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68-保婴撮要 >

第28部分

168-保婴撮要-第28部分

小说: 168-保婴撮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加味逍遥散x(方见内钓) 
x白术散x(方见积滞) 
x虾蟆丸x(方见疳症) 

卷九
胃气虚寒
属性:经曰∶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人身气血腑脏,俱由胃气而生。故东垣之法,一以脾 
胃为主,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此意也。在小儿虽得乳食,水谷之气未全,尤仗胃气,胃气 
一虚,则四脏俱失所养矣。故丹溪谓∶小儿多肝脾之疾也。若面色 白,目无睛光,口中气 
冷,不食吐水,肌瘦腹痛,此胃气虚寒之症,用五味异功散或六君子汤主之;若大便不实, 
兼脾虚也,加干姜温之;中满不利,脾不运也,加木香开之。喜冷便秘,胃实热也,用泻黄 
散凉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者,用八味丸补之,禀赋胃气不足,亦用此丸。盖下焦真阳充 
盛,则上生脾元,自能温蒸水谷矣。 
治验 
一小儿伤食,吐泻不已,后便泄青色,睡而露睛,手足指冷,额黑唇青。余谓大便青色,木 
胜土也;或时溏泄,脾气不足也;额黑唇青,寒水侮土也;悉属中气虚寒。用五味异功散加 
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二剂而愈。 
一小儿盛暑呕吐飧泄,服黄连香薷饮益甚,用白虎石膏汤而腹胀作痛,手足并冷。余谓脾气 
虚寒,且夏月伏阴在内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而愈。 
一小儿因伤乳食,杂用消导之药,遂变痢,久而不愈,先用六君加木香而渐痊,后用五味异 
功散而痊愈。 
一小儿手足常冷,腹中作痛,饮食难化。余谓胃气虚寒也,先用益黄散,二服痛止;次用六 
君子汤,数剂即愈。 
一小儿九岁,素畏风寒,饮食少思,至秋冬口鼻吸气,阴冷至腹,手足如冰,饮姜汤及烧酒 
方快,其脉细微,两尺如无,余谓此禀命门火衰也,用还少丹不应,改用八味丸,旬余诸症 
即愈。 
x平胃散x 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胀痛,口苦短气,恶心嗳气吞酸,面黄体瘦,嗜卧体 
痛,霍乱吐泻等症。 
浓朴(姜汁制,五两) 陈皮 甘草(炙。各一两) 苍术(米泔浸焙,八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枣水煎,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暧胃,化宿食,消痰饮,辟四时不 
正之气。 
愚按∶前症若乳食停滞,嗳腐吞酸,呕哕恶心者,宜服是方。若饮食既消,脾胃虚弱,呕吐 
恶心者,则宜四君子汤。 
x调中丸x 治脾胃虚寒。 
白术 人参 甘草(炒。各五分) 
x八味地黄丸x 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治禀赋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土虚 
寒 
此药也。 
x钱氏益黄散x(一名补脾散) 治脾胃虚冷吐泻。(方见脾脏) 
愚按∶前方若脾土虚寒,或寒水侮土,而呕吐泄泻,手足并冷;或痰涎上涌,睡而露睛,不 
思乳食者,宜用此方。若脾土虚弱吐泻者,用六君、柴胡,如不应,或手足俱冷者,属虚寒 
,加木香、炮姜。若因乳母脾虚肝侮,亦治以前药。若乳母郁怒,致儿患前症者,其母兼服 
加味归脾汤。 
x泻黄散x(方见脾脏) 
x观音散x(方见呕吐) 
x银白散x(方见慢惊) 
x归脾汤x 
x异功散x 
x六君子汤x(三方见内钓) 

卷九
食积寒热
属性: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症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 
吐吞酸,足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症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食在 
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之;腹痛痞胀,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则 
止者,补之。夹食伤寒者,先散之,用参苏饮;热甚便秘者,先利之,用大柴胡汤;如无外 
感,但只伤食不致于甚,保和丸调之。盖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 
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 
若手足并冷,喜热饮食,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 
夜间或侵晨泄泻者,脾胃俱虚也,用四神丸。手足并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用泻黄 
散。大便秘结,用大柴胡汤。手足虽热,口不作渴,大便不实者,用白术散。仍参腹痛腹胀 
,积痛积滞治之。 
治验 
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 
而胀益甚,更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腹胀恶食,寒热恶心,症类外感。余曰∶气口脉大于人迎,此饮食停滞也。用保和丸 
一服,诸症顿退。但腹胀未已,用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伤风,咳嗽痰涌,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而愈。后饮食停滞,腹泻胀痛,又用六 
君加山楂、浓朴而安。腹停食作呕,或用药下之,更加咳嗽,余谓此脾肺益虚,欲行调补, 
彼以为缓,乃服发表克滞之药,前症益甚,更加摇头,余用天麻散倍加钩藤钩及异功散而愈 
。 
一小儿胸腹胀痛,寒热顿闷,以手按腹即哭,此饮食停滞也,先用保和丸一服,前症即愈, 
更加烦渴,按其腹不哭,此宿食去而脾气未复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治之而瘳。 
一小儿饮食停滞,服消导之剂,饮食既消,热尚未退,此胃经虚热也。用六君子加升麻、柴 
胡,四剂而愈。 
一小儿先因饮食停滞,服克伐之剂,更加腹痛,按之则止,余用六君子汤而愈。后腹伤食, 
服保和丸及三棱、槟榔之类,更加腹重善噫,此脾气虚而下陷也,仍用前汤加升麻、柴胡、 
一小儿面色青白,饮食难化,大便频泄,或用消积化痰等药,久不愈,余谓脾胃虚弱也,用 
六君子汤渐愈。或以为食积,宜驱逐之,遂反作泻,痰喘发搐。余谓∶脾气复伤,不能生肺 
,肺虚不能平肝,而作是症。先用六君加钩藤钩,饮食少进,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腹痛,服攻下之剂,发热不已,大便不化,按其腹不痛,与冷水不饮,此食积 
去而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升麻而愈。 
x三黄枳术丸x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浓之物,致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面炒,五钱) 黄连(酒浸炒) 大黄(湿纸裹煨) 白术(各一两) 黄芩(五钱) 
上为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x大柴胡汤x(方见痉症) 
x四神丸x(方见惊泻) 
x六君子汤x 
x五味异功散x(二方见内钓) 
x泻黄散x(方见脾脏) 
x白术散x(方见积滞) 
x保和丸x(方见虚羸) 
x加减肾气丸x(方见腹胀) 
x天麻散x(方见百 内嗽,即天麻丸) 

卷九
肿胀
属性:经曰∶至阴者肾水也,少阴者冬脉也,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又曰∶肾者胃之关 
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跗肿腹大,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 
本俱病也。丹溪云∶惟肾虚不能行水,脾虚不能制水,胃与脾合,又胃为水谷之海,因虚而 
不能传化,肾水泛滥,反得以浸渍脾土,于是三焦停滞,经络壅塞,水渗于皮肤,注于肌肉 
而发肿也。其状目胞上下微起,肢体重着,喘咳怔忡,股间清冷,小便涩黄,皮薄而光,手 
按成窟,举手即满是也。古方有十种论症,以短气不得卧为心水;两胁紧痛为肝水;大便 
溏为肺水;四肢苦重为脾水;腰痛足冷为肾水;口苦咽干为胆水;下虚上实为大肠水;腹急 
肢瘦为膀胱水;小便关泄为胃水;小腹急满为小肠水。又有湿气、毒瓦斯、伤寒后、泻痢后、 
气血虚者之五肿。及疳气、 积、锁肚、胸膈作膨、蛔、气虚、冷积者之七胀,亦当详之。 
其受湿气者,由脾胃之气敦阜四肢,头面皆肿也。食毒者脾伤,积毒停留于胃也。伤寒下早 
者,邪气乘虚而入也。泻痢后者,脾气虚也。皆宜先调 
虚,邪正相乱,以致四肢浮 
肿,腹肚膨满。亦当先调荣卫,分别阴阳。治法∶宜补中行湿利小便。凡有热者,水气在表 
也,可汗之。身无热者,水气在里也,宜下之。腰以上肿,宜利小便;腰已下肿,宜发汗, 
此仲景之法也。若遍身肿烦渴,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此属阳水。遍身肿不渴,大便溏泄, 
小便清利,此属阴水。阳水兼阳症者,脉必浮数;阴水兼阴症者,脉必沉迟。气若陷下,宜 
用二陈加升提之药;如腹胀,少加木香调之。若朝宽暮急,属阴虚,朝用四物汤加参、术; 
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急暮宽,属阳虚,朝用六君子汤;夕用加减肾气丸。朝暮皆急,阴阳俱 
虚也,用八珍汤主之。真阳虚者,朝用八味地黄丸;夕用补中益气汤。若肚腹痞满,肢体肿胀 
,手足并冷,饮食难化,或大便泄泻,呼吸气冷者,此真阳衰败,脾肺肾虚寒不能司摄,而水泛行也, 
急用加减肾气丸,否则不治。惟调补脾土,多有生者。 
治验 
一小儿伤食膨胀,服克伐之剂,小便涩滞,改服五苓散,小便益闭,四肢顿肿。余谓∶脾胃 
虚寒,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也。朝用加减金匮肾气丸,夕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小便赤频,盗汗发热,朝间用补中益气汤,午间用五味异功散,晚间用六味 
地黄丸而愈。后作功课太劳,盗汗发热,用八珍汤、六味丸而痊。 
一小儿患前症,饮食少思,大便不实,先用补中益气汤,又用五味异功散而愈。毕姻后复发 
,更手足并冷,饮食难化,或吞酸嗳腐,用六君子、炮姜而痊,后又发,用八味地黄丸、补中益气 
汤而痊。 
一小儿小腹胀坠,小便涩滞,午前为甚。以补中益气汤加木香与朝服;以五味异功散加升麻 
、柴胡与夕服,两月余而愈。后饮食失节,腹胀咽酸,用五味异功散、四味茱萸丸而痊。毕姻后,后 
患如前,更恶寒腹冷,小便清频,大便不实,手足并冷,用补中益气汤、八味地黄丸而寻愈 
。 
x二陈汤x(方见寒吐) 
x五苓散x(方见五淋) 
x八珍汤x(即十全大补汤去黄 、肉桂,方见自汗) 
x六君子汤x(方见内钓) 
x加减肾气丸x(方见腹胀) 
x八味地黄丸x(方见肾脏)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卷九
蛔虫
属性:巢氏云∶蛔虫者,九虫之一也,长尺许,或五六寸者,因脏腑虚弱,及食甘肥而动,其动则 
腹中攻痛,或作或辍,口吐涎水,贯心则死,用使君子丸之类下之。钱仲阳云∶吐水不心痛 
者,胃冷也,吐沫心痛者,虫痛也,与痫相似,但目不斜,手不搐耳,安虫散主之。田氏云 
∶虫痛者,啼哭俯仰,坐卧不安,自按心腹,时时大叫,面色青黄,唇色兼白,目无睛光, 
口吐涎沫也。若因胃冷即吐,用理中汤加炒川椒五粒、槟榔五分煎下乌梅丸。古云∶虫蚀上 
部,则上唇有白点,虫蚀下部,则下唇有白点。腹中诸虫,望前其头向上,望后其虫向下。 
如欲用药,先以猪肝油炙香,令儿闻其香味,使虫头向上,则药易伏。若中气虚而虫不安者 
,但调补脾胃自安。丹溪先生云∶冬月吐虫,多是胃气虚寒。用钱氏白术散加丁香二粒主之 
。 
治验 
一小儿患虫动心痛,先服大芜荑汤下瘀秽,反作呕少食,右腮鼻准白中兼黄,此脾肺气虚也 
,用异功散二服稍应,更加炮姜,一剂而安。 
一小儿吐泻将愈,心痛吐水,手足并冷,忽自手按心腹,此胃气虚寒,类乎虫痛也,用益黄 
散而愈。 
一小儿病后吐水,心间作痛,余谓胃气虚寒,用五味异功散而愈。后每吐,凡患病,饮食不 
进,手足并冷,即吐水心痛,余用前散加升麻、柴胡即愈。或用逐虫之剂,前症益甚,更加 
腹痛重坠,余用补中益气汤加炮姜,治之而愈。 
x使君子丸x 治五疳,脾胃不和,心腹膨胀,时复作痛,不食渐瘦,并宜服之。 
使君子肉(一两) 浓朴(制) 橘红 白芍药 甘草(炒) 川芎(各一钱) 
上为末,蜜丸如皂角子大。每服一丸,陈米饮化下。 
x安虫散x 治虫痛。 
胡粉(炒) 鹤虱(炒) 川楝子 槟榔(各二钱) 白矾(枯,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三五分,米饮调下。 
x乌梅丸x 治蛔厥当吐蛔,今反静而复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 
烦,蛔闻臭当自吐。及治久痢。(方见伤风咳嗽) 
x理中汤x(方见冷泻) 
x大芜荑汤x(方见疳症) 
x异功散x(方见内钓) 
x白术散x(方见积痛) 
x益黄散x(方见脾脏) 

卷九
疝气
属性:小儿阴肿疝气者,多属肝肾气虚,及坐卧寒湿之地;或风邪所伤,血气相搏;或啼叫气逆, 
水道不行;或禀父肝经虚热;或妊娠肝气郁结;或乳母怒动肝火而致者。若儿肝经热,用栀 
子 
作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