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应该读点经济学2 >

第6部分

应该读点经济学2-第6部分

小说: 应该读点经济学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方之间处于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政府不担心失业或者增长,那么通货膨胀就很容易对付。
    遗憾的是,当政府试图阻止通货膨胀时,常常会引起衰退,失业加重,增长趋缓;同样,当政府试图刺激增长或者减少失业时,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上升。失业的代价是显而易见的,但通货膨胀的代价是隐性的,因此政府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权衡。
    1958年,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A。W。Phillips)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在《1861~1957年英国失业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最先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更具意义的是,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根据美国宏观经济数据证实了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交替关系在美国同样存在。更具意义的是,他们将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用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表示出的曲线,这就表明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交替关系,即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都引以为荣的是,他们能够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向政府进行建言,以此指导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紧缩或扩张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将通货膨胀和失业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上。
    但是,近年来,人们发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有时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随着20世纪70年代各个发达国家普遍的“通胀”到来,人们开始对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质疑。当然,不管怎样,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是宏观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在这方面最早的探索。
    最后,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存在着交替的关系,它们也可能是并存的,因此,可以运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用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来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也可以运用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较高的失业率来换取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但有时两者的关系会比较复杂。究竟政府该如何平衡各个指标,亲爱的读者,请不要着急,我们将在后面为你慢慢解答。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聪明的经济学家还发现了什么更好的经济指标。
    还有更好的指标吗?
    经济学家们苦思冥想,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统计指标:
    绿色GDP:这是对GDP指标的一种调整,即扣除经济活动中投入的环境成本而统计的GDP,因此这个指标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当然,绿色GDP的计算还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目前仅仅有挪威、芬兰、法国、美国、墨西哥等少数国家率先实行了这一指标。





    正文 第二章 骗人的统计数字(9)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38 本章字数:1408


    实际进步指标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是对GDP的调整,GDP把用于因犯罪、自然灾害、家庭解体等造成社会无序和发展倒退的“支出”均视为社会财富,而实际进步指标GPI则要扣除因为环境污染带来的清洁支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等,因此实际进步指标GPI的核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的每项指标都需要我们对社会发展目标进行调整。
    痛苦指数:1970年,作为约翰逊总统经济顾问的阿瑟·奥肯,提出了着名的痛苦指数。痛苦指数就是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加总来描述一个大致的经济状况,因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都是政府和民众想极力降低的指数,因此痛苦指数可以很好地衡量老百姓对经济运行的感受。痛苦指数的成名来自于卡特总统的竞选胜利,当时福特政府在那年夏天使痛苦指数达到了13。57%,人们以此将福特称作“美国史上最糟糕的”总统。继任者卡特总统甚至说:“任何给国家这种痛苦指数的人,连开口说要当总统的权利也没有。”不过卡特总统的日子也不好过,当1980年他带着21。98%的痛苦指数默默离开总统宝座时,人们果真体会到了痛苦指数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不受欢迎指数: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调查发现,人们对失业的重视程度是通货膨胀的6倍,因此,他们对痛苦指数进行了修正,也就是将6乘以失业率加上通货膨胀率,用这个指数代表经济运行状况似乎能更加反映人们的疾苦。
    基尼系数:1912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了着名的基尼系数,用以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经济学家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数值越大,则说明财富分配越不平等。
    芝加哥垃圾指数:经济学家迈克尔·埃文斯(Michael Evans)的一个同事从垃圾行业收集信息,创建了一套芝加哥垃圾指数。垃圾指数越高,表明经济形势越好,对此,他们解释说:“垃圾是反映人们正在购买什么的一个相当好的指标,因为他们总要扔掉包装……”根据他们的统计,“9·11”恐怖袭击以后,芝加哥垃圾指数大幅降低了,收集数量减少了,直到半年之后才有所恢复。
    不准确的经济学
    经过不懈的努力,经济学家找到了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失业率、国际收支这几个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当然这也是媒体使用率最高的几个经济学指标。尽管这些数据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经济学家们渴望像物理学家那样轻松地工作,因为统计数据帮助物理学家获得了很多重要的结论,比方说数字能够告诉我们100米以外的子弹能够射穿多厚的钢板,据此物理学家能够准确地预测出,一个躲在钢板后面的人是否会在一次枪击中受伤,然而经济学家却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事实上,尽管对于很多经济学家而言,统计数字就是生命,他们从事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与数字打交道,所有的了解、诠释和推理都是建立在统计数字基础上的,然而真正的数字来自哪里呢?让我们回味一下19世纪末英国税务部部长约西亚·斯坦普的这段话吧:
    政府常常热衷于收集统计数据……政府收集数据,加加减减,计算n次方,开3次方……最后做出美妙的图表。
    但是决不能忘记,其中的每一个数字首先都来自于村里的看守人,天知道,他只会随心所欲地记下自己喜欢的什么玩意儿……





    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40 本章字数:1001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
    宏观经济中的供给与需求
    本章导读:
    在传统观念看来,勤俭是美德,储蓄是好事,可凯恩斯却把浪费奉为繁荣的方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政府纷纷采用扩大内需的方法来提升经济,你觉得这样做对吗?如果我们的经济是一辆高速奔驰的汽车,我们该怎么解决供给和需求这对矛盾呢?
    事实上,国家致富的秘诀究竟是生产还是消费,经济学家的回答从来就不仅仅是一个声音,本章将为你揭开国家繁荣的秘密。
    我星期一、三、五信奉萨伊,星期二、四、六尊崇凯恩斯,星期日休息。
    保罗·萨缪尔森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这是亚当·斯密时代人们普遍信奉的萨伊定律,那么萨伊定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
    这位着名的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的原话是这样的:
    一个产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从那一刻起,它就以自身的全部价值为限,为其他产品提供了市场……一个产品创造的细小状态立即为其他产品开启了一个出口。
    萨伊描述的情形是,市场过剩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供给自己能够创造需求。在他看来,劳动者只有自己就业才能获得收入,而收入是用来购买生产出来的产品的,因此,生产的同时就创造了收入和购买能力。这就意味着,不可能出现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发的失业状态。
    事实上,萨伊定律真正的精髓就是瓦尔拉斯定理,该定理认为经济整体均衡是确定无疑的,因为向市场上出售商品和劳务换来的收入是购买资金的来源。每个生产者都希望拿产品来换取货币,仅仅是为了能够拿着这个钱,并立即购买另一种产品,因为我们是不能直接消费货币的,所以人们通常不愿意刻意储藏货币。每个生产者期望用他的产品去换取货币时,他们事实上是用他们生产的商品换取所需要的商品,因此萨伊认为,产品的供给总数必然同需求总数相等。“供给能够自动创造需求”这句格言准确地把握了萨伊定律的本质,它描述了我们的经济体系中的交换本质特征。
    当然,有一点要特别注明的是,萨伊定律最初是来自于实物交换的经济中。在这样的经济体中,一种商品的供给行为肯定意味着需要其他一些商品,而货币只不过是为了方便交换的媒介而已,它使得市场参与者避免了实物交换带来的麻烦和不便,但这并不妨碍理解萨伊定律的本质。





    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42 本章字数:1025


    古典经济学家很清楚,市场经济有可能偏离产出与就业的均衡,但是他们坚信,这种扰动只是短暂的,市场机制能够相对迅速地运作,以使得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前的均衡状态。古典经济学家们对萨伊定律深信不疑,他们相信市场有能力通过看不见的手进行自我调节。
    然而,我们所熟知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有些方面模糊了萨伊的真正意思,他似乎准备好发起一场革命……
    节约的悖论
    有一个流传许久的寓言故事:
    小镇上,一个荒淫的富人死了。全镇的人都为他哀悼,当他的棺材被放进坟墓时,四处都是哭泣、哀叹声,就连教士和圣人死去时,人们都没有如此悲哀。
    第二天,镇上的另一个富人也死了,与前一个富人相反,他节俭禁欲,只吃干面包和萝卜。他一生对宗教都很虔诚,整天在豪华的研究室内学习法典,当他死后,除了他的家人外,没有人为他哀悼,葬礼冷冷清清。
    一个陌生人对此迷惑不解,就问道:“请向我解释一下这个镇上的人为什么尊敬一个荒淫的人,而忽略一个圣人。”
    镇上的居民回答说:“昨天下葬的那个富人,虽然他是个色鬼和酒鬼,却是镇上最大的施舍者。他性格随和、开朗,镇上的每一个人都从他那儿获益。他从一个人那儿买酒,从另一个人那儿买鸡,从第三个人那儿买乳酪,出手还十分大方。可死去的另一个富人又做了什么呢?他成天只吃面包和萝卜,没人能从他身上赚到一文钱。当然没有人会想念他的。”
    在古典经济学家眼中,节约是一种美德,因为储蓄的增加意味着投资的增加,这将促进增长,然而另一些经济学家们似乎将节俭看成了经济衰退的源头……1714年,荷兰一位普通的医生的一篇生动的文章让人明白了这些。
    这位医生就是着名的伯纳德·曼德维尔,他也因为《蜜蜂的寓言》而一夜成名,他用寓言来形容浪费和节俭对人类经济的贡献,故事是这样的:人类社会就好比一个蜂巢,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要求让它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天神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王国中,一镑贬值为一便士,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蜜蜂王国萧条一片……





    正文 第三章 没有方向盘的汽车(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2…21 20:15:44 本章字数:1307


    这位普通的医生因为这篇文章而被世人记住,人们也记住了他将浪费评价为“私人的罪过,国家的利益”的经典名言,曼德维尔的核心思想就是:浪费能够刺激经济,为此他甚至直接表示:“如果英国人像其邻国人一样节约,那么,他们就可以远比现在富有,我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一时间,我们似乎迷惘了,因为我们无法用过去的常识来扞卫今天的选择,如果说储蓄的增加导致支出的减少,那么消费的增加又是如何增加产出的呢?真正用经济学的语言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