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孟子集注(朱熹) >

第23部分

孟子集注(朱熹)-第23部分

小说: 孟子集注(朱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犬牛与人皆有知觉,皆能运动,其性皆无以异矣,于是告子 
 自知其说之非而不能对也。愚按: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 
生者,人之所得于天之气也。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者 
也。人物之生,莫不有是性,亦莫不有是气。然以气言之,则 
知觉运动,人与物若不异也;以理言之,则仁义礼智之?岂物 
之所得而全哉?此人之性所以无不善,而为万物之灵也。告子 
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所谓气者当之,是以杞柳湍水之喻,食色 
无善无不善之说,纵横缪戾,纷纭舛错,而此章之误乃其本根。 
所以然者,盖徒知知觉运动之蠢然者,人与物同;而不知仁义 
礼智之粹然者,人与物异也。孟子以是折之,其义精矣。 
      告子曰 :“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 
非内也 。”告子以人之知觉运动者为性,故言人之甘食悦色者 
即其性。故仁爱之心生于内,而事物之宜由乎外。学者但当用 
力于仁,而不必求合于义也。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 
其白于外也,故谓之外也 。”长,上声,下同。我长之,我以 
彼为长也;我白之,我以彼为白也。曰 :“异于白马之白也, 
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 
且谓长者义乎 ?长之者义乎?”与,平声,下同。张氏曰: 

…  34…

孟子集注                                                              ·132· 

   “上异于二字疑衍。”李氏曰:“或有阙文焉。”愚按:白马 
白人,所谓彼白而我白之也;长马长人,所谓彼长而我长之也。 
白马白人不异,而长马长人不同,是乃所谓义也。义不在彼之 
长,而在我长之之心,则义之非外明矣。曰 :“吾弟则爱之, 
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长楚人之长, 
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言爱主于我, 
故仁在内;敬主于长,故义在外。曰 :“耆秦人之炙,无以异 
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耆,与 
嗜同。夫,音扶。言长之耆之,皆出于心也。林氏曰 :“告子 
以食色为性,故因其所明者而通之。”自篇首至此四章,告子 
之辩屡屈,而屡变其说以求胜,卒不闻其能自反而有所疑也。 
此正其所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者,所以卒于卤莽而不得其正也。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 :“何以谓义内也?”孟季子,疑孟仲 
子之弟也。盖闻孟子之言而未达,故私论之。曰 :“行吾敬, 
故谓之内也 。”所敬之人虽在外,然知其当敬而行吾心之敬以 
敬之 ,则不在外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 
 “敬兄。”“酌则谁先?”曰:“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 
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长,上声。伯,长也。酌,酌 
酒也。此皆季子问、公都子答,而季子又言,如此则敬长之心, 
果不由中出也。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 :“敬叔父 
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 
彼将曰‘敬弟 。’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位 
故也 。’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恶,平声。尸,祭祀所主以象神,虽子弟为之,然敬之当 
如祖考也。在位,弟在尸位,乡人在宾客之位也。庸,常也。 
斯须,暂时也。言因时制宜,皆由中出也。季子闻之曰 :“敬 
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 

…  35…

孟子集注                                                             ·133· 

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此亦上章耆炙 
之意。范氏曰 :“二章问答,大指略同,皆反复譬喻以晓当世, 
使明仁义之在内,则知人之性善,而皆可以为尧舜矣 。” 
      公都子曰 :“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此亦“生之 
谓性、食色性也”之意,近世苏氏、胡氏之说盖如此。或曰: 
  ‘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 
则民好暴 。’好,去声。此即湍水之说也。或曰:‘有性善, 
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 
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韩子性有三品之 
说盖如此。按此文,则微子、比干皆纣之叔父,而书称微子为 
商王元子,疑此或有误字。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 
与,平声。孟子曰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乃若,发语辞。情者,性之动也。人之情,本但可以为善而不 
可以为恶,则性之本善可知矣。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夫, 
音扶。才,犹材质,人之能也。人有是性,则有是才,性既善 
则才亦善。人之为不善,乃物欲陷溺而然,非其才之罪也。恻 
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 
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 
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恶,去声。舍,上声。蓰, 
音师。恭者,敬之发于外者也;敬者,恭之主于中者也。铄, 
以火销金之名,自外以至内也。算,数也。言四者之心人所固 
有,但人自不思而求之耳,所以善恶相去之远,由不思不求而 
不能扩充以尽其才也。前篇言是四者为仁义礼智之端,而此不 
言端者,彼欲其扩而充之,此直因用以着其本体,故言有不同 
耳。诗曰 :‘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 

…  36…

孟子集注                                                             ·130· 

孔子曰 :‘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 
故好是懿德 。’”好,去声。诗大雅烝民之篇。蒸,诗作烝, 
众也。物,事也。则,法也。夷,诗作彝,常也。懿,美也。 
有物必有法:如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有父子,则有慈孝之 
心,是民所秉执之常性也,故人之情无不好此懿德者。以此观 
之,则人性之善可见,而公都子所问之三说,皆不辩而自明矣。 
程子曰 :“性即理也,理则尧舜至于涂人一也。才?于气,气 
有清浊,?其清者为贤,?其浊者为愚。学而知之,则气无清 
浊,皆可至于善而复性之本,汤武身之是也。孔子所言下愚不 
移者,则自暴自弃之人也 。”又曰:“论性不论气,不备;论 
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 。”张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 
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 
愚按:程子此说才字 ,与孟子本文小异 。盖孟子专指其发于 
性者言之,故以为才无不善;程子兼指其?于气者言之,则人 
之才固有昏明强弱之不同矣,张子所谓气质之性是也。二说虽 
殊,各有所当,然以事理考之,程子为密。盖气质所?虽有不 
善,而不害性之本善;性虽本善,而不可以无省察矫揉之功, 
学者所当深玩也。 
     孟子曰 :“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 
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富岁,丰年也。赖,借也。 
丰年衣食饶足,故有所顾借而为善;凶年衣食不足,故有以陷 
溺其心而为暴。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其地同,树之时又同, 
浡然而生,至于日至之时,皆熟矣。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 
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夫,音扶。麰,音牟。耰,音忧。 
硗,苦交反。麰,大麦也。耰,覆种也。日至之时,谓当成熟 
之期也。硗,瘠薄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 
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圣人亦人耳,其性之善,无不同也。 

…  37…

孟子集注                                                             ·135· 

故龙子曰 :‘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屦之相似, 
天下之足同也。蒉,音匮。蒉,草器也。不知人足之大小而为 
之屦,虽未必适中,然必似足形,不至成蒉也。口之于味,有 
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 
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 
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耆 ,与嗜同,下 
同。易牙,古之知味者。言易牙所调之味,则天下皆以为美也。 
惟耳亦然。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是天下之耳相似也。师旷, 
能审音者也。言师旷所和之音,则天下皆以为美也。惟目亦然。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姣,古卯反。子都,古之美人也。妏,好也。故曰:口之于味 
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 
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 
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 
我口 。”然,犹可也。草食曰刍,牛羊是也;谷食曰豢,犬豕 
是也。程子曰 :“在物为理,处物为义,体用之谓也。孟子言 
人心无不悦理义者,但圣人则先知先觉乎此耳,非有以异于人 
也 。”程子又曰:“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此语亲 
切有味。须实体察得理义之悦心,真犹刍豢之悦口,始得 。” 
      孟子曰 :“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 
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 
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 
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櫱,五割反。牛山,齐之东南山也。 
邑外谓之郊,言牛山之木,前此固尝美矣,今为大国之郊,伐 
之者众,故失其美耳。息,生长也。日夜之所息,谓气化流行 
未尝间断,故日夜之闲,凡物皆有所生长也,萌,芽也。櫱, 
芽之旁出者也。濯濯,光洁之貌。材,材木也。言山木虽伐, 

…  38…

孟子集注                                                              ·136· 

犹有萌櫱,而牛羊又从而害之,是以至于光洁而无草木也。虽 
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 
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 
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 
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 
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好、恶,并去声。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平旦之气,谓未与物接之时,清明之气也。好恶与人相近,言 
得人心之所同然也。几希,不多也。梏,械也。反复,展转也。 
言人之良心虽已放失,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 
未与物接,其气清明之际,良心犹必有发见者。但其发见至微, 
而旦昼所为之不善,又已随而梏亡之,如山木既伐,犹有萌櫱, 
而牛羊又牧之也。昼之所为,既有以害其夜之所息,又不能胜 
其昼之所为,是以展转相害。至于夜气之生,日以寖薄,而不 
足以存其仁义之良心,则平旦之气亦不能清,而所好恶遂与人 
远矣。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长,上 
声。山木人心,其理一也。孔子曰 :‘操则存,舍则亡;出入 
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舍,日暴之,十日寒之, 
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 
何哉?易,去声。暴,步卜反。见,音现。暴,温之也。我见 
王之时少,犹一日暴之也,我退则谄谀杂进之日多,是十日寒 
之也。虽有萌櫱之生,我亦安能如之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 
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 
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夫,音扶。缴,音灼。 
射,食亦反。为是之为,去声。若与之与,平声。弈,围棋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