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第133部分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33部分

小说: 重生之大科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起还没来得及施礼,那人便抢先一个长揖:“学生张仁权奉家父之命恭迎学使大人莅临鄂省!”。

    话说,张仁权原名并非如此。咸丰十年(1860)他刚出生的时候,父亲张之洞用《论语》中“可与立,未可与权”。一句,给他取名张权字君立。

    哪知他的政敌据此攻击张之洞大逆不道,妄想“立君”。”掌(张)权”。,上奏请诛张之洞九族。一度使得张之洞处境十分被动,所幸清廷并未追究此事。事后,心有余悸的张之洞便在他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仁”。字,变成了如今的张仁权。

    尽管张仁权自称“学生”。,其实他已经四十六七岁了。单从年龄上讲,孙元起就不敢托大,当下连忙扶住他:“张先生客气了!不知香帅他老人家最近可好?…”

    “家父身体还算强健,只是近来公务繁忙不能抽身亲自前来迎接,还望学使大人海涵!”。张仁权恭谨地答罢,又问道:“寿州中堂身体硬朗否?…”

    “叔祖父他老人家身体安好,谢谢张先生的关心!”。问答之间,孙元起稍稍打量了一下张仁权:稍显暮气,眉眼之间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相对于曾国藩兄弟、李鸿章兄弟、孙家异兄弟,张之洞、张之万兄弟俩的后代确实没有太多耀眼的人物。在张之洞十三个)儿子中,最“有名…”的恐怕要数么儿张仁蠢,曾经担任汪伪天津市市长、兼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在2年被人民政府处决。而张仁蠢的女儿,就是今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冻心理学家张厚粲先生。

    正说着又过来一位和张仁权年龄相仿佛的官员,非常熟络地打招呼道:“学使大人,你来得正好。如今废科举、兴学堂,精于此道者,舍尊驾而谁?鄂省父老望君可谓久矣!”。;

    能在此时随意插话的想来想去只有另一位副省级干部按察使梁鼎芬,换是湖北督粮道、武昌府知府也不能。要知道,在张之洞宦海生涯中,梁鼎芬作为最得力的幕僚之一一直尽其能事,为他搞风搞雨、挡风挡雨。张之洞对他也是投桃报李器重非常,最近刚保举他做了湖北省的按察使。

    孙元起装作无意瞟了一眼他的官服,果然是三品文官的孔雀舞日,忙施礼道:“节庵桌台谬赞了!从香帅到藩台、桌台两位大人,都是最早倡导新式教育之人,孙某作为后起,哪敢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张之洞在四川、湖北创办新学,众所周知,无庸赘述。�

    据杨度向孙元起介绍:李氓深在1896年至1903年间担任过北洋大学堂的督办(类似于今天的校长):至于梁鼎芬,更不得了,1892年张之洞在湖北创建两湖书院时,他就出任史学分教,主讲中学。之后,梁鼎芬先后主持将两湖书院改成两湖高等学堂、两湖总师范学堂,并出任学校监督、湖北学务处总提调等职。和孙元起一样,他也是最近才从教育界进入官场的。

    李氓深这时接话道:“有话不急,等会儿酒席上慢慢说!来来来,孙学使,我给你介绍一下今天在场的湖北官伸!”。

    在李氓深、梁鼎芬的指引下,孙元起认识了湖北督粮道、武昌府知府、汉口知县、这个道员、那个同知等等官员,嘴里鬼扯着“久仰久仰”。的话,其实一转脸,全然不记得谁跟谁了。

    寒瞎以后,不顾身体疲惫,又随他们来到龟山上的一间酒楼上,被灌得醅酣大醉,才被人送回武昌水陆街的湖北提学使司署后院。

    第二天一大早,疲倦加上酒醉孙元起睡得死去活来。

    正渐入佳境的时候,就觉得有人不停地摇晃自己,勉力睁开眼看时,却是杨度。挣扎几回,才坐起身问道:“哲子,有什么事么?”。

    “百熙,今天可是到武昌第一天,得赶紧去拜会香帅大人!…”杨度急忙说道。

    孙元起暗暗叹一口气:真是官身不自由啊!

    无奈之下,只能起床洗漱。已而换上一身新官服出了跨院,还没吩咐老赵套马车呢,就看见门外停着一顶皂盖、皂帷、银顶的八抬大骄,不禁夸赞了一句:“老赵,你是小诸葛啊?居然有先见之明!什么时候去雇的骄子?”。

    老赵嗫嚅道:“老爷不是俺,这是衙门里给您配的骄卑……“……

    本来以为自己去就可以,结果杨度也跟了过来。看他今天穿得异常整洁,一身鱼白丝绸长衫,加上手里桃花洒金纸扇,居然有玉树临风之态。这才想起来,杨度前几年也在张之洞府中做过幕僚,两下自然是熟悉的。名刺递了进去,很快便被请进府内。张之洞穿着官服,戴着双眼花翎的凉帽满脸威严,一部花白胡须垂至胸前,大马金刀地坐在太师椅上。等孙元起叩头请安之后,他才慢悠悠地说道:“老夫和寿州中堂交谊甚契,前些日子,老夫得了他的信件,让老夫对你以孙辈视之,严加教诲。所以,今天你的礼老夫就生受了!…”

    看着他较真的神态,孙元起心中不禁叫了声“苦也”。!接下来无非说些闲话,问问老大人的身体状况、讨论一下沿途风光、说一点湖北的风土人情什么的。又和杨度叙叙旧,拉拉家常。说了半刻钟,张之洞这才话音一转:“百熙,此次就任湖北提学使不知你有何打算?”。

    这个问题,孙元起在长江的客轮上已经与杨度讨论过,自然胸有成竹:“回禀大人,晚辈初来乍到首要任务是戒骄戒躁,熟悉情况谋定而后动。近期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个是把提学使司下面的各个衙门大致搭建起来:一个是想到下面的几个府县走走,调查一下鄂省的教育究竟如何。只有这两件事都做完之后,才能做进一步的打算。”。

    张之洞点点头:“嗯,如此方是稳妥之道!年青人血气方刚,勇于任事是好的,但最忌意气用事。你有哲子帮忙,可以无大错。之前,老夫也听说了,皇太后、皇上允许你便宜行事。不过湖北民性脆薄,易乱难安,所以老夫还是要劝你,凡事须三思而后行,不要鲁莽!”。

    说到了这份上,话已经足够。所以张之洞一举茶杯,两人便识趣地告辞而去。

    按照之前学部的规定,提学使司下面分六个科室:管理文件、教材的总务科:分管大学、科研的专门科:分普师范、中小学教育的普通科:分管职业教育、调查统计的实业科:管理图书、仪器的图书科:管理财务、建校的会计科。此外还有一个学务公所,就是地方士伸讨论教育的机构。

    孙元起第一次掌控全局,才觉得除了学务公所外,其他六科都非常重要,不想假手于人。可是不分权又没办法,毕竟自己手头没有那么多的可用人才。而作为前任湖北学务处总提调的梁鼎芬,更是自告奋勇地向自己“推荐”。了四个科的科长!(未完待续。

一三八、欲眠还展旧时书

    �对于梁鼎芬的推荐,孙元起有些头痛:峻拒自然不好、初来湖北,就得罪了实权人物,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可要是答应他,自己立马就被架空,成了晃盖第二。

    杨度笑坐在一旁,嘻嘻地看着孙元起:“你准备给梁桌台哪几个职位?”。

    孙元起掰着指头说道:“这六科中,总务科分管教材,之前我和商务印书馆说好,要一起推广教材的,为子避免掣肘,这科自然不能给他。

    “专门科负责大学、科研,这既是我最擅长的,也是我来湖北的目的,也不能假手于人。

    “至于普通科,则是专门科的基础,没有中小学教育,大学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况且,未来蔡鹤琴先生还要在这里办学,所以这个也要抓在手里。

    “但是实业科分管职业教育、图书科负责实验仪器、会计科负责建设学校,我也很想插手。可是梁桌台在湖北实在是太强势,而且各个学堂均是他帮助香帅创设的,学界都是他的人,恐怕至少也要给他这三个职位才行!”。

    杨度点点头:“你说对了,我们最多只能留住三个职位!”。

    “哦?…”孙元起感觉杨度是话中有话。

    杨度不再嬉皮笑脸,正色说道:“说我们做多只能留三个)位子,是因为我们眼下只能找出三个人来:林畏庐、刘申叔以及不才。虽然章行严、陈仲甫二人是有才华的,不过他们只有秀才功名,按照大清的规矩,还不能做官。如果出来担任科长,定然会召来物议,于你不利。”。

    孙元起并不恋栈权力,当机立断道:“那我们就要总务、专门、普通三科,其他的三科和学务公所就让给他们,想来他们也会知足的!”。

    杨度神色不动,却反问道:“这六科中,你最熟悉哪几科?”。

    孙元起有些奇怪他的问题,不过还是老实地回答道:“要说最熟悉,自然是专门科,其次是普通科、实业科、总务科,至于图书科、会计科,最是陌生。”。

    “如果我是你,我会选择总务、图书、会计这三科。”。杨度笃定地说道。

    “嗯?为什么?”。

    杨度笑了笑:“因为中国官场向来都是欺下瞒上的,总务、图书、会计这三科你不大懂,如果委任他人,你以后很难掌握其中的虚实,只能听之由之。而这三科又都关乎财政大权,这样一来,不亚于太阿倒持。万一他们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不被发觉,算是菩萨保佑:一旦东窗事发,你定然受他们牵连,至少逃不过用人失察的罪名。

    “而如果你掌握这三科,把专门、普通、实业三科让出去,事情就好办多了。首先,你对这些事务熟悉,他们欺瞒不了你,反而可以随时抓住他们的小辫子。第二,你是奉皇太后、皇上的旨意来办学的,可以明目张胆地插手这三个科的业务,架空他们,他们还不好说什么。第三,等你有了合适人员,再借口业务不熟,把他们撤换掉,还不会耽误公事。

    “所以说,如果我是你,我会选择总务、图书、会计这三科。

    孙元起向来是从善如流。只是把这个结果告诉梁鼎芬的时候1这位桌台大人不是太高兴:毕竟油水多的差事一个没捞到,饭碗里面的都是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可话又说回来1人家慷慨地把自己一半的地盘都害让给了自己,你还能说出什么旁话?

    既然衙门已经初步搭建好,孙元起立马投入紧张的忙碌中。工作思路早已想好,便是“先易后难,逐步推开”。八字方针。

    所以“先易后难”。,就是先抓迫在眉睫的初等师范教育、以及在湖北已经大致成形的小学教育:再抓中学教育和实业教育:最后才是高等教育。所谓“逐步推开”。,则是先在省城武昌府实施教育改造计划,达到一定效果后,再向其徐的九府、一州、一厅推广。

    早在1904年的时候,张之洞已经在省城分设5所高等小学堂、锋所初等小学堂,还在省城外设立17所初等小学堂。至于其他私人创办的小学堂,更是在湖北大地上星罗棋布。学校、学生都有了,关键就要看教材和老师。;

    现今提学使司的总务科,名义上是林抒出任科长,其实他只负责文件草拟收发这一块:至于教材审定,仍是归孙元起管理。

    孙元起在学部的时候,已经审阅了各地的中小学教材,发现多数的科学教材都是各省临时聘请人手翻译日本的教科书。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本来就不怎么样,学校用的大半都是简化版欧洲教材。这么一溯源,便发现中国教科书底本都是一二十年前欧美的过时知识,把它教给中小学生,科学何时才能发展进步?而且因为每人的语言习惯不同,一样内容能给你翻译出几样来,比如养气、氧气,轻气、氢气,对于普及科技知识非常不利。可清末又没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这样的专业组织,眼下只有通过规定统一教材的方式,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

    恰好此时收到了学部第一批审定的中小学暂用书目表,孙元起马上以湖北省提学使司的名义,下达了自己为官后的第一道命令:

    “学部右侍郎衔署湖北提学使孙为全省中小学续用教科书事: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日,学部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事,蒙懿旨依议准行,颁布各省。今湖北全省教材芜杂,当遵旨统一。自本年七月起,凡新入学之学生,应采用标准教材,不得玩忽!其已就学者,各学校当据现下课业进度,从中选定合适教材,不齐者补之,以两年为期,务必改正。如有不遵,严惩不贷。切切。特此告示!”

    小学已经成立了那么多,教材也开始统一,可如果老师还是那此子曰诗云的私垫老师,又能有什么效果?这个时候,孙元起才明白京师大学堂为什么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