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民工潮:打工族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

第27部分

中国民工潮:打工族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第27部分

小说: 中国民工潮:打工族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敢去坐飞机呢?
  从纵向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铁路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平均每年增加1000多公里,这在中国铁路历史上也是少有的。但是,从横向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只占全世界的6%,但却完成了将近全世界铁路工作总量的24%,即四分之一,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我国铁路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然大大地滞后。
  中国的铁路落后到什么程度呢?有一个非常流行、也十分贴切的比喻说,“中国的铁路还不及一根香烟长。”因为中国的铁路有7.2万公里,人口总数是13亿,因此人均铁路的长度只有5.54厘米,比一支烟短多了。
  中国的公路更是如此,到去年为止,中国的高速公路达到2.98万公里,按人均去摊,也就更加可怜。像这样的交通运输,要对付突如其来的亿万民工,岂不问题百出?
  因此,据统计,春节回家的民工,只占到了全部民工的1/3强,还有大半民工没有能做到与家人团聚。


●  春的气息与冬的严寒
  据我们采访所知,对于那些较大较正规的企业,人性化的管理愈来愈鲜明,一般来说,如果民工来源地比较集中,加之路途又不是太远的,企业就组织自己的大轿子车,直接将民工送回乡去。这是一些明智的老板极为厉害的“笼络民工(心)”的做法。当那些几次到火车站排队买票的民工无功而返,一脸无奈与懊丧的时候,忽然听到消息,老板作出了决定,要派专车送全体民工回家。这不是锦上添花,而正是雪里送炭,这时的民工,哪能不平添了几分对老板的感恩之心,并暗下决心,回来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地工作,报效这样好的企业、好的老板?
  奥康集团就是这样做的。
  2003年12月18日,奥康集团公司包了十辆豪华大巴送员工回家过年,员工再也不必担心回家过年买不到车票了。
  据从各处交通部门得到的讯息回馈,1月12日到1月19日发往省外的各方面的车票已被抢购一空。奥康集团生产管理部门统计,2004年奥康外省员工准备回家过春节的人数有500多人,其中湖北、湖南、江西、南昌四个方向的员工就有450余人。在无车票可购的情况下,奥康决定包车送员工回家,每辆车统一命名为“奥康送亲团”。
  温州奥康集团的民工宿舍刚来奥康不到一个月的安徽小姑娘吴灵说,当我听说公司只订购到100张火车票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下子坏了许多。在外面打工近6年,只回家过了一次春节,不是因为工作原因就是因为火车票太难买了,现在公司包车送我们回家过年,那种兴奋是用言语表达不出来的,心里有一种感觉,就好像已经到了家一样。
  奥康一开始是通过中国皮革协会为员工订火车票。但是火车票实在太紧张了,于是就下决心包车送员工回家。然而细心的奥康领导不仅如此,1月未满,却把一个月的工资发到了员工的手里,并且随着员工回家的车上,还每人送上了一个红包或礼物。
  那份舒心,那份感动,会给每一个员工带来什么呢?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精神化为物质的冲动。这就是最聪明老板的所为,他付出一份爱心,得到的却是十倍的回报。
  让我们再把一个极为悲惨的例子对比地排列在这里,作为结尾,看一看天上与地下的民工,也看一看天上与地下的老板,而民工的命运与回家的路,是如何天差地别的。
  来自山东的民工孙文流原来在河南省孟州市东小仇乡的小宋庄砖厂拉砖坯,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吃不消,屡次想请假,可工头就是不批准。
  温州奥康集团的员工下班回宿舍阴雨绵绵的一天,孙文流冒着雨在泥泞的工地上拉砖。每天负责喊工人开工和负责砖厂部分财务开支的吴传达抱怨孙文流干活不卖力,砖拉得太少。满心委屈的孙文流反驳说:路太滑,不好干活啊。这次顶撞在对方的心中埋下了仇恨。
  2003年7月26日晚11点,吴传达提着根棍子直接闯进民工宿舍,阴沉着脸对刚刚躺下的孙文流说,你出来一下,我有事找你。两人在漆黑的夜里没说几句话,吴传达就突然举起棍子将他击昏了,随后又猛打他的胳膊和腿。在此过程中,孙文流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导致左胳膊和右腿骨折。
  2003年7月27日,当孙文流从疼痛中醒来时,发觉自己的左臂和右腿都断了。他当时的念头就是实在不能干下去了,一定要回家。于是他既没有找吴传达算账,也没有讨要半年来应得的工钱。不能走就爬。在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孙文流爬过了几十座城市和村庄。
  离开孟州市后,孙文流一路向东爬,他没读过书,不识字,只听别人说山东在河南的东边,他知道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对着太阳爬就不会错。没太阳时,他就四处打听。他一边爬,一边乞讨。在河南荥阳市豫龙镇的一段时间天天下雨,心力交瘁的孙文流又累又饿,实在爬不动了,就干脆睡在马路边。这时路边一家烩面馆的老板孙战胜看他十分可怜,就端来热气腾腾的烩面给他吃。
  孙文流就这样在马路上躺了半个月,而孙战胜就给他送了半个月的烩面。同时孙文流的遭遇还引起了镇政府的重视,镇党委书记王志明亲自协调派出所将孙文流送到了镇卫生院。在卫生院,孙文流得到了10天的免费救助。
  后来,当地民政部门把孙文流送到了郑州火车站,还给他买了火车票。可是,因为火车站工作人员嫌他身体残疾活动不方便,不让他上火车,他被迫再次选择爬行,一直爬到河南兰考县,一位好心人看到他穿的裤子都磨破了,就做了一个小滑轮车送给他。借助这辆简易的滑轮车,孙文流从兰考滑回了临沂。这是一个弱者的特殊旅程,他的左臂和右腿也在这段旅程中畸形愈合了。
  2004年2月3日正月十三,孙文流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村主任到医院做伤情鉴定。鉴定结果是孙文流受伤属钝性外力所致,受伤程度为重伤范畴。目前,此事已引起了山东和河南警方的高度重视,两地专门就此事成立了调查组。央视记者向孙打工的砖厂提到孙文流半年来的工钱。砖厂的老板和工头马上给记者提供了一个账本,根据砖厂的记载,孙文流一共在砖厂干了131天,按每月工资300元计算,应得1310元。而砖厂说孙文流中途离厂出走只能80%结账,应付1048元。但是,孙文流在吴传达开的小卖部里经常买东西,共赊账1258元,这样砖厂不仅不欠孙文流的工资,孙文流反过来还要给吴传达210元。现在,孙文流的哥哥无力负担孙文流的生活,孙文流目光呆滞,瘦骨嶙峋,对未来生活一片茫然。
好马也吃回头草 

  在社会中,经济体系就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每一个人,每一个民工,都是一个积极的作用者。他们会预测自己的行动,而这种预测是建筑在其他作用者行动基础之上的。
  假如,一些在外面打了工,已经发了点小财的民工,回到家乡来过春节,却发现自己的家乡今非昔比,成了一个空壳村:田地荒芜,杂草掩门,荒山野岭渺无人迹,他会怎样想呢?最直接的想法可能是:这太可惜了,那么多的荒地野岭都荒废了!为什么不能利用呢?种水果,种有价值的树材,再拉到城里去卖,岂不是可以赚个好价钱?
  于是,用不着政府动员,他们自然能够主动承包农田和荒山,来展开他们设想的事业。
  也用不着政府去考虑安排,他们的果园、苗圃必然需要劳力,他们当然会招收自己家乡的农民,把他们培训成有技术的园丁。这样,他们也许会更加方便。因为在自己的家乡耕种,用不着再远行千里万里,去承受外面那些包工头、大老板的剥削,也不必去承受春节回不了家的痛苦;他们招收的是自己家乡的乡亲友邻,熟门熟路,知根知底,也就更加便于领导和管理。
  这种思维方式,相信先富起来的农民工是用不着费什么脑筋就能想得到的。


●  “凤还巢”工程
  这就是在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里那些“建设砖块”在自动完善系统的过程。
  此举比较明显的是湖南、安徽、河南、四川等省。有的省把它叫做“回归”工程,有的省称做“凤还巢”工程,叫法各异,做法一样,就是致了富的民工们把钱投到家乡来创业。
  拿安徽言之,外出的民工有1120万人(安徽省劳动厅告知我的最新数据),现在已有30万的民工回乡创业,开办了20多万家民营企业。安徽的一位“返乡创业之星”郭德军说:“3年前,我结束了8年的打工生涯,回到家乡休宁县,承包了濒临倒闭的东洲茶叶加工厂。开始投资经营,去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
  在笔者采访过的无为县,1996年,实施了一项“凤还巢工程”,鼓励在外打工积累了资金、经验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这个县目前有近万名外出人员创办或参股兴办的100多家企业,实现了销售收入22.8亿元,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占全县GDP比重的34.9%,入库税金1亿元。
  不仅仅是无为县,近年来,安徽全省各地都把“引凤还巢”作为推动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2002年来,安徽省乡镇企业新增投入中有30%是由返乡人员引进的,总额达到了60亿元。
  小富了的民工一回流,便产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打工潮开始转化成创业潮。民工不再是自己单人独马地挣钱糊口了,而是转化成了创造企业、创造产值的行为。其时成立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的负责人李沛瑶、王郁昭等人便适时地发起了评选中国的“创业之星”活动,迄今为止已评了7届。仅安徽省,这样的创业新星已升起了58颗。
  “凤还巢”工程,华星电缆厂是“创业之星”创业,其实就是创造财富,他们把沿海城市的技术与资金带回来作为“晶种”,然后在内地省份发芽开花,再结出硕果,于是,富裕的幸运开始扩散,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变成了全民的富裕,尽管原始的欲望是先让自己富起来,却在客观上起着遍洒富裕的效应。对于这一点,“创业之星”们是功不可没的。
  安徽省“凤还巢”工程,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华星电缆厂的一个车间他们不再是原来的那些乡镇企业了,“昨日的星辰已坠落”,而新的星辰正在闪烁。这些“星辰”是出去见过世面的,有了技术、资金,重要的是懂得了管理的经验。因此,安徽省的“创业之星”具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中有昔日在军营中建功立业的战士18人,榜上无名的高考落榜生26名,巾帼女将6名,致富路上的领头雁8名。他们创办的企业,有全省最大的建材市场,有填补省市空白的自然博物馆、儿童游乐园,有传统的机械工业、电器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还有新型的房地产开发、环保产品。他们每一个人,在开始创业之始,都是为着填补市场的“空白”,让自己的产品增加销路,能够多挣钱的,但最后的结果,却使一个经济与商业系统变得更加网络化,更加多样化。
  2。经济效益高。2001年共实现税收2748万元,平均每个企业48万元。其中年税利500~1000万元的有15人,1000万元以上的有7人。
  3。社会效益大。这些“创业之星”一般在获得成功之后,对社会的“反哺”明显。他们不仅帮助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有的还大量吸纳了城镇下岗职工;有的办学培训劳动力,还有不少人捐资办学、修桥筑路、兴修农田水利。如阜阳国富技校校长赵国富创业后紧接着创办了希望小学,免费为失学儿童提供返校的机会。临泉县翠芳特种养殖场董事长韦翠芳免费为周边农村的农民提供狐狸、獭兔等名贵动物幼仔,向他们提供技术,使每户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000元。
  4。经营规模大。因为他们已经懂得经营、管理,知道用人才的重要性,并且学会了以法治厂、以德治厂,所以比当年的乡镇企业都上了一个档次。即使在那些环境偏冷的边远地区,也仍实现了资本的快速积累。他们中有的从生产单一产品发展成跨行业的股份制公司,在3~5年内,由办一个厂发展到几个厂,甚至10多个厂;有的由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58名“创业之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