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秦-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细说起来,阎凤也是人小鬼大,在长安城里。阎乐“阎王爷”的绰号几乎家喻户晓。相比其他官员,阎乐的劣势就在于他的过往,再加上军情司的职业,别人要想接近他还要提心吊胆三分。这般始终的距人三里之外,对于阎乐来说得势时不算什么,万一要是有哪里被人抓住把柄,恐怕连个替他说话的人都没有。
“好了。武侯的回师大军已经在河东郡蒲坂了,这段时间,阿爹要好好的整肃长安的治安。你可不要乱跑给我闯祸,听到吗?”阎乐脸色一正,吩咐道。从燕地的蓟县到长安,就是后世北京到西安的距离,当初李原率军增援项羽时,因为军情紧急而日夜兼程,而这一次班师回长安,则不需要那么的急促。
“知道了,我不乱跑,我去找辛姐姐说话去?”阎凤吐了吐俏舌,做了一个鬼脸,然后快速的转身跑了出去。
阎乐目送阎凤离去的小小身影,阴沉沉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这句话不管什么时候都一样,有过与赵蓉那一段不幸婚姻的阎乐,对于夫妻之间琴瑟相合之类的传说早已不信了,他的愿望只剩下了找一个实实在在的女人,相濡以沫的过好以后的日子,阎凤的母亲虽然是个村妇,但阎乐却觉得很安心。
幸福。
就象天上的彩云,飘来荡去,捉摸不定。
阎乐、阎凤有他们小家的幸福,同样的,长安城最为显赫的一家人,也在悄悄的期盼中,等待着团聚的一天到来。
有了李烨每天的陪伴与哭闹,年轻母亲赢玉漱一天天过得充实无比,女儿与父亲,儿子与母亲,相互之间的亲旎旁人是不知道的,没有了赢氏的管束和牵绊,赢玉漱就象一个挣脱了牢笼的鸟儿,可以尽情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充实的生活。
不仅是她,就连同居一处的顾芸娘也凑了过来,再加上时不时前来逗逗李烨小子的辛追,三个女人一度生疏的关系在有了烨小子这个共同的话题后,又再次的和睦起来,赢玉漱在为了人母之后,也开始有了当大妇的一点霸气。
安乐宫。
早早的有随侍烧起了煤石,通过用糯汁密封的青石通道将热水循环,散发的热量将屋内烘烤的暖洋洋的,同时,为了防止煤石燃烧造成屋内空气稀薄缺氧,当初在宫殿的设计时,辛追结合李原的描述,将煤石的烧灶间放到了宫殿的东南方向。
长安的冬天,西北风犹烈,烧灶间位于东南,正好不影响整座宫殿的通风,当然,象濡汁巷道环绕整座宫殿的浩大工程,所花费的人工和物料也是极大的,在督造长安之时,李原手里的财力还不充裕,他能下决心为赢玉漱修造这么一处与众不同的宫宇,其中倾注的感情不言自喻。
说实话,在感情方面,李原的天份不高,属于木讷的一类,这也是当初顾芸娘嗔怪他木头的原因,如果不是穿越到了秦代,李原这样的性子要想得到姑娘的垂青,就只能用老天帮忙来祈祷了。
人的个性决定着性情与经历。
或许是有着穿越者闷骚的习惯,又或许是军中生涯久了,李原并不象在战场上那样锋芒毕露,而是更加的内敛一些。这种内敛的个性,如果碰到了象辛追这样活泼开朗的性子,那一切都好说,没什么问题。
而要是碰上细腻敏感的,比如赢玉漱这般性子的,则双方的磨合期变得很长,彼此之间一旦有一些小的芥蒂,就会引发一连串的变故。
“嗯,嗯,玉姐姐,这些天我看你天天笑着不停,是在盼着武侯早早回来吧,可惜了,我刚刚从国相府回来,听陈丞相说——!”辛追穿着厚厚的一身白色狐狸皮缝制的皮裘,脚下蹬着一双鹿皮小蛮靴,一边在屋子里踱着方步,一边怔怔自语。
“丞相说什么?难不成哪儿又有战事?你这小娘可别又胡编乱造些东西吓我们——。”赢玉漱眼眸里尽是宠溺,她的眼睛只盯着怀中正在吃奶的小李烨。
对于王族的女人来说,能够哺育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极大的恩赐和幸福,在赢氏被赶出长安之后,赢玉漱终于真正的成熟起来,开始履行起自己的职责来,有了李烨之后,她原先的不自信和忐忑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国之母成熟的风韵。
“嘻嘻,丞相说,李大哥还要在河东巡视兵造和盐池,估计要到十二月底才能回来,玉姐姐,你可不要失望呐!”辛追笑嘻嘻的说道。
“我有烨儿呐,他回不回来,有什么打紧,到时追儿你,是忍不住了吧,要是真想的话,你就去河东找他嘛。”赢玉漱取笑道。李原在修造安乐宫时的细心让她身体温暖的同时,心也跟着暖暖的,况且现在的她,属于有儿在手,天下我有的王霸姿态,根本不担心辛追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威胁。
“嘿,姐姐答应了,可不生气,芸娘,你去不去?”辛追蹦跳了一下,兴奋的冲着一旁沉静低头织绣的顾芸娘问道。
“我可不去。外头风大雪大,女儿家着了凉可不好。”顾芸娘摇了摇头,勉强笑道。
“芸娘别担心,太医不是开了药方了吗,只要坚持调养,到时候孩子自然会来的。”赢玉漱安慰道。
赢玉漱有了李烨,心事了了,而顾芸娘的心病同样也是一样,前些天她虽然很努力了,却肚子也一直没有反应,后来请了太医来看过,诊断的结果是她以前练功伤了身子,需要多加调养才能恢复过来。
这个诊断让顾芸娘很是郁郁,所以,在听得辛追在大冬天要往外跑时,她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趣。
女人的眼界,在于男人和家庭;男人的世界,在于国家天下。
长安城里的女人们,在暖和的宫殿中憧憬着美好日子的到来,而她们的男人,此时正在河东的恶劣天气中,呵着热气冒风雪而行军。(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河东盐池
风萧萧兮易水寒!
二个月前,秦、楚、常山、魏四国联军在此誓师北伐,为了解救一衣带水的袍泽,为了击溃敢来抢劫家园的豺狼。六十余天的撕杀与征战,带给联军将士的,不止是满身的征尘、数处的创伤,还有浓浓的化不开的友情。
弩兵将领甘勇带着一队士卒守卫在浮桥边上,目送着一队队联军的将士从燕地回归,魏军过去了,只有五百士兵的他们,更多的只是经历了一次打酱酒的旅行,但在这些魏卒的脸上,依旧能够看到浓浓的钦佩之情。
随后是常山军的队列,钟离昧已经决定,重新回归楚国,项羽对于钟离昧的回归,表示出了极大的善意,楚国现在将领凋谢,钟离昧如果回到楚军之中,不亚于是给连吃败仗的楚军将士一针强心剂。
楚军在常山军后面过河,项羽高昂着头,将断了腕子的左手藏在袖子里面,他的脸上沉郁的就如同化不开的一团墨。
“大楚,大楚!”
项庄策马来回,不停的鼓舞着全军将士的士气,然而,楚军的军容就象冬日的冰棱花一样,棱角被早早的磨平,剩下的是一滩软绵绵的浊水。
蓟县被围。
随同项羽、项庄突围的八千余精锐经此一战,伤亡惨重,项羽的一千亲骑折损得几乎没有了,而随项庄突围的人,也不过三千人不到,至于因伤病留在蓟县的楚军伤卒病卒,虽然保全了性命,但这些楚卒要想恢复战斗力,至少需要大半年以上时间的休养。
与楚军失落的情绪相比,秦军上下则是士气高涨,燕地之战,秦军出动的部队。除了九原的边骑是精锐外,其他的士卒均为新组建的二线部队,秦军士兵也多为如季心这样的俘卒或者来自赵地、韩地的关东士兵。
如今,这些新卒也和老卒们一样,高唱着“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秦军战歌,就连新加入序列的新卒也感受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那一份执挚的战友之情。
“李武侯,这次蒙你相救,项籍谢了,他日秦国若是有难。我大楚也绝不会袖手旁观。”项羽在催马踏上浮桥之际,勒住马缰冲着李原大喝道。
“霸王,此番你我合兵一处,共抗匈奴,彰我华夏之威风,扬我炎黄之锐气,我大秦军旗所向,挡者披靡,希望霸王回转彭城之后。能够考虑两国结盟之事,唯有如此,才能使我秦楚百姓免遭战乱,免受流离之苦。”李原劝慰道。
救出项羽之后。李原对于秦国与楚国未来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在以往,秦与楚势不两立、肯定要拼一个你死我活。但在这一次联合对匈作战中,却让李原看清楚了,两国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更强大更凶险的敌人:匈奴。
冒顿的反扑,随时有可能到来。
在吃过一次大亏之后,李原确信,这头草原上的饿狼会更加的凶残,而秦国与楚国则唇亡齿寒,只有齐心协力才能与强盛到顶点的匈奴人相抗衡,若是两国先拼一个高下的话,那即便一方胜了,也会伤筋动骨失去与匈奴人决战的力量。
“结盟——,哈哈,我项籍还没有依靠和投降他人的习惯,李武侯,你若是看得起我项籍,就来日在战场上见输赢吧,到时候,项某也饶汝一回。”项羽傲然道。
这句话,项羽说的坦坦荡荡,重瞳之中更是流露出希翼与李原一战的念头,一直以来都是孤军奋战的项羽,实在无法接受秦军给予的施舍,他要回去好好的整顿队伍,然后一扫前耻,堂堂正正的将李原打败。
“项籍,你会再次失败的,我保证。”李原淡淡说道。
项羽的骄傲和固执,就如同他的人一样,让他人接近不得,就算李原给予了他帮助,也无法动摇项羽的信念。
面对项羽的挑战,李原也是无所畏惧的应战了。
救楚,是大义,是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竞赛,他无怨无愧;而接下来的灭楚,则是王朝的终结,
是国与国的交替,他势在必行。
——。
楚军离去,常山军离开,最后,李原也要率领本部亲兵离开幽燕,离开这块让他从陌生到熟悉了的土地。
秦军诸将之中,韩信已经被任命为燕地和代地的新郡守,统一指挥这两个地方的秦军部队,他的麾下,将士达到了三万余人,在秦军行列之中,韩信一部也正式从二线部队荣升为一线的主力。
韩信的燕代军也是继李原的关中军、九原的边军、盖藏的河西军之后,第四支足以威慑周遭、并能够独立统兵作战的强大集团。
代郡,顾城。
韩信一路从易水护送李原到顾城,在这个风萧萧兮的冬日,秦军将士们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战友深情。
只可惜的是,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这一次北地作战,也让韩信真正的见识了李原的果断,能够在秦国面临内患的情况下,依旧出兵救援曾经的仇敌,这一份胸襟韩信自问他不能够做到。
“武侯,一路多保重。”韩信一勒马缰,道。
“韩大将军,这回你独留在燕地,责任重大,如果发现匈奴人或楚人有异动,可与边郡的王离将军联系,一句话,大秦之安危,在汝一身,有什么事情,可烽火传讯,报与长安知晓。”李原点头吩咐道。
“武侯放心,末将理会的。”韩信应允道。
燕地远离关中,相当考验将领的统兵和判断能力,要知道在幽燕的北方,是强悍不肯认输的匈奴人,燕地的南面,是退守回齐地的楚军,因此,能够给予韩信增援的,就只剩下了西面道路遥远的边军,还有赵地一带的郡兵部队。
凯旋回朝。
李原率亲骑一路经邯郸、过朝歌,再经河东郡,于十二月末到达距离大河不远的解池,听闻李原回师抵达河东,在晋阳一带负责兵造事宜的司马印早早的迎接在这里。
多日不见。
司马印的精神比几个月前要更好了些,这次秦军出征,一多半将卒已经更换了铁制的矛、枪,就连战刀也开始在军队的中下级将领中推广,而据不少的秦军将领反映,他们的新武器在与匈奴人的粗劣青铜刀比拼中,取得了几乎完胜的辉煌战果。
不过,今天司马印和李原的会面,谈话的重点肯定不会是兵造方面,在武器的打制方面,现在秦国兵造的那些匠师们,已经远远的将一知半解的李原给抛在了后面,他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已经开始尝试锻造百炼精钢的技术。
解池。
也被称之为卤池。
它的位置,就在今年的山西省运城市解县一带,这里位于中条山的北麓,是大河由北向东的转弯处,这里的盐湖在夏日东南风的吹拂下,池中的盐水会加速的蒸发,然后自然的凝结成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