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69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69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打庄亲王薨了,外头也有不少人留意王府承继之事,还有些无聊的,私下里都开了局,押伊泰与福苍谁能胜出。

    没想到,异军突起,代表丧家出面料理庄亲王大事的,竟是十六阿哥。

    众人惊诧不已,有羡慕的,有嫉妒的,有赶紧巴结的,让十六阿哥见了不少势力嘴脸。

    只有曹颙,对于十六阿哥出继之事早就心里有数,看着甚是平静,抽着无人时,给十六阿哥道了两声贺喜。

    十六阿哥与曹颙相识多年,彼此了解颇深。

    见曹颙如此反应,十六阿哥就觉得不对劲。

    自己以先皇皇子之尊出继给宗室亲王为子,是开国以来头一遭。之前皇上又没有半点先兆,自己现在还如在梦中,曹颙怎么这般平静。

    十六阿哥将曹颙带到偏院僻静之处,上下打量着曹颙半响,脸上神情变幻莫测。

    直看得曹颙发毛,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衣服是素服,靴子与腰间的荷包都是青色的,正是吊祭的装扮,并无什么不对之处。

    十六阿哥见他如此,“扑哧”一声,笑出声来。

    因没有外人在,他一下子瘫在椅子上,抱怨道:“站了一头晌,腰都要断了。”

    “一个铁帽子到手,再累些也值了。”曹颙实话实说道:“只是天上掉馅饼是好事,也得小口慢咽。外头都晓得庄亲王府家底最是丰厚,十六爷也要想个法子,好好处理,省的惹人眼气不说,自己还不得安生。”

    他说这话,是因为先前看到来吊祭的九阿哥。

    九阿哥盯着十六阿哥的目光,不无愤怨。

    十六阿哥伸出手去,敲了敲自己的后腰,道:“哪里用想法子,这不是明摆着的?”说到这里,他压低了音量道:“我于皇上并无大功,皇上为何平白无故地赏了个爵位给我承袭?孚若放心,我不是贪财的,自是晓得该如何行事。”

    曹颙听了,点了点头。

    眼下,十六阿哥的靠山就是雍正。能讨得雍正欢心,比死守着博果铎的遗财要好的多。

    博果铎搂了一辈子的银钱,其中不乏乘着在六部当值时贪墨的。庄亲王府的银库,就有十来间。

    外头都传言,庄亲王府的银钱,数以百万计。

    雍正安排十六阿哥承继,绝不是单单地加恩兄弟。

    皇子开府建衙,连宅子带庄子带人口下人等,少说也要十几万两银钱。

    十六阿哥出继,不仅省了这十几万两银钱,还能使得雍正能变相接收博果铎的遗财,正是一举两得。

    十六阿哥直起腰身,看着曹颙,犹豫片刻,道:“孚若莫非真有相人之术?”

    曹颙闻言,颇为不接地望向十六阿哥。

    “那年,颐和园,稻田边说我为王的那些话”十六阿哥说道。

    曹颙心下一动,自是不能说出实情,面色如常,道:“十六爷是先皇爱子,得封王爵,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为这个缘故?那你说的那些天庭地格什么的”十六阿哥还是有些不死心。

    曹颙看了看十六阿哥道:“我没说错,十六爷面相确实好,十六爷寻几本相书看看,也能见人说出个三六九来。”

    十六阿哥哼了一身,翻了个白眼道:“爷就知道你是信口浑说”

    同曹颙说笑几句,十六阿哥之前的郁闷也去了不少。

    他觉得自己不能太矫情了,毕竟是占了大便宜,只是面对老王爷的侄子、侄孙们时,还是觉得有些心虚脸红。

    自从惠郡王被夺爵,他的儿孙都依附庄亲王府。原以为身为承泽王的嫡支后代、老庄亲王的侄子、侄孙,这庄亲王的爵位,总要落到他们中的一人身上。

    没想到,最后反而便宜了十六阿哥。

    不说十六阿哥在庄亲王府的忙碌与安抚,淳郡王府中,七阿哥也开始忙起来。

    根据雍正所下的恩旨,七阿哥也能接生母回府奉养。

    这选定的相关住处,自然要全部翻新,家具摆设,也要预备最好的。

    仓促之间,寻不着合适的木料,七阿哥便请女儿女婿帮忙。

    曹府中,存了不少上等木料,是曹家下人从广州运回来的,都让初瑜收起来,留着过几年给天慧打陪嫁的家具。

    听说是为了奉养太妃用的,曹颙与初瑜自是无二话。

    关于孙文成罢官之事,李氏已经知晓。

    老一辈的人,对亲戚更看重些,少不得在曹颙面前多唠叨几句,让他往后照拂一二。

    曹颙自是应了,他并不缺银子,只要孙家屁股干净,不给他惹麻烦,他愿意看在已故老太君的情面上帮衬一二,不过是举手之劳。

    还没等到孙家到京,李家就出事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雷霆雨露()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雷霆雨露

    雍正元年,正月二十,李煦因奏请欲替王修德等挖参,而废其官、革其织造之职。

    雍正下旨,该地巡抚等严查其所欠钱粮,将李煦之子并办理家务产业之所有在案家人,以及李煦衙门之亲信人等俱行逮捕,查明其家产、店铺、放债银两等,由该巡抚及地方官汇总另奏。

    消息传出来,户部众人望向曹颙的目光,就变得诡异。

    孙家虽是曹家的姻亲,但是与曹颙关系并不算亲近。孙文成的罢官,还让人想不到曹颙身上。到了李家这边,京城中人对他的印象,就是曹家的姻亲,曹颙的舅家。

    不管李氏夫人真实身份如何,名义上的娘家是李家。

    旗人重视外戚,舅家、岳家与连襟。

    曹颙现下虽在户部当值,但是曹家执掌江宁织造五十年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今,孙、李两家姻亲,都罢官的罢官,问罪的问罪,曹家会不会被翻旧账?

    曹颙面上露出几分忧心,很是附和大家的预想,心中并没有怎么着急。

    李家败落之事,已成定局。早日将案件了结,曹颙也等着看看情况,量力而行,给与李家家眷援手,省的让李氏难过。

    李家的抄家就算不能幸免,曹颙也能自信,不会牵连到曹家身上。他与曹寅父子两个,在二十年之前,就为消弭今日之祸开始努力,若是不见成效,那他这二十年岂不是白忙活了。

    他笃定,旁人却不能像他这样自若。

    李煦庶弟李炜正在京候缺,得知这个消息,胆战心惊。他是李士桢花甲年得的老来子,与李鼐年岁差不多,四十多岁。

    李煦兄弟六人,为父李士桢妻妾四人所出,早在李士桢故去后就分了家。如此一来,就算李煦问罪,也牵连不到他兄弟身上。可是,他是李家这一分支的长房,若是他真被新皇厌弃,那他的兄弟子侄哪里还谈得上前程。

    现下从名面上看,李煦提及“挖参”,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罪名,可是不知为何后果这样严重。

    李炜担心其中有什么内幕,就到曹府来探问。

    因高氏在曹府,李炜少不得给老太太请安见过,与堂姐李氏也诉了几句家常。

    虽说他没有说什么,但是眉头上的焦虑却是瞒不得人的。

    高氏还以为他是为补缺担心,原想多问两句,想着自己的身份不合适,最后没有说什么;李氏却是一下子想到苏州李家那边。

    这几年,曹颙在她面前露了口风,说的就是李家落败之事。

    因此,从得知孙文成罢官起,她就睡不踏实,每天晚上想的就是李家被问罪之事。

    她随着丈夫在江南宁任上待了二十多年,江南官场又是宦海沉浮之地,这官员被缉拿问罪并不算稀奇之事。

    只是怕高氏担心,在她面前,李氏也不敢多问,只能按捺下心中忧虑。

    曹颙这一日落衙后,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十三阿哥府。

    不管他心里亲近不亲近李家,该过问的还是要过问,要不然落在旁人眼中,就成了凉薄之人。

    这是人情大于律法的时代,曹颙生活在这里,就要适应这里的生存法则。恩

    十三阿哥如今虽分管户部,但是因他身上还有其他差事,比较忙,所以并不在户部坐衙。

    十三阿哥府内堂,却是一片愁云惨淡。

    在世人眼中权势赫赫的总理事务亲王,此刻只觉得心中充满了无力感,拍了拍妻子的手,道:“想开些,你同四嫂向来交好,往后想四格格了,多进宫几次就是了。”

    兆佳氏反手抓着十三阿哥的胳膊,眼泪已是止不住:“再进宫又能如何,四格格才十岁,宫里哪里是好待的”

    只说了这一句,她就哽咽着说不下去,脸上满是凄苦。

    “还有二哥家的六格格与十六弟家的大格格,大格格与四格格同岁,两人做伴,也不会太孤单。六格格我也见了,今年已经十六岁,是个乖巧懂事的,也会晓得照拂两位妹妹。你就放宽心”十三阿哥劝道:“就是先前,四嫂也不是常接了二格格与四格格过去么? 不过是换了个院子住,你就当女儿是走亲戚,又不是见不到了

    兆佳氏泪如雨下,哭着说道:“爷,这样的恩典这样的恩典如何不叫人心痛如割?皇家的公主,岂是那么好做的?皇上膝下没有公主,点了几个侄女进宫,用意何在?四格格往后,四格格往后定要抚蒙古爷,这可怎么是好?”

    十三阿哥叹了口气,道:“爱新觉罗家的女儿,多是如此。即便四格格不进宫养育,身为亲王之女,婚姻也不得自专。”

    兆佳氏晓得丈夫说的是实情,可是想起女儿,还是难受得不行。

    十三阿哥从她手中抽出帕子,轻轻地帮妻子拭了眼泪,道:“不要再哭了,明儿你还得过去谢恩,着了行迹,反而不好。有四嫂在,总不会让四格格吃苦。”

    兆佳氏抽咽着说道:“是我的不是,倒叫爷担心了能送女儿中宫抚育,外头不知多少人要眼红”

    十三阿哥看着妻子,没有说话。

    不管外人怎么羡慕,这份恩典都不是他们夫妻想要的,但是他们也没有回绝的余地。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

    外人看来,十三阿哥正是风光无限,只有他自己晓得,自己正应了那句古诗,“无限风光在险峰”。

    看起来繁花似锦,身后就是万丈悬崖,荣辱都在雍正喜怒之间。

    从先帝驾崩那日起,兄弟就不再是兄弟,只是君臣。

    拿着令牌,挟制清河大营,固然是立下拥立之功,也在皇上心上扎了个刺。十三阿哥晓得,自己下半辈子,再也不会与兵权沾边。

    见丈夫不说话了,看着他削瘦的下巴,黑黑的眼圈,兆佳氏生出几分心疼:“今儿爷早些歇吧,连着熬了这些天。每日只睡两个时辰,就是铁人也受不了。”

    十三阿哥露出几分疲惫,揉了揉眉心道:“新皇登基,百废待兴,我又管着户部,正是忙的时候。等过些日子,就好了”

    夫妻两个正说着话,就有内侍来报,和硕额驸曹颙上门求见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想了想,猜中大概原由;兆佳氏听了,却是心下一动,拉着十三阿哥的胳膊,带着几分急切道:“爷,曹颙养子可是蒙古小王爷?”

    十三阿哥看着她,目光晦暗,道:“福晋也别多想了。十六弟那边早就预定了,恒生进宫伴读的日子,每隔三、五日,就要被接到阿哥所去我们有二格格留在京中,已经是莫大的福气,不可太贪心”

    兆佳氏闻言,身子一颤,长吁了口气,艰难地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目送丈夫出门。

    前院客厅,曹颙坐在椅子上,看着屋子里熟悉的摆设,脑子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十三阿哥得封亲王,已经赏了新宅子,只是还需要修缮整理,暂时还住在旧宅。

    十三阿哥进来时,就见到这样端坐的曹颙,笑道:“难得,你还能想起爷来”

    按理来说,如今两人都在户部,往来更便宜些;可是实际上,到时不如过去亲近。

    曹颙起身见过,带着几分忧心道:“本不当来扰十三爷,只是李家的官司,叫人心慌。可是相隔的又远,苏州那边的情景也不清楚,只好来寻十三爷探寻一二。”

    他说的坦荡,十三阿哥略有深意地看了他半晌,道:“你既来寻爷,爷少不得也要嘱咐你一句。李家正是风口上,你不要往里凑合。”

    曹颙面上讶然,迟疑了下,道:“十三爷,不管怎么说,家母姓着一个‘李’字”

    十三阿哥瞥了他一眼,道:“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令堂同李家相不相干,你我心知肚明,如今又提这些,有什么意思?”

    曹颙一副受教的模样听了,见十三阿哥没有提李家获罪详情的意思,就收了话,寻了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