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 >

第15部分

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第15部分

小说: 原来论语可以这样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地,有的解为在平地上,堆土为山,也讲得通。

《尚书》上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孟子》上有:有为者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话讲得差不多,基本上要人自强不息,有始有终的意思。

9。20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给他讲了而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颜回吧。”

老师答问,因其所疑,学生注意听。而“语之”是告诉他没涉及的东西,学生可能听不大进去。颜回听老师的课,无所不悦,心解力行,所以老师喜欢他。

9。21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谈到颜渊,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没见他停下呀!”

这一章是颜渊死后孔子叹惜之辞。

进止是为山章的意思。

看这一章,一句话,写出了孔子的感情,写出了颜回的精神,惜墨如金,又恰如其分,真好看。

9。22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苗是农作物初生,秀是农作物吐穗扬花,实是农作物开花结果。

孔子说:“长了苗不成穗的有吧!长了穗没长谷的有吧!”

这一章有感叹的语气,也有告诫警惕的语气。或认为指颜回,未必。

说到苗,不由想起《孟子》上揠苗助长的故事: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助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揠苗助长什么意思不用讲了,孟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说明如何养浩然之气。

9。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畏的,怎么知道将来的人们不如现在的人们呢?但是到了四十岁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声,那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无闻,是没有名声。王阳明说:“无闻是不闻道,非无声闻。孔子说:‘是闻也,非达也。’安肯以此望人?”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孔子还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何尝让人不求好名声?

这一章教人及时向学,仔细辨别,也有乐育英才的意思。

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须努力,岁月不待人。 
上贴: 季高 发布日期: 2006…4…08 
9。24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法语是合乎法则原则的告诫。巽同逊,恭顺,与是赞许称赞,绎,本义抽丝,引申为导绎分析。末如之何,无可奈何。

孔子说:“合乎原则的告诫,能不服从吗?真实改过才好。恭顺的赞许,能不开心吗?分析他的真伪是非才好。只开心不知道思考,只听从而不知道改过,这种人我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孔子这番话,出自肺腑,直白中肯,学者要反省一下自己。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比不说不从还可恶。不说不从还有转变的希望,故意地不绎不改,还能有什么办法?

9。25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章重出。

9。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三军之中,可以夺取他的主帅,一个普通男子,却夺不了他的志。”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不可夺志。

9。27子曰:“衣敝緼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敝是破,緼袍是绵袍。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出自《诗经·卫风·雄雉》,意思是,不忌妒不贪求,走到哪里不顺当?

《论语传注》:夫耻己之无而恨人之有则忮,耻己之无而羡人之有则求。

何足以臧,臧是好,这怎么算得上好呢?

孔子说:“穿着破绵袍和穿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耻辱的,大概只有子路吧。”子路听了,从此常常念这诗。孔子说:“这本来就是道所要求的,怎么算得上好呢?”

子路没有贫富之念,别人穿狐皮大衣,他穿破棉袄,也不觉得羞愧,孔子表扬了他,子路有点沾沾自喜,孔子又点了他一下,是提醒他要目光远大。

有人认为这是两章合到一起了,“不忮不求”下面别为一章,我觉得没意义,这两句诗正是针对緼袍狐貉来的,分开了算什么?

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要到寒冷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陈毅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这句话重在讲大节。君子要能经受住艰苦环境的考验。

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知者不会迷惑,仁者不会忧愁,勇者不会畏惧。”

《中庸》: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好学力行知耻是方法途径,不惑不忧不惧是状态,治天下国家是功用。

《大学》《中庸》都不长,可以读一读。

苏轼《留侯论》: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操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古人说文章是“苏潮韩海”,东坡文势如潮,首先是意思正大,有气魄。

9。30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适,是往。权本意是秤砣,引为事物的变动性、灵活性,因为秤砣在秤杆上移来移去以求平衡。

“唐棣”一句是逸诗,华同花,偏或作翩,反同翻,偏其反而是花之摇动,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哪里不想念你,住的地方实在远。

孔子说:“能够一起学习,未必可以共同向道;可以共同向道,未必可以一起坚定守道;可以一起坚定守道,未必可以权衡轻重灵活应变。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孔子说:“这是没有真正思念,如果真在思念那还有什么远的?”

这一章有人认为“唐棣”之下是另起一章,又有人认为前半截有错简,反正这一章挺费解,照我的意思,不如断章取义。

前半截讲了学问进程,也有交友的道理。

权与经相对,就是灵活性和原则性。

朱熹说:“经是万世常行之道,权是不得已而用之。”又说:“虽是权,依旧不离经,权只是经之变。”

后半截不太确定。

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

大概是这个意思。 
上贴: 季高 发布日期: 2006…4…08 
乡党第十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乡党第十》记的是孔子言语容貌衣服饮食以及应事接物。

乡党,家乡,这是做人的第一步,他日立朝廷、交邻国,都是以此为根基,所以先记乡党。

恂恂,恭顺信实。便便,擅长谈论,或说闲雅之貌。

孔子在乡里,恭顺谦逊,好像不能说话。他在宗庙朝廷,说话明白晓畅,只是极谨慎。

孔子是在家里谦恭,在首长跟前大方。我身边有些人,在领导跟前简直要吮痈舐痔,在同事跟前耀武扬威,真是可耻。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侃侃,孔安国说是和乐,朱熹说是刚直,上对下不难于刚直而难于和乐,所以解和乐。訚訚,孔安国说是中正,朱熹说是和乐而诤,下对上不难于和乐,而难于中正,所以解为中正有诤貌。

踧踖dújí,恭敬不安的样子。与与,近于徐徐,威仪适中的样子。踧踖有不安的意思,与与侧于稳重,孔子既恭敬,又稳重,既不懈怠,也不紧张。

孔子上朝时,和下大夫说话,和颜悦色,和上大夫说话,理直气壮。国君临朝,他恭恭敬敬,仪容得体。

这一章记孔子在朝廷上遇上接下之不同。

1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摈,同傧,这是做动词,接待宾客。

勃的本字是孛,《说文》分析孛字说:人色也,故从子。这大概就是根据《论语》这句话推导来的。孛字的甲骨文,下部是子(小孩),上部是头发,表示小孩生长迅速,本意是蓬勃或旺盛。

躩jué,或解为举足戒惧,择地始下,或解为疾行。

揖所与立,左右手:所与立,就是一起作傧的人。揖左则移手向左,揖右则移手向右。这样看孔子是承傧,那他左边是末傧,右边是上傧。俞樾从下文“宾退复命”判断孔子是上傧,上傧在右,左右手就是左其右手,这个解得挺有道理。还有人说有为上傧,有为承傧,这一章兼而有之。

襜(chān)如,衣服抻畅。

翼如,如鸟舒翼,风度翩翩的样子。

鲁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快了。对同立其他傧相作揖,朝左右拱手,衣裳随势摆动,整停不乱。快步前进,如鸟舒翼,风度翩翩。宾退了,必向国君复命,说:“宾客不再回头了。”

这一章记孔子为傧相之容。孔子热情谦恭,大方有礼。

1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阈yù,门坎。摄齐(zī),提起衣服的下摆。

降一等,走下一级台阶。

逞是放松。没阶,走完台阶。

孔子进入公门,欠身低头,好象不容直着身子走进去。不站在门中间,走路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位置,神色变得庄重,脚步加快,说话象说不够的样子。牵衣升堂时,恭敬敛身,屏息凝气。出来时,走下一级台阶,颜色舒展,怡然和悦。走完台阶,疾步向前,姿态如鸟儿展翅。回到自己的位置,恭敬不安。

这一章是孔子上朝退朝举止的全过程。

还要看他记得层次井然。 
上贴: 季高 发布日期: 2006…4…08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圭,玉器,上圆下方,孔子聘问邻国,拿国君的圭作信物。

,小步。

享是献,享礼是呈献礼物。

私觌(dí),私下会见。

孔子出使别国,拿着国君的玉圭,弯腰低头,好象不胜其重。执圭在上,好象和人作揖,在下,好象给人东西。脸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很小,好象沿着一条路线前进,献礼时,和颜悦色。私下会见,轻松快乐。

这一章记孔子出使邻国的情态,有人说孔子从来没当过使者,这是孔子演礼。这个不清楚,然而可以肯定孔子出使必会如此。

1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指孔子,容貌由中达外,不是常人可及。冠服容易取法,人人都可做到。

绀,gān,深青透红,緅zōu,黑中透红,这是祭服之色,亵服,便服。袗zhěn,单衣。絺chī,细麻布。绤xì,粗麻布。缁 zī黑色。麑ní,小鹿。袂mèi,袖子。短右袂,是为了便于作事。有人说是卷起右手袖子,有人说没有一袖长一袖短的道理。右读又,右袖就是手袂。寝衣不是睡衣,是被子。

帷裳是用整幅制作成的礼服,杀是剪裁。吉日,或说正日,或说每月初一。

孔子不用青中透红,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紫色做家居服装,夏天,穿粗麻布细麻布的单衣,一定要外加一件罩衫才出门。黑衣内用羔羊皮裘,素衣用小鹿皮裘,黄衣用狐裘,平常在家里穿的皮裘长一些,右手短一点。睡有小被,要一身半长。用毛长的狐貉皮当坐垫。除了服丧期间,大带上没有不佩一切备用玉器的。如果不是朝祭的正式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吊丧不穿黑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