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813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813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鸸螅故遣荒钭盼颐钦庑┣钋灼萘恕保乙痪洹叭羰抢咸谑溃酥蹲踊刮言谙缦碌胤剑趺慈绦摹保痪褪恰跋备驹鞠土迹獾降资悄锛曳⒋锪耍俗佑擦恕薄�

    李氏哪里会同她拌嘴,初瑜却是受不得婆婆受吃哒,加上这话里话外将曹颖夫妻之间的矛盾都怪罪到曹颖身上,颠倒黑白,让人着恼。

    她瞥了安氏一眼,对李氏道:“太太,眼看近午了,留不留安宜人用饭?”

    安氏听了,脸涨得通红。

    孙文成的织造,是内务府五品郎中的衔儿,称呼安氏“宜人”也不算错。只是这正经地将诰命等级抬出来,刚好接了安氏方才的话。

    换做其他人,这么说,有“仗势欺人”的嫌疑,换做初瑜却是再自然无比。

    初瑜是皇孙郡主,和硕格格,孙家是包衣,即便是曹家的姻亲,也丢不掉皇家奴才的身份。

    初瑜别说是叫她“诰封”,就是直接叫她“安氏”也使得。毕竟不是夫族,有宗法的帽子在上头压着,需要守着长幼尊卑的身份。

    因这个缘故,李氏也没有觉得初瑜说得有什么不对,笑着说道:“亲戚之间,隔得远,难得过来,自然要留饭,叫厨房预备了。”

    她原想多嘱咐两句,叫媳妇多预备几道好菜,但是怕落到安氏眼中,又成了显摆,就没有多说。

    初瑜应了,随后望向安氏,开口问道:“宜人有什么忌口没有,不要外道,直说便是,省得奴才们预备得不和宜人口味。”

    和硕格格相问,安氏却是不好坐着了,红着脸,起身回道:“不敢劳烦格格费心,随意就好。”

    初瑜微微颔首,道:“晓得了。宜人陪着太太慢坐,我先下去了。”

    安氏摒气凝神,站着恭送,见她出去,才松了口气。

    李氏坐在炕上瞧了,倒是有些不好意思,道:“不用拘谨,到底是亲戚。”

    安氏讪讪地坐了,掂量着说道:“大表嫂,贵人下降,固然是福气,这婆婆也不好当吧?瞧着这位格格,说话和气,这周身的气度却是叫人心惊。倒不像是做人家媳妇,倒像是当主子来了。”

    自打初瑜进门,李氏对初瑜这个媳妇向来没挑。眼下听安氏话中有挑拨之意,李氏不由生恼。

    之前安氏的酸话,李氏不会放在心上,毕竟早年这几家的状况都差不多,如今曹家确实比那李、孙两家过得好些。

    但是这说到自己家事,李氏就不爱听了。

    她看了安氏一眼,道:“这满京城,谁不夸我家媳妇贤惠?相处这么多年了,我怎么没发现媳妇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她本来就尊贵,皇孙格格,天家血脉,又嫁入曹家为长媳,正经的主子,难道还要当奴才不成?”

    安氏被堵得无话,忙赔笑道:“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觉得侄媳妇太威严了些,叫人不好亲近。”

    李氏听了,只有无语。

    曹家往来这些亲戚,女眷没有不赞初瑜好的,安氏却是翻来覆去地想要挑毛病。

    换做在其他人面前,许是能落下好来。毕竟这自古以来,婆婆看媳妇,都是鸡蛋里挑骨头。 李氏却是宽厚性子,加上初瑜确实当得起贤妻良母,婆媳两个甚是相得。

    李氏越听越烦,心里已经认定安氏“刻薄”,原本盼着曹颖夫妻和好的那点念头也消了。有这样一位婆婆,看来侄女这些年也没少遭罪。幸好这几年在京城,总算是远着点。

    安氏见李氏不应声,只当是说到她的痒处,更是没话找话,道:“不说别的,就是夫妻恩爱,也当顾念子嗣大事。外头种田的老汉,多收了几亩粮食,还惦记纳个妾,更不要说大家的公爷们儿”

    李氏却是有些听不进去了,这孙珏殴妻鞭子的缘由,就是纳妾。看来,孙家倒是不觉得自家有错,怪不得孙珏好色如斯,丝毫不念结发之情。

    她“咳”了一声,打断安氏的话,道:“小两口的事儿,当老人的也不好说。谁家的闺女不金贵?还是随他们吧。”

    安氏只当李氏说得是曹颙夫妇,李氏却是打定主意,不掺合孙珏夫妻之事。

    初瑜站在门外,听了安氏这番话,面色有些难看,心里越发赞同丈夫的意思,支持曹颖“析产别居”。

    曹家的女儿,如何可白白受欺负?

    要晓得,天慧也终有嫁人的一日

    西府这边,李氏还是那样温和,曹颙也没有失礼之处,但是孙家之人,却只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回到李家,孙文千少不得将孙珏再次臭骂一顿。

    孙珏是个拧的,如何可认自己有错,叔侄两个差点上演一段全武行。孙珏不想着反省其身,自当曹家借机羞辱,话里话外,将妻儿咒骂一番,气得孙文千半死。

    就是李鼐,也觉得小舅子有些过了。

    这天下,夫妻反目的多,狠心对嫡子如此的却是少有,要不然怎么有“虎毒不食子”那一句。

    瞧着孙珏,为了个来路不明的女子,几欲癫狂,差点亲手打死嫡长子,这已是令人发指。

    虽说曹颙也提及“析产别居”,但是孙文千到底不死心,想着要不然拖一拖,说不定要转机。

    没想到,还未等二次前往曹府,九门提督衙门的传票到了。

    之前压下案卷没审,一是案情有未明之处,二是孙珏是官身。现下案情渐渐明朗,孙珏又因御史弹劾停了差事,就到了审案之时。

    孙文千身上只是个监生,李鼐不过是个候补知府,两人实没什么分量。

    别说是九门提督的长官隆科多,就是几个书办,也没将他们放在眼中。毕竟,在京城别的不多,就有身份的人多。皇亲国戚都一抓一把,更不要说官绅。

    孙文千的意思,还想厚颜请曹颙出面的。曹颙却是往西山,给父亲祈福去了,不在城里。至于东府的曹项兄弟,孙文千是想也不敢想的。

    作为姻亲,来到京城,又是中秋节前,孙文千少不得往平郡王府请安。

    不是至亲骨肉,平郡王福晋也不好见男客,只打发王府管事招待了喝了半盏茶。

    王府管事交代的明白,福晋对于曹家大奶奶之事很恼怒,说是要为这个可怜的姐姐做主,孙家若是不给个妥善安排,怕王府这边就要出面为曹颖出气。

    话虽没有明说,但就是这个意思。

    孙文千初还不明白,只觉得平郡王福晋说得是气话。就是再出气,能怎么着,就是王府权贵,也不能随意打杀人。

    没想到,等到孙珏被传唤到九门提督衙门,情势大变。

    原本只是传唤,成了收监。

    按照大清律,职官没有御旨,不得随意用刑。但是孙珏入狱当日,就挨了三十板子,打了个半死。

    直至这时,孙文千花了五百两银子,才从书办那里买了几句准话。圣旨早已经下了,皇上的旨意只有两个字“准查”。

    孙家带进京的那些银子,不出数日的功夫,就已经往九门提督衙门砸了两千两,却是没挡住提审。

    不过三、五日功夫,就审了两次。

    孙珏不肯应承,就挨了两次板子。他贪色好酒,身子本就不结实,如何经得起这般折腾?

    又不是个有骨气的,被板子打怕了,顾不得面子里子,将自己被涉及陷害之事交代一番。

    这官员贪欢,本不是什么大案,有关系的,掏出些银子私了就好,只是隆科多得了各方的托付,要给孙珏一个教训,才这般按章办事。

    没想到,这还咬出个“欺诈案”来。

    程梦显如今就在庄亲王府,另外一个被孙珏咬出来的新任湖广守道是九阿哥的门人。

    就是隆科多,也觉得头疼了。

    程梦显倒是得了传票就过来听训,说了吃酒的事儿,对于其他“以清倌为瘦马敲诈”之事,却是坚决否认。

    孙珏又不是大财主,就算真要欺诈,也轮不到他头上。再说,程家,真不缺银钱。

    那个湖广守道,前些日子在热河陛见完毕,已经往湖广赴任,这次代替他面前的是九贝子府的管事。

    那管事说的好,既背负皇命,就当镇守地方,难道还为了一个罪人的胡乱攀咬,就撂下差事,回来听审。

    这九门提督衙门,虽是显位,也是多事之地。隆科多能坐稳几年,早已学会了打太极。

    这本是小案,他何苦做大,得罪庄亲王府同九阿哥不说,还闹到御前给皇帝添堵。至于孙家吃不吃亏,他还真没放在心上。只要曹家没有出手的意思,孙家还没让他顾及的分量。

    他使了个心腹幕僚,去见孙文千,提点了几句。

    接下来,就没孙珏什么事儿了。

    欢喜楼,人证、物证俱在,前门外孙家外宅下人同左邻右舍的口供也在,孙珏“私拐娼户”、“以娼为妾”的罪名算是坐实了。

    孙文千半月之内,像是老了几岁,已经快马往杭州送信。

    子弟行为不检点,孙文成那边必须还要上折子请罪。若是惹恼了皇上,一个“治家不严”的罪过,也能断送前程。

    等到九月初,在孙珏入狱一个多月后,九门提督衙门递往御前的折子才批回来。

    孙珏失了朝廷体面,立身不检,按律,当革职,杖一百,判流刑。圣旨准革职,免流,孙珏这才算逃过死劫。

    入狱这些日子,挨了几顿板子后,他始终病着,小命只剩下半条。这个时候,再挨一百杖,就算恩从上出,只依照规矩打四十杖,也能要了他的小命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八百四十二章 终了() 
    第八百四十二章终了

    就算孙珏心中万分不愿,也只能接受叔叔的提议,在同妻子“析产别居”的文书上,写了自己的大名。

    实是没法子,他也不想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但是孙文千一句话说的好,就是他现下想将子女带回杭州,父亲会让么?曹家会肯么?

    他是孙礼、孙娴的父亲不假,但是他真能去衙门告发妻拐带骨肉不成?想到“衙门”二字,孙珏只觉得腿肚子转筋,如何肯再往前凑近乎?

    更不要说,凭着他眼下的狼狈,有什么资格同曹家打官司。

    孙家,在京城,已经成了大笑话。

    孙礼十三,孙娴十一,过几年一个下场,一个要参加内廷小选,又都到了说亲的年纪。被孙珏这个父亲拖累,两个孩子少不得要挨些闲话。

    与其带回杭州,还不若留在京城,得曹家庇护。

    不管如何,他们兄妹都姓孙,若是祖宗保佑真有光耀门楣那日,长脸的也是孙家。

    孙珏进了遭衙门,生受了大罪,如今腰杆子也不如过去硬了。不说别的,就是曹家兄弟那一万零五百两的账务,他也还不清。

    如今,借着“析产别居”的名头,也好将曹颙手中那三十顷地清算了。

    按照曹畹囊馑迹镧蹇鞑芗业囊煌蛴嗔揭饧硬苡钡呐慵蓿峭ㄖ萑甑男∽兔凰镧迨裁词铝恕�

    但是孙珏还指望这个庄子剩些银钱,他如今丢了官,原本想跟着叔叔、母亲回杭州,但是孙文成已经来信,说是不许他回杭州。

    人要脸,树要皮。

    虽说官场上没有秘密,但是京城同杭州毕竟隔得远,就算有些影影绰绰的闲话,只要孙珏不回去,孙家就能支吾两句。

    孙珏回去了,这么个大大活人,岂是一句话能遮掩的。

    一时之间,孙珏竟成了孤魂野鬼一般,京城不能待,杭州不能回,凄凄惨惨。

    还是安氏心疼儿子,想起有个堂兄弟在徐州做官,就同孙文千商量了,携孙珏一同南下,将他送到徐州住几年,等过了风头,他父亲消了气,再接儿子回杭州。

    孙文千晓得自己兄长的脾气,最是要面子的。孙珏这次却是将孙家的面子里子都丢干净了,若是真带侄子回杭州,怕是进不去大门,就得被“清理门户”。

    就算曹颖带着几个孩子回曹家,孙珏身边总要人照看。他的三房妾中,梁氏是曹颙的陪嫁,跟在曹颖身边,谢氏同文氏却是要随着孙珏离京的。

    这一去徐州,少说也要三、两年,即便投靠亲戚,也得带足抛费才有底气。

    孙珏他们几个,眼下真是底气不足。手上银子都添了衙门不说,还亏了曹、李两家的债务。

    孙珏的主意就落到通州小庄,于是在叔叔的提议下,顺水推舟地同曹家谈起条件来。

    三十顷良田,折成银子也有贰万来两;孙家那处宅子,地方好,院子还算宽敞,加上家具摆设,也能值个两三千两;孙家城外的小庄,也有将近二十顷地。

    他的意思,是想着自己这辈子也没脸再到京城,还不若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