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61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61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就有御史因举子聚众之事,弹劾今科会试副主考礼部侍郎兼督察院左副都御使李绂。

    李绂本身兼着左副督御史的职,倒叫属下弹劾了,引得六部官员幸灾乐祸。

    大家背后说起来,都道:“小狗咬大狗,狂吠一通,忒是热闹!”

    曹颙听了,却晓得,科举案要了了,这个李绂要替皇帝“背黑锅”。总要有个人出来,为三月初四那日的“黄沙蔽日”负责,好堵天下悠悠之口。

    几日后,康熙就有旨意下来,将李绂贬到永定河以工效力。

    六部里的低声窃语,又有了新的内容。

    十二位御史联名,请求复立太子之事,举朝哗然。康熙震怒,这十二名御史没有“因言问罪”,大学士王掞却是因有“结党”之嫌被拘拿。

    同别人的蠢蠢欲动相比,曹颙心里镇定许多,随便他们怎么折腾,这二阿哥是出不来的。他将预备好的万寿节献礼,送至内务府,而后就等着万寿节庆典。

    康熙口口声声说,不举行庆典,但是御宇六十年,可谓古往今来第一人,他心中未尝不是洋洋自得。

    所以,礼部联合内务府,该张罗的还是要张罗。

    转眼,到了三月十八,万寿节这日。

    虽没有宫廷赐宴,但是京城所有的王公大臣、还有外地进京贺寿的文武大员齐进宫恭贺。

    太和殿上,礼乐声声,肃穆庄严。

    间隔十余年,曹颙再次见到年羹尧。

    列队的外地文武大员有十数人,但是曹颙还是一眼就认出年羹尧。

    他穿着二品服饰,脸上已经褪去文人的儒雅,带着几分彪悍之气。他督抚四川十几年,将开国来骚乱不断的四川治理得服服帖帖,这其中自是少不得震慑与杀戮。

    看着年羹尧昂首挺胸、意气风发,已经有几分“年大将军”的气势,曹颙却是不爽得很。

    是的,非常不爽。

    曹颙为同年羹尧扯皮做的预备,都打了水漂。集总督印与巡抚印为一身的年羹尧,压根没有将曹颙这个新上任的户部侍郎放在眼中。

    户部那边,他面都没露,只是打发两个属官到户部见曹颙。

    开国以来,进京的外地督抚,如此嚣张,年羹尧当属第一人。

    若是不干曹颙之事,他乐得看热闹。

    年羹尧三十岁升督抚,是本朝最年轻的封疆大吏,这些年政绩又是有目共睹,实有嚣张的本钱。

    但是这份嚣张的对面,站着本朝最年轻的二品侍郎,落到旁人眼中,这说什么都有了。

    固然有说年羹尧嚣张无礼的,还有不少说曹颙年轻、不能服众的。

    曹颙无辜做了年羹尧“嚣张”的垫脚石,心里自然不能痛快。虽说他能安慰自己,同年羹尧交恶不是坏事,算是祸之福相依,但是却无法抹去被扫了颜面的事实。

    官场上,最不乏的就是欺软怕硬之人。

    曹颙若是退让一步,往后少不得就要被人欺到头上,是退无可退。

    现下,曹颙只能盯着年羹尧咬牙根。

    虽说同样是二品,督抚大员是封疆大吏,侍郎只是副堂官,但是为何那些督抚进京,送冰敬、炭敬,连六部笔帖式都送到,这其中尤其是以户部为重。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户部捏着各省的财脉。

    曹颙心里已经隐隐有些兴奋,想要看到年羹尧变脸的模样。

    辱人者,人必辱之。

    他曹颙不会主动去欺负人,但是也不会白白地受气。

    这梁子,结定了。

    同曹颙一样心里不爽的,还有四阿哥。

    他的门人中,官职最高的就是年羹尧,加上如今年羹尧在四川,正是西北要地,所以分量越重。

    年羹尧的张狂,同四阿哥向来低调内敛的性子差距太大,使得他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尤其是这回户部之事,固然明面上没脸的是分管四川司的侍郎曹颙,但是如今掌部务的是他四阿哥。更不要说,曹颙对他向来恭敬,早已被他当成自己人。

    万寿节后,年羹尧携子过府请安时,四阿哥便对他道:“户部衙门那边,亮工抽空走一遭。好好的,闹这么一出,最后吃亏的还是你。”

    年羹尧闻言,挑了挑眉,却是不以为然,道:“有主子在户部,还有其他小鬼敢生事儿?奴才全赖主子照拂,户部衙门那边,冰敬也没拉下,实懒得再去应酬。”

    四阿哥听了,虽然对年羹尧对自己的依赖很满意,但是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他上下打量年羹尧几眼,道:“亮工,你不是行事鲁莽之人,是否对曹颙有所误会?”

    年羹尧闻言,笑道:“主子,奴才同曹颙井水不犯河水,何来误会之说?”

    四阿哥寻思也是,年羹尧外放出京时,曹颙还在侍卫任上,两人本就没打过交道。

    四阿哥不好说的太深,毕竟还有年熙在场,不愿落了年羹尧面子,道:“不看僧面看佛面,曹颙同你十三爷关系最好,你在京里,多少要给他留点面子。”

    年羹尧笑着应了,话题又转到西北军事上。

    年熙坐在父亲下首,听着父亲与四阿哥的话,心里有些不放心。

    他是年羹尧的儿子,自然晓得曹颙不是受了“无妄之灾”,而是父亲故意发作。

    年氏入雍亲王府多年,好不容易诞下阿哥,年羹尧这做舅舅的,也是真心欢喜。

    这次递折子请求回京陛见,他也想要探望妹妹与外甥。没想到还没到京,就得了小阿哥夭了的消息,年羹尧心里憋着一股火。

    待到了京城,他知晓小阿哥百日时,曹家送的礼平平,那心中的不满终于找到宣泄之处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八百九十一章 “回礼”() 
    第八百九十一章“回礼”

    虽说四阿哥对年羹尧专程提了曹颙,但是年羹尧并没有放在心上。

    除了皇上与四阿哥这个主子,旁人在他心中,实没什么分量。再说,他是进士出身的实权总督,自然瞧不起曹颙恩萌补官的户部右侍郎。

    之所以给曹颙个下马威,除了是迁怒之外,还有就是他早已得了消息,陕西总督鄂海近期要调职,他即将兼陕西总督。

    若是兼了陕西总督,他四川巡抚的职就要卸下。

    即是得了这个消息,他怎么还会像其他督抚那样去户部跑关系。

    他乐不得激怒曹颙,若是曹颙在四川司经费上克扣,倒霉的不是他年羹尧,让新上任的巡抚愁去。不仅如此,还能让皇帝与四阿哥晓得,他曹颙是个心胸狭窄、不堪大用之人。

    数年没有回京了,这次回来,陛见后,得假一月,年羹尧整日里走亲访友,忙得不亦乐乎。户部那边的事儿,就专门等着看曹颙的笑话。

    不少晓得此事的人,都如年羹尧所料,关注曹颙的应对。

    曹颙早年虽任过京堂,但是太仆寺是冷衙门,并没有什么众所周知的政绩;内务府那边,又是同他交好的十六阿哥执掌,凡事多由十六阿哥牵头,曹颙多数时候居于幕后。

    除了在太仆寺与内务府,其他时候,曹颙都是在京任司官。

    可惜他们注定要失望,曹颙并没有如他们意料地克扣四川的经费银子,还是带着司官,不动声色地同年羹尧使去的那两个属官扯皮。

    一笔笔账目的核对,一笔笔的经费的核算,如同其他督抚进京时的一样,并没有露出什么异常之处。

    不少人啧啧称奇,拿不住曹颙是大肚能容,还是怯懦怕事,不敢得罪风头正劲的年羹尧。

    曹颙没有动作,有几个人却是受不了了。

    最先忍不住的是十六阿哥,提起年羹尧来,他嘴里直骂娘。

    “他娘的,太猖狂了,好没道理!孚若,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咱们还是想个法子,给他些教训,要不然他还真以为你是好欺负的。”十六阿哥听了不少风言风语,尤其是其中将曹颙说成是窃据高位的“纨绔之地”这些,自是愤愤难平。

    曹颙见十六阿哥专程为这个来看自己,颇为感动:“让十六爷费心了。只是我束手束脚,总不好因私怨,耽搁公事。那样的话,有理也变得无理了。”

    十六阿哥闻言,不由皱眉,道:“他休假一月,圣驾出京避暑后,就要折返四川。他也不是个好东西,早年刚放外任时,还不是夹着尾巴做人,每年使人回京,各处钻营。如今还没怎么地,就开始目中无人起来,什么玩意儿?”

    “能有什么,富能气、达养尊,况且他才过不惑,就功成名就,得意一番,是人之常情。”曹颙喝了口茶,笑了笑说道。

    见曹颙提起年羹尧不怒反笑,十六阿哥挑了挑眉,道:“看来我是白操心了,孚若是不是寻思好了法子,给年羹尧‘致谢’了?”

    曹颙摇摇头,道:“皇上恩典,我不到而立,就跃升高位,多少人等着抓我的小辫子。这个时候同他置气,伤不了他的筋骨,自己反而落埋怨,何苦来哉?”

    十六阿哥一听,有些担心,道:“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忍字头上一把刀,实是令人郁闷。”

    有句话,曹颙没有说。

    那就是“天欲令人亡,必先令人狂”,曹颙能做的,顺手推舟罢了。

    只是这些,不好再十六阿哥面前讲

    *

    转眼,到了四月初二。

    今日,是殿试之日。京城文武官五品以上,今日上朝观礼,曹颙这个二品侍郎,自然也按照品级穿了补服,前往金水桥前,等着进宫。

    最近一段时间,曹颙往来户部衙门,没有骑马,而是坐了轿子。

    不是有心摆谱,而是官场上上下官路见的礼仪繁杂,曹颙穿了二品补服,但凡路遇比他品级低的官员,都要避让见礼;遇到品级高的,还要让道,还要执礼,相见甚是麻烦。

    稍有纰漏,就要被御史借题发挥,使人不厌其烦。

    还不若同其他几位堂官一样,坐着轿子去衙门,轿子帘一档,凡事又是另外一个说法。

    不过,朝会之期,曹颙还是骑马而行的。

    路过东府时,发现这边已经挂起灯笼,曹颙使人问了,晓得曹畛蟪蹙统雒帕恕�

    应试贡生要先到礼部指定的地方集合,随后再有礼部官员领到场上。

    曹颙骑在马上,想着这场殿试,自己堂弟暂且不说,钱陈群终于能得偿心愿。只是不知,他是一甲,还是二甲。

    早年康熙南巡时,钱陈群才代表江南士子献师,若不是因母病耽搁,早就应该应召进京赴试。

    虽说迟了许多年,他总算能得偿心愿。

    小五那边,要说书面字体,算是漂亮;八股文章,这好坏评说,全在阅卷官的喜好。

    殿试名义上是皇帝亲自主持,但是阅卷的并不是皇帝,而是朝廷指定的阅卷官。最后只有阅卷官选出的前十的卷子,才能递到御前,有皇帝亲自圈定一甲三名与二甲前七名。

    钱陈群成名多年,八股文自然比曹罹ā�

    曹钊粑抟馔猓嘣谌祝皇遣恢杉ǹ壳翱亢蟆?壳暗幕翱梢钥己擦衷旱氖浚亢蟮幕埃荒艿茸藕蛉蓖夥盼亍�

    曹颂在军中未归,曹项已经在外任,曹颙希望小堂弟能够留在京中。

    少一时,曹颙到来金水桥外,只见这边灯火通明,已经站了不少官员,三三两两地站着。

    曹颙扫了几眼,看到户部那个郎中,踱步过去,寒暄站定。

    等了有半个时辰,天气渐亮了。

    远远地传来礼乐声,等到东方鱼肚白,王公贝勒、文武大臣,早已按照品级排列,依次进了太和门。

    太和殿广场上,已经摆放了数行几案。

    等到王公百官在太和殿阶下站定,就有礼部官员,领着应试贡生下场。

    此时,天已大亮。

    虽说这些贡生都穿着青绸袍子,但是曹颙还是一眼就看见自己的小堂弟。在一群中年人中,少年俊秀的曹钏闶切涯俊�

    曹颙还记得清楚,自己刚到这个世界时,曹罨乖谡准咽系亩亲又校挥新涞亍O袷亲酃Ψ颍丫嵌甑拇笮』镒樱茱J有种“吾家有子初长成”的自豪。

    这殿试,从辰初开始(早七点),到酉初(下午五点)结束,总共五个时辰。

    康熙只在考试开始前,露了个罩面,等到考试开始,就移驾返回乾清宫。

    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等,今日轮值的大学士与六部堂官,往乾清宫参加小朝会,其他人就退出太和殿,各自归衙。

    户部衙门中,蒋坚捏着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字儿。他看了纸条几眼,神色之间有些犹移。

    等曹颙过来,他将这纸条递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