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丈夫-第5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景笑道:“幼平兄客气,有什么疑问你尽管提。”
黄道周放下茶杯,清了下嗓子道:“是这样,沈大人和周大人卸任以后搞的那个贵族学校,为何大人规定只招收立功将士的家人子弟呢?这好像跟大人以前提倡的教学人人平等的思想可是有些相悖。”
李景闻言笑了笑,转头看向众人:“你们是不是都有这个疑问?”
袁枢等人对视一眼,同时微微点了点头。
李景摇摇头,轻叹了一声:“你们以为我是有意提高将士的待遇和他们的地位?虽然有这一层原因,但并非完全处于这个目的,我也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
你们知道这几年我大力推广教育,可是成果如何呢?有多少老百姓把孩子送到学堂?我这里有一份材料,是我派人到各地的学堂调查得来的。”
说着,李景俯身从书桌下面翻出一份资料,递给黄道周:“你们看看。”
黄道周急忙上前接过,然后认真地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又将资料传给袁枢等人。
待众人一一看完,李景说道:“我派人调查的主要是官府开办的启‘蒙’学堂,通过这份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学堂里的孩子只读了两年书就不读了。也就是说孩子们只学了三字经,千字文和百家姓以及最基本的算数就不学了。”
从苏衡手中接过资料,李景看了一眼,轻轻摇了摇头:“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把孩子送到学堂呢?老百姓是什么想法呢?
我记得前年的时候我下去视察,我曾经问过一些老百姓这个问题,你们猜老百姓是怎么说的?他们说只要孩子能识得几个字,懂点算学,以后不会被人骗到就行了。
我还问过一些当兵的家人,你们猜他们是怎么说的?他们说:‘学读书识字有什么用?我们家的孩子不识字,一样能拿枪上阵杀敌,一样能立功受赏,小孩子有读书识字那工夫还不如练好身板,将来送到军队当兵吃皇粮。’”
说到这里,李景长长叹了口气:“这是何等愚昧的想法啊!可是我能怎么解释?我能说当兵没出息?还是说种田不好?没法儿解释,也解释不通。
这两年我一直在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愿意把孩子送到学堂读书呢?我想来想去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直到去年,有一次我跟皇上谈到封爵的事,我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把读书上学当成一种荣耀,让大家为之趋之若鹜。于是我就萌生了成立贵族学校的念头!
幼平兄刚才说我成立贵族学校对别的学子不公,没有做到一视同仁。这一点我承认,可我是不想一视同仁么?愿意上学读书的,全国各地的学堂都为他们敞开大‘门’,他们有的是读书的地方。
至于官宦人家和那些书香人家的子弟要想读书更不是问题,就算他们不上学堂,他们家也有的是人教孩子们读书,实际上咱们大明的读书人大部分都是这些人家出来的,真正的寒‘门’子弟读书的有几个?
大明的读书人有多少,礼部是能查到的,全国的学子,童生、禀生在各省府的学政司都有记录,伯应兄,你以前是礼部尚书,你来说说大明有多少读书人,这些人都是什么出身。”
袁枢点点头,看了众人一眼道:“具体的数字我记不大清楚,只能说一个大概的数字,大明的学子、童生、禀生还有举人和进士加一起大概是一百三十来万人。其中大多是官宦和书香‘门’第这样的人家,寒‘门’子弟只有不到两成。”
李景接道:“这些是在各省府学政那里记录在案的,还有些是没有记录的,比如说有一些学子从书院或学堂退学被学政除名的,还有一些连童生都考不中,最后放弃读书改行的,我们把这些读书人全加一起,我估计也就两百万人的样子吧?咱们多算一些,把那些读过几年‘私’塾的都算上,算三百万,这个数字应该够了吧?”
袁枢和黄道周忙道:“大明绝对没有三百万读书人。”
李景叹道:“是啊,连三百万人都没有,这里面还包括我这样连学堂都没有上过的半吊子读书人。”
袁枢闻言忙道:“大帅若说自己是半吊子读书人,那我们这些人何以自处?”
黄道周亦道:“是啊,大人得恩师节寰公教诲多年,怎能说自己是半吊子?”
李景笑道:“你们看我写的那两笔字,说我是读书人,谁肯信啊!”
黄道周忙道:“大人是成年以后学字,而且大人事务繁多,哪里时间练字?能写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
李景摆摆手道:“你们就别替我说好听的了,我这两笔字拿出去都给恩师丢人。当年恩师为我写字难看,可不知骂了我多少次了。唉,如今就算想听他老人家骂都听不到了!”
听李景感怀恩师,袁枢等人顿时默不作声,大家都知道李景特别尊重袁可立,每次只要提到袁可立,李景必定要谈论一番袁可立的功绩,要缅怀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众人均知这时可万万不能接李景的话头,若是接上这个话题,李景一时半会儿是谈不到正题了。
果然,没人接李景的话头,李景长叹了一口气,终于收回心神。
看了众人一眼,李景摇摇头接道:“大明只有不到三百万读书人,这个数字看似很多,可大明总共有多少人呢?去年张鳌统计出来的数字是一亿一千万人,就是说大明四十多人当中只有一个是读书人,剩下的都是文盲。”
黄道周接道:“南方地区,尤其是江浙两省,读书人的比例要高一些,北方和西部地区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李景叹道:“是啊,就算是北京都达不到这个比例,在城外,咱们随便找几百人问问,恐怕一个读过书的都没有。三字经里面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咱们大明这么多人不知义,这可怎么得了!”
众人闻言均是默默点头。
李景接道:“刚才伯应兄说了,读书人主要出自官宦人家和书香‘门’第,寒‘门’子弟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读书的很少。其中认为读书无用是一个原因,供不起孩子读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就算老百姓愿意把孩子送进学堂,咱们也没有那么多学堂和教师教授这么多人读书,所以咱们得一步一步来。
我成立贵族学校便是第一步。
我刚才说贵族学校只招收立功将士家的子弟一个原因是褒奖他们,还有一个原因是将士们都有个攀比心理,我拿贵族学校当褒奖,他们必定奋勇作战,争取让自家的子弟进入学校就读,好跟人炫耀,这可比‘逼’他们送孩子入校读书有用的多。”高奇闻言笑道:“要说把握人心,可没几个人能比得上大帅。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贵族,换做我当年,那肯定是拼了命也要杀敌立功,争取为孩子赚一个好前程。”众人闻言均是不住点头。50581+dsuaahhh+25697215>;
第七百二十一章 稳定的根本()
李景叹了口气接道:“但是成立贵族学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咱们要培养贵族就得有贵族学校的样子,总得有几个有爵位的人在学校任职才有说服力。;最新章节访问:。 。
可是大明有爵位的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凭先祖的功劳世袭的,你们知道我对这些人是不大待见的,自然不会让他们在学校任职。学子跟他们能学到什么?学怎么游手好闲?怎么寻‘花’问柳么?”
众人闻言不由轻笑起来。
笑了笑,李景接道:“除了这些人,还有就是我执政以后请皇上赐爵的,也就是伯应兄和袭封荣国公的徐先生的后人徐骥,再就是文诏兄和陈大虎两兄弟,还有皇太极和朝鲜的李棕。
这几个人当中,伯应兄公务繁忙肯定是不能在学校任职的,徐骥倒是比较合适,可惜他虽然有爵位,但是声望却远远不及。文诏兄和陈大虎两兄弟不用说了,文诏兄还强点,多少读过几本书,陈大虎两兄弟认识的字加一起还没一箩筐。至于皇太极和李棕那是不用想了,我总不能让异族人来教汉人读书识字吧?”
摇摇头,李景接道:“便在这时我岳父病倒,正好我要推行退休制度,于是便让夫人劝他老人家退休,皇上体谅我岳父这十余年的功劳,在我岳父退休之际封他爵位。
我岳父封爵,我手里便多出一个人选出来,虽然他身体不好,不过他忙碌了大半生,突然闲下来肯定一时半会儿无法适应,让他来担任贵族学校的祭酒,既有事情可做,又不怎么劳累,于是我便劝说我岳父出来做这件事。
只是我岳父的声望虽然足够,可是他是商人出身,学问却是不够,担任学校的祭酒也难以服众。
这时我便想到了衡臣,衡臣虽然没到退休年龄,可是这两年的身体却不大好。在我的劝说下,衡臣同意退休,然后我请皇上给衡臣也赐了爵位。衡臣无论是声望还是学问都没问题,让他出任贵族学校的祭酒,旁人自无疑议。”
黄道周闻言叹道:“原来如此!因为周大人致仕,大人可是受到很多人的猜疑!”
李景摆摆手笑道:“我这一生受到的猜疑还少么?不过我可以受别人猜疑,却不能让你们猜疑,不然大家如何齐心协力中兴大明,强***明?”
高奇笑道:“我们跟了大帅这么多年,大帅是什么人我们都是再清楚不过了,便是黄大人,经过这么多年,想必也对大帅十分了解,我们怎会猜疑大帅?”
众人闻言均连连点头,齐声附和。
李景笑着点了点头。
转头看了看方程,李景摇头叹道:“无解,你如今进了内阁,担子更重了。你一直觉得自己出身低,所以做起事来你比谁都努力,这些年只要是‘交’办给你的事情你都亲力亲为。我记得你比我只大一岁吧?可是你的白头发却比我多多了,你要注意休息啊!”
方程闻言起身拱手道:“大帅将学生简拔于微末之中,屡屡委以重任,学生万死不足以报大帅之恩。可是学生知道大帅从不求学生的回报,学生没有他法,只能拼了命地做好大帅‘交’办的事情,以回报大帅的知遇之恩。”
李景点头叹道:“我知道的,你做的一切我都心里有数儿!不过你如今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了,作为阁臣宰辅,你要学会把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咱们的年纪都不小了,要多培养年轻人。
三国演义看过吧?蜀国本来人才济济,更有诸葛武侯这样的大才,可是为何蜀国却最先被魏国所灭?我觉得主要原因就在诸葛武侯身上。”
见众人一脸不解之‘色’,李景叹道:“你们是不是认为我在胡说八道,诸葛武侯为蜀国鞠躬尽瘁,蜀国被灭怎么能怪罪到诸葛武侯的头上?
我问你们,诸葛武侯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那下属干什么?下属什么都不干,如何成长?所以说诸葛武侯事事亲力亲为,其实是压制了蜀国的人才成长。因此诸葛武侯过世以后,没人有能力接他的班儿,也没人能抵抗魏国,最终被魏国所灭。”
众人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李景看着方程接道:“我跟你说这个就是想告诉你,你什么事情都自己干,也会压制下属的成长,等你老了干不动了,谁来接你的班儿?”
方程忙道:“学生如何敢与诸葛武侯相比?而且大明人才济济,怎会后继无人?”
李景摇摇头:“无解,道理是一样的,你什么事情都自己做,那些人才就得不到锻炼的机会。而工部负责的事情更需要实际锻炼,要是总得不到锻炼,就算是人才,最终也会变成庸才。”
轻轻拍了拍方程的手,李景叹道:“无解,咱们年纪都不小了,有些事就不要亲力亲为了,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咱们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行了。”
“是!大帅。”方程忙道。
李景笑了笑接道:“对了,赵双喜‘挺’好的吧,我可有些年没见过他了。”
方程忙道:“‘挺’好的,双喜常跟我念叨大帅的好,说当年要不是大帅,他们一家早就饿死了。去年过年的时候双喜本来想进京看望大帅来着,不过初阳(孙元化)先生要测试新研制的火炮,双喜便留在了军工厂主持这件事。”
李景点点头叹道:“双喜从天启六年的时候就跟着我,这些年一直兢兢业业,做事从不懈怠,大明的军工制造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双喜居功甚伟。你下次见到双喜,替我给他带个话,就说这些年辛苦他了,要他注意休息。
另外,你把我刚才说的话跟他说一下,再告诉他,军工技术乃是国之大事,切记不可满足于现状,一定要鼓励大家,尤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