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译注-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5)。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6)。
〔注释〕
(1)被(pī披):同“披”,覆盖,下垂、鬓(bìn):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肌肤:指身体。实:
结实。
(2)五男儿: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大名分别叫俨、俟、份、佚、佟,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
通。这首诗中皆称小名。纸笔:这里代指学习。
(3)二八:即十六岁。故:同“固”。曾本云,“一作固”。无匹:无人能比。
(4)行:行将,将近。志学:指十五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后
人遂以十五岁为志学之年。文术:指读书、作文之类的事情。
(5)垂九龄:将近九岁。觅:寻觅,寻找。
(6)天运:天命,命运。苟:如果。杯中物:指酒。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
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
总不喜欢纸与笔。
阿舒已经十六岁,
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
也是无心去学习。
阿雍阿端年十三,
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
只知寻找梨与栗。
天命如果真如此,
姑且饮酒莫论理。
有会而作并序
〔说明〕
这首诗约作于宋文帝元嘉三年(426),陶渊明六十二岁。“有会而作”
就是有感而作。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日渐贫困,加之遇到灾荒,家中常常困乏,
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这首诗就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的这种困境。尽管穷
困如此,但诗人仍能固穷守节,决不向权贵妥协,表现了老而弥坚的性格。
旧谷即没,新谷未登(1),颇为老农(2),而值年灾,日月尚悠(3),为患未
已(4)。登岁之功(5),既不可希(6),朝夕所资(7),烟火裁通(8)。旬日以来,
始念饥乏。岁云夕矣(9),慨然永怀(10)。我今不述(11),后生何闻哉(12)!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13)。
寂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14)!
怒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15)。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16)!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17)。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18)。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19)。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20)。
〔注释〕
(1)未登:谷物没登场,即尚未收割。
(2)颇为老农:做了很久的农民。老农是作者自称。
(3)日月尚悠:日子还很长。悠:久远。
(4)未已:不止。
(5)登岁之功:一年的农业收成。
(6)希:希望,指望。
(7)朝夕:指每天,日常。资:资用,指吃的用的生活必需品。
(8)裁:同“才”,仅。
(9)云:语助词,无意义。夕:指年终。
(10)永怀:用诗歌来抒写怀抱。永:通“咏”。
(11)述:陈述,抒写。
(12)后生:后代,子孙。
(13)弱年:少年时期。更:经历。
(14)菽(shū叔):豆类的总称。甘肥:指精美的食品。
(15)惄(nì逆)如:因饥饿而愁苦之状。(诗经?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毛传:
“惄,饥意也。调,朝也。”郑玄笺:“怒,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亚九饭:亚,次于。
九饭:一个月吃九顿饭,指子思。《说苑?立节》说,子思住在卫国时,非常贫困,“三旬而九食”。这
句是说,我饥饿穷愁,仅次于子思。当暑厌寒衣:在暑天还穿着讨厌的寒衣,谓贫穷而无夏衣更换。
当:值。
(16)暮:指年终,一年将近。如何:奈何。
(17)善:称许,称赞。粥者:施粥以赈济饥民的人,这里指黔敖。《礼记?檀弓》:“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
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蒙袂(mèi
妹):用衣袖蒙住脸。袂:衣袖。
(18)嗟来:不礼貌的吆喝声。吝:恨。徒没:白白地饿死。遗:失,弃。以上四句称许黔敖的
善良本心,并为蒙袂者不食嗟来之食而婉惜,其实诗人自己也是不主张食嗟来之食的。萧统《陶渊明
传》说渊明“躬耕自资遂报赢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僵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
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
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陶渊明此诗“有会而作”,疑即有感于此而作。
(19)这两句用《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的典故,是说君子可以为保持节操
而穷困,小人如穷困就会干出越轨之事。夙所归:平素的志向所期望达到的。
(20)馁(něi):饥饿。在昔:过去。余多师:我有很多老师。指值得效法的先贤,如伯夷、叔
齐、子思,以及不食嗟来之食的蒙袂饥者等。
'译文'
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尚未收获,我这长期务农的老汉,又遇上了灾荒之
年,来日方长,饥患未了。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日常生活所需,仅
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多天来,开始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深有感
慨,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
能知道呢?
年少即逢家困乏,
老来更贫常受饥。
粗食淡饭愿已足,
哪敢企求精美味!
穷困仅次于子思,
暑天已厌穿寒衣。
一年岁月又将尽,
何等辛酸又苦悲!
施粥之人心善良,
掩面之人非所宜。
嗟来之食何足恨,
白白饿死徒自弃。
人穷斯滥非我愿,
君子固穷是本志。
饥饿贫穷又何妨,
古来多有我先师。
蜡日(1)
'说明'
这是一首即景言情的清新小诗。岁暮蜡日,为祭神之时、诗人对酒赏梅,
沉醉其间,表现出悠然自适的神情意态。
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2)。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3)。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4)!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5)。
〔注释〕
(1)蜡(zhà乍,又读chà岔):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礼记?郊特性》:“蜡也者,索也者,
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2)余运:一年内剩下的时运,即岁暮。时已和:时节已渐和暖。
(3)夹门植:种植在门两旁。佳花:指梅花。
(4)唱:指咏诗。尔:你,指上句的佳花。言得:称赏之意。适:适意,惬意。这两句表现饮酒
赏梅的沉醉之态。
(5)未能明多少:难以明了到底有多少,意谓极多。指“酒中适”。章山:江西南城县东北五里
有章山,乔松修竹,森列交荫。疑当指此。
'译文'
风雪送走岁暮日,
不妨时节渐暖和。
梅柳种在门两侧,
一枝佳梅已著花。
我唱歌诗你称赏,
酒中适意何其多!
未能明了意多少,
章山之中有奇歌。
陶渊明集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
〔说明〕
这组诗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前后,陶渊明五十七岁。
拟古,就是摹拟古诗之意。但事实上这组诗并无摹拟之迹,完全是诗人
自抒怀抱。从内容来看,这组诗大多为忧国伤时、寄托感慨之作,其中多有
托古讽今、隐晦曲折之辞。
其一(1)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2)。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3)。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4)。
未言心相醉,不在接杯酒(5)。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6)。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7)。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8)?
〔注释〕
(1)这首诗采取拟人的手法,借对远行游子负约未归的怨恨,感慨世人结交不重信义,违背誓约,
轻易初心。
(2)荣荣: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当初分别之景,有起兴的作用。兰取其贞洁,柳取其惜别。
(3)君:指出门的游子。不谓行当久:没说此行要很久。
(4)中道:中途。嘉友:好友。
(5)心相醉:内心已为之倾倒,即一见倾心。这两句是说,尚未饮酒交谈,便一见倾心。
(6)言:指临别誓约。负:违背,背弃。
(7)多谢:多多告诫。《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相知不忠厚:当
面相知的朋友未必就是忠厚之人。此句及按下两句皆为告诫之辞。
(8)意气:情谊,恩义。倾人命:送性命。离隔:分离,离弃。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为情谊可
以不惜献出一切,可当那位不忠厚的朋友弃你而去之后,又有什么情谊存在呢?
〔译文〕
茂盛幽兰在窗下,
依依垂柳在堂前。
当初与你告别时,
未讲此行很久远。
出门万里客他乡,
半道交朋结新欢。
一见倾心似迷醉,
未曾饮酒尽言谈。
幽兰枯萎垂柳衰,
背信之人违誓言。
告诫世间青少年,
相知未必心不变。
你为情谊愿献身,
他将你弃无情感。
其二(1)
辞家夙严驾,当往志无终(2)。
问君今何行?非商复非戎(3)。
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4)。
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5)。
生有高世名,既没传无穷(6)。
不学狂驰子,直在百年中(7)。
〔注释〕
(1)这首诗托言远访高士田子泰的故乡,对高尚节义之士深表敬仰,对世间不顾节义而趋炎附
势。争名逐利之人表示了厌恶。
(2)夙:早晨。严驾:整治车马,准备出行。曹植《杂诗》:“仆夫早匹驾,吾将远行游。”志
无终:向往到无终去。按“志”一作“至”,亦通。无终:古县名,在今河北省蓟县。
(3)今何行:现在到那里去做什么。商:经商,做买卖。戎:从军。
(4)田子泰:即田畴,字子泰,东汉无终人。田畴以重节义而闻名。据《三国志?魏志?田畴传》
载,当时董卓迁汉献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派田畴带二十多人到长安去朝见献帝。道路阻隔,行程艰
难,但田畴等人还是到达长安朝见了献帝。献帝拜他为骑都尉,他说:“天子蒙尘,不可受荷佩。”
辞不就,朝廷对他的节义很钦佩。当他返回时,刘虞已被公孙瓒杀害,但他仍到刘虞墓前悼念致哀,
结果激怒公孙瓒,将他拘捕。后公孙瓒怕失民心,又将他释放。获释后,田畴隐居于徐无山中,归附
他的百姓有五千多家,他就定法纪、办学校,使地方大治。节义:气节信义。士雄:人中豪杰。士,
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5)斯人:此人,指田畴。习其风:谓继承了他重节义的遗风。
(6)生:生前,在世时。高世名:在世上声誉很高。既没:已死之后。
(7)狂驰子:指为争名逐利而疯狂奔走的人。直:只,仅。百年中:泛指人活一世的时间。
〔译文〕
辞家早起备车马,
准备远行去无终。
请问前行欲何为?
不经商也不当兵。
听说有位田子泰,
节义崇高称豪英。
虽然此人久已死,
乡里承袭其遗风。
在世之时名誉高,
死后美名传无穷。
不学奔走逐名利,
荣耀只在一生中。
其三(1)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2)。
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3)。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4)。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5)。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6)?
〔注释〕
(1)这首诗以春燕返巢托兴,表现诗人不因贫穷而改变隐居的素志,同时也寓有对晋室为刘宋所
取代而产生的愤慨。
(2)仲春:阴历二月,遘(gòu 构):遇,逢。东隅:东方。古人以东方为春。
(3)众蛰(zhé哲):各种冬眠的动物。蛰,动物冬眠。潜骇:在潜藏处被惊醒。从横舒:形容
草木开始向高处和远处自由舒展地生长。从:同“纵”。以上四句描写季节变化。《礼记?月令》:
“仲春二月,始雨水,雷乃发生,蛰曰咸动,启户始出。”
(4)翩翩:轻快飞翔的样子。庐:住室。
(5)先巢:故巢,旧窝。故:仍旧。相将:相随,相偕。旧居:指故巢。
(6)我心固匪石:本《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是说我的心并非石头,
是不可转动的。比喻信念坚定,不可动摇。固:牢固,坚定不移。匪:非。 君:指燕。
〔译文〕
二月喜逢春时雨,
春雪阵阵发东边。
冬眠动物皆惊醒,
草木润泽得舒展。
轻快飞翔春燕归,
双双入我屋里边。
故巢依旧还存在,
相伴相随把家还。
你我自从分别来,
门庭日渐荒草蔓。
我心坚定不改变,
君意未知将何如?
其四(1)
迢迢百尺楼,分明望四荒(2)。
暮作归云宅,朝为飞鸟堂(3)。
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4)。
古时功名士,慷慨争此场(5)。
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6)。
松柏为人伐,高坟互低昂(7)。
颓基无遗主,游魂在何方(8)。
荣华诚足贵,亦复可怜伤(9)。
〔注释〕
(1)这首诗写由登楼远眺而引起的感慨沉思。江山满目,茫茫无限,历史沧桑,古今之变,尤显
人生一世,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