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3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加上近年来,通过罗西的关系网,直接从意大利低价进口,然后无中转直达运往苏德边境线上的大量防空火炮。苏德边境线上的防空火力,已经到了非常充裕的地步。
这就让苏联空军亚历山大了。
本来性能就大多偏向落后,虽然有先进战机,但多数飞机性能底下,避免防空火力能力偏弱的苏联空军,在半个月来的进攻中,损失已经到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地步。
当然,其中也还有德国自己的空军主力全部部署东线,可在后方机场就近升空,与苏联空军绞杀,大量击落苏机的原因。
这些部署在东线的德国战机,为了避免被苏联空军突然摧毁在边境线一带,特意把机场修建在了离东部防线平均距离30公里外的位置。
这就为他们预留的一定的升空时间。
在德国秘密修建在东部防线后的十二个大型雷达站协助下,德国空军在东线,从未发生被苏联战机突袭毁灭在机场里的问题。
这些,还只是罗马尼亚和芬兰加入到苏德战争以前的战况。
哪怕是一对一的硬抗,作为防守方的第三帝国也已经比作为侵略者的苏联,打的漂亮了太多。
诚然,苏德战争打成这样,有很大原因是因为,德国早有防备,且构筑了强力的“东方壁垒”。
利用防线打壕堑战的一方,往往比进攻方更为轻松。这是德国人早在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就用无数鲜血与牺牲得到的经验。
而到了现在,轮到德国反击了。莱因哈特又及时拉上了大量的盟友,为他的帝国分担作为进攻方所需要承受的压力。
通过参谋长的汇报,曼纳海姆似乎有点弄明白自己隐隐约约那种被坑的感觉,到底是来自什么了。
“你确定,德国人在和我们预先协商好的每一条主要战线上,都按说好的那样在和我们联手进攻吗?”
曼纳海姆用手拖着下巴,向他的参谋长再次确认到。
“是的,元帅。”参谋长语气坚定的回答道:“我很确定,德国人确实是按原定计划在与我们联合进攻。这些都是前线指挥官有过汇报的。”
“原来如此。”曼纳海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然后对参谋长说道:“没什么事了,你去传我的命令,各师依照原地作战计划继续推进。”
他已经彻底想通一切。
德军在芬军收复失地过程中的每一处战线上,都丝毫没有偷懒,尽心尽力的与芬军联手进攻。
这并不是说德国人有多高尚,为了同为同盟国成员国的芬兰国家利益,尽同盟国老大哥的义务,无私出力帮芬兰攻城略地。
相反,德国人有自己的算盘。
之前曼纳海姆没有反应过来,以为德国人的目的,仅仅在于彻底打退苏联的进攻,最多在利用各盟友一起,占领一大部分苏联土地,削弱苏联的力量。
不过,现在他看懂莱因哈特的意图了。
德军之所以在自己反击路线之外的芬兰战线,也毫不敷衍的出人出力。要的可不是帮芬兰建立一个大芬兰王国,削弱减少苏联的领土范围这么简单。
如果只是为了利用芬兰占一部分苏联土地,削弱对方。与芬军协作的德军完全不用像现在这么拼命,毕竟芬军自己也会按目标收复失地。
德军之所以这么努力的带着芬军进攻,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他们同样需要在芬军进攻的方向上达成突破。
北部德军的目的,很可能居然是列宁格勒!
而莱因哈特正真的战略目的,现在看来已经不大可能只是要打一场成功的反击战了。
从德国现在的东线战略来看,他这是要拿下整个苏联啊!
“德国那位元首,简直是个疯子般的男人!”看着参谋长走远,曼纳海姆一个人低声喃喃自语感慨道。
第六百五十六章 芬兰军队的拼搏()
请十分钟后刷新
其实在苏联参战后的第3天,由芬兰新晋将领戴维·拉蒂凯宁陆军中将领导的芬兰第4集团军,就在芬兰第4飞行联队33架布伦海姆轻型轰炸机的掩护下,紧跟德军的一个机步师迅速推进到了维堡湾北端至武克希河一带地域。
维堡,这个北欧军曾经驻防的中枢重镇,现在又再一次成为了必争之地。
只不过,当初由于瑞典志愿师的溃败,留守维堡的挪威军事主官阿尔弗雷德选择了放弃维堡,带领挪威部队提前撤离芬兰战场回到国内。
而那时候北欧军中被留在维堡的丹麦溃兵与芬兰小股部队,根本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防御,就被苏军攻占了维堡。
北欧三国在那一次苏芬战争中对芬兰的帮助,实在是非常有限,而且还败的败,逃的逃,非常丢脸。
直到现在,芬兰军队不再指望他们的北欧兄弟国家,找到了德国这个强大的新靠山,这才重新打到了维堡一带,打退了之前他们无法击退的苏联军队。
最先推进到这里的德国第131机步师因为长途奔袭,一路高强度作战的原因,暂时停下了攻势,进行了短暂的修整。
之前跟在德军后方一路强行军赶来的芬兰部队,则承担了替换德军的任务,继而发起了强大的首轮攻势。
主要由下辖第6团、第48团和第28独立营的芬军第18师、与下辖4个营的芬军第三旅、还有芬军第13团的2个营,与苏联军队展开了步兵大对决。
伴随着芬军尽全力集中起来的,总数不多的小口径火炮,还有德军第131机步师借给芬军当炮火支援的一个重炮营,联合轰击。再加上芬兰空军配合发动的空袭,芬军第4集团军司令戴维中将于第四日早晨6时30分向维堡西侧发起了进攻。
与此同时,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中将的芬军3集团军,曼纳海姆亲自指挥的芬兰第1、第2集团军,正试图往雷提莫加维湖两侧方向发起突破。
只可惜,西拉斯沃这位芬兰第一猛将在湖东岸一侧方向前进了3公里后,就被苏军源源不断派来的援军兵力给挡住了。在湖的西岸的芬军第1集团军和第2集团军在科恩卡兰维瑞特附近的山丘被苏军部署的重兵拖住无法前进。
不过,戴维中将的第4集团军倒是在火炮空袭的协助下,强行攻下了托林霍尼卡汇合点,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在戴维中将的指挥下,芬军第6团第1营向苏军防守的萨雷拉小径发起进攻但是因为兵力远不及苏军而被击退。
与此同时,芬军第3旅对苏联第97军防御地域的进攻也收获甚微。
并不是说芬军作战不勇猛,也不是说,芬军的战斗意志不够强。
之所以之前在苏芬战争中以少战多,猛揍苏军的芬兰军队,在这一场作战的攻势中,不能重现当初的威风战绩,其实是充满各种各样原因的。
一方面,德军比原本历史上给芬军的支援更少了,4个芬兰集团军中,只有偏弱的第4集团军得到了一个德国机步师的协助。
而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的第3集团军,还有曼纳海姆亲自统帅的2个芬兰主力集团军,完全就是凭借自己本国的军队在与苏军火拼。
另一点,当初苏芬战役中,芬兰是防御方,可以利用地形和防线节节抗击,阻碍迟滞,伺机袭击苏军运输部队。而这一次,芬军必须在正面攻击苏军的防御阵地,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
要不是芬军打的够狠,战斗意识强烈,拼死进攻,就连现在这个程度的战果,他们都很难取得。
最重要的是,苏军本来就在边境集中了大量兵力,据守包括维堡在内,之前北欧军轻易放弃,防御工事相对完好的阵地。而芬军又缺少重武器,在壕堑战中攻击力度难以提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曼纳海姆上将决定将作为预备队的芬军第18师、第17师一部以及第四师的几个战斗群投入战斗强化攻势。
而西拉斯沃手下的4个装甲营与曼纳海姆自己麾下指挥的4个装甲营,也投入了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戴维中将被要求进一步发动大规模攻势,侧翼曼纳海姆与西拉斯沃的钳形攻势。
芬兰元帅曼纳海姆计划,压上手里全部的芬军装甲部队,将雷提莫加维湖西侧的苏军逼回到20公里外,取得一个更好的攻击阵地,然后利用这一带构筑临时防线,进一步修整部队,之后制定第二轮大规模进攻计划。
(十分钟后刷新)
并不是说芬军作战不勇猛,也不是说,芬军的战斗意志不够强。
之所以之前在苏芬战争中以少战多,猛揍苏军的芬兰军队,在这一场作战的攻势中,不能重现当初的威风战绩,其实是充满各种各样原因的。
一方面,德军比原本历史上给芬军的支援更少了,4个芬兰集团军中,只有偏弱的第4集团军得到了一个德国机步师的协助。
而芬兰第一猛将西拉斯沃的第3集团军,还有曼纳海姆亲自统帅的2个芬兰主力集团军,完全就是凭借自己本国的军队在与苏军火拼。
另一点,当初苏芬战役中,芬兰是防御方,可以利用地形和防线节节抗击,阻碍迟滞,伺机袭击苏军运输部队。而这一次,芬军必须在正面攻击苏军的防御阵地,没有任何可以取巧的地方。
要不是芬军打的够狠,战斗意识强烈,拼死进攻,就连现在这个程度的战果,他们都很难取得。
最重要的是,苏军本来就在边境集中了大量兵力,据守包括维堡在内,之前北欧军轻易放弃,防御工事相对完好的阵地。而芬军又缺少重武器,在壕堑战中攻击力度难以提上来。
在这种情况下,曼纳海姆上将决定将作为预备队的芬军第18师、第17师一部以及第四师的几个战斗群投入战斗强化攻势。
而西拉斯沃手下的4个装甲营与曼纳海姆自己麾下指挥的4个装甲营,也投入了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戴维中将被要求进一步发动大规模攻势,侧翼曼纳海姆与西拉斯沃的钳形攻势。
芬兰元帅曼纳海姆计划,压上手里全部的芬军装甲部队,将雷提莫加维湖西侧的苏军逼回到20公里外,取得一个更好的攻击阵地,然后利用这一带构筑临时防线,进一步修整部队,之后制定第二轮大规模进攻计划。
657最受尊敬的人()
当同盟国与苏联的战争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大打出手后,欧洲西面的那个大英帝国开始崩溃了。
虽然英国早就开始崩溃了,不过那还只是在肉体上的崩溃。现在,国际各国的注意力都被苏德战争吸引,这就导致英国与德国这场结果明显的战争,越来越不被人们注视。
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英国人的心理也开始崩溃了。现在,无论他们再怎么挣扎,再怎么拼命,英国战场上的精彩程度,都不及苏德战场的千分之一。
大家都去注意苏德两大国之间的决战了,谁还管你英国一个注定失败的国家如何挣扎。
更严重的后果还在与,美国人见苏德开战后,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也明显的不再像以前那么上心了。
随着皇家海军的败北,英国运输船最近几个月来的损失,已经大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仅仅是4月份一个月里,就有700多艘运输船被德军潜艇,已经水面舰艇联手撒网击沉。再加上英国的造船能力因为大不列颠岛被登陆,一个月内只补充了区区31艘商船。
换一种角度来讲,基本可以理解为,英国运输线上,尤其是来自于美国方面的运输船,十有八九都沉到了海底。
这就让美国人开始犹豫和彷徨,支援英国人那么多战争物资,结果绝大部分都到了海里喂鱼。关键是鱼还不吃这些武器弹药,这就真的一点价值都没有创造出来了。
如果在苏联出手以前,那美国内部的好战派还可以安慰自己,虽然物资利用率低下,但是至少这些物资多少都支援了英国人与德国作战,起到了削弱牵制德国的作用。
但现在,苏德开战了,那个庞大的红色帝国与德国人开始死扛了。
有了苏联这个德国都未必打得赢,超级地大物博,人力兵源充沛的国家牵制德国,那英国对美国的作用,就真没多少了。
当然,武器装备还是可以卖英国人的,毕竟美国自己不也喜欢发战争财吗。
不过,这种背景下,交易的性质可就变了。美国不再需要英国做牵制,仅仅是纯粹的生意合作伙伴关系。
哪怕英国人能够守住英吉利海峡,为美国未来提供一个插手欧洲战事的大型屯兵基地,那么美国政府都不会介意好好帮助英国人强化军事力量。
可现在英伦三岛几倍是注定会变成德国人囊中物的,那英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