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汉封疆 >

第236部分

大汉封疆-第236部分

小说: 大汉封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老师走时,让万贯侯解散了大部分的情报组织,皇帝是想招揽这些人?”刘细君思索着问道。

    当日霍光就国之前,将原本隶属于吕术的情报组织解散,或者重归商行,目的就是为了让刘进安心,也表明他无意威胁刘氏的江山。甚至连吕术这个大汉万贯侯也离开了长安,吕术商行更是将产业和重心全部撤走。可以说霍光已经仁至义尽,将能够交出来的都交出来了。

    “不,我们要自己建立。朕欲在御史台外另建绣衣御史,扬武侯有一族弟名曰王贺。朕打算让他为绣衣御史之首,建立情报,监察天下。”刘进其实早有计划,刚才提到王元,就让他再次想起了这件事,便将心中的构想说了出来。刘进口中的绣衣御史,是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的机构,自然会触动朝臣勋贵的利益,所以他不能在朝堂上也不能与重臣商议,只能找自己的姐姐商议。

    刘细君有些惊讶的看着刘进,她发现自己这个皇帝弟弟真的长大了,而且开始变得心机深沉了。王贺是王元的族弟,说明皇帝早就开始在拉拢王元的势力了,甚至已经得到了王氏部分子弟的效忠。

    在这个时代宗族势力依然很强大,王元虽然将王氏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但是他就如当年的霍去病一样,也需要培植自己的家族势力。而这个王贺就如当年的霍光一样,是被王元选中的王氏一族下一代领袖,但是没人知道,这个领袖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皇帝的心腹。

    “重用王氏子弟倒也说得过去,其实只要皇帝稍加运作,可以让皇后认扬武侯为远亲,这样一来他的家族就成了外戚,此后必将只忠于陛下一人。”刘细君突然看向了王翁须,一个灵光一闪的想法出现在脑海。

    “对啊。。。。。朕怎么没想到?”刘细君的一句话让刘进恍然大悟,脸上也露出了激动的神情。

    他们一直想着拉拢王元,却竟然忽略了王元的姓氏,刘进相信只要愿意,肯定能让皇后王翁须和王元所在的王氏同宗同祖,到时候王氏便是名正言顺的外戚,那时候这位手握重兵的帝国大将便只能忠于皇帝了。

    “好啊。。。。。朕有皇后,便如当年的祖父有祖母啊!”刘进哈哈大笑。

    “这么说臣妾也会多个哥哥了?”王翁须也很是高兴的说道。

    王翁须的家族本就出生低微,而她之所以想要撮合刘细君与王元,一方面确实是因为此人可以配得上江都公主,另一方面却是因为王元的姓氏。因为同姓的原因,让皇后对这位扬武侯很有好感,甚至内心深处她也希望这位手握重兵的帝国大将,就是自己的亲族,而只要这一切梦想成真,自己便可如当年的卫思后那般地位永固。

    现在江都公主的提议,让这种王翁须曾经幻想的情况即将变为现实了。而她这个皇后也会像当年的卫思后一样,有一个举世无双的统帅做自己的兄长,这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刘询都有莫大的好处,她也相信扬武侯不会拒绝她这位皇后的认亲,因为这是互利双赢的大好事!

    每个人在不同的地位,所思所虑皆有不同。以前的王翁须只希望皇长孙能爱自己,后来便希望自己的夫君能登临皇位,自己能做皇后,自己的儿子能做太子,做未来大汉的皇帝。而当这一切都达成的时候,他所考虑的便是如何保住这些,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

    “不过。。。。。我觉得绣衣御史可设左右二人,另一人可让史崇任之。”刘细君瞟了一眼皇后,她将皇帝母家的一个新晋崛起的俊才推了出来,而此刻的王翁须还沉浸在高兴之中,并未觉得江都公主是在针对王氏。

    “也好,皇姐的这个提议正合朕意。”刘进也看了一眼王翁须,对刘细君的提议非常满意。

    重用外戚,几乎是西汉皇帝的惯例,但是制衡之道也是一个合格皇帝所必须掌握的。一旦皇后认王元所在的王氏为亲,王氏兴旺便是水到渠成,这个时候同为外戚的史家出来制衡王家,便是刘细君和刘进希望看到的。

第三三零章 大汉和亲公主

    很快一纸诏书便将驻守北疆的扬武侯召回了长安。同时一个更令天下人吃惊的消息开始迅速传开,原来当今皇后的王氏家族,其实与扬武侯本是同宗,最后清算族谱辈分,扬武侯正好是王皇后的堂兄。

    没人知道这个谣言中有几分真几分假,不过世人都知道,王氏外戚崛起已是必然。扬武侯王元回长安后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觐见皇帝,而是前往了王皇后家族祖祠祭拜先祖,随即两个王家竟然直接融合族谱,同归一宗。

    这个消息一出,一时间天下再次哗然。世人都知道了,当今皇后也有了一个强大无比的靠山。

    未央宫宣室殿,又到了每月十五的大朝会,今日不仅有长安勋贵,还有刚从北疆返回的扬武侯。皇后的父亲兄弟按例是可以封侯的,不过王元已经是扬武侯了,因此所有人都觉得皇帝今日肯定对王家还有封赏。

    “陛下有旨。”朝会一开始,便有内侍展开圣旨打算宣读起来。

    “皇帝决意,撤销十三部州刺史,另设绣衣御史台监察天下,绣衣御史设绣衣左右使二人,任命王贺为左使,任命史崇为右使。左右二使位同九卿,秩中两千石。”

    “臣令旨。”殿下人群中走出两人,对着大殿之上的刘进躬身一拜,自然是王贺与史崇二人。

    对于皇帝这个任命,朝臣们其实并不意外,因为撤销十三部州刺史的事一年前霍光就曾经提出过。霍光的理由便是刺史权利过大,年深日久会使得所辖部州变成独立王国,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扬武侯上前听旨。”还未等朝臣们完全消化完刚才的信息,刘进便亲自开口说道。

    “臣在。”王元起身离开坐席,躬身立在殿中。

    “封扬武侯王元为大司马镇军将军,位同三公,溢封食邑五千户。另赐宣平里府邸一座。”刘进威严的声音在宣室殿中回荡着。

    “臣谢陛下隆恩。”王元再次躬身一拜,他神情自若,脸上看不一丝忧喜之色。

    一时间宣室殿窃窃私语,不是讨论先前的绣衣御史,也是不讨论扬武侯的新官职。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在了宣平里的府邸上。

    因为如今宣平里只有一座空闲的府邸,便是曾经霍光的家安阳侯府。

    扬武侯王元注定成为今日长安的风云人物,宣室殿的朝会刚一结束,这位新晋的大司马镇军将军又被皇后宣到了椒房殿。

    “臣拜见皇后。”椒房殿中王元以臣子礼仪拜见了皇后。

    “扬武侯免礼,小妹见过兄长。”王翁须客气的说道,而后也对着王元微微施礼。这次皇后召见扬武侯,自然是以兄妹的身份首次见面。

    王元抬起头来,目光正好与王翁须相交,两人都心照不宣的露出了笑容。

    “小妹时常听闻,兄长早年曾追随安阳王南征北战,原本就敬佩不已,不曾想小妹心中的大英雄便是自家兄长,今日闲暇兄长可否为小妹讲讲过往的事?”皇后与王元分宾主而坐,她边当先开口问起了王元的过往,似乎皇后对自己这个兄长也非常好奇。

    “臣遵命。”王元躬身应道。两人既然成了兄妹,对于过往确实应该了解,这样假的慢慢也会变成真的。

    很快王元便从元狩年间霍光初为长安令时讲起。对于那个时期的事,王翁须确实所知甚少,那时候她才刚出生没多久,这些过往对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来说,那个时代就是属于霍光的传奇。

    “小妹身为女子,有些军国大事本不该问,不过听了兄长所言,心中却有疑惑。”听完王元的诉说,王翁须神色几经转变,最后一脸疑惑的看向了王元。

    “周礼有言,夫妻一体。皇后母仪天下,这大汉便是陛下与皇后的,岂能因皇后是女子而不该问?”王元笑着对王翁须说道。

    其实中国古代社会,大多数朝代都是一夫一妻制,甚至律法中都明确了妻子的法律地位,而西汉时期的正妻,其地位与夫君更是等同,至于妾只是地位稍高一些的奴仆罢了。皇后仪同皇帝,出则同车,入则同座,在世人眼中皇后就能代表皇帝。

    “小妹想请教兄长,如今我大汉最大的忧患是什么?”王翁须一脸认真的问道,这个问题很简单,却又是最难让人回答的。

    王元也是一愣,他没想到皇后竟然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他看着王翁须,略作沉思了片刻,而后站起身来,向前走了几步,走到了距离王皇后只有半丈的地方停了下来。

    臣子与皇后一般不会站到这么近的距离上,王元此刻靠近王皇后,自然是以一个兄长的身份,这也表明他接下来要说的话是以一个兄长的身份,而不是大汉的扬武侯。

    “兄长请放心,咱们自家兄妹的谈话,出不了这椒房殿。”王皇后的声音不失女子的温柔,却又透露出淡淡的威严。

    “在河西,在安阳国。。。。。”王元平静的说了几个字,声音却并不大。

    王翁须神情有些错愕的看着王元,片刻后又恍然大悟,而后也同样平静的说了一句:“小妹明白了。”

    王皇后与自己的兄长第一次见面非常的愉快,甚至皇后还留下了自己兄长在椒房殿用过了晚宴,这场晚宴连皇帝和太子也都出现了。扬武侯与皇帝一家也是其乐融融,席间君臣尽欢,仿佛真是多年的至亲一般。

    宣平里今日车水马龙,一辆辆马车拉着大量的器物驶入原安阳侯府,只不过原本空旷的门框上,如今挂上了扬武侯府几个朱漆大字。宣平里其他几户显贵家族今日都没有选择外出,似乎都默契的将外面的街道让给了扬武侯府。

    这座府邸最早始建于何时很多人都不知道了,只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这里曾是孝武皇帝时期丞相李蔡的府邸,后来这里成了安阳君府,再后来又成了安阳侯府,不过现在又换上了扬武侯的牌匾,似乎这不变的长安城,变的只是那些如流水般的权贵家族。

    长乐宫正殿,这里除了一些负责打扫的宫人和侍卫,已经很久没有主人了。未央长乐两宫十之**空置,如此情形也算大汉立国以来的第一遭。

    如今长乐宫前的海棠树依旧枝繁叶茂,刘进为了纪念那些已经离去的亲人,对这些海棠树也格外诊视,或许当他看到这些海棠树时,就会觉得自己的祖母,祖父,还有父亲等人并未远去吧,这些海棠树似乎能让他觉得不是那么孤单。

    “皇帝,你果然在这里。。。。。”刘进站在海棠树下沉思,刘细君那熟悉的声音不知何时在他身后响起。

    “皇姐觉得朕这个皇帝合格吗?”刘进转过身来,看到款款而来的刘细君,脸上带着一丝笑容问道。

    刘细君走近刘进,看着这个一脸认真的皇帝,却是噗嗤的笑了出来,而后说道:“你呀。。。。。就是太过心急了,你登基一年不到,如今大汉已经有所恢复,百姓居有其所,衣食所需已能勉强所用,相信要不了几年大汉便又会强盛无比。你比列祖列宗做的都好了!”

    “是啊,只要再给朕十年时间,朕治下的万里江山一定能超越列祖列宗,甚至超越祖父的辉煌。”刘进也神情坚定的说道。

    “姐姐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现在扬武侯不是也为你所用了吗?朝中文有司马迁、苏武、张安世等人,武有王元、上官桀等人。长安学宫更是不断的推陈出新,听说东南九郡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种植一年三熟的水稻了,相信很快敖仓就能堆满粮食,上林苑中金银无数!”刘细君看着刘进依然如同看那个需要他辅佐的弟弟一般,她对未来的大汉也十分憧憬,同时也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如今长安学宫的作用不仅仅是整理一些诸子学说,因为落下闳的关系,整个大汉在农桑水利方面也驶入了飞跃发展的阶段。同时墨家也大量的推陈出新,使得工具使用得到了长足发展,矿石开采冶炼等方面也出现了一次大发展。还有桑弘羊将经商理论编撰成书,又让商贸变得无比活跃。整个大汉无论从哪一方面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朕也相信会有这一天的,可是。。。。。。时不待我啊。。。。。。今日扬武侯对皇后说,大汉最大的隐忧和威胁是安阳国啊。。。。。就在一个时辰前,朕收到了安阳王的上表,他已经定于两月之后西出两关,彻底消灭安息帝国了。。。。。。不是打败,而是消灭。。。。。遥远的大秦统治者苏拉,已经开始东征了,他依然遵守着与安阳王共分安西帝国的誓言。。。。。姐姐觉得?等安阳王取得了西域和安息大面积的疆域和人口后,他还是大汉的安阳王吗?”

    刘进神色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