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国师之道 >

第12部分

国师之道-第12部分

小说: 国师之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离说罢,久久无人回应。连端坐台上的左右僧人都睁大眼睛看着她,不说话。

    “你们……有话要说吗?”楚离捏了捏眉心,为什么她觉得他们看她的眼神好像在看怪物一样。顿了顿,楚离把目光投向了上谷公主。上谷公主蹙眉细思,眼中一片茫然。楚离皱眉,犹豫着说,“是我说的不够直白……你们没听懂吗?”

    竟然有人点了点头。

    楚离被噎了一下。她咬唇走了几步,沉吟道,“这样说吧,名家公孙龙有个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诸位知道吧?”

    左右都点了点头。

    楚离松了口气,“其实,这个白马非马论和诸法空相在一定程度上异曲同工。当然,不尽相同。咱们就以马为例。首先,我们称一个事物为马,那么什么样的东西我们才能称之为马?我们以什么来判断这个东西就是马而不是牛不是鸡不是其他东西呢?我们给一个东西命名,这叫名,这个名所代表的东西,叫做实。名实相符就是我们辨别和命名一个东西的依据。名家的白马非马论纯粹是从逻辑的角度上来论证,但是佛说的诸法空相却是从真谛和假相的意义上来裁定。什么是马?假如我们这样说,马的实相是一种四足会跑有毛色的动物,那么必须所有的马都是这个样子的才行。但是实际上,有的马它可能瘸了,可能不会跑,现实的马长得并不一样,形态各异,那我们能说它不是马吗?”

    “这个一般意义上的马,马的实相,就如同佛家的真谛。它是真实的,是实相。而从这个真谛上分离出去的,各种黑马白马花马瘸马,在这种意义上,就不能算是真正的马,所以可以说是虚的,是假的,是空。略相当于全和缺的指称但不尽然。佛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分成两个截然独立的世界,把真谛的一般意义的世界称为真如,把我们现实存在的这个需要从真如世界分享实质的世界称为空相。所以,诸法空相。一切现存的事物都不是它真正的那个一般意义的事物,它是缺失的,是非有非无的空相。”

    她一字一句地说着,万籁俱寂,没人搭理。楚离郁闷了,“大概就是这么个说法。”差点没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楚离心想,难怪那些高人大德们钟爱这句话,实在是这种解释需要庞大的知识系统支撑,非一朝一夕之功。如果只是寻常的解释,必须得是具备这个知识系统的人才能明白这些理论点。一般人的话……难道要从最基本的立论基础开始说起吗?那得说到什么时候……何况就算把话说尽,这还需要看个人的思考和领悟。果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以包容宽待之心,向有心于此的人善意点拨两句。倘若此人真有悟性,那便是后话了。

    她当初就是在思考这个问题上时,分清了一般和个别的概念指称,点透了这点,从而在其他以此为基础出发的观念上一通百通。那些思维的角度确实很绕,但是也让人拍案叫绝,十分精妙。可令楚离不满的是,无论是成公还是别的老人家,在想通了这个关节上的问题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总想着要修仙修道……她根本不相信神鬼之说。

    虽然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但对于这种倾向于精神发散的仙佛之说,楚离不以为意。因为炼丹,她闲着没事翻阅前人遗作,前人就有不信鬼神之说。她比较喜欢这个。对于虚无缥缈纯以想象力织就的神佛理论,楚离嗤之以鼻。

    她话音落下许久,没人做声。老半天才有僧人道,“一……一派……一派胡言……”

    “那你倒说说我哪里胡说了?”

    那人道,“我们不必多此一举去验证真假,因为这都是佛已修成正果的真谛,我们只需要照着做就好了。”

    “就是说,你们不求自己到底明不明白正确与否,只一径断章取义地盲从?”楚离沉了脸色,“所以你们就鼓励老百姓烧身成佛,杀身成仁,割肉喂鹰,自戕自残?”

    “神佛自会保佑我们的!”又一人固执道。

    “呵,”楚离冷笑,“神佛会保佑你,是吗?”她几步逼到那人面前,刷一下抽出一旁护卫的长剑递过去,“佛说割肉喂鹰,鲜血不留,伤口自愈,你现在割,让大家看看神佛会不会保佑你鲜血不留,伤口自愈。”

    那人变了脸色,嗫喏不语。

    “佛说烧身成佛,不知疼痛,肉身超脱,现在,”楚离看向台上左右各十人,“你们谁敢举火把自烧,不觉疼不喊痛?”

    众人哑口无言。

    他们的狂热或许可以让他们自残自戕,但不能让他们没有疼痛。

    楚离恨声道,“你们自己愚蠢,还要迷惑百姓,造孽深重还想成佛?”

    她声声讨伐,字字珠玑,声音传遍整个清凉峰。

    皇帝拓跋焘眸中流露出满意的神色,他眼神示意崔浩,嘴角噙了一丝笑意。

    崔浩悠悠起身上前,引得众人目光都投向了他,遂朝楚离走去,并高声道,“楚离,乃是我师父寇天师以通天彻地之能请来的高人,以佑我大魏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先师证大道而去,特地请来楚离为下任国师。昨日祭祀之时,已得天子首肯,本官代宣皇上旨意,从今日起,楚离即为大魏国师。”说着屈膝半跪在楚离面前,“参见国师!”

    事情发生的太突然。

    这时皇帝拓跋焘站了起来,走到楚离身边,大声道,“今日起,朕自当凡事询问国师,请示天命,使我大魏子民永世安康。”

    文武百官顷刻间随着崔浩跪在了楚离和拓跋焘面前,山呼万岁,“参见国师,吾皇万岁!”

    百官都已经跪下了,在场数千众人谁还敢站着,顿时整个清凉峰上还站着的,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楚离,和笑地意味深长的拓跋焘。

    万顷碧松,云雾缭绕,山峭崖陡,天远地阔。

    楚离放眼望去,仿佛整个天下都臣服在了她的脚下。那一刻心中的震动几乎让她昏了头。她愣愣地站着,久久不能回神。

    直到跪在拓跋焘一侧的上谷公主偷偷拉了拉她的衣袖,楚离才回神过来。拓跋迪额上都是冷汗,无声做着口型,“跪下。”

    楚离心中一抖,连忙跪了下去,“民女谢陛下隆恩。但是……”她刚想说不做国师,上谷公主连忙捂住她的嘴。

    拓跋焘眼神变了变,却笑着说,“爱卿如今已为大魏国师,可自称微臣。”

    “我……”楚离还想说话,她只想能赢得这场口水战保住性命,然后赶紧回家。她并不想一个人在这个人生地不熟又压抑的地方做国师,她想回上洛郡,然后再也不乱跑出来了。

    “你这个时候忤逆父皇的意思,就是大不敬,要诛九族。”上谷公主贴在她耳边,压低声音说罢,楚离冷不丁一激灵,再不敢多说。

    拓跋焘令众人平身,带着崔浩等一干大臣起驾回宫。

    只有上谷公主还留在原地。楚离问,“公主,咱们什么时候可以走?”

    拓跋迪摇了摇头,“你的辩法还没完。”

    “……”

    果然还没完。在昭告天下楚离成为新任国师之后,清凉峰反倒来了更多人,每日都有百姓、修行人前来和她论道。竟然一直持续了半月之久,楚离筋疲力尽。尤其是发现,大多数人都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而且也不在乎懂不懂只是单纯地想听她说话之后,楚离简直生无可恋。

    眼见着就到了小年夜,楚离才终于可以离开清凉峰。然而她还没刚刚回到国师府,就看到门口站着一个粗衣僧人,含笑站着迎她,“施主,可否容贫僧入府一叙?”

第16章 【钗头凤】16() 
楚离忍不住有些自傲。天哪,她没想到自己竟然能从那么多所谓高人的口水战中存活下来!楚离头一次觉得自己好厉害啊。

    所以看到门口那僧人时,她志得意满地将人请进了府中,吃饱喝足休息好才问,“不知道大师怎么称呼?有何要事?”

    那僧人却只是宽容地笑笑,“贫僧昙无成,特来拜会小国师。”

    楚离还不知道,因为她年纪小,百姓为了区别她和前任国师寇谦之,私下都称她为“小国师”。她打量着昙无成问,“大师可是来辩法的?”

    “非也。”昙无成笑道,“只是贫僧有些疑问,想来请教小国师。”

    楚离向来待人谦和有礼,遂请昙无成详谈,并道,“大师有话尽管说,小女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语中颇有得色。

    昙无成双手合十,“多谢小国师。”又问,“贫僧日前听小国师在清凉峰的妙论,实在佩服。只是不知小国师从何悟得如此高论?”

    “原也不全是我自己的东西,在上洛郡时时不时会有僧人来化缘做客,我在旁听了不少,也问了不少。”楚离想了想,补充道,“渐渐地就选择我认同的,觉得没有道理的就当听戏了。”

    “不知施主可还记得他们法号?”

    “法号倒是记不大清,”楚离皱眉,“他们不常来,来了也就胡乱说些话,没正经听他们说过自己的法号。隐约记得好像叫什么肇啊生啊,什么融的,还有些别的人,倒是不敢确定。不过近些年没见他们来过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昙无成念了句佛号,“可是僧肇、竺道生、道融?”

    “噫,大师你这么一说,好像就是这几个法号。”楚离惊讶道,“大师认识他们?”

    昙无成合掌笑了笑,“乃是贫僧同门。”

    楚离又惊又喜,立刻站了起来,恭敬道,“原来大师您和那些老人是同门啊。”虽然完全不了解那三位僧人根底,但是楚离从他们的言谈中也明显能感觉到其文雅气度,心中非常钦佩。

    她八岁起就跟着成公远居深山,所接触的人不超过上洛郡,对外界的信息了解非常少。生活的圈子里,人的才干学识都相差无几,她自幼跻身其中又不知世事,故而不知她身边人和自己到底几斤几两。在她心中,大家都稀松平常,不过都是些普通人罢了。更甚者,她还讨厌成公等人谈仙论道以求长生。

    昙无成点头笑笑,示意她坐下。楚离想到昙无成是要“请教”问题的,顿时就有些心虚。她自觉自己浅薄的知识也就能和那些欺世盗名的自命“高人”说上两句,真要和僧肇、昙无成论,她始终都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

    昙无成看出她的紧张,眯眼笑道,“小国师不必紧张,贫僧确实心中有惑,才来请教。”

    楚离不敢怠慢,坐定细听。哪料你一言我一语,楚离越聊越有精神。她已经很久没和人这么痛快无碍的沟通过了,昙无成的学识见解果然和当初在上洛郡时遇到的人不相上下,楚离兴致盎然。两人不知不觉竟秉烛夜谈,待天际泛白,鸡鸣时两人还兴味不减。

    昙无成也大感酣畅,“阿弥陀佛,贫僧已许久未曾如今日这般畅快,小国师堪为良友!”

    楚离更是欢欣,“大师愿意和小女子做个忘年交,小女子求之不得!”

    “哈哈,”昙无成笑道,“我的师兄们恐怕都是你的忘年交吧?”

    楚离不好意思地吐舌,“这几年已经没见过他们了,心中甚为挂念,不知他们现下可好?”

    “嗯,”昙无成微笑着合掌,“阿弥陀佛,三位师兄已经涅槃。”

    涅槃……楚离心里一咯噔。这两个字听着好听,可实际意义却并不那么讨喜。她脸色一白,“……圆寂?”

    “正是。”昙无成始终面带微笑,楚离却不觉流露出哀痛神色,“怎么……这么……”

    “小友无须伤神,”见她竟哽咽,昙无成轻叹一声,“生死有命,三位师兄已化身成佛,小友该喜才是。”

    楚离垂眸,“大师你也相信仙佛之事?”

    听她这样问,昙无成顿了顿道,“贫僧往年曾听僧肇师兄提过,说有一小友,甚为聪慧悟性极佳,然性子执拗,业障不破,难道正是小友你吗?”

    “我不知道。”楚离摇头,“我从不信神佛。每次他们说到这方面时,我便没了兴致。”

    昙无成久久不语,半晌笑道,“小友且随缘。”

    楚离勉强笑笑,“这么些年没见,还以为他们一如过去一样硬朗,不料竟是阴阳两隔。我虽然不信仙佛,然而如今倒也希望真有此事,如此,便能让他们永存于世。”顿了顿,又问,“大师可是自己前来?”

    “还有同门慧严、慧观两位师兄弟。”

    “何不请他们也前来歇息几日?”

    “他们已先行离去,贫僧代为谢过。”

    “大师怎么说客气话,我是诚心诚意请大师多住几日。”楚离心下黯然。眼前的昙无成也是垂垂老矣,只怕今次一别再无相见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