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168-保婴撮要 >

第17部分

168-保婴撮要-第17部分

小说: 168-保婴撮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泻黄散x(方见脾脏) 
x泻心汤x(方见心脏) 
x地黄散x(方见肾脏) 
x清凉饮x 
x柴苓散x 
x二黄犀角散x 
x牛黄散x 
x黄龙汤x 
x牛黄膏x 
x栀子仁汤x 
x六物黄芩汤x 
x五物人参饮x 
x地骨皮散x(十方见潮热) 
x惺惺散x 
x理中汤x(二方见咳嗽,加人参即人参理中汤) 
x龙胆汤x 
x紫霜丸x(二方见噤风撮口) 
x四物汤x(方见急惊) 
x六神散x(方见夜啼) 
x白术散x(方见积痛) 
x羌活散x(方见惊风) 
x下积丸x(方见积滞) 
x补中益气汤x 
x大安丸x(即保和丸加白术) 
x六君子汤x 
x四君子汤x 
x加味逍遥散x 
x异功散x(六方见内钓) 
x泻白散x(方见肺脏) 
x泻青丸x(方见肝脏) 
x凉膈散x(方见疮疡) 
x八珍汤x(方见寒热) 

卷六
潮热
属性:钱仲阳曰∶潮热者,时间发热,过时即退,来日根据时而至。有风寒疳积食癖之分,阴阳虚实 
五脏之异。如汗出身热,呵欠面赤者,风热也。伤寒时疫,阴阳相胜,外感热也。肌瘦口干 
,骨蒸盗汗,疳热也。大小便秘涩,汗下不解,积热也。腹背先热,夜发旦止,食热也。涎 
嗽饮水,乳食不消,癖热也。又有烦热者,气粗喘促,心躁不安,颊赤口疮,兼发痫症。疮 
疹热者耳鼻尖冷。血热者,巳午间发,至夜则凉。虚热者,困倦少力,发于病后。阳邪于心 
,则来去不定。阴阳相胜,则寒热如疟。前症在小儿。有因乳母或妊娠,七情浓味遗热,或 
饮食停积,衣衾过暖,及频浴热汤而为患。若寅卯辰时,热而力盛,饮水者,肝经实热也, 
用柴胡清肝散。热而力怯,饮汤者,肝经虚热也,用六味地黄丸。巳午时热,心经也,实用 
导赤散;虚用秘旨安神丸。申酉戌时热,肺经也,实用泻白散;虚用秘旨保脾汤。亥子丑时 
热,肾经也,用地黄丸。大凡壮热饮水,大便秘结,属实热,用二黄犀角散下之。热渴饮汤 
,大便如常,属血虚,用四物汤补之。若下后,阴虚阳无所附而仍热,用四物、参、 。汗 
后,阴阳虚无所生而仍热,用四君、芎、归。若汗下后,烦渴面赤,血虚发躁也,用当归补 
血汤。若见惊搐等症,肝血虚而内生风也,用四物、天麻、钩藤钩。颊赤口干,小便赤涩, 
大便焦黄,表里俱实热也,用清凉饮子。如大便已利,或热未止,表邪未解也,惺惺散未应 
,加麻黄微汗之。既汗而仍热,此表里俱虚,气不归源,阳浮于外而虚热也,六神散加粳米 
。阳气下陷于阴中而发热者,用补中益气汤。若乳下婴儿,当兼治其母。 
治验 
一小儿潮热烦渴,大便干实,气促咳嗽,右腮色赤。此肺与大肠有热,用柴胡饮子,一服顿 
愈。后因微惊,发搐切牙顿闷,此肝脾气血虚也,用四君、芎、归、钩藤钩而愈。 
一小儿潮热发躁,左腮青赤,此心肝血虚,用秘旨安神丸及四物、防风、酸枣仁渐愈。又用 
六味地黄丸,调补肝肾而痊。 
一小儿潮热发搐,痰涎上涌,手足指冷,左腮至申酉时,青中隐白,手足时搐,此肝经虚弱 
,肺金所胜而潮搐,脾土虚弱,而手足冷也。用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肺,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 
肾而愈。盖病气有余,当认为元气不足。若用泻金伐肝、清热化痰,则误矣。 
一小儿寅卯时发热,或兼搐有痰。服抱龙、泻青二丸而愈。后复患,服前药,兼咳嗽气喘不 
时发搐,面赤色,或青黄,或浮肿,或流涎。余谓∶咳嗽气喘,脾肺气虚也;不时发搐,肝 
木乘脾也;面青黄,肝入心脾也;浮肿流涎,脾气虚也。用益智丸,以养心血,补中益气汤 
,以补脾气而愈。 
一小儿腹满作呕,饮食少思,至暮腹胀发热,此脾虚下陷,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六君、柴 
胡、升麻而愈。后因劳,不时寒热,夜间盗汗,用十全大补汤而愈。 
一小儿夜间发热腹胀。余谓∶脾虚肝盛。朝用五味异功散,夕用四味肥儿丸,热止,乃朝用 
六味地黄丸,夕用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巳午时发热惊悸,发时形气倦怠,面黄懒食,流涎饮汤。余谓∶心气不足所致。不信 
,反服凉心之药,更加吐泻,睡而露睛,手足并冷,几至慢脾风。先用六君、姜、桂,佐以 
地黄丸而愈。 
一小儿亥子时,患前症,用益黄散而愈。后复发,服前药及清热之剂,病发,不时嗜卧露睛 
,作渴少食,大便频黄。余谓∶脾虚,而肝木胜之,兼元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佐以地 
黄丸而愈。 
一小儿先停食,服克伐之药,致面色痿黄,体倦少食,申酉时潮热,或用清热消导之剂,更 
加泄泻。余先用六君子汤数剂,后用补中益气汤渐愈。 
一小儿申酉时发热面赤,腹中作痛,或用峻利之剂下之,致发搐吐痰作渴,腹痛按之即止, 
此脾胃伤而变症也。用七味白术散、补中益气汤顿安。 
x柴苓散x 治壮热来去。 
柴胡 麦门冬(去心焙) 人参 赤茯苓 甘草(各半两) 黄芩(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小麦二十粒,青竹叶二片,水煎服。 
x二黄犀角散x 治温壮热,心神不安,大腑秘结。 
犀角屑 大黄(酒浸蒸) 钩藤钩 栀子仁 甘草 黄芩(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五分,热汤调下,量儿加减。 
x牛黄散x 治温壮常热,或寒热往来。 
牛黄(研) 甘草(各半两) 柴胡 栀子(酒炒) 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各二钱半) 
上为末,每服半钱,以金银薄荷汤调下。 
x黄龙汤x 治发热不退,或寒热往来。 
柴胡(五钱) 黄芩(炒) 甘草(炙。各二钱) 赤芍药(三钱) 
上每服三钱,姜、枣水煎。 
x牛黄膏x 治壮热,咽喉涎响,或不省人事,或左右手偏搐,或唇口眼鼻颤动。此涎热内蓄, 
风邪外感也。宜急服之。 
蝎尾(四十九枚) 巴豆肉(去油膜,一钱半) 梅花脑(半匙) 辰砂(研,二钱) 郁金(一钱,皂角水 
煮 
上为末,每服一匙,蜜水调下,量儿虚实用之。 
x栀子仁汤x 治阳毒壮热,百节疼痛,下后热不退者。 
栀子仁(酒炒) 赤芍药 大青 知母(各一两) 升麻 黄芩(酒炒) 石膏(各二两) 柴胡(一两半) 甘 
草(五钱) 杏仁(二两,浸去皮,面炒微黄) 
上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煎服。 
x六物黄芩汤x 治壮热,腹大短气,往来寒热,饮食不化。 
黄芩(酒炒) 大青 甘草(炙) 麦门冬(去心) 石膏(各半两) 桂(二钱) 
上每服一二钱,水煎服。 
x五物人参饮x 治壮热咳嗽,心腹胀满 
人参 甘草(各半两)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各一两半) 茅根(半握)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服。 
x益智丸x 治脾肾虚热,心气不足。 
益智仁 茯苓 茯神(各等分)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白滚汤下。(亦治白浊) 
x四物二连汤x 治血虚劳,五心烦热,昼则明了,夜则发热,胁肋并一身尽热,日晡肌热。 
当归 生地黄 白芍药 川芎 黄连 胡黄连(各等分) 
上水煎服。 
x地骨皮散x 治虚热壮热。 
知母 柴胡 甘草 人参 地骨皮 茯苓 半夏(各等分) 
上姜水煎,有惊热加蝉退、天麻、黄芩。 
x抱龙丸x(方见伤寒) 
x六味丸x(方见肾脏) 
x七味白术散x(方见积痛) 
x导赤散x 
x秘旨安神丸x(二方见心脏) 
x泻白散x(方见肺脏) 
x惺惺散x 
x保肺汤x(二方见咳嗽) 
x四物汤x(方见急惊) 
x当归补血汤x 
x柴胡清肝饮x 
x清凉饮子x(三方见发热) 
x六神散x(方见夜啼) 
x补中益气汤x(方见虚羸) 
x四君子汤x 
x六君子汤x(二方见内钓) 
x益黄散x(方见脾脏) 
x泻青丸x(方见肝脏) 

卷六
寒热
属性:经曰∶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寒热往来,此乃阴阳相胜也。 
故寒气并于阴,则发寒。阳气并于阳,则发热。寸口脉微,为阳不足阴气上入阳中,则恶寒 
。尺脉弱,为阴不足,阳气下入阴中,则发热。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阴 
阳不归其分,则寒热交争也。又上盛则发热,下盛则发寒,阳胜则乍热,阴胜则乍寒,阴阳 
相胜,虚实不调,故邪气更作而寒热往来,或乍寒乍热也。少阳胆者,肝之府,界乎太阳阳 
明之间,半表半里之分,阴阳之气,易于相乘,故寒热多主肝胆经症,以小柴胡汤加减调之 
。若只见寒热,起居如常,久而不愈,及大病后,元气未复,悉属阴虚生热,阳虚生寒,宜 
用八珍汤补之,甚者十全大补汤。有食积为病亦令寒热,用保和丸消之。若兼呕吐泄泻,用 
六君子汤。厥冷冻饮料热,人参理中丸。作渴不止,七味白术散。食积既消,而寒热尚作者,肝 
邪乘脾所胜,侮所不胜也。用异功散加柴胡、山栀。其疟症寒热,详见疟门。 
治验 
一小儿十四岁,朝寒暮热,或时发寒热,则倦怠殊甚,饮食不思,手足指冷,朝用补中益气 
汤,夕用六君子汤,各二十余剂,渐愈。后因用功劳役,前症复作,更加头痛,脉虚两寸尤弱,朝用 
补中益气汤、蔓荆子,夕用十全大补汤,两月余而痊。但劳役仍复寒热,服前二汤稍愈。毕 
姻后,又用功过度,朝寒遍体如冰,暮热遍身如炙,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姜、桂,暮用八味丸加五味子 
,各五十余剂而愈。 
一小儿十三岁,壮热便秘,服清凉饮,愈而复作,服地骨皮散,更潮热。又服芩、连、四物 
,不时寒热,体倦少食而热,或昼见夜伏,夜见昼伏。余谓肝脾虚热。夕用地黄丸加五味子 
,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山茱而瘥。 
一小儿寒热不愈。诊其乳母,左关脉弦数,左胁作痛,遇劳则遍身瘙痒,遇怒则小便不利, 
此因肝经血虚,郁火所致也。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诸症顿退。又用加味逍遥散, 
母子并痊。 
一小儿发热切牙,乍寒乍热,耳内痛痒,缘乳母有肝火所致,用柴胡清肝、栀子清肝二散, 
母子并服而愈。 
一小儿十四岁,每日子时分发热,遍身如灸,午未时则寒,足骨如冰至膝,至子时分,热仍 
作,此内真寒而外假热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加参、 各三钱、附子三分,夕用大剂四君子汤 
加当归一 
姜桂五分,各数剂。乃朝用十全大补汤,夕用六君子汤,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而寻愈。 
一女子十五岁,寒热,月经先期,两寸脉弦出鱼际。此肝经血盛之症,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 
、乌梅治之而愈。后寒热消瘦,月经过期,乃肝脾二经血气虚弱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 
六味地黄丸而愈。 
x羌活冲和汤x 治太阳无汗,发热头痛恶寒,春强,脉浮紧。又治非时暴寒人中之头痛,恶寒 
发热,宜此汤治之以代麻黄汤用,太阳经之神药也。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 川芎 甘草 细辛 白芷 生地黄 黄芩(各一钱) 
上水煎服。 
x八珍汤x(四物、四君合用,四物见急惊,四君见内钓) 
x十全大补汤x(方见自汗) 
x六君子汤x 
x加味逍遥散x 
x异功散x(三方见内钓) 
x人参理中丸x(方见冷泻) 
x保和丸x 
x补中益气汤x(二方见虚羸) 
x地骨皮散x(方见潮热) 
x芩连四物汤x(即四物二连汤加黄芩,方见潮热) 
x地黄丸x 
x八味丸x(即地黄丸加五味子、肉桂。二方见肾脏) 
x小柴胡汤x(方见痉症) 
x柴胡清肝散x 
x栀子清肝散x(二方见发热) 

卷六
伤寒夹惊夹食
属性:钱仲阳云∶小儿正伤寒者,谓感冒寒邪,壮热头痛,鼻塞流涕,畏寒拘急是也。夹惊者,因 
惊而又感寒邪,或因伤寒热极生风,是热乘于心,心神易动,故发搐也。用薄荷散、人参羌 
活散之类解之,甚者,抱龙丸。夹食者,或先伤于风寒,后复停滞饮食,或先停滞饮食,而 
后伤于风寒,以致发热,气粗嗳气,壮热头疼,腹胀作痛,大便酸臭,先用解散,次与消导 
;不解者,用大柴胡汤。周岁已前伤寒热轻者,用惺惺散;周岁已后,须解表微汗。若五六 
日不除,邪入于经络,传变多端,不可枚举。若夫荣卫俱伤者,羌活冲和汤主之,过此则少 
阳、阳明二经,在于半表半里肌肉之间,脉不浮沉。外症在阳明,则目疼鼻干,不得眠,脉 
洪而长,以葛根解肌升麻等汤治之。在少阳,则耳聋脉弦数,小柴胡汤加减和之。若少阳阳 
明俱病,小柴胡加葛根、芍药,传入阳明,为里脉沉实,谵妄恶热,六七日不大便,口燥咽 
干而渴。用大柴胡汤,重则三一承气汤,若兼三焦俱病,则痞满燥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