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凰ァ6遥孀攀奔涞耐埔疲碌募际踔副昊乖诓欢嫌肯帧�
2。切线类
切线类是按一定方法和原则在由股票价格的数据所绘制的图表中画出一些直线,然后根据这些直线的情况推测股票价格的未来趋势。这些直线就叫切线。切线的作用主要是起支撑和压力的作用。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往后延伸位置对价格趋势起一定的制约作用。一般说来,股票价格在从下向上抬升的过程中,一触及压力线,甚至远未触及到压力线,就会调头向下。同样,股价从上向下跌的过程中,在支撑线附近就会转头向上。另外,如果触及切线后没有转向,而是继续向上或向下,这就叫突破。突破之后,这条切线仍然有实际作用,只是名称和作用变了。原来的支撑线变成压力线,原来的压力线变成支撑线。切线类分析主要是依据切线的这个特性。
切线的画法是最为重要的,画得好坏直接影响预测的结果。目前,画切线的方法有很多种,它们都是人类长期研究之后保留下来的精华。著名的有趋势线、通道线等,此外还有黄金分割线、甘氏线、角度线等。
3。形态类
形态类是根据价格图表中过去一段时间走过的轨迹形态预测股票价格未来趋势的方法。第一条假设告诉我们,市场行为包括一切信息。价格走过的形态是市场行为的重要部分,是股票市场对各种信息感受之后的具体表现,用价格图的轨迹或者说是形态来推测股票价格的将来是很有道理的。从价格轨迹的形态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股票市场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中,由此对我们今后的投资给予一定的指导。著名的形态有M 头、W 底、头肩顶、头肩底等十几种。
4。K 线类
K 线类的研究手法是侧重若干天K 线的组合情况,推测股票市场多空双方力量的对比,进而判断股票市场多空双方谁占优势,是暂时的,还是决定性的。K 线图是进行各种技术分析的最重要的图表。单独一天的K 线形态有十几种,若干天K 线的组合种类就无法计数了。人们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了一些对股票买卖有指导意义的组合,而且,新的研究结果正不断地被发现、被运用。K 线由日本人发明并在东亚地区广为流行,广大股票投资者进入股票市场后,进行技术分析时往往首先接触K 线图。
5。波浪类
波浪理论起源于1978 年美国人查尔斯?J。柯林斯(Charles Jllins)发表的专著《波浪理论》。波浪理论的实际发明者和奠基人是艾略特(RalphNelson Elliott),他在30 年代就有了波浪理论最初的想法。波浪理论把股价的上下变动和不同时期的持续上涨、下跌看成是波浪的上下起伏。波浪的起伏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股票的价格运动也就遵循波浪起伏的规律。
简单地说,上升是5 浪,下跌是3 浪。数清楚了各个浪就能准确地预见到,跌势已接近尾声,牛市即将来临,或是牛市已到了强弩之末,熊市即将来到。波浪理论较之于别的技术分析流派,最大的区别就是能提前很长的时间预计到底和顶,别的流派往往要等到新的趋势已经确立之后才能看到。但是,波浪理论又是公认的最难掌握的技术分析方法。大浪套小浪,浪中有浪,在数浪的时候极容易发生偏差。事情过了以后,回过头来数这些浪,发现均满足波浪理论所陈述的,都能数对。一旦身处现实,真正能够正确数浪的人是很少的。
以上五类技术分析流派从不同的方面理解和考虑股票市场,有的有相当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的就没有很明确的理论基础,很难说清楚为什么。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经过股票市场的实践考验。
这五类技术分析方法尽管考虑的方式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彼此并不排斥,在使用上可相互借鉴。比如,在指标分析时,经常使用切线和形态学派中的一些结论和手法。
这五类技术分析方法考虑的方式不同,这样就导致它们在指导操作时所使用的方式不同,有的注重长线,有的注重短线;有的注重价格的相对位置,有的注重绝对位置;有的注重时间,有的注重价格。
(二)技术分析方法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技术分析作为一种证券投资分析工具,在应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技术分析必须与基本面的分析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提高其准确程度,否则单纯的技术分析是不全面的。
对于刚刚兴起的不成熟证券市场,由于市场突发消息较频繁,人为操纵的因素较多,所以仅靠过去和现在的数据、图表去预测未来是不可靠的,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不能因为技术分析在突发事件的到来时原来的预测受干扰就否定其功效。正如任何一种工具的使用都有其适用范围一样,不能因某种场合工具无用而责怪工具本身,扔掉工具更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在中国的证券市场上,技术分析依然有非常高的预测成功率。这里,成功的关键在于不能机械地使用技术分析。除了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技术分析参数外,还必须注意结合基本面分析。
2。注意多种技术分析方法的综合研判,切忌片面地使用某一种技术分析结果。
投资者必须全面考虑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对未来的预测,综合这些方法得到的结果,最终得出一个合理的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描述。实践证明,单独使用一种技术分析方法有相当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如果每种方法得到同一结论,那么这一结论出错的可能性就很小;如果仅靠一种方法,得到的结论出错的机会就大。为了减少自己的失误,需尽量多掌握一些技术分析方法,掌握得越多肯定是越有好处的。
3。前人的和别人的结论要自己通过实践验证后才能放心地使用。
由于股票市场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收益,上百年来研究股票的人层出不穷,分析的方法各异,使用同一分析方法的风格也不同。前人和别人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的特殊条件和特定环境中得到的,随着环境的改变,前人和别人成功的方法在自己使用时有可能失败。
四、其他主要技术分析理论简介
(一)随机漫步理论
随机漫步理论(Random Walk)认为,证券价格的波动是随机的,像一个大广场上行走的人一样,价格的下一步将走向哪里,是没有规律的。
证券市场中,价格的走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不起眼的小事也可能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长时间的价格走势图上也可以看出,价格上下起伏的机会差不多是均等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价格的走向使随机的结论有一定的基础。当然,证券价格的波动肯定不完全是随机的,在一定场合肯定有规律可循。
(二)循环周期理论
事物的发展有一个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过程。这种循环发展的规律在证券市场也存在。循环周期理论(Cycle)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价格活动,都不会向一个方向永远走下去。价格的波动过程必然产生局部的高点和低点,这些高低点的出现,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可以选择低点出现的时间入市,高点出现的时间离市。
应该指出,循环周期理论的重点是时间因素,而且注重长线投资,对价格和成交量考虑得不够。
(三)相反理论
相反理论是人人似乎都明白,但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理论。它的出发点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证券市场本身并不创造新的价值,没有增值,甚至可以说是减值的。如果行动同大多数投资者的行动相同,那么一定不是获利最大的,因为,不可能多数人获利。
要获得大的利益,一定要同大多数人的行动不一致。在市场投资者爆满的时候出场,在投资者稀落的时候入场是相反理论在操作上的具体体现。
除了上述几种理论之外,技术分析还有一些方法,在进行行情判断时,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大部分是有关某一方面的具体结论,不是对市场整体的结论
第二节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理论
一、道氏理论
(一)道氏理论的形成过程
道氏理论是技术分析的基础。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Dow)。为了反映市场总体趋势,他与爱德华?琼斯创立了著名的道?琼斯平均指数。他们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的有关股市的文章,经后人整理,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道氏理论。
(二)道氏理论的主要原理
1。市场价格指数可以解释和反映市场的大部分行为。这是道氏理论对证券市场的重大贡献。目前,世界上所有的证券交易所都采用一个本市场的价格指数,各种指数的计算方法大同小异,都是源于道氏理论。
2。市场波动的三种趋势。道氏理论认为价格的波动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我们最终可以将他们分为三种趋势,即,主要趋势(Primary Trend)、次要趋势(Secondary Trend)和短暂趋势(Near Term Trend)。三种趋势的划分为其后出现的波浪理论打下了基础。
3。交易量在确定趋势中的作用。趋势的反转点是确定投资的关键。交易量提供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解决一些令人困惑的市场行为。
4。收盘价是最重要的价格。道氏理论认为所有价格中,收盘价最重要,甚至认为只需用收盘价,不用别的价格。
(三)应用道氏理论应该注意的问题
道氏理论对大形势的判断有较大的作用,对于每日每时都在发生的小波动则显得有些无能为力。道氏理论甚至对次要趋势的判断作用不大。
道氏理论的另一个不足是它的可操作性较差。一方面道氏理论的结论落后于价格变化,信号太迟;另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不足,使得一个很优秀的道氏理论分析师在进行行情判断时,也会因得到一些不明确的信号而产生困惑。
道氏理论的存在已经上百年了,对今天的投资者来说相当部分的内容已经过时,不能照搬老方法。近三十年来,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有相当部分是道氏理论的延伸,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道氏理论的不足。
二、K 线理论
技术分析是由市场行为推测股票市场未来趋势的,它所依据的是股票市场的市场行为,这样,准确、有效地记录和描述市场的全部行为就显得异常的重要。
技术分析的精髓就是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然后才是使用这些规律。为了从大量的市场行为中找到有规律的东西,显然没有必要考虑市场行为的所有信息,只需部分地、重点地记录下市场行为的某些方面就可以了。
正是出于上述考虑,K 线理论应运而生。经过上百年的股票市场实践,应用效果良好,受到世界各国股票投资者的广泛重视。目前,K 线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技术分析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K 线的画法和主要形状
1。K 线的画法
K 线又称为日本线,起源于日本。当时日本没有股票市场,K 线只是用于米市交易。经过上百年的运用和变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K 线分析理论。技术分析中的重要方法——K 线理论就是专门以研究K 线的形状和组合为基础的。
K 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影线在实体上方的部分叫上影线,下方的部分叫下影线。实体分阳线和阴线两种,又称红(阳)线和黑(阴)线。
一条K 线记录的是某一种股票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将每天的K 线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就组成该股票自上市以来的每天的价格变动情况,这就叫日K 线图。
价格的变动主要体现在四个价格上,即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和收盘价。
日开盘价是指每个交易日的第一笔成交价格,这是传统的开盘价定义。
由于存在机构庄家利用通信方式的优势,故意人为地造出一个不合实际的开盘价的弊端,目前中国市场采用集合竞价的方式产生开盘价,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意义上的开盘价的缺陷。
日最高价和日最低价是每个交易日成交股票的最高成交价格和最低成交价格。它们反映当日股票价格上下波动幅度的大小。最高价和最低价如果相差很大,说明当日股票市场交易活跃,买卖双方争执激烈。但是,同传统的开盘价一样,最高价、最低价也容易受到庄家大户的故意做市,造出一个脱离实际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日收盘价是指每个交易日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是多空双方经过一天的争斗最终达成的共识,也是供需双方当日最后的暂时平衡点,具有指明目前价格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四个价格中,收盘价是最重要的,很多技术分析方法只关心收盘价,而不理会其余三个价格。人们在说到目前某只股票的价格时,说的往往是收盘价。
图6。1 是两个常见的K 线形状。
图中,中间的矩形长条叫实体,向上、向下伸出的两条细线叫上、下影线。如果开盘价高于收盘价,则实体为阴线或黑线(如右图);反之,收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