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98部分

明末风暴-第98部分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子小人回来了!

    到第六日被俞国振打发回钦州城的黄顺满脸喜色地跑了回来。在将岸能够与那些劳力进行简单交流之后俞国振便让黄顺再去打听一件事情葬且许下了一两银子的赏结果用了两日时间他便跑了回来。

    最初他脑子里想的只是俞国振许下的那一两银子但很快他意识到不对停下了脚步:“咦!

    在他走时已经建成了六排屋子这次来时六排变成了七排这倒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围着这七排屋子一座由木桩与厚木板组成的栅栏已经修了起来。

    目前这栅栏还只是修了一小半不过以黄顺的判断最多只要半个月栅栏便可以完全修起。

    在栅栏的四角各竖有一座望楼有家卫少年在上面执守。

    俞国振从来不敢把自己的安危寄托于侥幸之上即使人力再怎么不足他也不会放弃对安全的警惕好战必亡忘战必危一昧韬光养晦最后的结果便是让那些分明弱小得一个指头也可以捻死的跳梁小丑也敢大模大样地在面前耀武扬威。

    黄顺你怎么了?见黄顺说了一声便愣住了俞国振一边问一边看着跟他来的那些人。

    有五个人跟着黄顺到了这儿…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篓子。黄顺回过神来陪笑着道:公子果真是鲁班祖师神授才这点时间连栅栏都竖了起来…啊瞧我这话唠子倒是忘了公子的正事。你们几个将东西呈上来…快点快点别笨手笨脚的少不了你们的赏钱俞公子可大方了!

    那几人将背后的篓子放了下来…提到俞国振面前…满篓子黑色的类似于石头一样的东西。俞国振看了之后大喜:“你果然找着了!,

    不负公子所托!,黄顺学着家卫少年说了一句。

    他觉得那些总是精力旺盛斗志昂扬的少年说这一句话时总带着一股神气劲儿。他都是三十多岁奔四十的人了也能被这神气劲儿所感染。

    在哪儿找到的…远还是不远埋得深不深?俞国振一连串的问题提了出来。

    原因很简单黄顺找到的是煤虽然俞国振看得出这煤的质量并不是非常好但他现在要的是用煤充当燃料来烧窑品质差一些完全没有关系。

    “在一处叫那怀村附近”城北中和坊北浪岭、那怀岭处距离公子这里有五十余里。小人此前便曾听说过这附近村民樵采时曾有拾到石炭者…前次公子问起上人未曾确定不敢说后来去了相询村民说确有其事并采了五篓来呈给公子。

    俞国振脸上露出了明显的喜色煤对于他的计划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即使是这种品质并不太好的煤…也比起普通木柴要好得多。另外开采煤矿也比上山砍柴收获要多。

    他招了招手:…你们随我来!

    黄顺领着那怀村的几位村民进了栅栏围起的院子黄顺是见过木头简易房的可这些村民却是第一次见到发现这一排排的房子已经聚成村落规模…他们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他们用的是当地土话俞国振现在也约略可以听得懂一点,似乎是在问这儿是什么地方。

    果然黄顺随口应了一句然后向俞国振道:“公子爷这些乡下人问小人这里可有名字?

    这倒是个问题自从登陆以来众人忙得热火朝天眼见着一座村子在众人面前建起却忘了给这村子取名。俞国振略一沉吟此地后世的名字叫什么他完全不知道因此名字只能现取。…;。

    新襄安……,就叫新襄吧。,俞国振道:“新旧的新襄阳的襄。,

    众人被他引入一间屋子这间屋子在所有屋子中规模最大就在俞国振住处之前而且四面开窗每个窗子都比一般人家窗子大得多。他们进了这屋子之后黄顺又是一愕因为看到两个少年正你一把我一把地互相往身上抹着泥。

    在两少年面前是一个木台木台上用粘土捏制的地型在起伏甚至还可以看到山川河流和道路。

    见俞国振进来蒋佑中与雷发达顿时收了手两人规规矩矩地站好蒋佑中知道俞国振不会为他们的顽皮而动怒但雷发达却有些畏惧了。来看一下沙盘…就是这个…因为时间缘故…我迈只能做出我们新襄附近的地形来这里是渔洪江这边是钦江这边是钦州府城你们觉得发现石炭之处大至在哪里距离渔洪江与钦江远不远?

    黄顺琦钦州府城周围倒是熟悉他手指点在沙盘上移动了一下然后放在钦州北稍偏东的位置:离钦州北约是三十里…公子觉得在哪儿?

    俞国振按照比例大至点出了钦州正北三十里的地方黄顺便在那儿指着:“便是这边了。

    然后他又用土话问那几个那怀村民不一会儿他笑着道:…他们说了发现石炭处与演洪江隔着两座山约是有二十里路。

    二十里……,周遭有没有小河可用?,俞国振略有些失望地问道。

    有条小河可通渔洪江距离发现石炭处约有十里。

    黄顺有些紧张地道。

    路难不难走?

    乡下人不怕路难走。这一次黄顺没有问就答道。

    好在距开采石炭最近处我派人去建一个简易码头再给他们准备船另遣工匠去教会他们如何开采石炭。,俞国振想了一想他原本是要自己募人挖煤的但是现在看来距离得远了些而且牵连太广倒不如交给他们本地人。因此他伸出一根手指头:“跟他们说清楚来每一千斤煤……,也就是石炭干的我给他们一两银子湿的我出六钱银干湿标准只以篓子下是否滴水为判如何?,

    “每千斤…一两银子!黄顺吓了一大跳。

    他可是跟着去看了的虽然那怀村附近的石炭不是很多可因为是露头矿开采起来真不是太麻烦无非是耗些气力。一个壮劳力一天挖个一千斤根本不成问题稍难些的就是将之运到新襄来可是如俞公子所言走水路的话也就是让人背个十里地到河边接下来就可以完全靠船运了。

    他心中飞快地估算这可比他一个人头收十文钱要合算得多了!

    “公子此事小人应下了……黄顺一咬牙做出了他这一辈子最重要也是最骄傲的决定:每千斤一两银子……公子是不是有多少收多少?

    “你若是能运来一千万斤我自然从广州提一万两银子给你。俞国振笑了起来。

    一千斤一两银子他赚大了若不是此地煤矿易开采而且对于当地乡民来说是如同泥土一般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他绝对不能以这个,价钱拿下。

    对黄顺来说这却是一笔意外之财了仅他见到的那几座露头矿估摸着几十万斤的煤总是有的也就是说只要将这些露头矿挖出来给俞公子送来他就可以得几百两银子而雇请人工最多就是花销他百余两罢了。

    好在那几个乡民听不懂他与俞国振的对话否则那些乡民哪里会容得他在中间获利这可不是小数目!

    公子船小人自己去准备公子何时要这石炭?

    越快越好就停放在那边的窑区若是你能在五天之内送来五千斤煤我另外再谢你五两银子。

    此时砖窑、石灰窑都已经备好只等来料开工了。黄顺正准备离开俞国振却又道:“还有一件事情我要收石灰石与粘土你看当如何收法?

    交与小人交与小人了!黄顺迫不及待地道。

    怕是人手不足吧?俞国振笑了。

    无妨小人自有道理石灰石与粘土好办得紧。黄顺心中暗暗嘀咕不知道俞国振收这么多材料究竟是做什么。

    “那好力就将此事也拜托你了至于价格…你觉得石灰石与粘土价格应是多少?

    俞国振如今囊中宽裕不仅仅有他这两年多时间里积累下的数万两银子还有从南京城外庄子里抢来的那些黄金而且在襄安他的几桩产业也在源源不断地为他积累财富。因此价格琦他来说真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他现在最迫切的是赶到九月之前将新襄大致规划完成。

    黄顺带着那些乡民离开了他是本地人又头脑活络只要有钱赚想必他会出死力。不过俞国振并不准备将所有的线都操在他的手上那是极为危险之举。

    现在看来是时候去钦州城一趟了来了近十天还未曾去过钦州城呢。俞国振心中想。

    他却不知道几乎在此同时钦州城中一个人也在琢磨着他:“这在长门墩琦岸建起庄子的究竟是什么人物竟然有如此手笔!,

    (嗯言出必行一百张月票加更来了!)

一二七、抱定东风上青云

    钦州判官郭卫墀原籍是江西,崇祯五年到现在这个任上,至今已经有些年头了。他不是科举出身,搂钱行贿的本领也不出众,故此在任时间快满了,接下来会被打发的另外哪个角落去,他还一无所知。

    既是州判,他当然要掌案侦,徐林到这里打点时,往他府中送了一百两银子——对于他这个穷州判来说,这可是一大笔银钱。也正是因此,他对于徐林托他照顾的“俞公子”极是好奇,这个徐先生已经是出手豪绰了,能支使他来打点的“俞公子”又是哪里的大人物?

    因此,当长门墩、青鸠墩的兵丁把异状报与州府时,郭卫墀便得到消息,知道那位“俞公子”买下的地界开始大兴土木了。

    从新襄到州城,不过一二十里路,又有水道可通,郭卫墀已经琢磨着,是不是自己跑去看看,墩兵报告中说的“一夜起屋、二夜建村,三夜之后则墙寨俱备矣”究竟是怎么回事。

    “三日墙寨俱成……噗,这世上哪有这等事情,除非那位俞公子花了老大手笔,召集千人来筑墙。钦州如今人烟稀少,他到哪里去召集千人!”

    正想着这事情,突然间有差役来报:“大人,有人送名刺来拜。”

    “拿来我看。”郭卫墀接过名刺,钦州来拜望他的人可不多,上有知州下有吏目,他这州判虽然是从七品的官,可夹在中间大多时候只是摆设。

    “襄安……俞国振拜上。”

    看着名刺上简单的七个字,郭卫墀觉得很荒唐。

    这厮莫非以为自己是当朝阁老,只写下一个籍贯和名字,别人就认识他么?而且这襄安,也不是什么大地方,至少郭卫墀想了半日,也没有想起襄安在哪儿。

    他看着那差役:“来人呢?”

    “正在府外候见。”

    “请他进来吧。”郭卫墀懒洋洋地道:“让他在前边等会儿。”

    此时天热,郭州判又无甚公务,正缩在后院纳凉,身上衣着自然是不整的。等他整理好衣冠,又小憩了片刻,再出来相见时,都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然后他看到俞国振笑吟吟的脸。

    “你就是……什么什么振?”见他不赶紧上前行礼,郭卫墀心中不快,便沉声问道:“为何见了本官……不下拜?”

    “襄安俞国振。”俞国振指了指自己,然后起身微微一拱手:“在下来此,是受人所托,给郭大人送礼的……自然不必下拜。”

    “受人所托,给我送礼就可不必下拜?”郭卫墀觉得极是好笑:“谁人让你送礼来的?”

    “南京守备太监治下的一位公公……郭大人请看信。”

    这信是真的,俞国振为了方便行事,专门找范闲索要,当时的理由就是淡水河珠市场已经饱和,他要亲自至钦廉、合浦一带,看看能否种海珠。

    这可是一笔巨大的生意,向来合浦珠就是敬献给皇室的贡品,但是近百年来因为捕捞过甚,合浦珠产量逐年下降,前面有一任天子,耗费了四万两白银,才捞得合浦珠不足一斤!

    因此,范闲当然明白这件事的价值,不过因为俞国振说还只是去摸索,没有打包票能成功,他也不敢就此将这报与崇祯,更不敢直接下公文令地方协办。

    他能做的,就是去南京吏部翻档案,翻出这位钦州府的二号人物——知州他都不敢通报,怕那知州一时想不开,想要展示一下读书人士大夫的清高劲,不但不帮忙,反而大骂一声“阉货”然后使绊子。

    钦州府未设同知,故此州判郭卫墀便是二号人物,而且此人并非举人,倒不虞他玩出欺世邀名的勾当来。

    “南京守备太监……”

    郭卫墀被扔在这穷乡僻壤里乡了,乍一闻这个名字尚未反应过来,但旋即他坐正了,脸色惨白:“厂……厂卫?”

    俞国振笑而不语,既不承认也不否认。郭卫墀觉得这个夏天天气分外的热,即使是坐在衙门内,却也与在日头下曝晒差不多。他抹了抹额头的汗子,将那封信拆开。…;信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南京守备太监辖下内宫监范闲,因私事遣俞国振前往钦州勾当,请钦州州判郭卫墀多多照看。信末加了一句,闻说郭州判任期届满,到时在南京一会,当有所请教。

    郭卫墀拿信的手抖了起来,他拿自己的小妾发誓,这绝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因为天气太热!

    他能当官,走的不是科途,被发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