,那得有多少岁,不是神仙是什么?
于是,赵风相信,那些白发飘飘的道士们,都是天上的神仙,是玉皇大帝派下来辅佐人间的帝王和俊杰,成就一番事业的。
本来,他也没这么急切的心情来寻找人才。
赵家崛起以后,赵风就定亲了,对方是无极甄家上蔡令甄逸的大女儿甄姜。
在那个时候看起来,这门亲事算得上门当户对,按说还是甄家吃亏了。
毕竟他们是官宦人家,赵家只不过是商贾。
然而,量变引起质变,到了天下巨富的高度,不要说一个小小的县令,就是太守在庞大的赵家面前都要低头,何况身后有赵忠的影子?
因为自家本身就和安平赵家有着利益的牵扯,来京里读书,也只有选鸿都门学,太学里的人个个高傲无比,认为是天之骄子。
在他们眼里,赵家就是商贾之家,而且与大宦官赵忠在一起,肯定不屑于为伍。
既然如此,赵家人也没必要自讨没趣,跑到太学去念书。
据说皇上在得知自己进了鸿都门学以后,还在赵忠面前感慨,说赵家人真团结。
真正的世家,是不会把孩子送到那里上学的,因为他们知道,在鸿都门学,里面的成员很复杂,大都是与皇室宦官沾亲带故。
更何况,到京城上学镀金,今后就要出去为官一任,要学习如何治理国家。
可在鸿都门学教授的是什么?字、词赋、礼乐、绘画。
这些东西在世家眼里,都是微末之道。不仅他们,就连太学的老师,都不愿意到鸿都任教。有学问的人都在世家,皇帝能怎么办?
所以,汉灵帝为了与世家抗衡,找那些怀才不遇,被世家喻为奇巧淫技的人,就是他们支撑起整个学校的骨架。
说起来好笑,小时候赵风以学习弟弟为荣,长大后却以身上挂着赵云的哥哥为耻。
但是到了学校,才发现这里的人听说了自己的身份,又因为是弟弟的哥哥备受亲睐。
整个学习期间,自己都在用云体。
这感觉这酸爽,让赵风想起来很不舒服。
一天晚上,他把赵忠的四弟赵延请到燕赵风味顶楼上风云阁喝酒。
是的,他是靠着哥哥才能当个城门校尉,不过一直以来对自己很不错,在洛阳城里非常照顾。
当初真定赵家在这里开饭店,很多不识相的人跑来打秋风。
赵延一声令下,手下的小兵们抓起了好些人丢进监牢,才让别人知道饭店有大后台。
不说什么知恩图报,反正大家抱团取暖,赵风对这个叫着四叔的人,还是很感激的。
自打来到洛阳,他就帮着自己忙上忙下,买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