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明朝大丈夫 >

第591部分

明朝大丈夫-第591部分

小说: 明朝大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想崇祯二年五月,袁崇焕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居然是杀了皮岛总兵毛文龙。

    听说毛文龙被杀,袁可立扼腕长叹道:“建奴从此再无牵制,袁崇焕绝非帅才!”

    李景闻听默然。

    袁崇焕此人擅长战术,但说到战略眼光跟他的老师孙承宗和袁可立相比则相差太远。

    当年袁可立任登莱巡抚,对毛文龙抚慰有加,为的就是让毛文龙在后方牵制建奴鞑子,令建奴不敢轻举妄动。

    而袁崇焕却杀了毛文龙,令建奴再无后顾之忧。

    至于杀人的理由更是莫名其妙,袁崇焕杀毛文龙只是因为看毛文龙不顺眼,这不滑天下之大稽么,这是一军之统帅能做的事么?

    可以说,不仅是战略眼光,就连气量,袁崇焕也差得远了。

    袁崇焕在辽东殊无建树,而陕西方面却闹翻天了。

    自崇祯元年王嘉胤、王自用,高迎祥等人举旗造反之后,又有无数人举起了反旗,其中许多人名李景根本就是闻所未闻。

    当然这些人起的也不是人名,李景不知道也不足为怪。

    根据马五的情报,造反的头头儿们的名字如下:神一魁,飞天虎,飞山虎,混天王,王和尚(后来李景才知道这个人就是王自用,还一个外号叫紫金梁,这个人比较出名),黑杀神,大红狼,小红狼,一丈青,上天龙,过天星等等。

    这些人带着无数饥民到处流窜作案,数月间连克数座府县,朝野震惊,崇祯动怒,责令陕西巡抚围剿。

    不过围剿并没有多大用处,这拨灭了,那拨又起,按下葫芦浮起瓢!

    这群流寇在陕西折腾了两年,最后,崇祯任命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平叛,杨鹤采用抚剿并用,以抚为主的手段,终于取得一定成果,大部分农民军投降,剩下一部分农民军进入山西境内。

    但是由于杨鹤拿不出粮食赈济灾民,这群流寇只消停了不到半年又开始造反。

    而在崇祯二年十月,没有了毛文龙牵制的后金,由皇太极亲率十万大军绕道蒙古进关,十月末抵达遵化,袁崇焕居然仅派赵率教带不足万人增援,十一月初四一战,赵率教战死,全军覆没,遵化失陷。

    次日袁崇焕得知消息,亲率大军,前去迎战皇太极。

    十日,崇祯罢兵部尚书王洽,启用孙承宗,然袁崇焕不尊号令,拒不执行孙承宗的命令。

    直到后金兵临北京城下,崇祯下诏勤王,袁崇焕才回援京师,永渠门一战,袁崇焕大败后金,后金退兵,不久袁崇焕被下狱问罪。

    十二月,后金卷土重来,满桂率部浴血奋战,重创金兵,后金再次退兵。途中攻占滦州,迁安,永平,遵化四处军事重镇。

    崇祯三年五月,孙承宗率部收复永平四城。

    同年八月,袁崇焕被杀。

    崇祯四年,杨鹤被罢免,崇祯启用洪承畴为陕西总督。

    。。

    红山岭议事厅,袁可立翻看着几年来马五收集的情报,心中感慨,一切跟李景说的一模一样,看来大明真的要亡国了。

    几年过去了,红山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过数年潜心发展,红山岭早不是当年可比。

    当年,李景手下能作战的只有六百来人,可现在光正兵就有三千人,如果算上辅兵,则有八千之众,这些兵大多是从陕西和别的地方收容过来的灾民。

    红山岭的财政现在已经不需要沈家来负担,景记商号每年上缴的银两养活一万来名士兵是富富有余。

    经过数年积累,红山岭现在拥有新式火枪五千支,其中正兵装备了三千支,备用两千支,子弹二百万发,火炮一百门,炮弹一万余发。

    而且经过数年时间的韬光养晦,李景,高奇等人的气度开始沉稳起来,另外年轻一代也逐渐成长起来。

    山寨渐入正轨以后,许多事情已不需要李景操心,有了空闲时间以后,李景就办了一个类似于军校之类的学堂。

    这个学堂的教官只有三个人,李景、袁可立还有高奇。

    在学堂中,除了高奇教的是基本的战术,袁可立和李景教授的大多只是一些古今战例,给大家分析得失,然后让大家分头讨论,最后在沙盘上模拟一些战局,再给出一些特定条件。

    比如一方地势有利但粮草或者军械不足,另一方则是地势不利但后勤充足,或者是一方人数占优,一方人员不足等条件,让这些人进行研究如何进攻最有利,如何防守最得当。

    柱子和虎头还有李一纯都是这个学堂里的成员,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李一纯更是出类拔萃,李一纯往往能依靠地利或者别的优势,将战局引向有利于自己的一面,然后突出奇兵,出其不意的打败对手,李一纯的奇思妙想有时令李景和袁可立都意想不到。

    当然,在学堂中研究的都是纸上谈兵,实战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一切还需实战检验。

    柱子现在已经不再担任李景的亲卫队队长,而是开始独当一面。

    至于亲卫队队长一职则交给了虎头,李一纯由于年纪小,只在李景身边当个小亲兵。

    另外,李一纯改名字了。

    李一纯无父无母,每年过年的时候,李景都会把他接到自家过年,这一年,恰遇到虎头给李景拜年,李一纯见虎头叫李景为干爹,当时羡慕不已,便想拜李景为义父。

    袁可立对李一纯极为喜爱,当时便做主让李景收下李一纯这个义子,同时为李一纯改名为李定国,字宁宇。

    取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能跟李景的儿子续上字,因为李景的儿子叫安国。

    学堂之中剩下的学员虽没有大的出彩之处,但经过李景等人教诲,也算差强人意。

    李景将这些人全部下放到各支部队当中,给陈大虎等人作参谋,这也算一种变相提拔,等他们实战经验成熟,便可提拔重用。

    红山岭发展势头良好,本来按照李景和袁可立的意思最好是再攒两年,但是局势的变化让他们无法继续发展了。

    因为义军的首领王嘉胤死了!

    王嘉胤是各路义军的首领,不过此人的领导能力和指挥作战的能力却乏善可陈,在王嘉胤领导下,各路义军宛如一盘散沙,各自为战,频频被官兵击败。

    王嘉胤死了,王自用开始暂露头角。

    王自用的能力虽不比王嘉胤强多少,但是他知道如果继续各自为战的话,义军早晚要被官兵剿灭。

    于是在王自用的倡议下,各路义军组成联盟,奉王自用为首领,大家开始联合作战,作战时大家能互相呼应支援。

    义军开始联合作战,对李景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第147章 慈不掌兵() 
好事是由于义军攻势强劲,官兵的注意力完全被他们吸引,对李景这样安守本分的土匪则会放松警惕。

    坏事是,义军势力越大,官兵就会打得越狠,一旦义军在山西立不住脚,就会往河南流窜。

    义军现在的位置就在泽州的沁水和阳城一带,而且跟陵川的九条龙汇合,根据官军追击的路线来看,义军一旦在泽州一带坚持不住,就会南下进入河南境内。

    而从陵川南下,恰好经过李景的地盘。

    。。

    “济民,你对眼下局势有何看法?”袁可立放下手中的资料问道。

    李景拿出地图指点道:“先生,这两年朝廷对义军采用剿抚并用之策,虽然小有成效,但由于没有后续安抚手段,投降的义军总是降而复反,因此官兵肯定剿灭不了义军。

    眼下大批义军聚集在泽州一带,虽然义军总体来说出于守势,不过反击的能力也不容忽视,按照现在的局势发展,以我分析,用不了多久义军就会攻取陵川进入河南。

    一旦义军进入河南,那么咱们再想安心发展已不可能。另外这几年山里的人口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容纳不下更多的人了。

    我意北上占据陵川,先扼住晋城至河南的通道,以防义军南下,然后挥师西进,占据中条山一带。”

    “只为阻止乱军南下这么简单?”袁可立问道。

    这也是袁可立跟李景的区别,袁可立为官多年,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已经根深蒂固。

    李景称王自用领导的农民军为义军,而袁可立则认为他们是乱军。

    李景摇摇头说道:“那自然不是,现在还不到咱们跟官军作对的时候,我希望能在陵川一带跟义军打一仗,趁机收编大量流民,有了人口,我们才能做下一步打算。”

    “你的想法不错,不过你想过没有,现在的陕西总督洪承畴可是个帅才,你土匪出身却帮他剿灭乱军,他定要收服于你,你若不从,他必然要消灭你,那时你怎么办?”袁可立问道。

    “这个。。”李景一时沉吟不语。

    “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李景想了一会儿问道。

    “那要看你是否准备推翻大明王朝了!”袁可立道。

    “先生此话从何说起,我李景绝没有当皇帝的念头,我只想挽救这天下汉人的命运。”李景说道。

    “你想挽救天下汉人的命运有三条路。第一,造反自立,你自己来当皇帝。第二,投靠李自成,你不是说他日后推翻了大明王朝,建立了大顺朝么?第三,投靠朝廷,积蓄实力,总揽朝政!”袁可立道。

    “先生,造反这条路肯定是要走的,不过我造反的目的不是为了当皇帝,也不是要推翻大明王朝,大明朝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而且眼下也不是时机,咱们要是攻占了府城县衙,或者是把官军打得狠了,官军必定把注意力从乱军那里转移到咱们身上,全力对付咱们,那对咱们可没什么好处,因此这第一条路我只同意一半。

    第二条路嘛,依我看来,李自成这个人虽有魄力却无远见,更无治国之才,扶他做皇帝,对老百姓并无好处。

    至于最后一条,眼下这大明王朝只有破而后立才能重新焕发生机,归顺朝廷之后,很多事做起来就不那么方便,因此这三条路我都不想走。”

    李景摇了摇头接道:“我的想法是,咱们在明面上跟官军合作,打击乱军,背地里还要给乱军留条活路,让他们不停地跟官军拼消耗。乱军破坏一路,我就收拾一路,当咱们势力大成之后,便进京城跟崇祯摊牌,他若不推行新政,就架空他这个皇帝!”

    “哈哈哈,好计谋,孺子可教,我汉人有你,天下可救矣!”袁可立大笑道:“济民,我观崇祯皇帝此人刚愎自用,且多疑善忌,你想改变天下汉人的命运,只有架空他,让他做个挂名皇帝。”

    “恩,皇帝的名号还是要给他留着,毕竟朱家坐了三百年天下,号召力还是有的,贸然推翻它,这天下还不知道要乱多少年!”李景叹道。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要做好准备了,不过我以为咱们不要主动攻击乱军,等乱军打到晋城一带,咱们再出兵,协助洪承畴消灭乱军一部,乱军流窜后,洪承畴必要追剿,咱们趁势占据陵川,在陵川一带推行咱们的政令。洪承畴若是招抚咱们,虚应于他便是,咱们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袁可立道。

    “好,就这么办!”李景起身道。

    “爹爹,你要办谁啊?”此时一个小孩悄悄从后门进来,恰好听到李景说话,便问道。

    “安国,你爹要办大事了,来,爷爷抱抱。”袁可立笑道。

    这小孩名叫李安国,是李景的长子,崇祯二年三月出生,今年三岁。

    “爷爷,爹爹不许我让你抱。爹爹说,爷爷年纪大了,别累着你!”李安国奶声奶气地说道。

    袁可立俯身张开手臂笑道:“爷爷不累,别听你爹胡说,来给爷爷抱抱,你喜不喜欢爷爷抱?”

    李安国扑进袁可立的怀里,搂着袁可立的脖子说道:“喜欢,爷爷是天下最好的爷爷,我喜欢爷爷抱!”

    “哈哈,那爷爷抱安国喽!”袁可立笑着将李安国抱了起来。

    “先生,小心身子!”李景急忙说道。

    袁可立已经七十多了,虽然身子骨还行,可李景生怕他有什么闪失。

    袁可立摆摆手道:“没事儿,我抱一会儿。咳,我老了,喜欢跟小孩子玩儿,你莫管我!”

    李景无奈,颓然作罢。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少爷,小少爷是不是跑进来了!”

    “进来吧小蝶,小家伙儿在这里,你带他出去玩吧!”李景笑道。

    随即一个少妇推门进来,正是沈莹的陪嫁丫鬟小蝶。

    沈莹生了孩子后,小蝶便负责照顾孩子,照顾袁可立的差事便交给了另一个丫鬟小梅。

    小蝶进来后,便要从袁可立手中接过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