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338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38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英伦三岛几倍是注定会变成德国人囊中物的,那英国这个政府对于美国来说,就真没多大存在的意义了。

    至于拿英国做美德之间的缓冲地带,那就更没多大实际意义了。这种想法,是嫌大西洋不够宽,还是嫌美利坚的海军造不出战舰了。

    美国人不想好好帮忙,那英国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虽然丘吉尔也曾经私下给属下们炫耀自己的手段,自豪的声称:“在印度人流干最后一滴血之前,大英帝国就不会投降。”

    可现在,就算印度人愿意为了英国的战争流血,这些血也流不到英国本土来了。

    更为悲催的是,自从得知同盟国联军确实打到伦敦消息的那一刻,丘吉尔本人都已经开始变得越来越疯疯癫癫。

    他一会同意戈特勋爵迁都贝尔法斯特,在北爱尔兰重新组织抵抗的建议;但过不了多久,就声称要留在大不列颠岛与伦敦共存亡。

    不少丘吉尔人都声称,他们发现首相最近时常发出尖锐的吼叫声,越来越不复当年的英姿。更有甚者,还猜测丘吉尔是不是被德国特务暗中下了雌性激素,变成了一个女人般的人妖首相。

    当然,这些都是私底下悄悄谈论的谈资。

    明面上,大家都还对丘吉尔这位首相恭敬有加。毕竟,现在这个烂摊子已经摆在那里了,全英国估计没几个人愿意接受丘吉尔的工作。

    说白了,要是失败,丘吉尔这位位置上的人是一定会被同盟国绞死的,谁不开眼才会接手丘吉尔手里的责任与义务。

    于是,被下属们认为有些疯疯癫癫的丘吉尔,就这样继续坐在了英国首相这个位置上。

    而在这位首相还留在伦敦的时候,英国皇室已经在戈特勋爵的安排下,先行前往北爱尔兰避难了。

    不得不说,戈特在这些英国最苦难的日子里,算是做够了好人好事。

    在当今英国,人民不会称赞丘吉尔宁死不屈的强硬抵抗政策有多顽强,但是却有不少人赞美戈特勋爵心怀大爱,保住无数关键人物的前程,送了不少人离开这将要沉掉的破船。

    闪耀光芒的英国新兴名将蒙哥马利,自由法国的领导者戴高乐将军,还有现在的英国皇室,太多重要的人物接受了戈特勋爵的馈赠,并且实实在在的因此逃离了地狱般的伦敦。

    先说蒙哥马利,现在已经顺利接管了3个埃及师的指挥权,成为了埃及境内留守的最高级英国将领。

    韦维尔的战斧行动虽然命途多舛,让人担忧。不过后方的蒙哥马利却非常安稳的悠然布置着边境防线,一时毫无压力。

    至于靠戈特帮助的戴高乐,撤离到英伦三岛中最小岛——马恩岛,并且将自由法国政府的核心政府机构,还有外带的5千步兵,都一并带到了马恩岛上。

    某种程度上来说,戈特勋爵相当于是帮戴高乐搞到了一个复国所需的正真基础地盘。

    要知道,马恩岛可不是什么小岛屿。该岛的自治政府历史悠久,早在10世纪就已经有自己的国会,首府为道格拉斯,南北长48公里,宽46公里,面积572平方公里,种植谷物、蔬菜、芜菁、马铃薯,有乳牛、羊、猪、家禽畜牧业,各项基础资源都能做到自给自足。

    有了这么一个具备建国基础的大岛,戴高乐竟然比当初在伦敦建立自由法国政府时,感觉还更加良好。

    至少,这一次戈特没有给他任何掣肘,是完全将马恩岛交给了自由法国政府使用。

    对于英国皇室来说,能够逃到还没遭受战火威胁的爱尔兰岛,简直高兴坏了那些娇生惯养的皇室成员们,他们对戈特勋爵感恩戴德,喊着要乔治六世将戈特的爵位提为伯爵,表彰其功。

    一时间,戈特已经成为英国上层里最受尊重的人。

658打不过就想投降了() 
    戈特当然不是只顾着做老好人去了。 X

    他之所以送走蒙哥马利,是为了替大英帝国在海外保留一颗将星种子。

    他把自由法国弄去马恩岛,是为了在将来英国政府迁往爱尔兰后,可以利用戴高乐手里的法军做哨兵抵挡。

    他转移英国皇室,则是为了保存一支具备号召力,可以稳定英国民心的大人物。只要皇室还在,哪怕政府迁到爱尔兰岛上,英国人民复国的希望就不会消失,抵抗就还能继续下去。

    戈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英国的未来。只不过与丘吉尔的行为方式不同,戈特在完成自己设想的过程中,谁都没得罪,还卖了不少人情出去。

    蒙哥马利不说了,他跑到北非埃及去,哪怕韦维尔的战斧行动失败,留守埃及的蒙哥马利也完全没有不妥。实在不行,蒙哥马利还能撤往中东,甚至跑去印度,总有办法的。

    马恩岛那边,戴高乐除了带去了一套完整的政府职能机构,带去了他自己手下的5千法军外,还另外得到了戈特友情赠送的10辆坦克以及30门火炮。

    这在戴高乐看来,已经是一笔飞来横财了。火炮就不说了,他那在英国征募集结起的自由法军,大炮与炮弹全是看英国人眼色要的,有多少得看对方给多少。

    至于坦克,戴高乐之前是想都没想过的。

    不过,为了加强戴高乐军队的岸防能力,戈特仅从军事角度考虑,也给戴高乐的军队送去了不少装备与弹药。有了这些大炮与坦克,虽然不说万无一失,但德军要想拿下马恩岛,不花大力气也是不可能的。

    没办法,戈特其实本来也不想把金贵的坦克与火炮送给外人当礼物。

    但是,他手底下的将军们,包括他自己在内,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是被德军“教过做人”的败军之将。

    说实话,当初侥幸能从敦刻尔克逃回来,戈特都高兴了好多天。那时候,他本来都做好了打算进德军战俘营的。

    这种情况下,韦维尔和他手底下的将领们,在遇到德军,甚至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爱屋及乌,就连同盟国除德军外的其他军队来了,戈特他们也不敢想什么反击胜利之类的事。除了守住阵地,他们想的第二多的就是怎么撤退了。

    英吉利海峡已经没了,戈特他们再想要防守与撤退,就只能往爱尔兰岛上跑了。

    为了这次大撤离,戈特已经付出了太多心血。

    他甚至翻出了那次失败的《发电机计划》,想要借鉴其中能够用的上的地方,重新组织一次往爱尔兰岛大撤退的行动。

    这样规模的撤退,当然不可能有条不紊的慢慢开展。

    德国人已经打到伦敦,留给戈特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实在不行的话,就对同盟国那边试探着投降一下吧。”戈特再三思考之后,只能想到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当然不是自言自语,刚刚被爱德华六世宣布为公爵的戈特,此时此刻其实是在与同为公爵的汉密尔顿在商量他的计划。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就是汉密尔顿公爵作为德国副元首赫斯促进英德和平的交谈接触对象。

    但不管原本时空中汉密尔顿是如何忽悠赫斯的,反正他这次提出的和平谈判,从根本上就是一次彻头彻尾阴谋。

    而他要忽悠的对象,由原本历史上那个并不想征服英国而是想要实现停战,停止这种不必要的流血,建议德英双方共同讨论可行和平方案的赫斯,换做了一开始就那定主意要吃下英国本土的莱因哈特。

    不错,历史上的赫斯表面上是希特勒的跟班,整天嚷着要扩大生存地盘,不惧任何战争。但从内在来分析,赫斯这个矛盾的人,其实还是对正义心存希望的。

    不过,换做了一天到晚,没事就**“我们要为全世界带来正义”的莱因哈特,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莱因哈特本人就不是一个什么理想主义者,也从来不相信什么狗屁正义。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用莱因哈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铁打的利益,流水的阵营。”

    所以,汉密尔顿公爵这一世里的成功几率,简直微不足道。

    “你是希望我向德国人开出什么样的条件呢?又希望我能利用和平谈判拖延多长时间?”汉密尔顿公爵没有拒绝戈特的提议,反倒相当认真的征询起来。

    见对方没有反驳,戈特也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讲了出来:“条件嘛。。。。。。可以适当的屈服一下,毕竟我们现在确实没什么谈判的资本了。稍微试探一下德国人的意思,如果他们开出的条件不是那么过分的话,真的要我们投降也不是不可以。”

    在汉密尔顿瞪圆的双眼注视下,戈特有些无奈的讲道:“这都看德国那位元首怎么开价了。哪怕他要价偏高,只要给英帝国留条活路,我们都是可以考虑投降的。如果投降能够解决问题,我们没必要非得再牺牲十几万小伙子的性命后,才答应对方的要求。”

    “总之,尽量把我们的姿态放低,争取看能不能有一个好点的结果吧。”戈特几乎是捂着脸说出了这番与他这个总司令身份责任不符的投降言论。哪怕放在一年前,他说这番话都会被绞死!

    不过,现在英国本土已经找不出有能力宣布绞死戈特的人来了。

    戈特之所以捂脸,是因为他内心确实太过于愧疚与丢人。身为总司令,他却只能想到这样的解决手段。

    “那,如果德国那位元首不答应我们的最低底线呢?”汉密尔顿考虑最坏的情况道。

    “那就只能单纯的拖时间了,”戈特听后,放下捂在脸上的双手,露出坚定的神色:“我们退到爱尔兰岛,法国人守在马恩岛,继续和他们对峙下去!”

    不过,戈特坚定的表情只保持三秒不到就萎了:“那样的话,我们也有了更多的求和资本,争取一个更好的投降条件。”rw

659 六星期击败大英() 
    1941年的4月28日,随同盟国联军登陆英国本土作战的第5个星期结束,伦敦泰晤士河以南的区域,已经全部成了同盟国的占领区。

    接下来,同盟国大军离攻克北伦敦,就只差一道泰晤士河的间隔。

    相比于南部,其实英国政府的军政中枢机构,都设立在泰晤士河以北的区域。因此·,只要同盟国的军队还没有打过泰晤士河来,伦敦政府,伦敦城防司令部,就都能继续维持着自己那脆弱的存在。

    为了保证如此重要的伦敦北部防务安全,戈特已经借用丘吉尔的名义,下令炸毁了泰晤士河上所有的大小桥梁,建立了一个拉通的河道阻隔阵地。

    没有了原先那些通过泰晤士河的桥梁,德军在想要进军北伦敦就难了。戈特将手里剩下不足5千名的陆军部队,3万多名国民自卫军民兵,还有戴高乐留下的2千自由法国部队,均匀的分散在了泰晤士河北岸,并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军渡过泰晤士河!”

    戈特用做最后防御的部队只剩这么点,道不是说他麾下的军队,在前5个星期里就被德法挪三国联军给歼灭的只留下这么点了。

    他连预备队都没有安排,甚至都没有为泰晤士河北岸留下一支可以用来反击赶回敌军的装甲部队。

    不错,五个星期来,持续不断的巨大损失,已经让戈特手底下损兵折将,无限接近于亏空状态。当然,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戈特原本也是一开始就为泰晤士河北岸预留了1个步兵师与2个装甲营的预备队的。

    可在戴高乐的那番点提下,戈特突然发现了新的方法,他可以把泰晤士河变成爱尔兰海,把千疮百孔的伦敦阵地转移到各项军用设施完好,后勤建设优良的北爱尔兰。

    同样的兵力,用来打泰晤士河防御战与用来打爱尔兰岛岸防战,难度上可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基本都没有过多的思考,戈特在伦敦南部再次失去了超过1万名陆军士兵后,终于彻底放弃最后一丝打伦敦城防战的希望,转而倾力准备把力量转移到爱尔兰岛重新发展。

    1个师的陆军步兵,2个装甲营,外加5万国民自卫军士兵,戈特已经把如此强大的军力转移去了北爱尔兰。

    在今天晚上,戈特还将瞒着泰晤士河北岸那些打岸防战的士兵,悄悄把自己手里原本用来做最后一搏的,伦敦城防司令部的直属精锐步兵团,也安排转移至北部港口,然后运往爱尔兰岛。

    等到泰晤士河防线马上就要被攻破的时候,戈特最后就将带着自己的司令部人员与警卫连也带走,完完全全的抛弃伦敦。

    泰晤士河北岸那道防线之所以还是被建立起来,一方面是戈特实在不想浪费泰晤士河这道优良的天然防线,希望尽可能的利用上泰晤士河再多阻挡德军一下。

    另一方面,戈特也是在利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