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8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得改变这种传授方式,得安排人把那些造船技术记录下来,我看咱们专门成立一个造船司,统筹管理造船事务,司里还要成立一个造船院校,系统地培养造船人才。”
“大人所见极是。”张同敞道。
看着远处的船厂,李景接道:“南台官办的船厂一共有两家,一家是河口船厂,一家是三卫船厂,我看这样,河口船厂专门负责督造战舰,三卫船厂负责督造商船,军民分开,这样更有利于发展造船技术。”
说着李景忽然皱了皱眉头:“这件事得好生斟酌一下,军民分开的话,督造战舰的船厂就不能隶属地方管辖,得由大都督府和海军部掌管,不然的话,以后福建还会出郑芝龙那样的人。”
“海军部是什么部门?以前没听大人说过啊?”张同敞疑惑道。
李景笑了笑道:“我打算改组大都督府,刚有这么个想法,还没定下来,你帮我参详参详,看可行不?”
“学生焉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张同敞忙道。
李景笑着摆摆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你和文青现在是我的左右手,不能光是帮着替我起草文书,有些我想不到,或者是想不周全的事情要帮我动动心思。”
张同敞和文青闻言顿时双眼放光,虽然李景以前也经常褒奖他俩,但是如此倚重的话却是第一次说。有了这句话,以后两人平步青云可以说不在话下。
张同敞自重新回到李景身边以后,便和文青分工,张同敞主外,文青主内,从性格和能力才说,这样分工正好发挥两人的长处。张同敞年纪略长,加上家学渊源,处理外务正是他的强项。而文青心思细腻,平时沉默寡言,处理内务正是适得其所。
经过数月的磨合,这两人配合的越来越默契,很多时候,李景只需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动作,这两人便能领会李景的意思,可以说要是没有了这两人,李景做起事来就会觉得折手。
但是张同敞和文青并没觉得自己的地位就此稳固,尤其李景的离京前召见方以智,更令二人产生了危机感。
李景召见方以智的目的是什么两人很清楚,李景这是打算招募幕僚,而且两人知道李景并不是只打算招募方以智一个人。也就是说,两人以后的竞争对手会越来越多。
正是有了这种危机感,张同敞和文青两人私下接触开始多了起来。在张同敞的倡议下,两人结成攻守同盟。
其实张同敞和文青也知道,他俩这点小动作是不可能瞒过李景的。但是两人之所以敢这么做,只凭借一条,那就是对李景忠心,在这个前提下,两人深信,即使李景知道了,也不会把他俩怎么样。
两个人的判断没错,李景确实没有在意两人的小动作。
到了李景如今的地位,除了关心国家的政事,主要的精力就是处理下面的人际关系,说白了就是如何合理地分配权力。
李景很清楚,想让官员不结党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只要是涉及到权力,就没有不结党的,关键是如何平衡各方面的权力,不让他们因为争权扰乱国家的政局。
实际上,朝廷现在已经出现了三派,一派是以李景为代表的新贵权力集团,民间称之为相系,一派是以洪承畴卢象升为代表的原来朱由检启用的官员,民间称之为皇系,还有一派就是原来称之为清流和从翰林院选出的官员,张同敞,文青就属于这一派系,民间称之为新系。
这三派当中,相系的势力最强,把持着大部分军政大权,皇系次之,新系势力最弱,但是新系上升的势头最快,内阁各部中层以下的官员大多出自新系。
新系之所以上升的势头最快,乃是李景有意为之,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说,新系和皇系有共同的利益,他们代表的都是原来的官绅利益集团。但是新系的执政理念比较倾向于相系,如果李景对新系打压的太狠,新系自然会倒向皇系共同对抗相系。
但是如果新系拥有一定的势力之后,他们就要考虑是不是要倒向皇系了。
这些人大多饱读史书,对于权力斗争的险恶还是十分了解的,他们知道,如果跟皇系联合起来对相系产生威胁的话,势必遭到李景猛烈的反击,那时皇系和新系必将遭受最惨痛的打击。而如果新系恪守本分的话,那么朝局在现有的格局下就会保持稳定。
李景要的就是这种稳定的局面,而且李景知道新系这帮人不同于复社这种组织。
复社组织里的人夸夸其谈的太多,虽然都是读书人,可真正考中举人的并不多,更别提考中进士,就因为考不中,他们才会抱怨八股取士不合理。
虽然李景也认为八股取士确实埋没人才,但是不代表八股取士就选不出人才,大明历朝以来那些名臣,包括三杨,王守仁,高拱,徐阶,张居正在内哪个不是写八股文的高手?
能在诸多的限制下,还能写出抒发心中抱负的锦绣文字,那才是真正的大才子。更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治世之才,大明要是没有这些人每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早不知亡多少年了。
当然,李景也知道复社里面有才不得志的人还是有的,只是实在太少。就以江南四公子为例,只有方以智才算得上人才,其余三个,李景根本就懒得搭理他们。
因为方以智知道什么知识有用,在学习八股文的同时,他还在努力学习各种实学。这样的人,一旦有了可以发挥的平台,他就会学以致用。
而其余三位公子,没胆识,没魄力,或者说没见识,除了狎妓卖弄诗文,发几句牢骚,李景不知道他们还会干些什么。
而新系这些人大多是以前就考取了功名,尤其翰林院那些人,如果不是李景横空出世,要不了几年这帮人都能熬出头。
从根子上,他们就属于有前途那拨人,李景当然不能把他们弃之不用,就算他们没什么能力,但是仅凭扎实的文学功底,在大明也有他们的用武之地。
至少李景就知道,沈正,周衡臣,杨柳风,和方程等几个阁部重臣,甚至高奇的幕僚书办都是从翰林院挑选出来的。哪怕是只帮着誊写文书,这些人日后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前途。至于其中一些有能力的,更是前途无量。
实际上,大明最终要靠这帮人治理,因此李景绝不愿把他们推到自己的对立面。
张同敞和文青无疑是新系当中出类拔萃的,虽然两人品级不是很高,但是他们身处的位置却显赫无比,因此二人现在隐然是新系的领袖级人物。
而张同敞和文青也知道他们的权力来自何处,没有李景这棵大树,他们什么都不是,因此他们必须保持对李景的忠心。
同样,正因为李景知道他俩忠心,才会抬举他俩。哪怕他俩不是新系的领袖,李景也要扶持他俩成为新系的领袖。
李景刚才说他俩是自己的左右手,实际上就是一种支持。
见二人面露喜色,李景笑了笑道:“你二人心思细腻,在我想不到和想不周全的时候,要为我拾遗补缺,这对你俩也是一种锻炼。今天给你俩出个题目,你俩回去琢磨一下,如何改组大都督府?改组后的大都督府既要事权统一,还得政令通达,不能权力重叠。我刚才说的海军部,算是给你俩一个提示。”
“大帅,晚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帅。”文青接口说道。
李景笑道:“说吧,什么问题。”
“大帅说将战舰这一块划归海军部,是不是要将原来的水军更换名目?”文青小心翼翼地问道。
第540章 治理黄河()
“孺子可教,一语中的,我便是此意。”李景笑道。
“那不知水军跟海军的区别何在?”文青接问道。
李景笑了笑:“区别在于,水军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乃是在江河湖泊以及近海作战,而海军则是能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作战,这属于一种范围定义。”
“大帅的意思是海军是要打出去,而水军的意思在于防御?”张同敞问道。
李景笑了笑:“别山,你这话说的太没水平,可不大像从你嘴里说的话。但是意思是对的。”
张同敞笑笑:“跟着大帅时间越长,学生说话的方式就越来越像大帅。”
李景微笑着摇了摇头:“那不成了近墨者黑么?我是习惯了说大白话,你们不用学我,别让人听了以为我身边的人都是一群没学问的人。”
张同敞摇摇头轻叹了口气道:“虽然大帅说话直白,可要说大帅没学问,那可真是有眼无珠。学生自诩博览群书,可是跟大帅比起来,实在是相形见绌。”
文青闻言也跟着叹道:“是啊,而且大帅读的书都是真正有用的书,大帅最近在读《农政全书》和《资治通鉴》吧?”
李景叹了口气道:“《农政全书》是子先先生耗时二十年所着,可惜直到临终前亦未完全定稿,是他的门人陈子龙最后整理修订完本。”
说着李景又叹了口气道:“国以农为本,子先先生深知农业的重要性,他总结前人的经验,然后亲身实践,最后才编撰此书,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开垦,水利,备荒,救荒等内容,并列举了多种可备充饥的草木野菜。
而且子先先生极其重视水利,他知道救荒只是治标,水利才是治本。今年冬天至今,北方各省又是无雪,明年搞不好还要抗旱,这水利设施必须要加紧施工。”
文青笑道:“去年这个时候也是无雪,不过正月间却是下了好大一场雪,想来是上天见大帅心怀黎民,下此瑞雪为大帅排忧解难,今年的情形定跟去年一样。”
李景摇摇头:“老百姓看天吃饭,我们却不能看老天的脸色,有句话叫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如果我们不准备在前头,一旦来年春耕无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大明再也承受不起这样的灾难了!”
“大帅说的极是。”张同敞和文青忙道。
李景摆摆手道:“其实我们大兴水利不光是为了防旱,还可以抗洪,去年到今年北方地区少雨,但是南直隶地区却是大雨不断,安徽的好多地方都遭了洪灾,若不是我们修了许多水利设施,缓解了灾情,崇祯六年河南的景象就会在安徽重现。”
顿了顿李景接道:“天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是我们的官员不作为。其实大明历年来对水利都是十分重视的,但是架不住下面的官员不正经办事,一个黄河堤坝,年年都修,可是平均算下来,三年就有两次决口,尤其最近这些年,从河南开始一直到江苏,你们算算,这些年决了多少次口?有多少人死于洪灾?”
(注:明朝时期黄河的河道并不是现在这样经山东入海,而是经河南开封,商丘至安徽砀山、萧县再到江苏徐州夺泗入淮,再经宿迁,淮阴,最后东转在连云港以南入海。)
张同敞和文青闻言轻轻叹息了一声。
看了看远处的河水,李景轻叹了口气道:“其实关于如何防治黄河泛滥,我倒是有些别的看法。”
“不知大帅有何高见?”张同敞和文青忙道。
“你们说为何黄河上游极少出现决口的事情发生?”李景不答反问道。
“这个……应该是地势的原因吧?”张同敞沉吟了一下道。
李景屈下两根手指,留下三根手指晃了晃道:“在我看来是三个原因,你只说了一下。地势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土质,黄河到了中游以后进入陕西地区,这时土质开始松软,在黄河湍急的水流带动下,大量的泥沙被河水裹挟着流向下游。
到了下游,当河道宽阔以后,水流开始变缓,这时水流便带不动泥沙,于是泥沙便淤积下来,随着泥沙越积越多,河道便被抬了起来,有些地方比平地还要高,河道高于地面,一旦出现大雨,冲垮堤坝,可以想见会是什么景象。
还有一个原因,黄河中上游尤其河套一带,有无边的草原和森林,这些植被能够吸附住泥土不被河水冲走,而到了陕西后半段一直到河南以后,进入耕作区,黄河两岸的树木被大量砍伐用到耕地,基本上再无树木保护土壤,于是泥土便被河水冲走。
在我看来要治理黄河,要分两步走,第一是确定黄河的河道,然后采用潘季驯先生的速水冲沙之法,清理黄河下游淤积的泥沙,令河道降低地势。
然后在黄河两岸以方石水泥构筑堤坝,在堤坝两侧广种树木,以保持土壤的稳固性。如此便形成三道防线,首先以堤坝临河一侧的树木维持土壤的稳定性,在水势大急的时候还能延缓水流的流速,为堤坝减缓水流的冲击力,堤坝另一侧的树木同样起这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