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6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6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旁人家的不说,只看曹家嫁入宗室的两位姑奶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大行皇帝驾崩,新皇登基,为了为先皇祈福,从宫中放了一批宫女出来。

    兆佳氏得了消息,厚着面皮,走了趟怡亲王府,求了十三福晋,礼聘了一位从储秀宫退下来姑姑,教导四姐与五儿礼仪规矩。

    虽说西府也有礼仪姑姑,但是初瑜的人,兆佳氏也不好多用。

    等到后年,两个女儿同时选秀。

    兆佳氏也看出来了,以这姊妹两个的长相来说,五儿前程更远大;可是四姐贵在是嫡出,又有几个好兄长。

    虽说父兄品级不高,但是亲祖父曹玺可是追封了二等伯的。如此一来,指入宗室也未必不可能。

    因这个缘故,近些日子,她将全部心思,都放在调教两个女儿身上。

    即便对庶女五儿,也多了几分和蔼。

    李氏的视线,则是落在孙娴、香玉身上。

    两个都是她的侄孙女,都是包衣在旗,可是一个是孙家嫡长孙女,一个是李家庶子所留庶孙女,这嫡庶之间,就差别大了。

    孙家不会让嫡长孙女去参加“小选”,李家却是连有没有记得香玉这个孤女都是两说。

    李家当家太太王氏,论起来是香玉的亲祖母,却是不知因何缘故,对这个孙女很是厌弃。

    这几年使请安的婆子过来,话里话外,关注的都是高太君,对香玉这个正经的李家孙小姐,却是提也不提。

    李家的人虽不看重香玉,可是高太君却对这个重侄孙女,甚是疼爱。

    十来年养育在身边,看高氏对香玉的慈爱,有的时候李氏心中都要吃味。同时也明白,老人家孤单,这香玉承欢老太太膝下,自己也当承情。

    屏风外,另设一桌,坐着曹颙兄弟与两府的小子们,外加孙家兄弟。曹家的小一辈中,只有襁褓中的天宝不在,连最小的天阳也都位列在座。

    天护与天阳两个都是庶出,虽说这半年天护过继到曹蠲拢乔优车男宰釉缫蜒桑祷靶惺戮投嗔思阜炙跏炙踅牛诵〖易悠�

    天阳则是受生母影响,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会看脸色,失了活泼。

    同他们兄弟两个比起来,西府的男孩子则是个顶个儿的出色。

    不仅天佑与长生出众,就连恒生与左住兄弟也都不差。

    不管是“养子”,还是“义子”,这都是大哥的儿子。自己却是半点骨血也无

    曹钕氪虼舜Γ醋盘眯郑故遣恢门宸眯纸套佑蟹剑故歉眉刀仕迷似姹慵窀龊⒆樱际敲晒判⊥踝樱皇樟舳运ヒ遄樱缃裼殖闪硕陨倌晷悴拧�

    曹颙察觉到他的目光,转过头,道:“五弟怎么了?”

    曹钭匀徊换崴底约盒⌒难鄯噶耍刀侍眯侄佣啵婵诘溃骸懊皇裁矗褪窍肫鸲纾挂晕苣昵暗骄O然始荼溃丫桓霭朐拢羰浅坻浣哺玫搅恕!�

    十四阿哥在甘州西北军中,甘州距离京城六千多里路。这驰驿需要多暂时日,曹颙不清楚。

    他只是听说,从西安到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折子,六日便能抵达京城,西安距离京城四千里。

    曹颙听了,心里估算着圣驾在路上的时间,还有十四阿哥返程的时间,察觉出不对来。

    若是没有变故,十四阿哥早就当到了。

    若是有变故曹颙的心不由地沉了下去。

    李卫终是没有去直隶任道台,而是改授云南盐驿道,前几日就出京赴任去。他之前的道台之位,则是由雍亲王府一个二等侍卫补了。

    “剿匪”,不会是要对回京奔丧的十四阿哥痛下杀手吧?

    想到这里,曹颙只觉得后背直冒冷汗。

    他当然不会同情十四阿哥的处境,也不会质疑雍正的选择,可是随同十四阿哥回来的,有他最亲近的弟弟。

    随即,他又觉得自己想左了。

    雍正才登基,根基不稳,怎么会在这个关键眼上给自己添罪名的。

    “许是路上耽搁,十五之前,怎么也都到家了,五弟别急。”曹颙淡淡地说道。

    远远地传来“二踢脚”的响声,还有霹雳扒拉的鞭炮声。

    曹颙抬起头来,看了看旁边高低柜上的座钟,指针正指向十二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一千零六章 弟归(下)() 
    第一千零六章 弟归(下)

    西直门外,曹颂骑在马上,重重地打了个喷嚏。

    他揉了揉鼻子,寻思自己是不是病了;这些日子,从甘州到京城,一路驰驿,换马不换人,已经累倒了三个侍卫。

    因要赶路,耽搁不得,这三个侍卫就都在客栈中休养,等着好些了再回京城。

    就算病了,他也只有庆幸的,起码这已经到京城,即便生病,在家里总是舒坦些。

    在曹颙身前,一身孝服的十四阿哥端坐在马背上,望着眼前这黝黑紧闭的城门,不知在想什么。

    过了半晌,才听十四阿哥沉声道:“上前,叫城门!”

    有人应了一声,下马上前去扣城门。

    高大的城墙,将世界分割成两个世界,

    里面,正是阖家团圆,欢度除夕

    外面,却是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使人心里冰凉。

    大将军王回来了!

    守门小校听人来报,只觉得腿肚子转筋,使人举着灯笼,登上城门楼,带着几分谦卑,扬声道:“来人若是十四爷,还请稍等。卑职并无权夜半开城门,卑职这使请人去禀告提督大人。”

    十四阿哥听了,只觉得双眼发黑。

    他风风光光的做了几年“大将军王”,四月出京,更是百官相送;如今却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被个城门小校怠慢,如何不气的要吐血。

    他再气,又有什么用。城门楼上的小校喊完话,不等十四阿哥这边分说,早已遁去,让他连想要骂两句,也找不到主儿。

    北风渐起,雪花已经比方才落得快些,曹颂看看缄默的十四阿哥,再回头看了看身边与身后诸人。

    这次,随十四阿哥一道从甘州回京的,除了两位副都统、一位宗室国公、十名御前侍卫,还有四十个四川总督年羹尧旗下的督标。

    曹颂只是性子鲁莽些,并不是傻子,自是瞧出其中关键。

    圣驾冬月十三驾崩,却是过了一个月,十四阿哥才听到消息。彼时,年羹尧已经到了甘州。

    隆科多得到消息时,正是同妻儿守岁后要上炕安置。听到十四阿哥回京,不由地坐直了身板。

    实在是十四阿哥的身份太过敏感,新皇胞弟,太后幼子,先皇在世时最宠爱的皇子之一。

    一个处理不妥当,就要惹祸上身。即便是新皇心腹,隆科多也不敢随意处置十四阿哥。

    “备马,去宫里!”隆科多还是觉得,这种兄弟恩仇之事,还是让局中人自己绝对当如何才好。

    此时的雍正,满心悲愤,大踏步离开永和宫。

    自从登基大典后,太后就推说养病,不见雍正。

    今日除夕,雍正带着福晋、侧福晋,还有三位小阿哥,一起到永和宫热闹,就是盼着太后看在媳妇与孙子面上,变得软乎,彼此都给个台阶。

    可是,太后一句“我乏了”,就漠视了儿子媳妇的孝顺,叫人送客了

    “老十四回来了?”听了这个消息,雍正微微皱眉:“现下不见他回宫,这是往哪去了?”

    对于这个弟弟,他只有妒忌、提防的。他没有忘,先皇驾崩前,可是一心想要调这十四阿哥回来的,其中用意,不好深究。

    加上太后的这一个多月的异常反应,使得雍正都猜测不已,不知道皇父生前,是不是留了密旨给十四阿哥,或者是生前曾对太后说过什么话

    听隆科多说十四阿哥还在西直门外,没有进城,雍正沉吟道:“舅舅您看,怎生是好?皇额娘在等着他,可是我实不耐烦同他扯皮 !”

    隆科多稍加思索,道:“十四爷奔丧而来,总要进城。先皇灵柩停在景山,十四阿哥是存了孝心回来的,乐意守灵,也是情理之中。就是太后晓得了,也只有感念这份孝心的。”

    雍正原为如何安置十四阿哥闹心,听了隆科多的话,觉得这主意再好不过。

    “谢舅舅教朕,只有舅舅能为朕解忧!”雍正带着几分激动道。

    隆科多神色飞扬,连说都是自己当做的。

    他还要去西直门,便没有再逗留。

    雍正有些不放心西直门的情况,就打发自己身边一等侍卫拉锡随同隆科多前往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一千零七章 敏曹颂() 
    第一千零七章 敏曹颂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

    曹颂跪在同僚之中,只觉得腿肚子乱颤,身上有些支不住。不下马还不觉得,一下马,才发现身子跟散了架似的,无一处不酸,无一处不疼。

    除了疲惫,剩下的就是惶恐。

    曹颂早年是做侍卫的,自是晓得面君的规矩。

    现在,众人经过数千里跋涉,狼狈得实是不成样子。

    雍正看着地下跪着的众人,脸上辩不出喜怒。

    现下已经是丑正(凌晨两点),已经是雍正元年。

    想着自己的年号,雍正骨子里生出几分傲然来。

    不管皇父曾立过谁,不管皇父曾宠爱过谁,现下成为天下之主、位于龙椅上的不是旁人,是他雍正皇帝。

    “尔等何时从甘州启程,何时抵京?”雍正缓缓开口,问得是那两位副都统。

    这两人,一个叫阿尔纳,一个叫阿林保,其中阿尔纳正是十四阿哥麾下,阿林保是平郡王讷尔苏麾下。

    听雍正相问,就见阿尔纳抬起身来,禀道:“回皇上的话,奴才等人随同十四贝子腊月十五从甘州出发,每日奔行八百里,因路上驿站马匹不足,少了换马的次数,有所耽搁,今日子正方抵京。”

    听到“十四贝子”四字,曹颂心中大惊。

    他早已得了堂兄告诫,向来对十四阿哥避而远之。这几年有讷尔苏的庇护,在西北军中,与十四阿哥打过的交道也是有限。

    饶是如此,对于十四阿哥的情形,曹颂也有所耳闻。

    这个副都统阿尔纳,正是十四阿哥帐前最倚仗的心腹之一。

    十四阿哥虽没有正式册封,但早已领亲王俸禄,用亲王仪仗。不管是西北军中,还是朝臣这边,都要叫声“王爷”。

    曹颂记得清楚,就在众人随着隆科多进城前,阿尔纳还一口一个“王爷”,跟在十四阿哥鞍前马后。

    这才不到一个时辰的功夫,“王爷”就换成了“十四贝子”。

    雍正心中盘算着阿尔纳所说的日子,暗道庆幸。

    幸好提前知会年羹尧,将往西北军中的消息,延迟了二十日。如此一来,大行皇帝的谥号庙号已定,大行皇帝的后宫,也追封的追封,加封的加封,诸事尘埃落定。

    要不然,以十四阿哥的性子,外加上一个太后,还不知要怎么闹。

    其实,就算十四阿哥提前回来二十日,也影响不了大局,不过是让大家面上难堪,过不了太平年罢了。

    晚回来二十日,更是没有他发挥的余地。

    想到这些,四阿哥只觉得心中的郁结之气也都散得差不多,烦躁之心渐渐平定下来。

    他望了望阿尔纳身后跪着的几个侍卫,就见他们去了帽缨,身上罩了素服,道:“你们都是大行皇帝所信赖的臣子,西北苦寒,这几年你们生受了,皆升一级犒劳。即日起放假一月,假满后,不分内班、外班,皆调入御前当差!”

    一时间,数人叩谢恩典,有两人却是僵在那里,没有随着诸人谢恩。

    雍正见状,脸一下耷拉下来,只觉得胸口中生生地憋出一口浊气。

    他知道十四阿哥经营西北数年,不是没想过其使手段结交拉拢众人,但是眼前这几个是宫廷侍卫,他们只应有一个主子,那就是这皇宫的主人。之前是大行皇帝,现在就应该是他,新皇雍正。

    不承他的旨,这是要显“忠义”?

    雍正嘴角露出几分讥讽,道:“你二人要抗旨?”话中,不掩怒气。

    僵在那里没有谢恩的,正是曹颂与一个三等侍卫叫贵喜的。

    两人听了雍正的话,忙叩首,齐声道:“奴才不敢,奴才有下情禀奏!”

    两人都挂着腰牌,一个二等侍卫,一个三等侍卫。

    “禀来!”雍正的视线落在曹颂身上。

    曹颂虽没有抬头,但是仍被雍正的注视刺得头皮发麻。

    他咽了口吐沫,稳了稳心神道:“回皇上的话,旷世恩典,奴才心中感激不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