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强秦 >

第332部分

强秦-第332部分

小说: 强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个,而是最少犯错的那一方。(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 海上争雄

    (到医院检查了刀口,有红肿,没好利索,只好继续养着,请见谅!)

    公元前182年。

    大秦历十九年,罗马共和历二百九十六年,春。

    烽火燃遍整个欧亚非大陆,这一场大秦与罗马的全面争霸战争,就象一场突变的飓风,将一个又一个民族卷入到其中。

    整个冬天。

    两方的战线交织在一起,中路方向,辛克要塞虽然已经被秦军攻下,但罗马人并没有就此放弃,斯克达克斯的色雷斯蛮兵,伤亡日重,接替他担当先登的,已经换成了曹信的东线主力,这支秦军装备精良,纪律严谨,又不失勇猛,他们比色雷斯人更加的难以对付,罗马人在节节的抗争中,渐露败相。

    不过,西庇阿表现得很顽强,决意一搏的他,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潜能,一队队从国内抽调而来的生力军轮番上场,换下疲惫的部卒,用有力的臂膀、无畏的牺牲,将秦军的进攻一波又一波的挡住。

    在共和体制迈入帝国体制的时期,西庇阿对军队的改革力度也逐渐的显现了出来,原有义务兵役的征兵体系被抛弃,士兵的武器、甲具将不再由本人提供,而是由国家和政府来统一配给,士兵要做的,就是服从命令、拿起武器,和敌人去搏斗、去撕杀,去赢得战场上必须的胜利。

    在秦国的压制下,帝国时代的罗马军队渐显成形,一个个步兵长枪队,一批批装具着铠甲的专业士兵,罗马人个性中的自由和严谨个性渐渐显露了出来,他们在起步阶段可能有些落后,被秦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现在,罗马人正大步的赶了上来。

    阿尔卑斯山东北麓。

    雪线在低谷的灌木丛和裸露的山岩间起起伏伏。在有些背风的地方,积雪依旧填满了山谷,一队队罗马士兵正在紧张的巡逻着,希翼能够发现一点敌踪,然后消灭他们,去长官那里报功。

    初夏之时,这里的天气依旧寒冷,辛克要塞失守之后,罗马军队的阵线逐步后退,位于亚平宁半岛北部的这座欧洲最高山峰就是罗马人的最后屏障。守卫在这一高山区域的罗马军团正在紧张的构筑防御工事。对于他们来说,守住这些山谷雪线间的桠口,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家园。

    ——。

    西线战场上。

    贝尔港争夺战正在如火如涂的进行着。

    由甘勇指挥的秦军舰队和罗马新舰队围绕港口和航道,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海上追逐战,罗马新舰队的指挥官是西庇阿的亲信,在缺少底气的情况下,这位克拉苏的继任者很聪明的选择了避战。

    就算有时被秦军舰队缠住,也多采取断尾求生的方式,损失一、二艘战舰没有什么。只有能够拖住秦国的舰队就行,罗马共和国的海路运输线现在很短,也就是地中海西部的这几个港口,只要他们小心一点。就能躲过秦军舰队的拦截。

    确实,在广阔无边的浩漾海面上,两只舰队相遇的机率很低,但如果一方掌握了情报上的主动权。那就只要提前几天守在航线上,等着对方自投罗网了。

    热那亚港。

    亚平宁半岛的北部的港口重镇,这里连接着伊比利亚、高卢、亚平宁三角地带。在小海域内,海路贸易发达,这里也是罗马人获得物资的重要城镇。

    码头上。

    点点桅帆衬着飞掠过的海鸟,一条条在海面上觅食的鱼儿被海鸟抓起,在挣扎和不甘中向着不远处的悬崖而去,在那里,新生的一代正在待哺中,动物界的生存法则从古到今不变的进化着,而作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人类则在不远处,进行着一场争夺霸权的宏大战役。

    在转过海湾的一角。

    十余艘悬挂着希腊自由贸易联盟旗帜的商船队伍在扬帆启航,他们的最终目的地,正是处于战火中的贝尔港,这些商船上的辎重十分重要,它们是支撑罗马伊比利亚行省军队继续战斗下去的重要补给。

    在秦军与迦太基联军的不断打击下,西线的罗马军队节节败退,如果得不到有力的支援,贝尔港沦陷时日行将不远,而为了继续维持西部的战线,在西庇阿的严令下,一直龟缩在热那亚港内的罗马舰队终于出海了。

    这一次,他们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的选择悬挂希腊商团的旗帜出航,希腊人在秦与罗马的这场大战中,立场保持中立,但由于格米修斯和迪喀尔这些吕克昂学院重要人物的投秦,希腊与秦国的关系保持的不错,罗马舰队的新指挥官希望,以此来迷惑对手,为自己争取顺利返航的机会。

    然而,他却不知道,在距离热那亚不远的科西嘉岛海域,甘勇的秦军大舰队三十余艘战舰已经象张开了巨口的大鲨鱼一样,正等着罗马人自投罗网。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

    这是一个强者为王的时代。

    一旦成为弱者,就有可能召致来自不同层面的隐形杀手的围捕,罗马人在热那亚港的消息虽然封锁的很严密,但他们雇佣的高卢水手,还是泄露了舰队出航的情报。

    彼得乌斯这个罗马的雇佣军降将,虽然没有办法突入亚平宁半岛的腹地,但他的降归,还是让罗马共和国内部出现了裂缝。本土人口不足,高度依赖占领地雇佣军的罗马人,在战场不利的态势下,其向心力也在逐渐的消弱,高卢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十月初二,清晨。

    海面上强烈旋转的地中海信风,将伪装成希腊商队的罗马混合舰队送到了科西嘉岛的附近,在这一片礁石丛生的海域,也成为了埋葬罗马新舰队的坟场。

    以三十艘对十二艘。

    在数量上,秦军舰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在士气上面,拥有安德烈岛大海战经验的秦军舰队水兵,也不是由商船水手征用而来的罗马新舰队士兵所能相比的。

    当夕阳日落之时,罗马舰队的最后二艘幸存舰不得不黯然退出战场,他们失败了,而且败得极惨,担负新舰队指挥官不到二年的西庇阿亲信,也在这一战中葬身大海,而接下来的地中海中,将是秦军舰队纵横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五章 罗马军事化改革

    地中海海上争霸战的钟声停止。

    罗马人匆匆组建起来的新舰队,在大秦与迦太基海上联合力量的打击下不复存在,由商船水手和雇佣兵组成的罗马海军,在战力上明显要弱了一筹,他们的结局就和罗马共和国这个夕阳大国一样,还未完全开放就即将凋零。

    罗马舰队在科西嘉岛海域几乎全军覆没。这一战况迅速的由热那亚传遍整个亚平宁,正全力以赴应对秦军东线攻势的罗马当权者们大惊失色,没有了海军的保护,整个半岛的外围防护将变得支离破碎,秦国海军舰队随时随地有可能搭载着士兵登上罗马本土。

    面对如此危局,西庇阿顾不得再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坐镇,急急嘱咐庞培勉力守卫之后,即带着二万余精兵南归。

    大秦历十八年,立夏。

    失去海上补给的罗马伊比利亚行省首府贝尔港失陷,守卫此城的罗马军队约三千人放下武器,向秦军将领李仲翔投降。

    在这次授降过程中,罗马人的高傲再一次的显露了出来,他们固执的坚持将迦太基一方排除在外,这使得志在复仇的汉尼拔大为恼火,随后,迦太基军队在伊比利亚的东北部一带采取了大屠杀行动,将近数万的罗马依附者被砍头。

    血雨腥风之下,罗马共和国危机临头。

    面对严峻的形势,西庇阿在罗马城召开了紧急元老院会议,在这次的会议上,西庇阿提议由他来担任元老院的议长,这一提议在几乎没有阻力的情况下通过,由此,西庇阿这位罗马军事强人终于集军权、政权于一身,罗马的共和体制也在这一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罗马帝国的新独裁体制。

    共和与独裁。

    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两个重要对比指标。

    在人类的文明之始。象罗马元老院这样的集体议事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发展,罗马人也是凭着共和的这一体制,才渐渐的由弱小的小城邦发展为地中海一带最为强大的大国。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面临东方大国强秦的压迫和打击,罗马共和体制的弊端也显露无疑,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罗马举国重要决策方面应对迟缓,屡屡丧失军事和战场上的主动权。

    十月至十一月。

    整整一个月时间里,西庇阿一边下令收缩兵力,节节防御秦军的进攻。另一方面抓紧在国内开始军事改革举措。

    这次改革,西庇阿和他的亲信们下了很大的决心,其中在军事和军工层面,许多项的举措都和秦国有联系,就算处于敌对关系,罗马人在事实面前,终于不得不承认,他们必须要学习东方敌人的长处,不然的话。他们就真的要灭国了。

    在军事层面,西庇阿决定军队由方阵队改为军团作战阵形,这一改变也是历史上罗马步兵军团形成的雏形。士兵的武器,也不再由士兵自己提供。而是仿效秦国兵造的方式,由国家专门制造兵器的部门统一打制。

    短剑、重标枪。

    这两种能够发挥出罗马士兵近身肉搏优势、远程打击优势的武器被西庇阿等罗马将领认可,并随之统一装备到军中,罗马士兵之前的武器主要是长矛和弓箭。剑和标枪只是辅助兵器,而现在长矛被重标枪所取代,罗马人的远程打击能力一下子大大提高。可以想见,当两军对垒之时,罗马人的标枪森林铺天盖地而来,将会给对手带来多大的压力。

    另外,罗马军队新配发的短剑,长度约为两英尺,剑宽约两英寸,很重,剑头十分尖利。剑柄可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这种短剑的作用,更擅刺杀而不在于砍杀,它的威力在近身搏杀中更能体现。

    在防御武器方面,罗马人也仿照了秦国的盾牌样式,把原先的圆盾改成结实的长圆形凸面体,这种盾牌更符合人体的特征,竖起来之后几乎可以将身体的大部分遮盖住,能够很方便的遮挡住秦军弩箭的射击。

    除了武器方面的改进之外,罗马军队在征兵方面,最为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增加了常备军和后备役少年兵两个固定的兵种。

    在原先的义务兵役制下,罗马士兵平时耕作,战时出征,很少有机会进行集中的战术训练,而现在,罗马人决定效仿秦军一样,将现有的一线兵员全部调整为常备军,这些将士的装具、食物、辎重一应物器,都由国家统一补发,而不再由士兵的个人家庭来承担,同时,为了奖励出征将士为国征战的功绩,罗马帝国也会和秦国的军爵制一样,对立下战功的将士进行表彰。

    后备役少年兵,主要由年满十三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少年组成,这些少年虽然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但在帝国宣传机器的鼓动下,却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特别是对西庇阿这个军事领袖更是发自内心的爱戴,所以,训练这些少年兵,对于罗马在今后几年中改变不利的战场局面至关重要。

    罗马人的军事化改革步伐,在秦军的压迫下匆匆进行着,对于亚平宁半岛内部发生的这些变化,秦国方面也有察觉,不过,李原现在更为关注的,还是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带的艰难攻坚战。

    阿尔卑斯山的冬雪,在这一年下得格外的厚实,秦军的推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重型的武器不能运送上来,这使得只能以轻武器作战的各路秦军在面对险隘时只能望之而兴叹。

    在西庇阿回国之后,罗马留守将领庞培指挥的十万罗马军队,死死的扼住了北部山脉的各处重要隘口,他们的存在,就象一条条无形的锁链,捆住了秦军进攻的手脚,在此期间,秦军方面也不是没有尝试过突破一、二个隘口,再绕于敌后动摇罗马人的整条防线,但效果却始终令人不满意。(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 多瑙河大会战(一)

    落后就要挨打。

    在秦军数路征伐威胁下,罗马人三军用命,加上大雪、严寒和高山的帮忙,好不容易暂时阻挡住了秦军的势头。

    然而,未等罗马人庆幸过来,秦军的又一轮进攻**再次掀起,经历过无数场恶战的李原在战略眼光和驾御全局能力上,比西庇阿要高出了不止一筹,在察觉到罗马人有收缩防线固守打拖延战的意图,他随即改变了用兵方向。

    阿尔卑斯山既然一时难以跨越,那就先放一放,罗马人现在焦头烂额,他们的弱点可不仅仅只有国内和中、西战线这些地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