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68-保婴撮要 >

第54部分

168-保婴撮要-第54部分

小说: 168-保婴撮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用栀子清肝散加黄连。肾经者,用地黄丸加柴胡。脾经者,用六君加山栀、柴胡为主,而佐以大补脾胃之药为善。 
一小儿十四岁患瘰 ,因劳心功课,头痛发热,自以为伤风,用姜葱发汗,忽腰背反张,口噤不语,脉浮大,按之 
如无,此气血虚极而变痉,非破伤风也,灌十全大补汤一剂,良久方苏,又数剂而愈。后又伤复厥冷,汗出如注,良 
久不省,用前汤加附子五分,一剂而苏,乃去附子,服至三十余剂而愈。 
一小儿患流注,面色痿黄,忽舌强口噤,脉洪大而虚,按之如无,此脾肺气虚而变症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四剂,稍 
缓,又用十全大补汤数剂而痊。 
一小儿臀痈,久不收敛,因惊发搐口噤,用托里散内参、术各用三钱、柴胡五分、钩藤钩一钱五分,四剂而安。后 
停食惊骇,目直发搐,口噤流涎,手指逆冷,用五味异功散,此肝木旺脾土受侮,饮食内作而然,用五味异功散加钩藤 
钩、木香、干姜而苏。 
一小儿溃疡变痉如前,面色青赤,此心肝二经血虚而有热也,先用八珍汤加柴胡、牡丹皮,又用加味逍遥散加五味 
子渐愈;又用八珍汤而安。 
一小儿溃疡,忽汗出不止,手足并冷,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五味子数剂,诸症渐愈。又因饮食过多,口噤作 
呕,用异功散加升麻四剂而安。 
一小儿十六岁, 疮久不敛,因过劳口噤目直,脉洪数,左关脉弦而无力,余谓肝经气血虚而火内动也,用地黄 
丸料四剂而安;却用补中益气汤,以补脾肺;用地黄丸以补肾肝为主,佐以九味芦荟丸以治肝疳而 疮愈。 
一小儿十六岁,流注久不愈,因劳兼怒,忽仆地昏愦,殊类破伤风,面色皎白,无气以动。用补中益气汤,内用人 
参五钱,加肉桂一钱,不应,加干姜一钱,又不应,此阳气虚甚,药力不能胜之也,急加附子一钱,稍定,乃去附子服 
十余剂,而元气渐复,却佐以八珍汤、豆豉饼,半载而痊。毕姻后因入试场,劳伤元气,前症复发,亦类破伤风,脉浮 
大,按之如无,用参附汤四剂而苏,八珍汤地黄丸料各百余剂而痊。 
x羌活防风汤x 治破伤风,初病邪在表者,急服此药以解之。 
羌活 防风 甘草(炙) 川芎 本 当归 芍药(各四两) 地榆 细辛(各二两) 
上每服五钱,水煎热服。 
x防风汤x 治破伤风表症未传入里,急服此。 
防风 羌活 独活 川芎(各等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调蜈蚣散大效。 
x蜈蚣散x 
蜈蚣(一对) 鳔(三钱) 
上为末,用防风汤调下。 
x羌活汤x 治破伤风半表半里者,急宜服此。 
羌活 菊花 麻黄 川芎 石膏(煨) 防风 前胡 黄芩 细辛 甘草 枳壳 白茯苓 蔓荆子(各一两) 
薄荷 白芷(各五分) 
上每服五钱,生姜水煎,日二三服。 
x地榆防风散x 治破伤风在半表半里,头微汗,身无汗,不可发汗,表里兼治。 
地榆 防风 地丁草 马齿苋(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三钱,温米汤调服。 
x大芎黄汤x 治破伤风在内,急宜服此汤疏导之。 
川芎 羌活 黄芩 大黄(各一两) 
上每服五钱,水煎温服,以脏腑通和为度。 
x白术防风汤x 治表药过多,有自汗者。 
白术 黄 (各一两) 防风(二两) 
上每服五七钱,水煎温服无时,脏腑和而自汗者,可服此药。若脏腑秘,小便赤,自汗者,宜速下之,用大芎黄汤。 
x白术汤x 治破伤风汗不止,筋挛搐搦。 
白术 葛根(各二两) 升麻 黄芩 芍药 甘草(二钱五分) 
上每服五钱,水煎服无时。 
x玉真散x 治破伤风。(方见风犬伤) 
x白丸子x 治一切风疾壅盛,手足顽麻,或牙关紧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 
半夏(七两,生用) 川乌(去皮脐生用,五钱) 南星(二两) 
上为末,用生姜汁调糊丸桐子大。每服一丸,空心姜汤下。余承乏留都,各局用此丸及阿胶俱自制,但要药味真正 
白丸子。如急备用不及,浸内乌头以火略炮,用之亦效。 


卷十六
属性:者,筋脉急也。 者,筋脉缓也。急则引而缩,缓则 而申,或缩或申,动而不正是也,俗又谓之发搐。凡癫痫 
风痉破伤风三症,皆能 ,则有疮口溃腐出血。然溃疡伤损者多患之。若血气虚肝火内动生风者,用八珍、黄 、钩 
藤钩,佐以地黄丸料,如未应,专补胃气。肝经血燥生风者,用羚羊角散加钩藤钩、山栀。若肝火血燥,用加味逍遥 
散加钩藤钩,未应,须兼服六味丸以补肾水而生肝木。若因乳母有郁怒肝火,致儿为患者,须调治其母,仍参五脏相胜 
而治之。 
一女子瘰 ,服镇惊之药,面色黄赤,呵欠切牙,余谓肝经气虚血弱,而火动生风,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 
麻而愈。后因怒复作,面赤目直,大叫项强,关脉洪数。先用抑肝散,次用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十四岁患此,兼呵欠切牙,手欲寻衣,所服皆祛风之药,余谓肝经之血复伤矣,当用地黄丸以滋肾水而生肝 
木。不信,专于祛风化痰,虚症蜂起,昏愦如醉,此胃气太虚,五脏无所资而然也,以四君子汤内用人参一两,一日并 
进三剂,虽苏而无气以动,至十三剂,却佐以地黄丸料,每剂加黄 五钱,又二十余剂乃愈。次年毕姻,不月而复发, 
亦用前药而瘥。 
一小儿溃疡后 ,因服牛黄丸,反加四肢无力,项强目直,唇白流涎,手足厥冷,求治于余。余曰∶经云,脾之 
荣在唇口。又云∶脾主四肢。又云∶脾主涎。此因前药妄下,胃气复伤,肝木侮土,以致前症也,当先救胃气以养五 
脏。因众议不一,尚未用药。翌早果切牙呵欠,困卧惊悸,哽气短气,面色皎白,始信余言,遂先用五味异功散,次用 
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女子瘰 将愈,因勤于女红,忽作 ,此胃气未实,而劳伤筋脉耳,用补中益气汤及五味异功散,俱加钩藤 
钩而愈。后劳役怒气,经行颤振,用加味逍遥散及补中益气汤,俱加钩藤钩而愈。 
一小儿仆伤,溃后患前症,面青或赤,服风痰之药,切牙目直,仍欲治风。余曰∶凡伤损之症,皆肝主之,故面色 
青而 ,切牙目直,皆属肝经血气亏损,风木翕合,火动而生风也,无风可祛,无痰可逐。遂用地黄丸及补中益气汤 
而愈。 
一小儿跌伤 出血,误服大黄等药,患前症,或时烦躁自汗,手欲撮空,此因肝经血虚,肝火炽盛耳。用地黄丸、 
补中益气汤而愈。(方见前各症) 

卷十六
颤振
属性:颤振与 相类。 则手足牵引,或伸或屈,颤振则但颤动而不伸屈也。《内经》云∶因胃气不实,诸脉空虚。行 
阴用不复因其所在补肉分间。然小儿疮疡溃腐,或损伤,脓血出多,属脾胃气虚血弱,用补中益气汤、五味异功散加白 
术、当归、升麻主之。肝经虚热,用六味丸。脾血虚弱,用四君子加芎、归。胃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 
一小儿腿痈,内溃出脓碗许,实时颤振,面白汗出。此阳气虚脱,非大补不可也,遂用人参一两煎服之,汗愈甚, 
手足并冷,再用人参二两、干姜二钱煎服,良久汗乃稍止, 
再剂诸症顿愈,却用补中益气汤加人参五钱,数剂而愈。 
一小儿臂痈溃后,颤振少气,脉浮数,按之不鼓,此元气虚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异功散各二十余剂,未见 
效,因虚甚而功力未能及耳,又用前药各二十余剂,颤渐愈。后佐以托里散,而疮亦痊。 
一小儿十六岁,臀痈溃而颤振、遂用大补中气之药而颤止。因劳发热,痈内溃而复颤,脉浮数,按之不鼓,两寸脉 
短小不及本位,或欲祛风。余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此由胃气虚甚故也,先用独参汤数剂愈,乃佐以补中益气汤各 
五十余剂而愈。若加附子一片,数剂亦可愈矣。 
一女子十六岁,臂肿一块,肉色不变,按之则痛,服败毒流气之剂,更加发颤,时孟春面戴阳光,手不畏寒,脉浮 
数,按之不鼓而短,彼欲攻毒,余曰∶此荣卫虚弱,外寒所搏而为患也,又加败毒,胃气亏损,岂不加颤耳!遂用人参 
五钱,黄 三钱,当归、熟地各三钱,升麻、柴胡各五分,二十余剂而颤稍缓。乃佐以补中益气汤,内用人参五钱,又 
二十余剂,兼葱熨法,而肿亦愈。 
一女子患瘰 ,因怒两手颤振,面色或青或赤,此肝经血虚火盛而生风也,用四物加山栀、钩藤钩、龙胆草、甘草, 
而颤振渐愈,乃去胆草,与地黄丸间服而痊。后因劳心发热,两手复振,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患臂痈,面色或黄或赤,先用补中益气汤、地黄丸寻愈。后因怒气颤振,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钩藤钩、炒山 
栀;又用加味逍遥散加钩藤钩而愈。又因饮食停滞,吐泻酸臭,更加发搐,用五味异功散加钩藤钩而愈。 
一女子患流注,发热而颤,此肝脾气血不足,经水过期,虚火生风之症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钩藤钩渐愈,又用 
加味地黄丸而痊愈。 
一女子不得继母之心,久而郁怒,遂患颤振,面赤发热,先用加味小柴胡汤,次用加味归脾汤及加味逍遥散,前 
后间服而寻愈。但面色时青,又用地黄丸、逍遥散而安。 
一女子腹痈患此,手足或急或纵,先用四物加柴胡、山栀、丹皮、钩藤钩,以养血清肝火;又用地黄丸以滋肾生肝 
血而愈。 
(方见前各症。) 

卷十七
痘疹受病之由
属性:痘疹之由,因儿在胎,食母五脏血秽,伏于命门,或至天行时气,或惊骇跌扑,或饮食所伤,因而发之,状类伤 
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睡惊,耳后有红丝赤脉,此 
其候也。五脏各具一证,肝藏水 ,肺藏脓 ,心藏 ,脾藏疹,归肾变黑。盖以太阳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 
阳膀胱寒水夹脊上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道,逆于面上,故显是诸症。盖壬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 
凡疮疹初起,一发便出尽者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稀少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太 
重,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剧也。青干紫陷,睡昏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卷十七
痘疹正状
属性:痘疹正病,蒸热一日稍凉现 ,一日至三日足心齐,渐大如珠结成脓窠饱满,渐至苍蜡色。自初红 为始,计七日 
当成靥结痂,此则言其大略也。人有虚实之不同,病有浅深之各异,脾胃充实,血气调和,皆根据期而愈。若调治失宜, 
亏损脾胃;或寒暄失度,必致迁延。大抵情势既正,而无他症,不必用药,此先哲之格言也。郑氏云∶凡疮痘欲出,先 
发热,轻者三日,次五日,远者不过七日,此约法也。一日太阳传膀胱,二日阳明传胃,三日少阳传胆,四日太阴传 
脾,五日太阴传肾,六日厥阴传肝,七日还经,五脏六腑传遍,故七日而止也。又有因伤寒至七日以后,或已汗、或 
未汗,或吐下后热不除,此毒瓦斯盛而未发,热毒入胃,发于皮肤。成 者,状如蚊虫所啮,赤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 
生。及有胃热发黄者,状如橘色,下利者死。又有成隐疹者,或白泡者,此皆伤寒热毒不除,多变此疾。故发 不可 
用表汗药也。 

卷十七
痘疹轻重
属性:轻者作两三次出,大小不等,头面稀少,胸前、眼中皆无,根窠红活,肥满光泽,形似水珠,不渴泻,不烦躁。 
重者一齐出,密如蚕种,顶陷如茱萸样,或平头灰白色,渴泻烦躁,头温足冷,身热不除。治之如法,十全八九。 
轻变重所犯者七∶不忌口味,不慎饮食,致伤脾胃。先曾泄泻里虚,毒瓦斯不能发出。冒风寒,所谓春夏之气为 
顺,秋冬之气为逆,大忌感冒风寒损表。犯房室。饵凉药,宜用滋补血气壮脾之药,不宜清凉宣利之剂,里寒则毒 
气不能攻出。秽气相触血气,闻香则顺,闻臭则逆,顺则易出易靥,逆则难愈。生人辄至,恐外人由生产房室,或 
临丧而来,或带醉、或食腥气,因此秽恶之触,皆为害也。 
重变轻所慎者五∶谨避风寒,及房内有风亦宜避之,惟夏不忌,如遇狂风辄寒,亦宜避之。常和暖,寒则添衣, 
热则减去,务得中和,毋令太过不及。节饮食,忌柿、橘、西瓜、菱角、水蜜等冷物,恐内伤胃气;尤忌肥肉油 
腻,恐泄泻;忌咸物,恐作渴;忌酒、葱、蒜、鱼、羊等腥物恐致疮痒。务使脾胃充实,其疮易出易靥也。大便稠,饮 
食调和,不致泄泻。一日二日一次为调,日行二三次为利,三四日不行为秘。根据方调理,避风寒,节饮食,详证用药, 
庶不致轻变为重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