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亲历产床:29位分娩母亲访谈录 >

第31部分

亲历产床:29位分娩母亲访谈录-第31部分

小说: 亲历产床:29位分娩母亲访谈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种全新的服务理念
  王小姐享受的“陪产”服务,便是北京市妇产医院新近推出的最新产时服务模式。该院产科主任黄醒华教授介绍说,“陪产服务”是近年国际产科学界极力推崇的一种全新服务理念。这种分娩护理模式,也称“导乐陪产”。
  1996年,美国促进自然分娩的医学团体(CIMS)首次提出了“导乐行动”(DouLa),很快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国际产科界将“导乐”引申为一个有爱心、有分娩经历的妇女,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的心理、生理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在舒适、安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分娩。黄教授认为:“导乐陪产”是在产妇临产的关键时刻将特别的关爱送给产妇,是真正体现了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分娩”行动的实质———回归自然。
  正如王小姐说的,临近分娩时,宫缩带来的阵痛使她疲惫和焦虑,“导乐护士”一面为她进行腹部按摩、一面给讲解宫缩的道理,教她何时用力,怎样呼吸,种种心理安慰,都是陪在身边的丈夫代替不了的,因为他那时也急的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导乐护士”还时时得安慰他。
  目前,“导乐陪产”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产科已相继开展,北京已有北京市妇产医院和北大医院妇儿医院等开展了这项服务。



传统分娩:民间接生婆已走向幕后
  在谈及“导乐陪产”与传统分娩相比所具有的优势时,黄教授说,分娩是人类一种自然的繁衍现象。很早以前(目前我国一些贫困边远地区仍延用旧习),我国妇女分娩时,大多由自己处理或请家中的长妇相助。渐渐地一些有处理分娩经验的妇女成为职业接生员(民间称接生婆)。随近现代医学的发展,科学的新法取代了旧式产婆接生。不仅高危妊娠及难产者能转入医院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而且正常产妇住院分娩也逐年普及,从而使母婴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前不久,记者曾在京城流动人群里访到一位年近60岁的李产婆。李产婆从25岁开始在老家接生,几十年经她接生的孩子不下百个。李产婆说,老家(安徽省)年青一代现在大多上乡镇卫生院生产,她现在已经无法靠这门“手艺”为生,所以就随年青人进京当了老保姆。她说,在京城偶尔也有小老乡请她去帮忙,但今非昔比了。



不良医疗干预已引起重视
  权威调查表明:82%的产妇对住院有心理负担,98%的产妇在分娩时有恐惧感,100%的产妇希望分娩时有家属陪伴身旁。妇产专家注意到上述心态对产妇有极大负面影响。首先,产妇的这种紧张、焦急情绪,会增加肌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使产程延长;另外,紧张的情绪还能减少胎盘血流量,甚至改变胎儿心率。
  欧洲一些国家对各种临产时的常规护理和检查,如禁食、静脉点滴药物、灌肠、剃毛、 肛检和电子监护等,进行了大量的对比研究证实,上述措施大多是不必要的,缺乏科学根据,甚至对产妇有害,属于不良医疗干预。
  黄教授认为,不良医疗干预替代了对产妇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医务人员对技术的依赖超过了对产妇能力的信任,恰恰是容易引发一些不应发生的并发症,影响母婴安全的原因。这也是医疗化分娩模式最严重的弊端,即把正常孕产妇也当做病人。
  比如,近年在我国的剖腹产热。国外,剖宫产率为20%,而国内则高达30%,有的医院甚至高达5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产妇和家属对剖宫产存在很多错误认识,认为剖宫产对孩子和母亲要比自然分娩安全,而且会减少产妇的痛苦。有的人还认为胎儿的颅脑会因在自然分娩中受到产道的压迫而影响智力。错误的认识,使那些本不需要做剖宫产的产妇加入了剖腹产的队伍。而医护人员的不愿承担责任,则又成全了希望剖宫产的孕妇。



以人为本的探索:回归自然
  与医疗化分娩模式相比,“导乐陪产”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导乐陪产”分娩可使剖宫产率下降50%。产程缩短25%,需用催产素静脉滴注者减少40%,硬膜外麻醉率减少60%,较少出现围产儿问题和产妇的分娩并发症,而且产后恢复较快。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干预措施,不仅有利于母婴身心健康,也能节约家庭开支和减轻医院的工作量。
  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曾对享受“导乐陪产”及对仅有家属陪伴分娩的产妇各224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导乐组因产妇心理得到持续安慰和感情支持,产程缩短,产后两小时出血量减少,耐受疼痛能力明显增强,82。6%能耐受疼痛,而对照组仅为48。2%,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下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各大中城市妇产医院推行“康乐待产”,即在待产室允许有一位家属陪伴,直至宫口开全后转入产房。目前全国各妇产医院大多仍在“康乐待产”。有家属陪伴的“康乐待产”,起码使产妇在漫长的待产状态能够得到来自亲人的感情安慰,这应该说是向着以人为本的分娩服务模式迈出的第一步。而“导乐陪产”服务,由于更加注重产妇在全程生产过程中对其心理和生理上的支持,它将是真正体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爱母分娩”行动的实质———回归自然。
  而唯有珍视生命,以人为本的服务,才可以称得上真正的文明服务。
  □ 凌玮清(本丛书策划、责任编辑)



自由落地
  对生命真正有感觉,在我是从做母亲开始。
  那种感觉就好像是很久以前,从活着开始就一直脚不着地地飘着。飘呀飘,飘得你空空荡荡,飘得你没着没落;风来了,雨来了,你没处逃没处躲……就对这种永远在飘的感觉特别恼火:怎么老不像是真正在活着的状态呢?对!就是那种准备生活的感觉,永远准备着、时刻准备着、没有开始。这足以使你对生命产生绝望,对生活没有热情。
  也没对做母亲有多大期望。曾经对职业选择抱过些希望。选一家老字号女性媒体,或许会由于拥有独特的文化性别视角,使自己因此而获得一份踏踏实实的耕耘和收获?
  我不否认职业生涯给我提供了一个对生命再认识的平台。但我想,可能最直接震撼我的还是因为做母亲,有了这个角色的开始,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精神飘泊的结束。对!就是那种自由落地的震撼和随之而来的喜悦、踏实和满足。



孕育最美
  孕育会改变一个女人。
  ———你惊喜过吗?孕育与自然息息相连,你被自然的绿叶、泥土、昆虫、风……感动过吗?你的心是不是不再躁动了?
  ———你是那么宁静、安详、喜悦。你在成长。成长意味着,你自身的生命不应该是衰老,而是向你内在生命的深入探寻;你终于找到了你生命的根———你从一个女人变成母亲。
  ———你多情而敏感。一片最小的草叶也会翩动你对生命的遐思;你在婴儿的第一个微笑里读出了生命本质的火花。
  ———生命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奥秘。
  ———你的生命丰富而饱满。你因此而发现和创造了一个更蓬勃的新生命。
  ———在你洋溢的爱之河里,你使男人变成情人、丈夫和父亲。你们从此共享。
  孕育改变了我。我想它一定也改变了千千万万个女人。她们走过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沉默的母亲河new
  夏日的傍晚,带儿子院子里玩,发现母亲们最热衷的话题是分娩。分娩的苦与痛、泪与笑,像汩汩的泉水,母亲的声音汇成一条小溪,喁喁不息。我意外地在这里发现了忧郁和伤痛。
  穿越历史的屏障,我惊异于这条小溪汇成了一条母亲河。这是一条血泪洗染过的河。这条被历史、文化、男人命名为神秘、禁忌、原罪的河,是一条沉默的女人河。我们的母亲、母亲的母亲和我们自己,都曾在这条河里洗浴、叹息。但是,当我们集体面向对岸时,我们却习惯于麻木无语……
  梦生再生
  于是,我用女性的探访方式试图去触摸这条母亲河。
  这是不同于以往的非职业采访。它既是女人间(我和受访人)心灵的絮语交流;也是一次次认真严谨的“田野调查”。这里关涉着最敏感的私人领域:性、情感和生殖;但在河流最深的底层,重大而基本的人性之源却深藏其中。也正因此,像一个淘金人一样,每当触到底部,生命之源、人性之源带给我的激动会使我经常彻夜难眠。
  去年一年,我就这样有时在家里半夜三更与外地一位母亲电话长谈;有时闷在家里一遍一遍按动那个录音键。访谈了一百位母亲,不同区域、年龄、受教育程度,但她们都生活在城市,集中于八、九十年代的生育时间(计划出一本下册,它的受访对象应该是包括城市和农村,生育时间在80年代以前的历代母亲)。
  去年的一年,知情的朋友爱打电话问我:最近你生几个孩子了?难产了吧?我就说,正怀着,嗯,这个难产……我真的做梦常常难产。有次梦见自己一下子生下5个孩子,那种喜悦真切地刻骨铭心,使我觉得不把这喜悦传达给别人,就感到要外溢,就像仓库里已填满收获的种子,沉浸在丰收的回忆里,特别想与人分享。
  我想,就我个人的生命而言,这种意义上的“梦生”,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越了我自己真实的生育体验。它是上天和母亲们赐给我的一次再生机会。



敬畏之情new
  我的心充满了感动。充满了对万物的感念之情。念太阳供我光明与热能,念空气供我自由呼吸,念雨水供我洗沐,念花草万物供我赏悦。在我以往纷纭的内心世界里,这种从前感到飘忽又难以把握的情绪如今天天会占满我。
  我这才明白,生命给予的恩赐并不是每一位能够生育的母亲都会真正得到的。
  年底,访谈接近尾声,我忽然生出一种强烈的愿望,想亲眼看一次母亲分娩。联系医院后,我就处于待产前的兴奋期盼中。结果,没想到会一次次失望。我无法等到一次看自然分娩的机会,通知我看的都是剖宫产,可我坚决拒绝看手术!
  曾在电视上看见过现代美国人在西部猎牛,很炫耀猎牛的本领。牛舌、牛皮眨眼间就取下,以致在一切完成时整条牛还有气息。血淋淋、极残忍。
  也见过印地安人猎牛,他们是将整条牛先杀死,然后取其部位。屠杀的场面悲壮得令人动情。
  古老印地安人对生命的怜惜与现代美国人游戏生灵的表演,看后实在心生感慨。
  对生命缺乏虔诚和敬畏之情,是导致我们现代人丢失生命活力和幸福感的原因,是我们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之一。
  母亲是人间的源头,母亲分娩的自然、神圣和庄严性,是大自然赐予女人最圣洁的工作。但由于现代人对技术的迷信和过度依赖,使这个原本应该是最自然的领地被腐蚀了。自然分娩越来越被麻醉药、手术刀替代,城市剖腹产率高达50%;分娩工厂化,使母亲和孩子疏远了自然,更难以体会人性中最自然美好的情感。
  在生育的领域,在对技术的人道主义和商业医疗化服务进行充分的肯定中,每当想起母亲受到的无辜的践踏,我的心就无法平静。这本该是一块洁净的土地呵!
  吕铁力  
  2000年3月于北京  



生育:告别女人的私语new
  《我们住在皮肤里》是不久前出版的一本文化随笔,探讨的是“人类身体的人文细节”,应该说写得很好看,不仅有情趣而且见智趣。作者对人类身体的种种现象进行了文化学意义上的思考,关涉男人,更关涉女人,有些地方对男人的自省不仅到位而且出语寄崛。然而,这本对人类身体的观察细致毛发、深入骨髓的书,对生育———这一人类最重要的“身体故事”却只有只言片语,对此我只能遗憾却没有苛责,因为作者萧春雷毕竟是男人。这使我再次关注生育在身体话语乃至文化传承中的缺失,关注女人与生育与文化的关系。
  女性对自我的重新认识离不开对身体的认知,所以观照身体才会成为当代女性文化的热点之一。但是,粗略浏览一下便会发现,当下女性的身体话语更多的只是表述为少女的身体成长史、女人身体与男人身体的互动史,而很少关注生育———女人的身体如何孕育一个新身体,关注生育中女人身心共同成熟的经历。近年来,这种对生育的“集体失语”正在改变,一些女人悄悄打破了沉寂。
  几年前,青年艺术家奉家丽就举办过一个摄影展,命名为《妊娠就是艺术》。她用照相机拍摄了自己怀孕的整个过程,照片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