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93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93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兆佳氏这两年爱打牌,经常请亲戚女眷进府打牌,能听到这些闲话,而李氏还是头一遭听闻,不由皱眉:“即便是宠妾灭妻,也不当如此吧?”

    兆佳氏见她不信,压低了音量道:“不止这个。我有个表外甥,在步军都统衙门当差,京官大计时想要升一升,寻了好几个人都没动静,直到听了旁人指点,换了三百两金子,压了个弥勒佛像给李四儿送过去,没几天就得了准信。虽说诰命还没下来,但是有国舅府这个靠山,谁不称她一声‘夫人’?听说是一身好肉,要不然一个婢妾,又是侍候过佟国舅老丈人的破鞋,怎么能这般风光?”

    李氏听了,不禁摇头。

    兆佳氏一口气说了这许多,才发现自己个儿跑题,忙收住李四儿的八卦,道:“嫂子,四姐与五儿两个渐大了,后年就要参加选秀。虽说到时都要看宫里贵人安排,但是我想着,还是让她们在人前露露脸儿,省得小家子气,缩手缩脚的,不成个样子。您要是去国舅府,也带您两个侄女去见见世面呀?我倒是想带她们去,身份又不够格,只能腆着脸来央求嫂子。”

    要是搁在之前,她绝不会推庶女到人前。只是如今五儿容貌俊俏异常,不仅远胜四姐,比曹佳氏与曹颐颜色还要好上三分。有三丫头的例在前头,兆佳氏不愿让庶女跟自己个儿离心,倒是对她比过去好上许多。

    四姐容貌只是清秀,父兄官位又不显,前程到底有限;倒是五儿,以颜色取胜,要是指入宗室为侧室,说不定还能有一番风光。

    李氏不知道兆佳氏心里的弯弯道道,见她对庶女亲善,还以为她年岁大,转了性子。这又不是为难之事,举手之劳,她就点头应了:“听说国舅府有个没出阁的姑娘,年岁与四姐、五儿相仿,让侄女们去认识认识也好。”

    兆佳氏见她点头,立时笑逐颜开,眯着眼睛道:“明儿得叫裁缝过来,给她们姊妹两个添两身衣服,咱们虽比不得那些显贵人家,也不能让姑娘们带着寒酸气儿,叫人瞧不起。”

    听她这般说,李氏也来了兴致,唤丫鬟绣鹤吩咐:“前几日收拾首饰时,有两对宝石手镯,一对镶嵌琥珀的,一对镶嵌珊瑚的,去寻了来。”

    绣鹤应声而去,少一时,捧了两个锦盒过来。

    两对手镯,金灿灿的,配上蜜色琥珀、红色珊瑚,看着既显富贵,又不失活泼。

    “侄女们难得出门,我也给她们添个小玩意儿。这是去年苏州那边送来的寿礼,我爱这喜气,留在外头,没叫人收起来。至于哪对儿给四姐,哪对儿给五儿,让她们小姊妹自己个儿挑去。”李氏笑着说道。

    兆佳氏摸摸这个,又瞅瞅那个,晓得都是好东西,想着要分五儿一对,心里就有些舍不得。且不说上面这琥珀、珊瑚,一看就晓得是上品,就是只算这金重,一对也有半斤多金子,沉甸甸的,叫人看了移不开眼。

    这会儿功夫,就听门外有丫鬟道:“老太太,太太回来了。”

    随着说话声,有丫鬟挑了帘子,初瑜进了屋子,见兆佳氏在,蹲了蹲执礼。

    李氏见她还穿着外出的大衣服,眼圈泛红,摆摆手,道:“累了一日,早些回去歇了吧。”

    初瑜强笑,道:“不过是坐着诵了半日经,哪儿就累着了?妹妹们挑什么,听老太太说得热闹?”

    “喏,你二婶想让你两个妹妹出门去见见世面。你二婶要给她们姊妹做新衣裳,我这寻了两对镯子,给她们添颜色。”李氏回道。

    初瑜看了那两对镯子几眼道:“都是好东西,两位妹妹有福了。媳妇比不得老太太好东西多,刚好有些几块琥珀与珊瑚,比不上这镯子上镶嵌的珍贵,好在看起来颜色差不多。拿去磨了,给妹妹们做耳坠子或是扣子,倒是能同老太太这两对镯子配一配”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九百七十四章 惊魂() 
    第九百七十四章 惊魂

    兆佳氏回到东府,静惠与素芯得了消息,都过来婆婆房里侍候着。

    兆佳氏有心卖弄,说了李氏过些日子带四姐与五儿姊妹两个去国舅府应酬之时,而后将带回来的锦盒打开,给两个媳妇看手镯的华丽,还有上面琥珀与珊瑚的成色。

    其实初瑜只是说得谦虚,既是她收着的东西,那几块琥珀与珊瑚并不比镯子上的差。那琥珀金灿灿的,还透亮的很;珊瑚是正红色,不可多大的上品。

    “大太太让做扣子呢,这么金贵的东西,做扣子可惜了的,还是做耳坠子。琥珀的珠子磨得小一些,做一串手串也使得,只是同镯子又重了。”兆佳氏拿着块琥珀料子,对两个媳妇说道。

    静惠笑着说道:“四妹妹与五妹妹虽没及笄,但是出门见人也是大事,大伯娘与嫂子都疼妹妹们呢。媳妇是她们的亲嫂子,也不能干瞅着。既是大伯娘与嫂子都送琥珀与珊瑚,媳妇也凑凑趣,就送一只琥珀戒指一只珊瑚戒指。”

    兆佳氏原以为静惠身为长嫂,怎么也得拿出给两个小姑娘添对绞丝金镯子。要是细些的,两对也用不了多少金子,五、六两就够了。既是出门,戴一对镯子显得单薄,手腕上还是当多套两对手镯,省得显得寒酸。

    没想到,她话说得好听,却只肯给两个戒指。

    出去琥珀与珊瑚成色不说,两只戒指的金子,不过是几钱重。

    虽都是自己人,但是一面是女儿四姐,一边是媳妇,自然是有轻有重。

    兆佳氏没来得及撂下脸,就听素芯开口说道:“既是大家都给两位妹妹添彩,那媳妇也跟着尽尽心,妹妹们出门戴的绒花,就交给媳妇。虽不值几个钱,但是好在是内造,如今正时兴的花样子。”

    兆佳氏被两个媳妇的“小气”扰了兴致,意兴阑珊,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们都是好嫂子,我替她们姊妹两个承你们的情了!”

    这会儿功夫,四姐与五儿姊妹两个也到了。

    兆佳氏狠盯了这镯子与琥珀、珊瑚料子许久,方对四姐与五儿道:“这是你们大伯娘与大嫂子送的,给你们出门用。你们二嫂与五嫂还给你们添了戒指与绒花,还不赶紧谢过两位嫂子。”

    四姐与五儿听着还糊涂,但仍顺从地走到静惠与素芯面前,屈膝齐声道:“谢过二嫂,谢过五嫂。”

    静惠与素芯一手一个拉起,兆佳氏见她们一派热络,不由地冷哼一声。

    静惠与素芯两个不动神色,却是都放下四姐与五儿的手。妯娌两个对视一眼,寻了个由子,一道退出去了。

    兆佳氏还惦记让四姐挑珊瑚,巴不得她们早点下去,便由着她们出去。

    等到视线重新落回锦盒上,兆佳氏已经改变了主意。

    四姐不过小孩子,干嘛让她挑?她这做娘请的还做不了主不成?

    琥珀冬天戴着看着暖和,但是珊瑚是海里出产的,比较稀缺,红色的还喜庆。

    “珊瑚的你收好,琥珀的给你妹妹。”兆佳氏对四儿说道。

    四姐犹豫了一下,道:“母亲,女儿肤色黑,穿不了红色,妹妹肤色白,衬珊瑚越发显得好看。要不,给妹妹珊瑚的,女儿用那套琥珀的?”

    兆佳氏听了,看着一旁亭亭玉立的五儿,越发不顺眼。

    “啰嗦什么?离国舅府设宴,不过十来日,有功夫同我闲磨牙,还不赶紧去做些女红。明日里使人给你们裁衣服,这戴着的荷包,不能用外头的,得你们自己做。时间匆忙,你们早些准备妥当比较好。”兆佳氏不耐烦地对四姐说道。

    四姐对母亲有些畏怕,听她这般说,嘴巴抿得紧紧的,不敢再说旁的。

    东跨院,上房。

    丫鬟送了茶下去,屋子里只有静惠与素芯妯娌两个说话。

    “老太太像是恼了,怕是埋怨我小气。”静惠慢声说道。

    素芯正端着茶,送到嘴边抿了一口,回道:“我送的不过是绒花,要是说嫂子小气,那我岂不是更小气?”

    静惠慢慢地低下头,心中疑惑,不婆婆怎么想的,竟想着让两位出去见人。安安静静地等到选秀之年,寻个关系撂了牌子,自家婚配,岂不是更稳当?

    要是出门见人,四姐还好,不过是贤良淑德这些;五儿颜色可人,已经是个美人坯子,人言可畏,倒是想要撂牌子怕也不能。

    素芯在宫里多年,最是火眼晶晶。

    兆佳氏的出人意料,让静惠有些迷糊,她却是看得真真的。婆婆并没有转了性子,上演待庶女如亲生女的大戏,不过是因有平郡王福晋与曹颐的前例在,想着攀附权贵之事。

    静惠说着说着,不由地为五儿的命运担忧。许是见到五儿孤苦,想到自己年少的时候,使得她对五儿向来多些关注。

    要是丈夫在就好了,丈夫待手足最是亲厚,对两个妹妹也想来多有疼惜,当不会任由婆婆安排

    *

    安定门外,雍亲王府内院。

    听了太医的话,晓得福惠并无大碍,四福晋才松了口气。四阿哥不在,她盯着里里外外的事务,忙得不行。

    没想到福惠又病了,如何能不叫人心焦。

    福惠自落地就比寻常婴儿孱弱,日夜哭闹不停;如今周岁了,用了多少好药,使得四福晋也习惯府中有这样一位药罐子。

    按照规矩,福惠要是生病,年侧福晋当使人告之四福晋,由四福晋使人去请太医过来诊治。

    没想到四阿哥在时,年侧福晋温柔顺从,在四福晋面前也谦卑有礼;没想到四阿哥不在京,年氏却行事“乖张”起来。

    不仅没有禀告四福晋,就使人出府请了王府不常用的太医;而且还打发心腹小厮出城寻四阿哥去了。

    如此一来,不仅是没将四福晋放在眼中,而且也不相信四福晋了。

    闹到四阿哥跟前,还不知是什么说辞。同府十数载,四福晋已晓得年氏的性子,总是柔弱的样子,实际上半点亏不吃的。

    如今借着福惠病了的实际,还不知她要发作哪个?

    早先,并不乏这样的先例。

    只是当时被设计的四阿哥的其他妾室通房,四福晋不过是看个热闹;今日却是不同,总觉得眼皮不停地挑,好想要发生些什么,叫人心神不宁

    *

    南苑牧场外,十六阿哥抬头望了望天上,正是月末,天上只有个细细地月牙。远处黑蒙蒙的,即便是马车,这么晚赶路,也是叫人不放心。

    “四哥,非要晚上赶路?虽说都是官道,但是东边那些,不必南边这些平坦。那样也叫人不安心,最好等明儿天亮返程,也不差几个时辰。”十六阿哥劝道。

    四阿哥摇摇头,道:“早点回去安心。”

    现下是亥初(晚上九点),从南苑出发,到了南城后,顺着城墙外的官道,往西直门走。等到了西直门,不用等多久,就要开大门给水车放行。

    得了儿子“病情危急”的消息,他首先担心的不是福惠,而是年氏的身体能接受打击。

    他心底告诉自己,自己绝不是粘粘糊糊的人,对年氏的宠爱,不过是因为她背后有着无法断绝的娘家亲戚。即便是关心年氏,也不过是哄女人开心而已。

    他这样告诉自己的,但是听说儿子生病时,他眼前浮起年氏柔弱的身影,竟是莫名地心中一痛。

    他也不知自己个儿也是儿子难过,还是为自己的侧室难过。

    直到别了十六阿哥,上了马车,四阿哥还没想明白其中究竟。

    深夜时分,官道上的马蹄声越发“塔塔”直响。

    马车前,几人骑马执灯,给马车引路。

    突然,随着一声凄惨的猫叫,马车突然使劲颠簸了一下,停了下来。

    四阿哥直觉得额头上生疼,伸手一摸,湿湿糊糊的,用手抹一把,不是血是什么?他使劲握着手腕上的佛珠,挑了帘子,问道:“出了何事?”

    车夫脸色惨白,磕磕巴巴地回禀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方才有只野猫过马路,马车避散不急,将野猫碾死了。

    四阿哥信佛多年,有几分慈心,听说这野猫死了凄惨,他心里也跟着一哆嗦。

    撂下车帘子,马车继续前行,四阿哥闭眼养身。

    因是顺着护城河外走,远远地听到城里传出打更的声音,已经是子时。

    不远处,星星点点,都是送水车两侧挂着照路的火把。

    有护卫上前请示,用不用先带人过去,让送水车让出一个道来。

    四阿哥此事心绪已经平静下来,没有出南苑时那般急迫,摆摆手道:“不比多是,就排在后头等。”

    护卫应声下去,四阿哥掏出怀表,看了一眼,还有两刻钟丑正(凌晨两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