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787部分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787部分

小说: 重生于康熙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颙已经得了消息,晓得姐姐使人来接天慧。

    天慧今儿背诵的千字文,背诵道“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几句,回到屋子里,就问父亲“渠荷”同“园莽”是什么。至于枇杷同梧桐两个,她倒是有认知,没有什么疑问。

    这四句说得是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渠荷’是池里的荷花,‘园莽’是园中的草木。这四句说的是夏春冬秋的景色。”曹颙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笑着讲解道:“姑姑家不是有荷花池么?那就是‘渠荷’,天慧不是最爱吃新鲜莲子么?现下可是莲子长成的时节。”

    “姑姑家”天慧听了,颇为心动的模样,仰起头来道:“父亲,咱们家的菜园里怎么不种荷花?”

    曹颙闻言,不由笑道:“那是菜园子,不是花园。天慧若是喜欢,咱们也使人挖个荷塘出来,明年就能有新鲜莲藕吃了。”

    天慧听了,连忙点小脑袋瓜子,口中说道:“大哥最爱吃桂花藕,二哥爱吃莲藕炖排骨,祖母同妈妈爱喝藕粉”

    见女儿小小年纪,就能关心家人喜好,曹颙甚是欣慰,对于荷塘越发期待了。

    初瑜走到门口,正听到女儿说着这一连串吃的,不禁笑道:“这是午饭没吃饱,怎么都是吃的?”

    天慧只是笑,曹颙已经抬头说道:“闺女也盼着自己家有荷花池,我已经应了,明儿使几个人在庄子里寻个地方挖个水塘。除了荷花,再养着些金鲤,也是一景儿。”

    初瑜听了,倒是一愣,道:“若是为了吃藕,何必费事,海淀园子不是有荷塘么?”

    曹颙听了,拍了拍脑门道:“园子修了几年,也没正经去住过几日,倒是忘了那边还有荷塘。”

    “这个时节,莲子同新藕都能有了,额驸要是想吃,就打发人过去摘些来?”初瑜说道。

    曹颙看了她一眼,道:“福晋同额娘都在海淀王园,用不用抽一日,我送你过去溜达溜达?”

    初瑜想了想,摇头道:“还是算了,要是太太过去住还罢,两家园子挨着。如今跟着几十里,又没有什么事儿,我还巴巴地回娘家串门子,实说不过去。再说,没有了紫晶姐姐帮忙,家里我也放不下。”

    提及紫晶,夫妻两个都有些缄默。

    天慧拉了初瑜的手,道:“妈妈,姑姑再也不回咱们家了么?前两日哥哥们还提及姑姑,说是快到姑姑生日了大哥还为难呢,不知该怎么给姑姑过”

    紫晶生日,比曹颙生日早三日。

    前几年赶到那一日,初瑜都使厨房置办席面,在葵院给紫晶庆生,所以天佑同恒生两个还记得。

    “还有十来天了!”曹颙心里算了算日子,叹了口气,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

    “要不然寻个寺院,给紫晶姐姐点几个长明灯?”初瑜看着曹颙,问道。

    曹颙摇摇头,道:“紫晶生前虽信佛,却不在乎这些虚的。记得前几年,京畿大旱时,紫晶曾使人在昌平施粥。今年雨水尚好,这个时节也不是施粥的时间,使两个人往昌平县城的普济堂、育婴堂舍些银钱吧,算是为紫晶积阴德。”

    “还是额驸的意思好,上次往这两处舍银钱,还是在沂州时,那时紫晶姐姐也是极赞成的,倒是比舍到寺里实在。”初瑜说道。

    天慧听着父母说话,小声问道:“妈妈,这两个是什么地方?同姑姑有什么相干?”

    紫晶摸着女儿的头,柔声道:“普济堂是收留异乡孤贫的,育婴堂是收养没有父母的宝宝的。你姑姑心善,怕这两处的人吃不饱饭,就舍了银钱,给她们买米买菜吃。”

    天慧听了,咬了咬嘴唇,对曹颙道:“父亲,我不要荷塘了,还是种土豆。父亲不是说,土豆结的多,能让大家吃饱了么”

    见女儿小小年纪,就能有这份善心,曹颙弯下腰,举起女儿,笑着说:“都听咱们天慧的,就种土豆”

    同样是早慧的孩子,生在不同之家,耳濡目染后,就有不同的计较。对于漫漫人生来说,不知是福之源,还是祸之根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八百一十八章 局(上)() 
    第八百一十八章 局(上)

    六月下旬的京城,正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三伏天。

    那种闷热,使得道路两侧的树叶都蔫了,空气中的浮尘更胜,使得人都变得灰突突的。

    即便再热,在衙门中,这官服顶戴,也要穿得一丝不苟,要不然就是不成体统,短了官威。

    孙珏在兵部武库司衙门中,手中拿着帕子,不停地擦着头上流下的汗。这已经是过了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还是暑热逼人,他只觉得身上汗津津的,后背衣服已经湿透。

    虽说兵部不掌兵权,也是六部中的实权衙门,不过孙珏这个五品郎中,并不如他在李鼐面前表现的体面。

    在权贵云集的京城,六部司官如同牛毛,实是没什么分量。

    这些人中,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科举,鲤鱼跃龙门的的寒门士子;一种则是高门子弟,通过恩荫或者纳捐,混个顶戴。

    无形之中,衙门同僚中,也划了楚河汉界。

    孙珏的身份,不过是包衣出身,算不得纨绔。他的心中,也是鄙夷那些纨绔的。他是正经的举人,但是比起进士出身的同僚来,又没有什么分量。

    如此一来,孙珏的处境是有些尴尬,两边都贴不上。

    平素不过是点头之交,面上过的去罢了,正经往来交好的同僚少之又少。

    兵部只分了四个司,但是每个司的郎中有数人,满郎中、汉郎中,有个衙门还有蒙郎中的缺。

    孙珏这个武库司郎中,虽不是个摆设,但是也比摆设强不了多少。

    曹颙虽在丁忧,但是这寿礼却少不得,孙珏无聊之中,想起此事,只觉得越发心烦。同样是包衣出身,为何自己父亲身上,只有个织造的衔,而死去的曹寅却能得个伯的显爵。

    虽说民爵最高的是公,其次为侯,伯不过是第三等,但是除了开国时战功显赫的辅臣外,能封公的人家,多是后族。

    曹寅不过是天子家奴,没有半分军功,就得了超品伯爵,如何能不让人眼热。

    他却是不想想,若没有曹寅早年的提挈,他的父亲不过是京城六部的笔帖式,吃着七品俸禄,哪里有今日独掌一府的体面。

    去年曹颙的寿礼,孙珏花费了三百两银子,送得是对刻了兰竹的墨玉镇纸。今年曹颙已经承爵,不单单是他叔伯小舅子同表弟,还是曹家的家主。这三百两银子的礼,也显得轻了。

    一时之间,孙珏有些怔然,去哪里淘换银子?要是赶到年末,进京朝见的武官多,兵部这边也能分得不少“碳敬”,如今圣驾不在京,武官觐见也直接往热河去,想要混个“冰敬”谈何容易。

    孙珏正想着,就听到有人道:“孙大人?”

    孙珏回头,却是衙门里的熟人,主事沈青。

    沈青是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选了庶吉士,入了翰林,前几年分到兵部,为主事,年纪同孙珏相仿。

    他籍贯江苏金华,早年迁居杭州,同孙珏算是半个老乡。因这个缘故,沈青是孙珏为数不多“好友”之一。

    平素里,两人都是表字相称的,因在衙门中品级不同,所以有时还是客气称呼。

    见沈青神情气爽的模样,孙珏也觉得烦闷去了不少,道:“看沈大人的样子,是有好事儿?”

    沈青环顾四周,见没有旁人,压低了音量,道:“玉树猜得正着,今儿有新兵器入库。”

    孙珏闻言,眼睛一亮。

    这武库司,全称呼武库清吏司,是兵部里的冷衙门。除了掌全国兵籍、军工器械,就是负责三年一次的武科考试。

    只有新器械入库时,下边负责军工的皇商或者小吏,才会乖乖地奉上孝敬。

    沈青只说了一句,没有下文,孙珏有些耐不住,“咳”了一声,已经在心里盘算自己能落下多少银钱。

    不肖说,几位堂官要落大头,至少要分得一半去,剩下的才是司里众人的份数。

    一时之间,孙珏又有些怨恨,为何自己在旗籍,补得却是汉郎中的缺,不能像曹颙那样做满缺,那油水才是大大的。武库司的掌印郎中,是满郎中。

    “我悄悄问过关大人身边的贺主事,玉树名下的是五百两,我名下的是一百三十两。”沈青看了孙珏一眼,像是他肚子里的蛔虫,补上这一句。

    孙珏闻言大喜,看来曹家的寿礼有着落,这个月总算不用再寻思典当度日。

    他却没有瞧见,沈青眼中闪过的讥讽之意。

    “对了,玉树,我有位表弟前两日从南边来,说了今儿请我吃酒。玉树是晓得我的,最是没有酒量,还请玉树兄救我。”沈青露出几分为难道。

    “表弟,金华来的?”孙珏心情大好,随口问道。

    沈青摇摇头,道:“不是,是扬州过来的。可是位财主,是扬州程家之人。虽只是旁系子弟,不是家主,但在本家办事,也是程家这一代能说得上话之人。”

    扬州程家,本朝第一盐商,孙珏长在江南,自然是如雷贯耳。

    他不禁诧然,道:“远望,扬州程家竟是贵亲?”

    沈青笑道:“说起来也是一表三千里。我有位堂姑母,早年嫁入程家,这次进京这位表弟,就是这位姑母的老生子。”

    孙珏闻言,有些迟疑,道:“既是贵亲邀远望共饮,我做不速之客,岂不是讨人嫌?”

    “哎呀,玉树还同我见外不成,还是嫌我官小势微,丢了你的颜面?我拉着前去,也是请玉树帮我撑撑场面。要是表弟晓得我竟能于杭州孙织造的长公子为至交,也是我的体面。”沈青带着几分恳切说道。

    孙珏听了,只觉得心里熨帖的不行,跟吃了冰镇西瓜一般舒坦,笑着说道:“既是远望这般恳切,我就厚颜相从了”

    因沈青还有旁的差事,两人约好落衙时再见。

    孙珏已经寻思,去吃席前,用不用先回家一趟,换身衣裳。既是程家之人,也不能让他们小瞧了,前些日子做的那身新长袍,还没有上身。那身衣裳,管料子就值八十两银子,穿着见外人,也能过得去了。

    这时,就有个笔帖式过来,是掌印郎中身边之人,奉命给孙珏送银票。

    孙珏心里欢喜,面上淡定许多,从那人手中收了。

    那人笑着说道:“难得发财,孙大人晚上吃酒去?”

    孙珏心中一颤,想起规矩,从荷包里摸出两个二两的银锞子,塞到那人手上,道:“琐事缠身,就不同你们凑热闹了,劳烦代我问关大人好。”

    那人笑着应了,转身往旁处去了。

    孙珏捏着手中的银票,想着这笔帖式跑一次腿,怕是也有几十两银子,心里很不知滋味儿。

    不过是狗仗人势罢了,什么东西!

    熬到落衙,听说孙珏想回府更衣,沈青忙摇摇头,道:“玉树,还是就这样过去。我问过程家的管家了,听说是在什刹海那边订的席面。不知他怎么阔绰,还想着用咱们这身皮来抬抬身价呢!”

    孙珏闻言,也想到此处。

    虽说在京城人眼中,五品、六品的司官一抓一把,实不算什么,但是在外地人眼中,也比县尊大人还高几个品级,也不敢怠慢。

    孙珏笑着应了,骑马随同沈青往什刹海去。

    沈青看了一眼孙珏身后跟着的两个长随,问道:“今晚出去喝酒,玉树不打发个人回宅子告之嫂夫人一声?要是嫂夫人怪罪,我可不敢担待。”

    孙珏神情露出几分倨傲,抬了抬下巴道:“不过妇道人家,我的行迹何须向她报备!”

    沈青只是一笑,不在多话,同孙珏并缰而行。

    少一时,到了海子边,放眼望去,岸边垂柳依依,河边荷花映日,驱散了不少暑气,让人身上舒坦不少。

    沈青按照帖子,来到一处宅子前,却不见门上有匾额。

    孙珏有些意外,原还以为程家人既然请客,肯定要在海子边几处知名的堂口,没想到却是无名之地。

    门口有两个青衣仆人候着,将沈青等人下马,就上前躬身道:“敢问可是表少爷?”

    沈青闻言失笑,转过身来对孙珏道:“瞧瞧,都是而立之年,还能得声‘少爷’的称呼,真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孙珏不好说什么,跟着下马,眼角却打量那两个仆人。

    瞧着这两人容貌周正,待人接物甚有规矩,真是世家大户的下人,自有章程。

    这会儿功夫,里面许是得了消息,就听到一阵脚步声。

    “是表哥到了么?”随着说话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