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139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39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笑道:“莉莉丝真了不起!对了,你此次前来,怕不是单单为了看我吧?”。

    “讨厌,我就是来看看你的!”。莉莉丝jiāo嗔道。

    “好好好,你是专程来看我的。看完我之后,还有什么其他事呢?”。

    莉封丝手指在孙元起胸前画圈圈,半天才抬头说道:“上次在上海,你不是要我最好在别的地方自己再建一个面粉厂么?我想了想,最好是选在武昌,凭借长jiāng+航道,运输比较方便。”。

    孙元起有些吃惊:“湖北有小麦么?”。

    自古至今,便liu传着“湖广熟,天下足”。的谣谚。但在孙元起的脑海丰,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应该是遍地种植水稻1怎么会有小麦呢!

    莉莉丝也愣住了:“我在上海听人说,湖北可是盛产小麦的…………”

    尽管她在上海做了仔细调查,可听见自己丈夫的质疑,心里依然还是没底。事实上,这是孙元起孤陋寡闻了,湖北中北部可是我囯重要的小麦产区,借助于丰富的水资源,他的产量位居全囯前列。

    孙元起也吃不准,只好说道:“我也不太清楚,明天再找人问问吧。”。忽然又想到一个别的问题:“莉莉丝,上次我和你提到生产著片的事儿,你还有兴趣么?”。

    莉莉丝像受惊的小猫一样,jing惕地抬起头:“哼,当然有!只是这两年,先忙着建内衣公司、销shou味精,现在又在上海建味精厂”所以耽搁下来。等这段时间忙完,我就立即着手生产著片的事儿。生产著片可是一笔大生意,利润惊人,你该不会想把它转给别人吧?”。

    孙元起刮了刮她的小鼻子:“你都想哪儿去啦!我只是想问你”如果你准备生产著片,那土豆削皮机请人设计了么?”。

    错怪了丈夫,莉莉丝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便朝孙元起怀里缩了缩:“还没有呢。怎么,你要弃人家?”。

    孙元点头:“我倒有个大致思路,只是无fǎ付诸实践。眼下武昌正好有一所工艺学堂,里面的学生动手能力不错。我希望你能投点钱给学校,然后组织学生来研发。等出来结果,由你拿去美囯申请专利,如何?…”

    平常大家去土豆片,都是用dāo来削,或者用瓶盖什么的来刮。等需要大规模给土豆去皮的时候,很多人就会陷入xi惯性思维的误区:应该用什么dāo或者工具来削皮呢?土豆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要研究如何削皮,真还没有什么fǎ子。事实上,真正的土豆削皮机,正确称呼应该是“土豆磨皮挺。,是用钢丝球之类的刷子,与快速运动中的土豆发生摩擦,从而去掉表层的薄皮,获得完整去皮后的土豆。只要想到这一层,后面实现起来就简单多了。

    莉莉丝道:“好啊,大概要多少钱?”。

    孙元起心里盘算了一下:“你先付两万美金,我让他们研制土豆削皮机。等你申请专利后,你再付四万美金,争取把从土豆清洗到最后著片封装的整个liu水线都研发出来。”。(未完待续。

一四五、金石刻画臣能为

    �;    �;总体来看,从古至今,科学的各学科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是在十六、十七世纪之间,以牛顿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标志。在此之前,科学的发展主要依靠经验总结和个人感悟,每位科学家都把自己的个人主观思想融入其中,科学中感性成分更多一些,在充分展现哲学思辨的同时,也导致科学与神学的界限非常模糊。

    牛顿最伟大的贡献,就是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把科学的根基牢牢地奠定在严谨的数学推导和公式归纳上,使得科学与神学界限分明。正如诗人亚历山�;波普为牛顿写的这段墓志铭:

    自然与自然的定律,

    都隐藏在黑暗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来吧!”。

    于是,一切变为光明。

    以数学的进入和广泛应用、定量的开展和观察记录的流行、实验和假说的广泛发展为标志,科学领域的各学科迅速摆脱愚昧的迷雾,进入了理性的实验分析阶段。借助这股东风,科学家们在学术研究领域内驰骋纵横、开疆扩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到了十九世纪,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各主要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基础理论已经告竣,初步实现了科学化。这时候,研究人员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将来的工作,就是修修补补的零碎活儿啦!同时代的学生后辈,则如听闻父亲排力二世在外攻城略地的亚历山大,心里充满蛋疼般的忧郁:既然前辈们已经快要征服了世界,那我将来还能做此什么?

    为了不让人类修出巴别塔,上帝决定派出几位捣乱的天才:先是罗巴切夫斯基、黎曼,他们分别创立自己的非欧几何,把科学大厦原本结实的地基掏空了一大块:随后,原本打算维修大厦的普朗克,不小心把承重墙给拆了。一时间,整座大厦摇摇欲坠。

    这个时候,科学界有两种声音:一个是由正统的科学家发出的,他们要求立即停止对大厦的所有不利举动,大家齐心协力,把窟窿填上、把漏洞补好,这座大厦还能住人:另一种声音则是由唯恐天下不乱的后生们喊出来的,既然大厦将倾,那就索性拆掉,正好给我们这些小年轻找些活儿干!

    就在两伙人打嘴仗忙得不亦乐乎的间隙,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有一位不务正业的公务员正闲得无事,也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冲着这座危房踹了几脚!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5月,他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

    最初,正统科学家还嘲笑这个愣头青是“蝼蚁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谁知几脚之后,原本宏伟高耸的科学大厦在众目睽睽之下,居然真的倾塌了!正统科学家捶胸顿足、以头抢地,在一旁看热闹的小年轻们则乐不可支1早已拾起掉落的砖头瓦片,飞快地盖起了自己的小窝。

    这便是科学各学科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标志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各个学科开始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大家发现了几个道理:

    首先,模糊也是一种完美。在早先的科学体系中,不确定性是难以容忍的:现在,大家觉得有些东西就是不确定的,雾里看花、水中看月也挺好,这就有测不准原理、薛定愕猫、模糊数学等大行其道。

    其次,极端也是一种角度。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研究角度开始走向两个极端,小的想拆分原子、拆分粒子,大的想研究银河系、探索宇宙。然而这两种极端并不排斥,反而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第三,专业就是一种交叉。学科现代化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各门学科的研究深入,导致原先的每一个学科都被拆分成无数的小学科,比如物理,就被拆分成凝聚态物理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物理学、光学、粒子物理学、天文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等等。而任何两个以上的小学科交叉,又会形成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各个领域也变得越加专门。;

    第四,研究就是一种协作。

    今时今日,随着各个领域的专门化,大多数物理学家的整个)职业生涯只专精于一个领域,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全才大师寥若晨星。一个大的研究项目,往往需要各个领域无数专家并力合作。比如前不久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共汇集了来自中国大陆、美国、俄罗斯、捷克、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至于众所周知的曼哈顿计划,则是集中了除纳辉德国外当时西方国家最优秀的核科学家,动员人数超过10万,历时3年,耗资20亿美元,才最终使得整个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这两次科学大发展、大飞跃,中国都与宅失之交臂:

    第一次,中国来了利玛窦、南怀仁,自己也有了徐光启、康熙,眼看科学之火就有了燎原之势,结果先后遭遇流寇之乱、明清易代、文字狱、汉学复辟,把珍贵的火种狠狠地踩入了地底。

    第二次,东西方交流已经非常频繁,有见识的学者开始正视科学,积极学习。结果此时国家形势不稳,变法失败、拳匪作乱、庚子国变、帝后驾崩、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内忧外患齐至,国民一心专注政治,谁能静下心来学习“无用�;的科学知识?�;

    等国家形势稍微平静,广大学子竞相西游东渡,却因为基础薄弱、国家贫穷,只能充任西方先进科学的翻译介绍者,稍微在某一领域做出一点成绩,立马就会被冠以“中国”学奠基人“的荣誉称号。

    这种亦步亦趋的形势一直延续至今,演变为伟夫的“山察精神“。

一四六、惊闻俗客争来集

    夫妻俩虽然计议已定,真正实施还有许多关窍。�

    为了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影响未来的研究工作,需要先在上海注册一家中华工业机械公司,由莉啊丝控股,聘华人买办为经理。

    由华人经理出面,来和学校商谈组建研究室的事宜。对于这个举措,张之洞的态度是乐观其成、静观其变。孙元起则认为,只要他不反对,那就是肯定。

    在孙元起的斡旋下,实验室在光绪三十二年(1908)九月在湖北工艺学堂内成立,研究人员除了学堂汽机、车床等科目的高年级学生,还包括经世大学刚毕业的几位学生。协议规定,公司负责采买设备和仪器,学堂负责研发。研究出结果后,公司出资一次性买断专利权和使用权。

    筹建实验室的同时,孙元起他也没有放松对师范学校改革的积极关注。接到学部的批复后,他迅速组织刘师培、杨度、潘咸等人在内的师资考察组,先对各师范院校的老师进行筛选,把那些昏聩迂腐不更时变的老古董、胡言乱语大放厥词的洋教习全部扫地出门,换上有文化有素质的新老师。经过这一轮整顿,学校面貌为之一新。

    随后,孙元起、刘师培等人又会同各科老师出题,考核所有在校学生,根据成绩优劣,重新划分年级,再根据爱好和特长分出专业。师范学校老师多,学生更多,这一番折腾,足足花费了近两个月时间。

    新官上任三把火,孙元起这把火不仅烧得学生们哭爹喊娘,原先的老师也是怨声载道。作为罪魁祸首,自己同样被折腾得形销骨立:能进学堂当老师的老迂腐,至少都是举人,身后少不了这样的同年、那样的朋友,一被裁员,立马有无数亲朋好友上门求情说项,希望网开一面:能进学堂又不好好学习的后进学子,多半是官宦子弟,就等着拿资历去混官途,好不容易熬到快毕业,结果突然被降成一年级,二十大几岁又要从头学起,还时刻有被劝退的可能,你让那群纨绔情何以堪?好在清末讲究尊卑有序、师命如山,学生们只敢嘴上哭喊几声,还真没人敢去总督府衙门口去静坐:孙元起的靠山也够硬,被辞退的老师没人去告黑状、使绊子。

    到了九月底,孙元起最后一次来到两湖总师范学堂门口的那个小菜馆,给李仲搔等几个学生们讲述物理,又告诉他们一些关于学习物理的方法技巧。临末了才说道:“听说,你们学堂已经改革完毕,换上了新的物理、化学老师,想来他们说得会比我好许多,你们跟着老师好好学习就可以。我还有事,以后就不来了。”。

    学生早先听孙元起的口风,已经知道他最近会和大家说再见,如今忽然听见,仍觉得颇为伤感:“任兄,你这就要走么?”

    “是啊!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我在这里也盘桓了数月,应该走了!“和这群学生前后见面之后只有六七次,现在说要分别,孙元起依然觉得有些不舍。孙元起如今已是而立之年,但面相显得很年青,尤其是在清末这个大环境里,别人顶多认为他二十四五岁。二十四五岁考学堂,在这个时候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这群学生对孙元起编造的理由笃信不疑。

    “是啊、是啊!任兄你的英语、物理、化学、数学都这么好,随便辅导几回,我们就能在学堂考试位列前茅,如果你考我们学堂,一定没问题的!“其他学生也应和道。�

    孙元起摆摆手:“我还有别的事,就不打算考学堂了。只是这次师范学堂改革,你们真心觉得如何?”

    “很好呀,我们都很支持改革呢。”其中一位叫董贤综的学生说道,“现在的学堂,才真是学婆。以前的学堂就是放牛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