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091-成方切用 >

第5部分

091-成方切用-第5部分

小说: 091-成方切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也。食少则气衰,故节夺其食,不使胃火复助阳邪,则阳厥怒狂者可已。)使之服以生铁 
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生铁洛者,即炉冶间锤落之铁屑。用水研浸,可以为饮。 
其属金,其气寒而重,最能坠热开结,平木火之邪,故可以下气疾,除怒狂也。凡药中用铁 
精铁华粉针砂铁锈水之类,皆同此意。) 
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治酒风,素问病能论。帝曰∶有病身 
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此即风论中所谓漏风也。 
酒乃曲 热药所成,故令身热。湿热伤筋,纵而不收持,故懈惰。湿得热而蒸,故多汗。多 
汗则气屡泄而卫虚,故恶风而少气。因酒得风而病,故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泽泻味甘咸,性微寒,能渗利湿热。术 
甘苦气温,能补中燥湿止汗。麋衔,即薇衔,一名无心草。南人呼为吴风草,即鹿衔草。盖 
麋鹿一类也。味苦微寒,主治风湿。十分者,倍之也。五分者,减半也。合以三指,用三指 
撮合,以约其数,而为煎剂也。饭后药先,故曰后饭。)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治尸厥。素问缪刺论曰∶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 
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邪客于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 
肺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于左耳之额角。)五络俱竭,令 
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故曰尸厥。(五络俱竭,阴阳离散也。身脉皆动,筋 
惕肉 也。上下离竭,厥逆气乱,昏愦无知,故名尸厥。)刺其足大趾内侧爪甲上,去端如 
韭叶。(足太阴之井,隐白穴也。)后刺足心,(足少阴之井,涌泉穴也。)后刺足中趾爪甲上 
各一 。(足阳明之井,厉兑穴也。 ,委伟二音,刺瘢也。)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 
(手太阴之井,少商穴也。)后刺手心主,手厥阴之井,中冲穴也。上文五络未及手心主, 
而此刺之,和胸中也。)少阴锐骨之端,各一 ,立已。(谓神门穴,手少阴之 也。)不已, 
以 
新校正云,按陶隐居谓吹其左耳极三度,复吹其右耳三度也。)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 
,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发,剃同。左角之发,五络之血余也。燔治烧制 
为末也,饮以美酒,助药力行血气也。补以其类,故可使尸厥立已。) 
小金丹,治五疫,素问遗篇刺法论。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传易,无问大小,病 
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五疫,即五运疫疠之气。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谓 
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疫疠,乃天之邪气。若吾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故不 
相染也。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气,故曰天牝。老子谓之玄牝,是亦此义。气自空虚而来, 
亦欲其自空虚而去,故曰避其毒瓦斯。天牝从来,复得其往也。盖以气通于鼻,鼻连于脑中, 
流布诸经,令人相染矣。气出于脑为嚏,或张鼻泄之,则邪从鼻出,毒瓦斯可令散也。)气出 
于脑,即先想心如日。(日为太阳之气,应人之心。想心如日,即所以存吾之气。壮吾之神, 
使邪不能犯也。)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心之所至,气 
必至焉。故存想之,则神有所注,而气可王矣。左行于东,化作林木之壮,所以壮肝气也。 
)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所以状肺气也。)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 
上,化作焰明。(所以壮心气也。)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所以状肾气也 
。)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所以壮脾气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 
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煌煌,辉耀貌。天行疫疠,传染最速。故当谨避之如此。) 
又一法于立春之日,日未出而吐之。(旧注曰,用远志去心,以水煎之,饮二盏,吐之不疫 
。)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谓以祛邪散毒之药,煎汤三浴,以泄其汗也。)又 
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以金箔同研之,可 
为细末。)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 之也,七 
日终,(常令火不断。)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 
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 
也。(合子,即磁罐之属。顺日研之,谓左旋也。按此遗篇之言,乃出后人增附,法非由古, 
未 

卷一上治气门
栝蒌薤白白酒汤
属性:(金匮 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栝蒌(一枚) 薤白(三两) 白酒(四升) 
此上焦膻中药也。(膻中,两乳中间。经曰∶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喻嘉言曰∶ 
胸中阳气,如离照当空,旷然无外。设地气一上,则窒塞有加。故知胸痹者,阴气上逆之候 
也,仲景微则用薤白白酒以益其阳,(薤叶光滑,露亦难伫,故曰薤露。其性滑泄,能通气 
滞,故胸痹下重并用之。)甚则用附子干姜以消其阴。世医不知胸痹为何病,习用豆蔻、木 
香、诃子、三棱、神曲、麦芽等药,坐耗其胸中之阳,亦相悬矣。 
加半夏,名栝蒌薤白半夏汤。(金匮)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徐忠可曰∶胸痹而加 
以不得卧,此支饮之兼证。又心痛彻背,支饮原不痛,饮由胸痹而痛应背,故即前方加半夏 
以去饮下逆(此条若无心痛彻背,竟是支饮矣。)〕除白酒,加枳实浓朴桂枝,名枳实薤白桂 
枝汤。(金匮)治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徐忠可曰∶胸痹而加以 
心中痞胸满,似痞与结胸之象。乃上焦阳微,而客气动膈也。注云,留气结在胸,即客气也。 
更胁下逆抢心,是不独上焦虚,而中焦亦虚,阴邪得以据之,为逆为抢。故于薤白栝蒌,又 
加枳朴以开其结,桂枝行阳以疏其肝。又曰人参汤亦主之者,病由中虚,去其太甚,即可补 
正以化邪也。胸痹之虚,本阳气微,非营气虚也。阳无取乎补,宣而通之。即阳气畅,畅则 
阳盛矣。故薤白方以行阳为主,不取补也。此曰人参汤亦主之,因胁下逆由中气虚,故兼补 
中尔。人参汤即理中汤等分,而用干姜者尔。) 

卷一上治气门
四君子汤
属性:治一切阳虚气弱。脉来虚软,脾衰肺损,饮食少思,体瘦而黄,(或痿白无采。)皮聚毛 
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及脾胃不和,泄痢虚饱。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 加姜枣。 
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为君。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 
甘平,和中益土为使。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而色泽身强矣。 
加陈皮以理气散逆,名异功散,(钱氏)调理脾胃。再加半夏以燥湿除痰,名六君子汤。 
治脾胃气虚,饮食不进,致成痰癖,不时咳唾,或胃气虚寒,动成呕恶。凡虚疟及诸病后, 
(惟真阴亏损者,大忌用此培土之剂以伐肾水。)加香附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治虚寒胃 
痛,或腹痛泄泻。六君子加竹沥麦冬,治四肢不举。(脾主四肢。)六君子加乌梅草果等分, 
姜枣煎。名四兽饮。(三因和四脏以辅脾。故名。)治五脏气虚,七情兼并,结聚痰饮,与卫 
气相搏,发为疟疾,亦治瘴疟。六君子加柴胡葛根黄芩白芍,名十味人参散。治虚热潮热, 
身体倦怠。加黄 山药,亦名六君子汤。为病后调理,助脾进食之剂。加枣仁(炒)治振悸 
不得眠,(胡洽居土)加姜汁竹沥治半身不遂,在右者属气虚,亦治痰厥暴死。加木香藿香 
干葛,名七味白术散。(钱氏)治脾虚肌热,泄泻,虚热作渴。(参术干葛。皆能生津。)杨 
仁齐再加五味柴胡,治消渴不能食。除人参加白芍,名三白汤。调理内伤外感,治虚烦或渴 
或泄。加山药扁豆,姜枣煎,名六神散。(陈无择)治小儿表热去后,又发热者。(世医到此, 
尽不能晓。或再用凉药,或再解表,或谓不治。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所以 
再热,非热证也。宜此汤加粳米,和其胃气,则收阳归内,而身凉矣。挟寒者,加肉桂。兼 
阴虚,加熟地。)四君合四物,名八珍汤。治气血两虚,及胃损饮食不为肌肤。若伤之重者, 
真阴内竭,虚阳外鼓,诸证蜂起,则于四物四君之中,又加黄 以助阳固表,加肉桂以引火 
归元,名十全大补汤。(金匮曰。虚者十补。勿一泻之。此汤是也。)十全大补加防风为君, 
再加羌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防风汤,治鹤膝风。十全大补去川芎加陈皮,名温经益元散。 
(节庵)治汗后头眩心悸,筋惕肉 ,或汗出不止,或下后下利不止,身体疼痛。(太阳宜 
汗,汗多则亡阳,故有眩悸 惕之证。阳明宜下,下多则亡阴,故有下利身痛之证。) 

卷一上治气门
补中益气汤
属性:(东垣) 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气短而渴;或 
阳虚自汗。(宜本汤加麻黄根浮小麦,升柴俱宜蜜水炒过。)或气虚不能举元,致疟痢脾虚, 
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黄 (蜜炙钱半) 人参 甘草(炙一钱) 白术(土炒) 陈皮(留白) 当归(五 
分) 升麻 柴胡(三分) 姜三片。枣二枚,〔东垣原方。黄 只有一钱,其余各三分。 
立齐常用参 钱半,白术当归一钱,陈皮七分,升柴五分。如病甚者,参 或三钱五钱,随 
证加用。(东垣取轻清上升,故数分少。立齐每以济危急,故随证加多)高鼓峰曰∶凡六经 
内伤感证,及暑月劳倦发热,汗出不止者,但用本方加白芍一钱。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止, 
是脾气下陷也,加酒炒白芍三钱。疟疾发久,形体 羸,胃中有痰饮者,加半夏一钱。或内 
有火热,可加黄芩一钱。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或产后血虚发热,但 
加酒炒白芍二钱。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失调,无不相宜。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 
治先脾土,此方是也。如血不足加当归,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肺热咳嗽去人参,干嗌加葛 
根。(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中清气,入肺而生水尔。)头痛加蔓荆子,痛 
甚加川芎,脑痛加 本细辛。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有痰加半夏生姜,胃寒气 
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腹胀加枳实浓朴木香砂仁,腹痛加白芍甘草。热痛加黄连,能食而 
心下痞加黄连。咽痛加桔梗,有寒加肉桂,湿胜加苍术。阴火加黄柏知母,阴虚去升柴,加 
熟地山茱山药,大便秘加酒煨大黄。咳嗽,春加旋复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 
冬加麻黄。不去根节,天寒加干姜。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如冬月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而紧加麻黄,若脉浮而缓有汗加桂枝芍药。(东垣此方,原为感证中有内伤一种。故立 
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今感证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 
谬矣。调理补虚,乃通其意而转用之者尔。) 
肺者气之本,黄 补肺固表为君。脾者肺之母,(土能生金,脾胃一虚,肺气先绝。)人 
参甘 
得甘温以益元气,而虚热自退,故亦谓之泻。)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补阳宜 
兼和阴。不然则已亢。)升麻以升阳明清气,(右升而复其本位。)柴胡以升少阳清气,(左旋 
而上行。)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浊阴降。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陈皮同补药则补,独用 
则泻脾。)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先建其中。中 
者何,脾胃是也。 
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东垣曰∶脱血益 
气,古圣之法也,故先补胃以助生发之气。)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 
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东垣曰∶升麻柴胡,味薄性阳, 
引脾胃清气行于阳道,以滋春气之和。又引参 甘草上行,充实腠理,使卫外为固。凡补脾 
胃之药,多以升阳补气名之者此也。又曰∶但言补之以辛甘温热之剂,及味之薄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