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陶渊明集译注 >

第33部分

陶渊明集译注-第33部分

小说: 陶渊明集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令,官至征西将军,镇武昌。死后谥号文康,追赠太尉。
(21) 帝舅:庾亮为晋明帝皇后之兄;晋成帝即位,他便是皇帝的舅父。民望:指在国内的声望。
(22) 分陕之重:指辅佐君主朝政的重任。周成王即位时年幼,周公旦与召公》姡В╯hì是)辅佐
朝政,分陕而治,周公主治陕之东,召公主治陕之西。后因用此典表示幼主临朝,大臣辅政。
(23) 辟:征召。部:所部,即属下。从事:官名,刺史的佐吏。
(24) 引见:召见。
(25) 传(zhuàn 撰):传舍,客舍。古时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汉书?郦食其传》:“沛公
至高阳传舍。”颜师古注:“传舍者,人所止息,前人已去,后人复来,转相传也。”从吏:跟从官
僚的下级随员。
(26) 麈(zhǔ主)尾:拂尘。麈:兽名,似鹿而大,其尾辟尘。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
用麈的尾毛制成。
(27) 怡怡(yí夷):和悦的样子。如:然。
(28) 旬有余日:十多天。十天为一旬。
(29) 更:更换,改。版:名册。指载有职官的名册。劝学从事:掌管教育的佐吏。
(30) 望实:名望与实才。
(31) 应:适合。尚德:重视道德修养,指教育之事。举:荐举,举用,指职务。
(32) 太傅:官名,辅佐君主或辅导太子的官。褚裒(póu 抔):诸本皆作“褒”,逯本据《晋书》
校改,今从后者。襦裒,字季野。女为晋康帝皇后。曾任豫章太守。死后追赠太傅。
(33) 简穆:干练而温和。器识:指度量与才识。
(34) 出朝宗亮:指离开豫章来朝见庾亮。朝宗: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
见曰朝,夏见曰宗。”这里指下级晋见上级。
(35) 正旦:正月初一。
(36) 率多:大多为。时彦:当时的名流。彦:贤俊之士。《尚书?太甲上》:“旁求俊彦。”
孔安国传:“美士曰彦。”《诗经?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37) 远:指距离主座远。
(38) 将无:岂不,难道不。是:这,这人。
(39) 益器:更加器重。
(40) 举秀才:指孟嘉被推举力秀才。
(41) 庾翼:庾亮之弟。亮卒后翼接任都督江。荆等州军事,以安西将军号兼荆州刺史,镇武昌。
府:州府。功曹:官名,掌管选署功劳之职。
(42) 别驾:州刺史的佐吏。
(43) 已丘令:已丘县令。巴丘:在今江西省峡江县北。
(44) 参军:将军府佐僚。
(45) 龙山: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
(46) 参佐:泛指将军府属官吏。毕集:都会集一处。
(47) 著:穿着。戎服:军装。
(48) 目:目示,使眼色。
(49) 如厕:上厕所。如:往。
(50) 廷尉:掌刑狱之官。孙盛:字安国,太原人,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书。
(51) 著:放置。坐处:指孟嘉的坐处。
(52) 了不容思:丝毫不加考虑,构思。
(53) 除:授职,拜官。尚书删定郎:官名。
(54) 不拜:不接受任命,不受官职。
(55) 孝宗穆皇帝:晋穆帝司马聃,庙号孝宗,谥为穆。
(56) 不任:不胜任,不能做到。拜起:指拜见的礼节。
(57) 会稽:郡名,在今浙江绍兴。
(58) 赴义:指前往吊丧。
(59) 由:经由,经过。永兴:县名,在今浙江萧山县西。
(60) 高阳:今河北蠡县一带。 许询:字元度,高阳人,好游山水,为当时名士。
(61) 隽(jùn 峻):通“俊”,英俊,俊秀。
(62) 客居:旅居,指许询游至此而客居。县界:指永兴县境内。
(63) 本心:本想。 过:访。
(64) 寻:不久。 就:接近,这里指拜访。
(65) 止:停留,逗留。信宿:连宿两夜,再宿口信。
(66) 雅:很,甚。 相知得:相互成为知音,彼此情投意合。
(67) 俄:不久。迁:升迁,提官。
(68) 朝:指州府。? 。(tuì颓)然:随顺柔和的样子。《周易?系辞下》:“夫坤,? 。然示人简矣。” (69) 会:遇,适逢。 神情独得:指内心有所体悟。
(70) 径之:径直前往,直到。
(71) 景:同“影;,指自己的身影。
(72) 造夕:到了晚上。
(73) 势:指地位权势。
(74) 总发:亦作“总角”,指儿童时代。
(75) 知命:指五十岁。《论语?为政调“五十而知天命。”
(76) 夸矜:犹矜夸,夸耀自己的长处,自我吹虚。矜:自以为贤能。《尚书?大禹谟》:“唯
汝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77) 愠(yùn 运):含怒,怨恨。
(78) 融然:恬适的样子。远寄:心寄世外。
(79) 明公;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80) 听妓:听歌妓弹奏演唱。
(81)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82) 肉:指歌喉,声乐。
(83) 渐近自然:因丝、竹乐器皆人工制成,而歌喉乃是天生,所以说是“渐近自然”。
(84) 中散大夫:官职名。 桂阳:今湖南省郴县。罗含:字君章,桂阳未阳人。尝为州主簿,桓
温极重其才,以为江左之秀。累迁廷尉、长沙相。
(85) 不愆(qiān 千)其意:谓内心清醒,没有过失。愆:过失,失误。
(86) 光禄大夫:官职名。南阳:今河南南阳。刘耽:字敬道,南阳人。少有行检,以义尚著称,
历度支尚书,公平廉慎。为桓玄之岳父,玄辅政时,以耽为尚书令,加侍中,不拜卒。
(87) 从父:叔父,指陶夔。太常:即大常卿,掌国家祭把礼乐之职。
(88) 公:指三公(司徒、司马、司空),又称三司,为全国军政最高长官。否:录本作“不”,
今从焦本、李本改。
(89) 本是:本来应当是。三司人:三司中人。三司即三公。
(90) 《凯风)“寒泉”之恩:指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
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爱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91) 钟:汇聚,专注。厥:其。
(92) 按:审察,研求。采:采集,搜集。行事:行踪事迹。
(93) 如履深薄:好像是行走在深渊的边缘、薄冰之上。《诗经。小雅。小晃):“战战兢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云尔:句未助词。
(94) 进德修业: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业务知识。及时:谓及时为世所用。孔子此二句见《周易?文
言?乾卦):“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95) 清蹈衡门:指隐居在家之时。清:情操,高洁。蹈:谓出入。横门:陋室。
(96) 令闻:美名传扬。孔昭:很显著。
(97) 振缨公朝:指出仕为官。振缨:振动冠上的缨带,即戴上官帽。《晋书?周馥传):“馥
振缨中朝,素有俊彦之称。”
(98) 德音:犹令闻,好的声誉。(诗经?豳风?狼跋):“德音不暇。”允:诚信。
(99) 道悠运促:天道悠远,人命短促。
(100) 远业:大业。
(101) 仁者必寿:《论语?雍也):“知(智)者乐,仁者寿。”
'译文'
已故孟君讳名嘉,字万年,江夏郡鄂县人氏。曾祖父孟宗,因孝行而闻
名,在吴国做官,为司空。祖父孟揖,晋惠帝元康年间做过庐陵太守。孟宗
死后葬在武昌郡新阳县,子孙在那里安家,于是成为该县人氏。孟嘉少年丧
父,奉养母亲同二弟住在一起,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的第十女为妻,在家
孝敬长辈,兄弟和睦,无人能使他们相互疏远,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孟
嘉襟怀淡泊,语言简默,很有度量,二十岁时,已受到同辈人的敬佩。同郡
的郭逊,以清高的节操而闻名,当时名声在孟嘉之上。他常赞叹孟嘉温文儒
雅、平易旷达,认为自己不如孟嘉。郭逊的堂弟郭立,也是有才华有志向之
人,他与孟嘉同时而名声相当,却常对孟嘉推许心服。因此孟嘉名冠卅里,
声传京城。太尉庚亮是颖川人,他以皇帝舅父的身份和在国内的威望,受命
辅佐朝政的重任,坐镇武昌,兼任江州刺史。他征召孟嘉为其所部庐陵郡的
从事。一次孟嘉下郡回来,质亮召见,问他下面风俗好坏。孟嘉回答说:“孟
嘉不知道,待我回旅舍时当问问随从的小吏。”瘦亮拿着拂尘掩口而笑。诸
位从事离开后,瘦亮叫来弟弟庾翼并对他说:“孟嘉毕竟是有盛德之人啊。”
孟嘉告辞出来之后,自己除去其从事的官名,就步行还家;老母在堂,兄弟
共相欢乐,一派和悦。过了十多天,孟嘉被改任为劝学从事的官职。当时庚
亮重视修建学校,选拔德高望重者为儒官,凭着孟嘉的名望和实才,所以符
合这一重视道德修养的职务。太傅褚裒是河南人,他干练而温和,很有度量
且有才识,当时他任豫章太守。一次他离开豫章来朝见厦亮,适逢正月初一
庾亮大会州府人士,其中大多是贤俊名流之辈,孟嘉的座位离主座很远。诸
裒问庚亮:“江州有位孟嘉,他在哪里?”庾亮说:“他在此,您只管自己
寻找。”褚裒一一看过,于是指着孟嘉对庚亮说:“难道不是这人吗?”庾
亮高兴地笑了,喜的是褚裒能认出盂嘉来,同时也为盂嘉能被褚裒认出来而
感到惊奇,于是就更加器重孟嘉。孟嘉被推举为秀才,又做过安西将军庾翼
府的功曹,还做过江州别驾、巴丘县令。征西大将军谁国人桓温的参军。孟
嘉为人和气而且正派,桓温非常看重他。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所部参佐
官吏全都到齐,他的四弟二甥也都在坐。当时下属官员都穿着军装,一阵风
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桓温目示左右及宾客不要讲话,以观孟嘉的举止。
孟嘉开始并没在意,过了好一阵子起身上厕所去了,桓温叫人把帽子捡起还
给孟嘉。廷尉太原人孙盛任谘议参军,当时在坐,桓温使人拿来纸笔,让他
写文嘲笑孟嘉。文章写好后给桓温看,桓温把它放在孟嘉的坐处。孟嘉返回
坐处,见嘲笑自己的文章后,便请求纸笔作答,细毫不加考虑,文辞超众卓
越,四座之人为之赞叹。奉命出使京城,被任命为尚书删定郎,他没有接受
任命。晋穆帝司马耽闻其名,要在东堂亲自召见孟嘉,孟嘉以脚疾为借口推
辞不去,说自己不能做拜见的礼节,皇帝还是下诏命人将他扶入东堂相见。
孟嘉曾经做过刺史谢永的别驾。谢永是会稽人,不幸去世,孟嘉请求前去吊
丧,以尽往日下属之情,途经永兴县。高阳人许询,有俊才,辞去荣禄不愿
做官,常常随心所欲,独来独往,此时正客居在永兴县界。一次他乘船到附
近去,正遇孟嘉经过,他赞叹道:“都市中的优秀人物我全都认识,唯独不
识此人。也只有中州的孟嘉,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这难道不正是他吗?可是
他又因何而至此地呢?”许询请人去向孟嘉的随从打听。孟嘉告诉来人说:
“我本就打算前去拜访,现在我先去吊丧尽义,不久回头就到许先生那里
去。”孟嘉返回时,于是就在许询处连住两夜,两人相互成为知音,彼此很
是投机,像是多年的老友。孟嘉回到桓温府后,转官为从事中郎,很快又升
迁为长史。孟嘉在州府随顺和气,只是凭着自己的正直和顺而待人接物罢了。
家中没有闲杂的客人来往,尝遇内心有所感触体悟,就超然驾车,直去龙山,
顾影痛饮,至晚方归。桓温曾经和缓地对孟嘉说:“人不能没有权势,这样
我才能驾驭您。”后来孟嘉因病在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从儿童时代直到
五十岁,孟嘉行事从不苟且求合,言辞之中从不自我吹虚,从未有过喜怒哀
乐的表情。喜欢酣畅饮酒,即使过量仍言行不乱。至于放纵情怀、得其意趣
之时,便心寄世外、恬适安然,旁若无人。桓温曾经问孟嘉:“酒有什么好
处,而您如此嗜好它?”孟嘉笑着回答说:“明公您只是没得到酒中的意趣
罢了。”桓温又问关于歌妓弹唱,为什么听起来弦乐不如管乐,管乐不如歌
喉声乐呢?孟嘉回答说:“那是因为逐渐接近自然的缘故。”中散大夫桂阳
人罗含,为孟嘉赋诗说:“孟嘉善饮酒,不失其本意。”光禄大夫南阳人刘
耽,过去与孟嘉同在桓温府中供职,我的叔父太常卿陶夔曾经问刘耽:“孟
嘉如还在世,是否可以做到三公的职位?”刘耽回答说:“他本来就应当是
三公中的人物。”孟嘉就是如此被当时人所推重。我已故的母亲,是孟嘉的
第四个女儿。正如《诗经?凯风》“寒泉”之诗那样,对母亲的思念,充满
我的内心。我谨慎地采录。考察孟嘉生平的行踪事迹,写成这篇传记。只恐
有错误之处,而有损于大雅君于的德行。所以我战战兢兢,真像是临深渊。
履薄冰啊。
赞语是:孔子曾说:“提高道德修养,增进业务知识,是想及时为世所
用。”孟嘉以高洁的情操隐居柴门之时,则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