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17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17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奶奶”乌恩闻言,越发羞得抬不起头。

    “好了,好了。不逗你了,快下去收拾收拾吧,要去住大半个月,要带的东西也不少。”说着,初瑜指了指旁边的小丫头,道:“大爷原想买个丫头给你当陪嫁,韩家姑奶奶说已经给你预备下人了。怕你认生,用不惯,先让七月跟过去侍候一阵子,等你出门子,再打发她回来。”

    见初瑜安排得这般贴心,乌恩已经顾不得羞臊,红了眼圈,跪下道:“大爷同大奶奶如此恩情,叫奴婢说什么好”

    初瑜亲自扶了她起来,道:“紫晶生前就惦记你的婚事,如今也算能了她地下心安。幸好没嫁到外场去,小满是大爷身边的老人,也算是稳当。”

    提及紫晶,乌恩心里一紧;提及小满,她却只有低头的份。

    初瑜见她不自在,便也不留她,交代了几句,就让她下去收拾。韩江氏已经使人送信回来,明儿要过来接她韩宅待嫁

    要知道,在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

    春种夏耕秋收,人们辛劳大半年,只有冬日才得歇息,所以民间常常将婚嫁之事安排在动静。

    京城士绅百姓,虽不已农耕为生,但是婚事大事也安排在冬日的多。

    曹府这边,有小满的喜事。

    畅春园中,也有一门喜事。

    这喜事,却是十七阿哥无奈之下,必须做出的选择。

    今儿圣驾到京,他随着留京的几位皇子阿哥,一道过来给皇父请安。请安完毕,就有内侍来传话,勤嫔娘娘传召。

    勤嫔虽没随扈热河,但是随着几位上了年岁的宫妃,在五月里奉旨移居了畅春园,亦避京城暑热,也算是皇恩浩荡。

    待母子相见,顾不得别的,勤嫔娘娘就叫出两个小葱般水嫩的宫女,让十七阿哥见了。

    十七阿哥见状,不由有些着恼。

    成亲这些年,因福晋始终没有产下一儿半女,逼他纳妾的人不少,他都没有放在心上,却不愿生母逼迫与他。

    勤嫔见了儿子的反应,心里叹了口气,将眼前的人都打发了,对十七阿哥道:“额娘没有忘了你的话,儿女只想要嫡出,不想要庶子庶女碍你媳妇的眼。只是这两个宫女,你若不要,那赶明就等着从郭络罗家抬个侧福晋吧。”

    十七阿哥攥紧了拳头,皱眉道:“好端端的,那位怎么又想起这出来?”

    “她有个娘家侄女,是十六福晋的叔伯妹子,去年选秀留了牌子,因才十三,所以没有指婚。眼下诸位皇子阿哥中,只有你没有侧福晋,这两年惦记的人还少了?”勤嫔叹道:“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为你媳妇想想吧。皇上这几年容她独房专宠,一是因你身子不好,二是念在她阿玛的情面上。哪里会再容下去,坏了皇家规矩,耽搁子嗣大事。”

    十七阿哥只觉得心里堵得慌,脖子像灌了铅似的,用尽了力气,才慢慢地点了点头,道:“儿子晓得了,尊额娘安排。”

    勤嫔娘娘心疼地看着儿子,道:“晓得你们夫妻感情好,不耐烦那些龌龊事儿,这两个丫头都是额娘精心跳出来的,老实本分,家里也没有什么倚仗的。你们放心使唤就是若是真能添个一儿半女媳妇处境也能松快些”

    虽说是勤嫔要送儿子宫女,但是后宫有后宫的规矩,必须得请示了执掌宫务的德妃同宜妃,两妃用印后,才能将这两人送到阿哥所,归在十七阿哥名下。

    所以,勤嫔只是让儿子见上一眼,还不能让十七阿哥直接带着这两个。

    待十七阿哥走后,勤嫔就换了身衣裳,出去给德妃、宜妃请安,说起此事。

    德妃还好,没有多问,就允了此事。勤嫔已经是一宫主位,不过是给儿子两个宫女,算不得什么。更不要说,十七阿哥没有子嗣,也是宫中上下始终惦记的大事。

    勤嫔是十七阿哥生母,张罗此事,正是妥当。

    宜妃那边,听闻此事,眼神有些锋利。但是只是两个包衣宫女,没有什么名分,她这个妃母也不好相拦,也笑着应了。还说要看看那两个宫女,是什么样的颜色,别再委屈了十七阿哥

    大清内务府银行,后衙,韩江氏案头上,堆着厚厚的账册。

    今儿到了旬检的日子,她早早地就过来了,一口气忙了大半日。

    这“旬检”、“月检”、“季检”,是银行的制度,十六阿哥同韩江氏商议后指定的。因这银行衙门,日日同银钱打交道,就怕账上出错,或者伙计账房有藏私的地方。

    因此,为了杜绝后患,就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剩下的,就是检查,防微杜渐。

    这银行后衙,专门置出一间静室,给韩江氏查账对账用。原本十六阿哥是想要以自己的名义,安排这间屋子,但是顾念韩江氏的名声,就直接将这间定位为“顾问室”。

    韩江氏因是女子身份,无法在内务府挂职,十六阿哥就请旨设了个虚职“大清银行顾问”,每年给俸银八十两,米八十斛。

    这是五品京官的待遇,韩江氏并不缺这点银米,不过是十六阿哥做给旁人看的。让内务府出来那几位官吏晓得,韩江氏这个女子的分量。

    原本,十六阿哥安排一个女子查收银行之事,还有人背后闲话,尤其是宗室里风声更不对。那些心怀嫉妒的,什么难听的都编排出来了。

    一个年轻寡妇,一个青年皇子,凑到一起,还能有什么。

    直到这“顾问室”一出,众人才渐渐熄了声。不管韩江氏是不是十六阿哥的小情人,既是在御前过了明面的,就不是外人能讲嘴的。

    曹颙当时还惊诧不已,实想不到康熙能有这份心胸,为韩江氏正名。

    还是十六阿哥,很是不以为然,这并不是朝廷正式下旨,也没有正式封赐,不用跟那些老儒斗嘴,不过几十两银子,就是雇用两个能干的伙计,一年也不只这个数。

    更不要说,这韩江氏还是伯爵夫人“义女”,若是因协办内务府差事坏了名声,也是叫人不忍。

    虽说有点出风头,但是风头过后,还是利大于弊。

    曹颙也为韩江氏欢喜,总算能直起身板做人。

    韩江氏看了大半日帐,心情却跟着沉了下去,看着账册上的编号,唤人将这本负责统计这般账册的吴账房叫进来。

    吴账房四十来岁,是从内务府掉过来的,在银行成立之初就在,也算是老人。

    “吴账房,这十日的账你算了几遍,对了几遍?”韩江氏拿着一本账目,问道。

    “回顾问的话,小人按照规矩,算了三遍,对了三遍。”吴账房垂手回道。

    “是么?”韩江氏将账册撂下,淡淡地说道:“这个月存款六十七万八千四百三十二两,贷款四十万零三千五百五十两,这结余怎么到了一百零八万”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八百四十六章 底细() 
    第八百四十六章 底细

    听了韩江氏的话,吴账房似乎还有些糊涂,直到账册到了自己手上,捧着看了,额头才渗出汗来。

    这是九月底的账,记倒帐了。将贷出去的账,算成了存入的。

    虽说这只是内部帐,但是银行也早有规矩,不得乱的。否则的话,账房同库银对不上,扯起皮来,往后的猫腻就多了。

    为了这条,银行早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条例。

    吴账房这次,失误不大,但是银钱数额大,这处置不能轻了。

    想到顶头上司十六阿哥才到京,自己就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吴账房脸色煞白,捧着账册的双手瑟瑟发抖。

    这上三旗包衣,在内务府挂名的奴才多少,得了实缺的才几个。

    他这个位置,还真不愁人填补。

    “韩顾问”吴账房想到此处,望向韩江氏的眼神,就带了几分祈求。

    韩江氏抬起头,道:“写个陈述书给崔郎中,等十六爷处置吧。”

    吴账房与韩江氏接触几年,晓得她是不讲情面的,心里叹了口气,没等撂下账本,就听有人笑道:“等爷做什么?莫不是银行这几个月收益好,等着爷给大家包红包?”

    随着说话声,进了屋子的,正是带着十六阿哥。

    韩江氏忙从座位上起身,吴账房也跪了下去,十六阿哥摆摆手,叫两人起了,扫了眼案牍上的账册,对韩江氏道:“九月收益如何?”

    “中可。”韩江氏回答的简明。

    十六阿哥并没有到书案后座,而是捡了边上一把椅子坐了,对韩江氏道:“嗯,年底这几月月份,倒是要忙一忙。只是这些月份,来抵押贷款的人多,其他月份的也加起来,看来银库年底要吃紧。”

    韩江氏最近也惦记着点,心中已经隐隐有个念头,等着十六阿哥回京好商量。只是眼下还有吴账房,韩江氏不好多言,就没有接话。

    十六阿哥这才想起边上还站着吴账房,看了看他手中的账本,对韩江氏正色道:“账目不对?”

    这两年,京城惦记往银行伸手的大有人在,就算有个十六阿哥镇着,但是架不住外头的贪婪之心。

    之前,就发生过两次银钱账目的事儿,十六阿哥狠狠发作了,才算消停些。眼下,十六阿哥还以为那些人不安分,又开始算计银行,心里很是不耐烦。

    韩江氏点点头,道:“记倒账了。出的记成入的,结余就成了二十七万到了一百零八万”

    这“倒账”并不算大事,但是十六阿哥的神色却没放松,望向吴账房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吴账房已经站不住,双膝一弯,跪了下去。

    十六阿哥挑了挑嘴角,看着吴账房道:“倒账?若是爷记得没错,你是去年银行开业就在的老人。那批人,是爷亲自挑的,都是在内务府当差十五年以上的老账房。跟爷说说,这账是怎么回事儿?”

    吴账房跪在地上,后背已经都是冷汗,抬起头来想说辩白两句,见了十六阿哥正望着自己,立时改口,如实交代。

    原来,上个月他外甥女出嫁,就在算结余那几日。他央求了其他账房帮自己算账、对账,自己抄到账册上,没想到就出了纰漏。

    十六阿哥闻言,皱眉不语,过了半晌方道:“帮你对账目,是哪个?”

    “回十六爷的话,是董长恭。”吴账房战战兢兢地回到。

    “董青源?”十六阿哥听着名字有些耳熟,道:“董殿邦家的人?”

    吴账房回道:“是董总管的堂亲。”

    十六阿哥看了吴账房一眼,问韩江氏道:“按照规矩,当怎么罚?”

    “寻人做账、替人做账,打五十板子,罚银百两;做错账倒帐,按照账面数额分轻重,轻则罚银八十,重则直接交内务府慎刑司问责。”韩江氏平静如水的说道。

    十六阿哥点了点头,对吴账房道:“听清楚了?去崔华那儿,就说爷说的,知错犯错,板子翻倍,罚俸三百。那个姓董的,也照此例。”

    这处罚不算轻了,但是吴账房听在耳中,仍如天籁一般,忙磕头谢了十六阿哥的恩典,下去寻崔华领板子去了。

    韩江氏看着吴账房的背影,若有所思。十六阿哥只当她心软,道:“错不算大错,但是要防着有心人,敲打敲打也是好的。”

    “十六爷,按照规矩,出了错账,账务总管同我这个顾问总管都要担失查之责。这块儿,爷也当罚了。”韩江氏道。

    十六阿哥点了点头,道:“当如此,还是你心细,要不爷都忘了。”

    这不是大事,不过罚上百十两银子,给众人看,也算将事情有个交代。

    屋子里,除了韩江氏的侍女,就是十六阿哥同他两个近身侍卫,没有旁人,韩江氏就将说出一个筹银的法子。

    十六阿哥闻言,眼睛一亮,笑道:“这个法子好,银行开业一年多,且不说房产、地契,质押库里,正经有不少古董字画,值钱的玩意儿。要是这么一出手,不知贷的本银收回来,利润也能有几成。”

    韩江氏见他支持,心里松了口气。

    她的意思,是将过了还贷期限的质押品尽数拍卖。京城权贵多,年底又是操办婚嫁、走亲送礼的时候,这些东西也能卖上价儿。

    往后按照或者三月或者半年,来上一次,也能让银行的银钱活起来。

    若是十六阿哥不答应,银行就此下去,用不了一年半载,周转就会出问题。

    十六阿哥想起那些宗室股东,挑了挑眉,道:“既是质押的东西,起价就比外头低几成,要是抢着了,也算便宜。也算给那些宗室股东一个甜头吧,这次发的帖子,就往这些人家发。除了股东自家,还能赠每家友亲三张请帖。如此一来,京城有点分量的人家,就差不多齐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