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115部分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15部分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一来,未来德军与苏军打起仗来,就可以利用这稍微前突的两翼出动装甲部队,更容易的实施包围作战。

    再者,苏军看上去是赢得了更多的缓冲空间,实际上却把西北面连接维斯瓦河与布格河的优势防御地段,前移到了平原地带,更不利与未来抵御德军的装甲部队。

    这一点隐秘的小手脚,是莱因哈特向老资历的国防军参谋长凯特尔询问,确定可行后才做出的决定。别说赫鲁晓夫和叶若夫两个政客,就算是被他们两人称为苏联名将的铁木辛哥上将也没能看出端倪。

    虽然被算计了,但是赫鲁晓夫他们却毫无察觉。他们不但没有花费半点心思去细想,反而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怎么凑够这整整50万的战俘身上。

    东线苏军其实打的并没有他们向斯大林汇报的那么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还远没有达到别人德军十分之一的战绩。要不是铁木辛哥还有点真材实料,及时抓住了波军良将费利波维茨率部离开的战机,苏军可能还得在边境线上多挣扎几天。

    打是打赢了,但俘虏震没多少。

    即便凑上那些被波军拉来凑数的民兵,满打满算也不过30万人,离50万战俘的目标还差整整20万!

    如今战争已经结束,上哪补上这20万呢?

    赫鲁晓夫和叶若夫不愧是搞政治的行家,各种肮脏的手段那是信手拈来,奇思妙想层出不穷。

    他们合计了一下,既然波军战俘凑不出来,那就用波兰平民来凑。在苏军控制下的波兰战领区里抓抓壮丁,硬说成是民兵不就行了。

    反正德国人要的也就是年轻力壮的劳工而已,抓丁的时候按这个要求抓就是了。

    至于良心上的内疚嘛。。。。。。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本来政客就都不是一般人能当的,政界里面的弯弯肠子,就没几个拿得上台面。况且能在苏联政坛里混到现在这个位置,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自认为都不是什么好人。

    在他们眼里,赶在东线的朱可夫打出大好成绩以前,尽可能好一点的结束西线战争,这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在总书记面前交差,能打赢,能多占哪怕一寸土地,其他的都无所谓!

    虽然对于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这种昧着良心做事的手段感到厌恶,但铁木辛哥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多管这件事。

    说起来,那两人对于他已经够客气了。波兰一战,更是把他们三人变成了系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再说要是拿着这90公里不到的战绩回去交差,他回头也不会向斯大林解释。难道他还能承认,自己的确不如德国那些将领们,就是一个泛泛之辈而已。

    放在任何一个将领身上,承认这种事都是为将者的奇耻大辱。况且放在苏联,这种将领说不定还会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去建设社会主义工程。

    从这一点来看,远东作战的朱可夫就要显得幸运许多。

    第一,他的身边没有赫鲁晓夫和叶若夫这种恶心人的高层政客。那位派来“协助”朱可夫政委,虽然愚蠢,但是也还能忽悠过去,没有影响到他的军事计划。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朱可夫本人也有着不逊于德军将领那样的优秀军事素养,对付起关东军那位荻洲立兵中将,绰绰有余。

    在10月10日,这个德军刚刚攻下华沙城,一局定胜负的日子。朱可夫也为了即将到来的决胜之举,召开了最后一轮最强反击战前的,最后一次战前会议。

    “日军指挥官已经把能收缩的部队都收回去了,他会这么做,只可能是为了筹划最强力量的进攻!”会议室内,朱可夫背着手,自信的为麾下将军们讲解道。

    要做的准备早就做好了,在这场最后的战前会议中,朱可夫和他麾下的将军们甚至不需要对照地图,就能顺利的梳理出接下来的作战任务。

    看着手下这些早就准备充分的将领们,朱可夫满意的点了点:“日军和我们,都在准备一场决胜之战,现在要比的,就是谁更快一点而已。”

    “大家做好准备了吗?”朱可夫大声吼道。

    “时刻准备着!”

    回应朱可夫的,是同样自信满满的吼声。

第两百一十二章 还有什么比得过(加更)() 
如果说朱可夫的战前会议是一片自信满满,那荻洲立兵的战前会议就只剩一种沉雄悲壮了。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这一天。”由于荻洲立兵一开场,就用到了“艰苦”这个沉重的词来形容这场会议,在座的关东军将领们,没有一个露得出轻松的表情。

    “这场仗打到现在已经是势在虎背,不仅我们,苏军也已经被逼的拼劲了全力。双方都在争一个决定乾坤的机会,谁要是退缩了半步,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虽然目光中已经没有了一个月前的那种狂热,但荻洲立兵还是在尽可能的试图用语言给手下们打气。

    其实,荻洲立兵能够在朱可夫的狂轰猛打下支撑到现在,也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在日军将领中还算不错的了,要是换一个人来,说不定早就全面崩溃。

    在这场局部作战中,朱可夫至今已经阔气的消耗掉了近乎31000吨弹药。要知道,即便是那场被誉为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当中,苏军也只消耗了8万吨弹药。

    荻洲立兵麾下第6军承受的炮击量,至今已经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三分之一!可是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有多少德军?诺门坎才多少日军。

    看上去,他麾下的纸面兵力好像有将近7万人。但是至今为止真正到战场的,就只有第8国境守备队1个大队兵力,以及一个第23师团,其他纸面上的部队,压根就没有出现过!

    而在战场上担任主力的第23师团,虽然装备在日本陆军中尚属前列,但说到底也不过只是一支新组建的师团,战斗经验完全不到位。

    即便是指挥着这样一支不算正真精锐的部队,荻洲立兵尚且能给朱可夫合理指挥下的苏军精锐造成巨大的损失,让苏军在一场诺门坎战役中的弹药消耗几乎接近了华夏八年抗战的总消耗量!

    由此可知,日军恐怖的作战意志力,到底有多顽强。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华夏战场上那些在日军正真精锐部队全力截杀下,一直支撑到了最后的华夏军人,绝不是多数人认为的那样不堪一击!相反,他们的意志力,绝不会丝毫低于日军!

    回归主题,在荻洲立兵的这场战前会议里,他还在一次又一次的鼓舞着士气:“山英太郎少将带来的重炮已经到位,速射炮部队也部署在了苏军坦克的进攻方向上。现在,已经是我们最好的,也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现在不全力以赴,我们将再无这样的机会!”

    “大日本帝国,万岁!”荻洲立兵带头喊出了这句最常见的口号。

    “大日本帝国,万岁!”

    “万岁!”

    。。。。。。

    从头到尾,荻洲立兵都没有在会议里提到他们的弱项与危机。不是他没有察觉,也不是他过于乐观,而是现在的关东军将领们,心理状况已经相当脆弱。荻洲立兵害怕,若是他再提起悲观的话来,或许不等苏军进攻,这些将领就会被巨大的精神压力打垮!

    不能再这么下去了!是死是活,大不了全力一搏。如果最终实在是免不了失败的命运,那长痛也不如短痛。

    他荻洲立兵向来是宁愿头中一枪,也不愿意胸中五枪失血而亡的性子。

    虽然第6军凭着刚补充到的大量炮兵,再依托防线抗上一个月完全没有问题。

    可那样的话,虽然稳妥,但却违背了关东军司令部求胜的战略目标。光靠防御,将无法跨不过诺门坎这道横在关东军心头的坎,只有进攻,方有一线胜机。

    “诸君,我荻洲立兵只能在这里,为大家祈祷。祝,武运昌隆!”忍住了内心的悲观情绪,荻洲立兵自欺欺人的为大家祝愿道。

    “中将阁下放心,我等必将以死报国,誓为天皇尽忠!”一帮打了鸡血的关东军将领,终于在喝完荻洲立兵最后这碗战前鸡汤后,挤出了一丝气势。

    “好!”见自己为这帮连续失败的将领们鼓舞士气的最终目的终于达到了,荻洲立兵长舒一口气给战前会议结尾,为当下局势总结道:“用兵就是用险,无险就是无胜。现在要是不能在这里打败那群苏联人,日后再想打过来就难了。为了北进大业,让我们再度携手,创造一次决定国运的奇迹吧!”

    所以说二战里的日军打起仗来很狂热,其中的门道,光是荻洲立兵这种战前会议就能看出个一二来。

    换一种角度来思考,荻洲立兵这场所谓的战前会议,其实跟作战方面根本没有半点关系。荻洲立兵从头到尾做的,都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洗脑,一遍又一遍的洗脑!

    一边强调,敌人已经被己方的顽强作战打的损失惨重。另一边,又搬出北进派,搬出天皇,搬出国运来喊大口号,提高大家的使命感。换在后世,有这种洗脑能力,已经足以跑去做传销害人了。

    可惜,二战中的日本,洗闹的手段太多,次数也太过于平凡,以至于很多日本军人,满脑子都是武士道之类的发疯思维。

    虽然这种思维,在诺门坎战役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硬生生的帮关东军的士兵们鼓起胆子,一次次的面对苏联装甲部队的碾压。

    但是,从全局来说,把获胜的希望,寄托在这种不成熟不冷静的狂热思维上,肯定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只需要用同样号召作战顽强的欧洲德军和亚洲日军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那怕是普通人也能看出日军所谓的靠纯粹的狂热作战精神打到敌人有多幼稚。

    相比之下,德军总是习惯悄无声息的如同一道黑色铁流闪击敌人,而日军却老是喜欢声嘶力竭的叫嚣着扑向敌人。

    从这上面,足可以看出哪一个是沉着冷静,哪一个是外强中干了。

    可荻洲立兵不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有错!比国家工业水平,日本绝非苏联对手。论装备优劣,关东军即便贵为“皇军之花”,拿着日本陆军中最好的装备。可跟苏军比来,还是太落伍。

    除了比精神,关东军还有什么比得过?

第两百一十三章 羡慕嫉妒() 
1939年10月15日,波兰全面沦陷的消息已经伴随着莱因哈特那场华沙阅兵传遍了世界各地。这个时候,远在罗马的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坐不住了。

    德军9月15日从边境出兵,10月15日就能在波兰的首都阅兵,这种胜利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说吧!我知道你们早就憋着一大堆话了。”墨索里尼尽可能装作早已料到一切的模样,示意被他叫来的讨论局势几位意大利重要代表人物畅所欲言。

    此时在他的这场秘密会议中,一共集合了3类人。

    第一类,是齐亚诺,巴尔博,德博诺等人。他们不仅坚决反对参战,而且还都有不同程度摆脱德国盟友的意愿。

    这类人在波兰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占据了短暂的上风。德军出兵波兰的第一天,也就是一个月前的9月15日早晨,墨索里尼就在齐亚诺等人的怂恿下,向莱因哈特发去电报,要求德国元首解除意大利对《钢铁同盟》所承担的全部义务。

    在信中,墨索里尼称述到意大利无法面对英法大军进攻的危险,所以德国方面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同意意大利的要求。

    要不是莱因哈特知道意大利出兵对于他的计划毫无意义,很可能会被这种“聪明的盟友”给活活气死。

    合着意大利有需要的时候,德军就该尽义务出兵。德军打起仗的时候,意大利不想履行条约就不履行了。这简直是把德国人都当初白痴,全世界就只有他们意大利人精明。

    在这件事上莱因哈特也还算看得开,反正他都知道结局,开局以前满足一下墨索里尼的愿望,助人为乐的替意大利减少心理压力也不是不行。毕竟他未来还有用的上意大利的时候,让意大利见识一下德国的强大军力和丰盛战果,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于是,9月15日当天莱因哈特居然破天荒的公开声明“这场战争,德国不需要从意大利那里获得任何军事援助。”

    为此,墨索里尼对这位体贴自己难处的德国元首还诞生出了相当大的好感。

    “领袖,事已至此,我们应该先向德国人道喜才是。”之前带头劝墨索里尼千万别介入的巴尔博总督不好意思的辩解道:“虽然我们没有在军事上直接帮助德国人,但我们在阿尔卑斯山脉牵制了大量法国军队,间接减轻了德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