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82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82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敢抬头,得了吩咐上前,眼睛也只盯着初瑜手腕上的绸子,不敢轻易乱瞄。

    竟是滑脉!

    老大夫不得不硬着头皮,抬头看看自己的病人。

    就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少妇,旗装打扮,没有珠翠满头,却是周身的富贵,正带着几分关切望着自己,老大夫稳了稳心神,问道:“敢问这位奶奶,这两日可有痰症?”

    初瑜闻言,摇了摇头。

    “那奶奶这两日饮食如何?可曾积食?”老大夫接着问道。

    见初瑜还是摇头,老大爷暗暗松了口气,又躬身问初瑜的经期。

    这个初瑜低声吩咐赵安家的,由赵安家的代答了。

    老大夫问了一遍,躬身道:“这位奶奶的脉象如珠走盘,稍有滑像,若不是痰怔、积食的缘故,多半就是喜脉。只是日子短,还不明显。”

    听了这话,四福晋倒是有些担心,问道:“脉象看着稳不稳?先前不知,早上行路时颠了些。”

    老大夫方才抬头看初瑜时,已是瞧见四福晋。见她旗人贵妇装扮,看着比年轻的那个还雍容华贵几分,回话自是越发小心,斟酌着道:“虽脉象不算稳健,但是只要小心些,应无大碍。”

    “佛祖保佑!”四福晋闻言,这才松了口气,叫人打赏了银封,带老大夫下去。

    初瑜攥着帕子,抚着胸口,有些不敢相信。

    自打生了天慧,伤了身子,她心里就没底。就算调理了几年,隐隐地存了多少期盼,也没想到真的梦想成真。

    为求稳妥,四福晋又叫人引第二个大夫过来诊脉,得出的结论也是喜脉。

    四福晋脸上添了欢喜,叫人重赏。

    这大夫诚心巴结,一边谢赏,一边说着吉祥话:“小人谢太太赏,太太好福气,奶奶也是好面相,指定能添个男孙。”

    一句话说完,却是冷了场。

    马屁拍在马腿上,谁不知道四福晋只有一个嫡子,还早就夭了。

    四福晋神情僵住,早有知趣的婆子,上前引了那大夫下去。

    众人皆屏气凝神,初瑜见状,拽了四福晋的袖子,低声道:“四伯母”

    四福晋这才缓过神来,回过头看着初瑜,似悲似泣,半晌方道:“今年是弘晖的本命年,要是他还在,想来也早该娶妻生子”说到最后,仿佛陷入回忆中。

    “四伯母”初瑜知道劝什么都是虚的,就不再说话,陪着四福晋缄默。

    四福晋只觉得胸口钝钝的,长吁了口气,神情已经恢复如初,笑道:“瞧我竟扯这些没用的。天色不早了,还是先赶路。”

    这会儿功夫,已经有几个婆子抱了锦垫等物,将驮轿收拾妥当。

    四福晋想了想,没有从王府仆从这边挑人,而是传了吴盛,说了初瑜有喜之事,叫他从曹家仆从中挑几个行路稳健的抬轿。

    吴盛早就候着,听了这个消息,真是又惊又喜。

    惊得是,山路颠簸,差点没出事儿;喜的是府里要添丁,真是天大的好事。

    最后,初瑜上了驮轿。曹府两个健仆抬着,旁边还有几个婆子媳妇驱步相随,护着左右。

    吴盛又挑了六人,两人一组,与前面这两人换手,小心翼翼,总算绕过这段山路,回到官道上。

    见初瑜并无异样,众人皆松了口气,四福晋赶紧叫人停了马车,将初瑜接回到马车上。

    行到怀柔,众人进了驿站。

    驿丞听说是亲王福晋回京,的少不得殷勤一番,安排了独院上房。

    虽说剩下的官道是近两年修缮的,平坦得很,但是四福晋有所顾及,也不敢再像先前那般赶路。

    怀柔到京城八十里,一行人又行了三日,才平平安安的到了京城。

    四福晋原想亲自送初瑜回府,但是初瑜怎好托大,加上也知道四福晋府中有事儿才回来的,便道谢一番,请四福晋先回王府。

    四福晋见初瑜气色颇佳,并无不适之处,才与她分开,各自归去。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九百一十三章 (下)() 
    第九百一十三章(下)

    等初瑜乘坐马车,到了二门外,李氏已经得了消息,使丫鬟绣鸽带着两个小丫头到二门外相迎。

    看着乐春、乐秋小心翼翼地扶初瑜下马车,绣鸽虽觉得奇怪,还是上前一步,笑着说道:“给太太请安,老太太得了消息,正巴巴地等着呢。”

    初瑜点点头,放开乐春、乐秋的胳膊,进了二门。

    兰院上房中,李氏算了算日子,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么早就回了要是再熬几个月,保不齐就有了”

    她记得清楚,丈夫生前曾专门交代过,子孙凋零是家族兴盛大忌。要是儿子三十岁还不添丁,就叫她劝媳妇给曹颙纳妾。

    儿子今年二十八了。她不愿做个逼媳纳妾的恶婆婆,自是盼着添个嫡孙。

    见了媳妇进来,李氏少不得抱怨两句,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不是叫你在热河带着,同天佑他老子一块儿回来么?”

    “老爷随扈行围去了,要九月能转回热河,带家眷不便宜,又不放心老太太同孩子们,叫打发媳妇先回京。”初瑜柔声回道。

    李氏扫了眼初瑜的肚子,不无惋惜地叹了口气,道:“折腾一趟,才待了两个月。”

    初瑜迟疑了一下,说了自己有身孕之事。

    这两日来,她也一直后怕。这般赶路,若是有了闪失,她也没脸见婆婆与丈夫交代。毕竟,孕期前三个月,多要静养的。

    李氏听了这个好消息,却顾不得责怪媳妇粗心,已经是带了几分激动,道:“有了,真有了?祖宗保佑,我这就去告诉老爷”

    走到门口,她才止住脚步,看着初瑜道:“你才回来,定也乏了,快回去歇着。”说着,又道:“看我毛毛躁躁的,这样的喜事,当挑个好日子,咱们一块儿去祠堂告诉老爷才是。”

    初瑜道:“媳妇不累,昨儿在城外已经歇了。还是先去芍院给外祖母请了安,再回去。”

    李氏见她并无异处,点点头,道:“我同你一块去,也叫你外祖母欢喜欢喜。”

    芍院中,高太君正在捡佛豆。

    听说外孙媳妇回来,还有了身孕,她倒是没有说什么扫兴的话,只留初瑜说了两句话,就打发她早点回去歇着。

    初瑜没看到香玉,有些不放心,随口问了一句。她记得清楚,丈夫对李家这位表侄女防范甚严,生怕她同自家男孩玩儿在一处。

    听说在张嬷嬷处学针线,初瑜才安心,别了两位长辈,回梧桐苑了

    塞外,西拉诺海,圣驾行在。

    今日,几位蒙古王公来朝,驻地一片热闹。

    要赐宴,还要安排各种赏赐,十六阿哥带着内务府众人与理藩院的司官,忙成一团。

    曹颙眼下,算不得清闲,但是日子也不算好过。

    原因无他,只因为四阿哥前些日子无意看见曹颙读农政全书,就跃跃欲试地当起老师来,全然不顾曹颙是否乐意接受。

    用他的话来说,曹颙能晓得自己的短处,没有“不懂装懂”,算是行事稳当。但是书是死的,有些经验,不是从书本上能获知的。

    曹颙心里郁闷无比,面上还得欣然接受,满足了四阿哥“好为人师”的心愿。

    自此,曹颙除了跟户部司官整理公文,或者在御前轮值回事儿,其他时间就被四阿哥叫到跟前教导“功课”。

    曹颙开始还觉得难熬,毕竟自己不是小孩子了,面对的又是不苟言笑的四阿哥,要是待着好受,才是有毛病。

    不过,随着四阿哥深入浅出的道理,结合朝廷近十年对农政上的举措,还有各地农桑情形的总结,让曹颙更加全面地了结了大清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曹颙心中,从最初的无奈,剩下的就是钦佩。

    其中,四阿哥重点提了国家农业赋税与地方钱积欠的弊端,振振有词道:“丁额无定,丁银难征,‘摊丁入亩’已经势在必行!”

    自打康熙五十年康熙下了“盛世添丁,永不加赋”的恩旨,废除了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出生的丁税,这“摊丁入亩”就屡屡被提到台前。

    但是土地兼并厉害,多集中在士绅手中,而他们的顶端,就是官员与宗室权贵,对这条政策的反对声,甚为强烈。

    闹得最后,最先试行的省份,都不了了之。连康熙也不得不下旨安抚,训斥地方督抚,安抚士绅阶层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九百一十五章 会亲(上)() 
    第九百一十五章 会亲(上)

    曹颙听着这些国家大事,新潮也是澎湃不已。

    看来,在户部当差二十年,使得四阿哥收益良多。对于雍正朝的政事,曹颙只听过“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若没有在户部当差这些年的经历,四阿哥也不会做出这些切合时事的政策。

    论年龄,四阿哥比曹颙年长十七岁;论辈分,曹颙是他侄女婿,或许还有其他的,所以四阿哥在曹颙面前,尊长架子端得很足。

    曹颙眼中,四阿哥不仅是顶头上司,还是下任帝王,这态度自然越发恭谨。

    如此一来,四阿哥越发教导得津津有味,曹颙心里也存了不良念头。

    要是能混成未来帝王的弟子,那对曹家可是天大的福气。

    虽说在四阿哥的“热心”教导下,想这些不地道,但是身在官场,身不由己,不由得曹颙不多想。

    这一个教得入戏,一个学得有模有样,看在别人眼中,却不是好事。

    先不满的就是三阿哥,他这两年行事“淡然”的紧,但是“目明耳聪”,对于御前与诸位兄弟也都盯得紧紧的。

    “做戏!”三阿哥守着个空棋盘,对坐在对面的十五阿哥抱怨道。

    虽说圣驾离开热河行围,但是也没有依照往年似的每日拔营,而是到草场辽阔的地方,就多驻扎几日,等到蒙古各部王公来朝。

    三阿哥管着礼部与理藩院,每日招待这些蒙古王公。

    今日却是难得清净半天,他就拉十五阿哥到自己帐子里“下棋”。说是下棋,不过是兄弟两个寻个说话的由子。

    “即便他不做戏,曹颙也早就向那边投诚了”十七阿哥带着几分冷笑道。

    “咦?怎么可能?曹家虽说抬旗,仍是皇阿玛的人。就算想要站队,也不会挑老四啊”三阿哥闻言,眉头紧皱,有些不信。

    他记得清楚,曹颙当年初进京城时,因为是曹寅嫡子的身份,二阿哥、八阿哥与自己都曾打过那边的主意。

    若是没有七阿哥请旨,曹颙的婚事,应在三阿哥的掌控中。

    后来,曹颙不做弘曙的伴读,得罪了二阿哥;与九阿哥结怨,得罪了八阿哥那头;与自己虽说没有什么仇,但是婉拒了自己的示好也是肯定的。

    若不是康熙护着,又扯出李氏身世秘闻,曹颙即便也不会顺顺当当地当着和硕额驸,官运亨通。

    十五阿哥挑了挑眉,道:“曹家站队,那是才曹寅在世的时候。如今曹颙做了家主,有个‘救命之恩’的幌子挂着,还用站队么?”

    曹家不算什么,但是曹家背后牵扯的各家各府算起来,权势也不小。

    三阿哥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还是不肯承认曹颙会因恩情选择四阿哥,道:“什么救命之恩,当初里头牵着二阿哥的门人,他面上还装太子党,谁知道这其中有什么猫腻?说不定是为了算计二阿哥,故意寻机发作。”

    兄弟多年,十五阿哥是晓得三阿哥脾气的,就爱自说自话,所以也不同他争辩,道:“就算‘救命之恩’分量不足,如今加上‘半师之谊’,分量也当差不多了。”

    三阿哥闻言,神色有些狰狞,道:“我就知道,老四没按好心。不过是看着安份,时时都算计。”

    说到这里,他都有些坐不住,站起身来,道:“不行,不能让他顺心如意。走,咱们见皇阿玛去,就算不能告一状,也要给他上点眼药。”

    十五阿哥跟着起身,迟疑道:“三哥,不好一块儿过去吧?”

    三阿哥身上兼着礼部、理藩院的差事,寻个由子,能御前回话;十五阿哥却是在刑部兼个闲差,不过是挂个名儿罢了。

    三阿哥点点头,道:“那我去御前,十五弟先回去。”

    他有些迫不及待,同十五阿哥说了两句就步履匆忙地去了;十五阿哥看着他的背影远去后,才挑了挑嘴角,转身回自己个儿帐子去了。

    三阿哥走到御帐附近,才放缓了脚步。

    就算想要给四阿哥上眼药,也不能将他自己个儿兜进去。

    要是在皇父心中,留下排挤手足的印象,就得不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