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文和历史的南京-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京这城市得细细琢磨品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本地人不知福;常惊呼没地方可玩。我有个朋友;总说有了钱;要去哪里旅游;又喜欢掰手指头;卖弄自己已去过哪些省份;到过哪些城市。行万里路是人生一大乐趣;不过乐趣有时候会简单成一种应卯;仿佛上班报到;考勤的小机器用卡刷一下;对别人对自己便算是个交待。世界太大;大得不可能什么地方都去。口袋里钱毕竟有限;旅游越热;费用也越高。1986年汪曾棋先生来南京;我与父亲陪他去尚未修缮的中华门城堡;站在最高处;汪半天不说话;最后感叹地说:“真是好地方;到南京就玩这么一个地方;已经足够了。”我们以为他表示客气;没想到他接下来大夸特夸;说这城堡丝毫不比山海关逊色;不只是不逊色;甚至更好。周围的游客无不受其影响;一个个都回过头来;重新打量。人们对身边的景物会熟视无睹;有时候非要高人提醒才行。我不想说中华门城堡比山海关更好;这种比较照例会引起争议。不过;对于一个有历史知识的人来说;登高望远;有些感慨是免不了的。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屠;山海关是国家的大门;中华门城堡是城市的屏障;一旦失守;便难逃倾国倾城的厄运。清兵入关;敲响了汉人政权的丧钟;日军的坦克冲进中华门城堡;南京大屠杀也就拉开序幕。我认识一位当年的老兵;南京保卫战时;他的炮兵阵地就在这附近;曾几次去设在中华门城堡的指挥部;向孙元良汇报军情。激战前夕;一切显得肃穆庄重;秋风萧瑟残阳如血;中华门城堡巍然屹立。那时的孙元良很精神;少年气盛;手里掌握着中央军的一支嫡系部队;是防守南京城最精锐的一个师。如今;年轻一代很少知道孙元良;介绍他;最好的办法是告诉别人他是台湾影星秦汉的父亲;就是那个总是和林青霞一起演爱情片的秦汉。流行是忘却历史的最好药方;或许再过些时候;秦汉是谁;大家也不知道了。据说孙元良兵败后躲到秦淮河边的妓院中;在爱国娼妓保护下才安然脱险;我无心为这种事作出考证;脑子里挥之不去的;是大战爆发前的那道风景。有时候;撇开结果不谈;只截取故事开始的某个片断;反而呆以引发更多的想象。在我看来;一场恶战前的短暂平静;或许比血淋淋的激战场面更扣人心弦。中华门城堡世界上能排名第几;不得而知;在中国位居老大;应该没什么问题。它的总面积达一万五千多平方米;整个瓮城筑有藏兵洞二十七个;最大的一个可以藏兵千人。南京保卫战中;中华门城堡是战事最激烈的地方;敌我双方你来我去狂轰滥炸;尸堆成山血流成河。日军进入南京以后的残暴;与进攻南京时遇到的顽强抵抗分不开;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座已经完全失去防御意义的围城;垂死挣扎的时候;竟然表现出了那么旺盛的生命力。
2
如果说万里长城担负着保护国家的重任;号称天下第一的南京占城墙;其作用便是为了捍卫一座城市。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城市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缩影。朱元璋自以为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城市;其中有山有水有大片的良田;“东尽钟山之麓;西阻石头之固;南临长干而秦淮贯其中;北依狮子、覆舟之山而控后湖”;就可以保自家江山千秋万代的险;结果却应了“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那句俗话。明太祖死了没多久;他的四子朱棣便从北京跑来篡位;将大明的江山据为己有。南京这座城市差不多逢战必败;虎踞龙蟠帮不上忙;正如长城挡不住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诗人陆游曾力主南宋迁都南京;结果宋高宗以“修德行而不在择险要之地”为托辞;硬是赖在“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杭州不肯走。自古王业不偏安;宋高宗的想法一直被指责为投降路线;可是南宋在杭州建都的时间;比十朝之都的南京任何一个朝代都长;长得多。熟悉历史的人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三百年来同晓梦”;“一片降幡出石头”;尽管有那么好的地形;都说金陵有王气;为什么南京一而再被攻陷;接二连三出亡国皇帝。南京出了太多的后主;吴后主孙皓抬着棺材去西晋军门前报到;陈后主搂着爱妃跳井;李后主“挥泪对宫娥”。人有时候难免迷信;抗战胜利;一些国民党元老力主迁都北京;理由是南京位居东南;民风太萎靡;在此地发号施令;不足以威震天下。南京这座城市有着太多的亡国阴影;宋濂在《阅江楼记》为明太祖歌功颂德;开篇说: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宋濂的意思;是说自从有了朱元璋;南京的亡国气息已不复存在。但是充满智慧的明太祖;远不是那种拍拍马屁就头晕的皇帝;在晚年的《祀灶文》中;他哀叹自己曾想迁都;可惜人已经老了;力不从心;只好放弃作罢。他意识到南京作为一国之都的种种不合适;虽然在建造这座城市上大动干戈;可是朱元璋知道远离动辄刀光剑影的中原;将潜伏着很大的危机。是明成祖完成了他父亲的心愿;通常的说法;朱棣是封在北京的燕王;他从北京过来;随手就把大明的江山带到北京去了。事实却是;明成祖在南京做了十八年的皇帝;这时候;二万二千多卷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已编出来;而三宝太监郑和也七下西洋;朱棣的地位已经十分巩固。迁都显然不是出于个人的小算盘;在治国方面;朱棣要比其父更出色;为此他被誉为永乐大帝;另一位可以齐名的则是清朝的康熙大帝。明成祖迁都是明朝维持近三百年江山很重要的一步棋;以管理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言;南京确实不如北京;这就好比美国的首都只适合华盛顿;不适合作为金融中心的纽约;不适合有好莱坞的洛杉矶。过去只强调定都北京;有利于防止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其实;远离东南萎靡的民风;同样是一个朝廷稳定的法宝。康有为戊戌变法中;力主迁都上海;理由是北京实在太保守和腐朽;“旗人环拥;旧党弥塞;下至市侩吏胥;中则琐例繁扎;种种皆亡国之具”;“非迁都避之无易种新邑;不能维新也”;因此光绪皇帝只要带些人;逃到上海去;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是一个非常天真的想法;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修德行而不在择险要之地”。北京并没有什么天险可守;与南京一样;这座古老的城市一旦被围;它的悲剧命运便不可逆转。作为国都;一道坚固的城墙保不了任何险;堡垒通常都从内部攻破。“地势不须说天堑;共和战胜在民情”。改朝换代是一种历史必然;亡国有外因;更重要的还是内因。
3
说到南京免不了怀古;唐诗宋词元曲中;可以找到一大堆关于这个城市的感叹。历史上的南京和亡国分不开。亡国时总想到繁华;繁华时便忘了亡国。“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活生生的写照。辛亥革命前夕;一位年轻的南国诗人周实;在读了《桃花扇》之后;情绪激烈地写了一首诗:千年勾栏仅见之;楼头慷慨却奁时;中原万里无生气;侠骨刚肠剩女儿。写完这首诗不久;周实因为策划起义被杀;年仅二十七岁。南京的繁华似乎总和秦淮河的醉生梦死连在一起;“侠骨刚肠剩女儿”可以看作是个让步句;否则;国家真惨到这份上;亡了也罢。事实上;南京的历史上;不仅出亡国皇帝;出秦淮八艳;也出舍生忘死取义成仁的豪杰。“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仁人义士的存在;为软绵绵的南京增添了几分刚烈和亮丽。出中华门城堡不远;是著名的雨花台;一千四百多年前;相传云光法师在此讲经说法;感动了佛祖;顷刻间落花为雨;雨花台因此得名。提到雨花台;就不能不想到方孝孺。想当年;燕王朱棣靖难起兵;朝廷讨伐诏檄;均出自当时最负文名的方孝孺之手;燕王攻入南京后;不计前仇;命方起草诏书;说:“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方披麻戴孝;掷笔于地;且哭且骂;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朱棣恼羞成怒;说“此吾家事;与你何干”;又威胁如果不从;要灭方的九族。方大义凛然;说即使灭十族亦无妨。朱棣于是将方氏家人绑来;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个接一个砍头;灭九族之后;为了凑满“十”;竟骇人听闻地“夷师友一族”;共杀了八百七十余人。方孝孺之死;虽然出于“不二臣”的忠君思想;虽然牵累太多无辜性命;这种以生命维护信念的精神必须肯定。应该指责的是明成祖朱棣的残暴;是非不容混淆;黑白不能颠倒。这就好比日军攻入南京以后;已经放弃抵抗的中国军队被屠杀;不去谴责日军的暴行;反过来怪罪中国军队不挤命。根据结果去假设过程往往会失之偏颇。方孝孺为文化人争了一口气;他的遗骸被埋在了雨花台;人们在那建了一座祠堂纪念他。青山有幸埋忠骨;其实早在方孝孺之前;雨花台还埋葬过北宋的溧阳县知府杨邦义;金兵攻下南京;建康留守杜充投降;杨宁死不屈;大骂金帅完颜宗弼;于雨花台下被剖心而死。风花雪月只是南京的一个侧面;桨声灯影也仅仅是个表象;人们不该忘记的是它的血腥。东南萎靡的民风;是胜利者的残暴造成。这个城市的醉生梦死;既是亡国的原因;也是亡国的结果。“一国亡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郑板桥咏南京;很伤感地写了这么两句。每一次城池失守都意味着一场大灾难;隋军攻人南京城;隋文帝采取的最极端措施;是将这个美丽的城市夷为平地。南京的平民百姓对屠城这样的字眼;一定不会陌生;记忆犹新;过去一百多年里;太平天国来;太平天国灭亡;辫帅张勋的复辟;日军侵入南京后的大屠杀;无论改朝换代;还是异族入侵;都让南京人心惊肉跳恶梦缠身。越是用血写成的历史;越容易让人记忆深刻。彼得堡和莫斯科郊外的名人公墓;是俄罗斯人的骄傲。名人公墓有时候是最有说服力的说明书;导游会喋喋不休地告诉你;普希金埋在那;陀斯陀耶夫斯基埋在那;还有柴柯夫斯基也埋在那。把玩南京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和名人的墓分不开;在东郊;有明孝陵;有中山陵;有邓演达墓;廖仲恺墓;谭延见;在南郊;除了以上提到的方孝孺和杨邦义;还有郑和墓;刘智墓;泥国王墓。南京的名人墓密切联系着城市兴亡这个主题;带给人们的不止是骄傲;还有感伤和思索。
4
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南京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任何一个城市媲美;然而这座城市的长处;还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独特的人文。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近现代史的轮廓和框架。位于东郊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南郊的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显然代表着国共两个对立的政权。两处公墓的规模之大;建筑之宏伟;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不管怎么说;南京这个城市是宽容的;它珍惜历史留下的每一个细节;保护历史留下的每一处遗产。走在南京的大街上;仿佛走在历史浓密的树荫下;到处都是故事;到处都是遗迹。历史留给南京的遗产实在太丰厚。温故而知新;怀旧是人本能的一部分;无论生活是否称心;环境是否如意;人们总是免不了谈论过去;免不了回首遥望历史;不妨用我曾写过的一段话来做文章结尾:中国古老的都市;也并不就只有南京这一座;但是真正像南京城那样历经沧桑;发生过那样强烈的变化;那样值得后人怀旧的城市却不多。想明白也好;想不明白也好;南京人没没办法回避怀旧的情结。对于一个文化人来说;南京这个城市;是一扇我们回首历史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