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航班-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他分娩的时候肯定也是在路边上,自己循路找回去应该不难找到;而如果曾玉还没有分娩,那么自己就负责照料起这个孩子,直到找到可以托付的人为止。
自己不归属红军管,红军有关长征的决定管不到自己身上——大不了这一次不跟红军一起行军,就不信自己一个七尺男儿照顾不了一个小孩子(一个周)。他带着奶瓶奶粉毛巾等物,本来就是打算应付极端情况的。
现在这些都用不着了,红军现在驻扎在村镇里,不愁找不到人托付。
————
正说着话,大家忽然看到,主席,总理,司令等人,也都过来了。
看到魏承恭,几个领导都愣了一下,总理就皱起了眉头,“小傅,不是说在湘江战役结束之前你不要过来的吗?”
“咦?不是说在12月10日前后就可以过来吗?今天是12月9日,我时间遵守得很好啊。”魏承恭嬉皮笑脸,同时岔开话题,“总理您几位是过来看孩子的吧,快请快请。”
总理哭笑不得,司令笑骂,“快请个啥子?你以为这是看戏哈?等一会儿再收拾你,现在先去看曾玉同志和娃儿。”
于是这小子又搭着几个领导的东风进了产房。
只看打扮,曾玉同志是个典型的江南农村小媳妇,身材不高,长得也很瘦弱,刚刚生完孩子,精神也非常萎靡。不过或许是得益于特别营养补贴,她脸上的菜色倒是没有其他红军战士那么重。
魏承恭打量着她,想不明白,这个瘦瘦小小的女同志,到底是怎么在身怀六甲的时候,追上红军的。要知道,她跟干部修养连的女同志们不一样,她是没有被允许参加长征的,即使跟上来,也不会有特别的照顾——虽然干部修养连其实也照顾不到哪里去。
眼下她躺在用战士们的行军被叠成的床上(中国很多地方的风俗,产妇用过的床上用品嫌晦气,要全部丢掉。如果借用主人家的东西,恐怕会让主人不高兴。红军不讲究这个,这些军被洗洗后还要用的),看着身边安静地抱着奶瓶的孩子,眼泪涟涟。
那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孩子?而眼下,自己跟孩子在一起,最多呆到天明,就要分别了。想到这里,怎么能不让她泪如雨下?
“我看看我看看,诶呦,好孩子……”主席上前来,抱起襁褓中的孩子——魏承恭拿来的那些毛巾有用了,本来同志们只能是用一些破军装裹了一个襁褓,这样的织物包裹到婴儿身上,不用说肯定不保暖(时间已经是12月中,比较冷),也不舒服;不过眼下,襁褓里面垫着雪白的纯棉毛巾,还不止一两层,既保暖又舒适。
“好啊,好啊,这孩子一生出来,我们就打了个大胜仗,这孩子简直就是我们的福星嘛。”
“周子昆唵?啷个还没来?”总司令向旁边的同志们问道,“他婆娘生娃儿,他这个当爹的不过来看倒,搞啥子鬼吗?”
“报告!周营长还在后方阻击湘军刘二豹部(生造的部队,懒得查当时白党军的布置了——说实话,除了白,何,薛,周几个人,其他师一级将领也查不到——有兴趣做反面将领的书友,可以报名)。”这个同志立刻答道。
“哦?”总司令愣了一下,自嘲:“我搞忘了——应该早几天把他调过来。”
几个人——包括魏承恭在内——轮流逗弄了一下孩子之后,又把孩子交回到曾玉身边。几个人互相看了看,脸色都严肃起来,总理稍微叹息了一声,道:“还是我来说吧。”
魏承恭看这有些沉重的气氛,试探着道:“我要不要回避一下?”
“不用,这事情无关战略决策,对你没什么好隐瞒的,”主席拍拍魏承恭肩头,沉声道。
魏承恭稍微愣了愣——跟以前比起来,主席似乎有了一点点不同。
错觉吗?
“曾玉同志……”
“不用说了,我都知道。”曾玉抱起孩子,泪如雨下,“说实话,能够在这里生下孩子,总比在什么荒山野岭要强得多。”
“不只是这样,”总理缓缓道:“我们刚刚打了一场大仗,虽然打赢了,可是伤亡也不少。我们的医疗条件比起以前确实有了不少改善……”
说到这里,总理看向魏承恭,轻轻点了一下头,意示嘉许,“不过对于重伤员,我们还是没有多少好的办法。”
魏承恭微微一愣,悄悄拉了拉身边的总司令,悄声道:“部队损失很大吗?”
总司令点点头,说起话来有些沉痛:“伤亡有一万多。好在湖南那地群众基础好,我们‘扩红’了大几千人,而且还安置了相当一部分伤员,要不然更麻烦。”
那边总理又道:“我们想要把无法随部队行军的约两百名伤员同志组织起来,派一个营保护,秘密潜入湘西,与贺龙同志会师。”
魏承恭皱眉,看向总司令:“为什么大部队不去湘西跟贺老总会师啊?”
“大部队过不去。何健那个龟孙遭老彭打怕了,集中兵力全力固守几个大城,我们红军不擅长阵地攻坚,估计打不穿何健的防线——不过如果只是一只几百人的小部队的话,应该还是可以绕过去的。”
“周副主席,您是说……”曾玉看着总理,猜测道,“让我跟这支部队一起行动?”
“不只是你,还有周子昆同志——这么说吧,我们不是要派出一个营作为保卫部队吗,初步决定就是子昆同志的营,你们一家可以不用分开。”
————
(地效注:渡过湘江以后的红军,将不再有军团级别的战斗;所以湘江战役产生的这些伤员,基本就是红军长征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出现的伤员。这样成规模出现的伤员,不可能像后来零星出现的伤员一样,留下一笔安置费,安置在地方。这样大规模的伤员出现在一个地方,太惹眼了。
在历史上红军是顾不上了——所以才有了七千俘虏,这七千俘虏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伤员——眼下红军还行有余力,当然会有一个安置。)
七 不一样的湘江战役()
从11月15日,红军突破国党军的第三道封锁线开始,红军就在计划有关第四道封锁线的问题了。
有了金手指,红军想要安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其实并不难。别看国党军兵力雄厚,四面八方朝中间挤压,但其实因为互不统属(桂军曾经在战役期间缴了中央军周浑元部一个连的械),彼此提防,根本就不能形成合力(一直到抗战时期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导致中国庞大的兵力优势不能发挥,各部各自为战,被日军各个击破)。
具体来说,在红军渡江的全州,兴安之间,曾经出现过从11月22日夜里开始,一直到12月1日为止,长达9天的力量薄弱期。这期间,桂军主力夏威部10个团撤离此地,仅留下两个团又两个营的部队守卫。如果红军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内快速渡江,就可以避免重大损失,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各军团战力大损,各部建制混乱,导致面对民团的攻击都感到吃力,受了很大损失)
然而,中央直到25日才得知渡口兵力薄弱,决定由此渡江。偏偏一向行动迅速的红军在这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中央纵队26日行进6公里,27日行进8公里,28日行进26公里,29日行进32公里,四天总共才行进72公里。不用说,什么都晚了。
这里说两句。有人说一、三、五军团的阻击战,不是因为中央纵队行进缓慢,而是因为要给八、九军团保留西进通道;而八、九军团之所以落后,则是因为行军路径错误,在三峰山受阻,被迫北上从雷口关进入广西——比其它军团多走了很多路。
所以,八、九军团在三峰山受阻,这才是湘江战役中红军陷于被动的关键因素。
这个说法倒也不算错。红八、九军团在26日接到军委命令时的位置确实不好(太过靠后,这两个军团当时还担负着威胁桂军右翼的入桂通道的任务)。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红八、九军团为什么会位置那么靠后?
很简单,作为全军的后卫部队,总不能你中央纵队还没有走到位,它就超到前面去吧?
退一步说,就算八、九军团位置不好,也可以通过急行军赶上来,然而战役期间,八、九军团的日行军速度不到四十公里,这个速度当然不算慢,但是作为红军的一支战斗部队,特别是这种紧急情况下,这就显得不够了。要知道这之后主席接手红军指挥,中央红军在紧急情况下日行军60到100公里可绝不鲜见。
好吧,无论是前方的红四师红六师擅自放弃阵地,还是中部的中央纵队缺乏战斗力成为软肋,还是后方的八、九军团行动拖沓(某些人总结的湘江失利三大因素)。在事先了解之后,都是可以克服避免的。
不过,仅仅是安全通过湘江就可以了吗?
————
11月15日,过第三道路封锁线后,彭大将军给总理发电建议:“以三军团迅速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同时我中央率领其他兵团,进占溆浦、辰溪、沉陵一带,迅速发动群众创造战场,创造根据地,粉碎敌军进攻。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彭德怀自述》)
在原来的时空中,这个提议没有被采纳;在这个时空中,则部分得到了执行。
15日,彭将军带领三军团4师,5师,及八军团一部,军委直属特勤大队一中队的两个小队,全军约一万三千人,沿彬州,耒阳(就是熊艾春“恕灿”电脑的那个耒阳)秘密北上,计划在衡阳与湘潭之间的山里面潜伏两到三天(一万三千人听起来很不少,实际上如果挤到一起,不过是一个100*130的方队,普通小学校的操场都可以站得下,就算加上一些“重武器”,想要在大山之间躲起来,问题也不大——当然,前提是不能与外界有交流,比如向外采买粮食什么的。所以为了这次潜伏任务,彭部带了十天的口粮,为此甚至部分削弱了其他部队的粮食储备——顺便一说,红军在度过湘江之前,因为一路走的都是大路,沿途人烟繁华,所以并不缺乏粮食补给。在渡过湘江之后,实力巨减,不得不避开大路,专门走穷乡僻壤,一直到遵义才获得补给的机会),在湘江战役开始以后,相机夺取湘潭,威胁长沙,迫使湘军回援。
16日,湘桂军阀一如历史上一样,达成全州协议,联手在湘江布防。
11月18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广西贺县白芒营、恭城龙虎关分别与桂军交战。20日,红九军团(历史上红九军团由红3,红22两个师组成,湘江战役之前红22师尚余1000多人,被派去给中央纵队挑东西。所以湘江战役打响时,红九军团其实只有红3师一个师。这里因为中央纵队没有那么多家当,同时部队战斗力增强,22师尚余1300余人,但是编制依然没有了,被打散加强了红3师。)及红三军团6师(配属给红九军团)逼近江华,21日,攻占江华县城,并派出两团兵力攻打(佯攻)龙虎关。之后,红五军团、红八军团和红九军团部队先后进入江华、永明,威胁广西富川、贺县、恭城。
以上战场形势跟历史上如出一辙,甚至连战果都相差无几,如果说有什么变化,那就是红军在加强了火力与技战术之后,伤亡不如历史上那么大。
既然如此,对手方面的应对也就跟历史上差不多了。
白崇禧一看红军有可能从富川,贺县一带深入广西腹地,又接到王建平从上海发来的密电,说常凯申采用政学系头目杨永泰“一举除三害”的毒计,拟将红军由龙虎关两侧地区向南压迫,一举除红军、广东、广西“三害”,遂作出了将部署于全灌兴三角地区的夏威部主力南撤的决定。
11月20日晚,白崇禧以李宗仁的名义电告常凯申(当时李宗仁在广东),要求将夏威部主力南撤,所留空白由湘军填补。常凯申于22日下午17时,下达了准许桂军南撤的复电,并向何键发电,要求何键派湘军南下全州接防。
白崇禧接悉复电后,没等湘军接防,即刻下令连夜将在全州、兴安、灌阳布防的夏威所部主力撤往恭城,仅在全州留有7军24师72团的两营干训队,兴安留有一个团(属43师),灌阳留有一个团(44师130团)。而湘军在接到常凯申的接防命令后,并没有即刻南下接防,而是一再拖延。
历史上湘军直至11月27日,才进入全州县城,但进入全州后又停止南下,一直到12月1日,才重新封锁湘江(何键很可能也不想跟红军死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